分享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

 芳草屋845 2018-01-05

新课改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新课改要求,班主任由“管家”转变为“领路人”、“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班主任是班级的一员,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朋友,和学生一样参与班级事务,有事和学生商量。以抓好学风建设为例,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优良的教风影响班风,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影响学风,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学生上进,让学生有各自的追求目标和榜样,形成积极向上、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二、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在新课改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让学生感到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现在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对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对个性问题或个案可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个别教育,如个别对话,小组交流、辩论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别问题个别处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好样的,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引导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平。比如:农村学生不善于交流和表达,有的在公共场所里高声喧哗,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环境;有的在家不帮助父母做家务,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等;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就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四、建立互助式的学习小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成功与否,合理的组建小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小组的规模一般为4--6人为宜,人数过少没有合作性,人数过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彰显。教师可以是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对话。总之,要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达到思维交锋和心灵碰撞。在交锋和碰撞中获得真知灼见,提高能力和素质。

四、构建多样化的班级文化活动模式

班级文化活动对活跃班风,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我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督促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保证教室窗明几净,以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比如适时地组织学生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开展讨论、演讲,组办班级文化活动,以组织学生表演小品、相声、课本剧,跳校园舞等,使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得到放松,又交流了感情、陶冶了情操,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班学生大部分变的热情活跃,好学懂事,懂得了宽容,知道了父母的艰辛,也有了拼搏的动力,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六、改变评价方式,构建自我评价体系。

过去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靠考试成绩和德育积分。这种方式各自独立有时相互矛盾,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也不能反映学生的发展状态。新课改要求我们评价学生必须全面灵活多样,讲究艺术,坚持动态性,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对班级德育积分考核表进行了改革,采取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班主任考核和班委会考核相结合、学生自我考核和小组考核相结合、充分利用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等方式,建立对学生全程全面发展鼓励的评价模式,使评价过程人性化,使评价结果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我主编的校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