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光脚踏过咸菜吗?

 369蓝田书院 2018-01-06

近日朋友圈看到洲瑞阿姨踏咸菜的小视频,不由想起小时候帮妈妈踏咸菜的情境。



在网络找了两篇相关文章:


【百家融讲堂】 提苏米拉跟你讲讲过辰光踏咸菜

来源:小栗以前也踏过 (公众号:融溧阳)


虽是周末,儿子今天却要考试,据说还是一场关系到能否拿到毕业证书的省级考试。到了傍晚时候,暮霭沉沉,我开车去接他放学。因到得早了,便把车停在了歌歧后村村口的小停车场里等着。


这与其说是个停车场,其实更像个打谷场。上面车子不多,倒是晒了不少稻谷,密密地铺了一地。此时天色已晚,有老者正在不紧不慢地把稻谷收拾装袋。


停车场位于村子的西面,隔着一条渠沟,便是村民的宅院。距离最近的一幢楼房显然已有年数,较为陈旧,远远看见有老式的水泥花窗,院子上方有烧灶的烟囱。院门好看,是一个中式圆形拱门,门前左侧有棵橘子树,挂了一树金灿灿的果子。以前看八字桥的礼诗圩,就曾经感叹:农家风光,胜在自然。今日再看,果然如此。


那收拾稻谷的老者,忽然停下动作,扭头看向那边院子,似乎喊着什么。循着他的视线望去,见到院子里有个老妇人的身影。仔细再看,那老妇人正站在一只缸里不断踩踏着。此情此景,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分明是在踏腌菜。

记得小时候,每到深秋入冬时候,乡下人家都会踏腌菜,这个习惯自我家进城多年以后还是一直保持着的。

那时年幼无知,只觉得有趣,往往还光了脚抢着去踏,好似游戏一般。现在想来,到底还是日子拮据,把腌菜当成了一冬的早晚下饭菜吧!

要下缸的菜多半是大白菜,须得晾晒多日,待水份耗去大半,便可准备腌制。

先在缸底整整齐齐铺上一圈白菜,然后均匀撒上一层粗盐,很粗糙的那种盐粒,再洗净了脚踏进缸里用力去踩。

待那一层白菜踏紧踏实了,便走出缸来,重新再铺一层菜、再撒一层盐、再去用力地踏,如此反复循环,直到把缸里填满。也不能太满,因为还要在上面压上一块厚厚的大石头。

我是踏过腌菜的,虽然并没有给母亲帮上任何忙,因为我踏过之后她还是要重新踏上一遍。

缸里空间狭窄,行动不便,所以还会拿根扁担当成拐杖撑着,这幕情景我印象深刻。

不仅仅是大白菜,可以腌制的材料极多,萝卜、莴笋、黄瓜、辣椒——但凡是田里长得出来的东西,都能想方设法地变成桌上的佐餐菜肴。

时过三十余年,除了踏腌菜记忆犹存,其他一应少年之事早已模糊不清。依稀还记得有天冬夜寒冷,母亲在灯下为我剥一根白萝卜,手上皴裂,裹了几层胶布。

回想年幼时候,我常常奇怪,因我是不爱吃萝卜的,为何会老是记得母亲为我剥萝卜的那一幕呢?

正在胡思乱想,远远地望见儿子朝着这边走来了。看他一脸灿烂笑容,必是考试顺利。被他感染,我也情不自禁地微笑。

想必,他老娘当年踏腌菜时的那种心情,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明白的了……

踏咸菜


2017.11.11

图片融自网络

 踏 咸 菜 

来源:蔡晓勇 (公众号:安之书馆)


母亲从乡下来,给我带了些咸菜——青菜腌制的咸菜,才出缸,脆生生的咸菜。


母亲说那块高速公路施工预留的一大片地被征用了,村里不肯种麦子和油菜,村子里的人就种了许多青菜。惊蛰过后的几场雨一下,那片菜地便疯长出肥嫩的菜蕻来。留守在家的张家大伯就在空地上洗净了一口大缸,腌制了这些咸菜。邻居们或多或少都分得一些。母亲知道我喜欢吃咸菜,也给我带了一份。


于是,我便突然想起那腌咸菜的缸来。如今家里几口缸都闲置着,母亲也不舍得扔。其中几口都腌过咸菜。


那年我十二岁,刚有脚力。也是春天,家家户户腌咸菜的季节,一早母亲和外婆带着露水在地里摘了菜蕻再去学校上课,菜铺了一长花帘(用芦苇杆编织用于晾晒棉花等农作物的用具)。白天外婆要翻几遍以便晾干附着在菜叶上的水份,外婆说要是带着露水腌制的咸菜就会要腐烂。外婆不想忙碌成空,所以她每年都严格把关。


傍晚放学回来,母亲教我踏咸菜。外婆准备好罩儿灯(煤油灯)户外照明,拧大灯芯又不冒黑烟的那种恰到好处的火焰。十二岁的我个儿不及同龄孩子,显得稍微瘦弱单薄。脱去秋裤,卷起过年买的新棉毛裤裤管,准备我第一次踏咸菜。


母亲说裤管必须高过膝盖,我有些不解这样的命令,母亲和外婆收拢起花帘上晒的菜,拿来了几袋的食盐,外婆烧了水给我泡脚,卷起的裤管紧紧勒住膝盖骨以下的肌肉,泡在水里的脚有些充血,跃跃欲试似乎有些亢奋。


一切就绪,我擦干脚一跃爬进缸里,那缸与腋齐高,我显得矮小了。母亲捧了第一把菜给我置于脚下,撒一些细盐,盐粒落在我指缝,像在沙滩里奔跑时那些避让不及恼人的沙粒。开始我并拢着小腿,踩踏的力量集中在一处。随着菜的叠加,盐量的加大,我在母亲的说服下张开双腿,在缸里手舞足蹈起来。脚沿着缸壁把投进来的菜踏蔫,菜汁和盐混合成了墨绿色的泡沫,轮番加盐加菜,我的腰慢慢便露出缸沿来。


月亮升起来了,天上的星星也依稀可见。披星戴月一点也不夸张。我在缸里扭着腰,我在缸里踏着脚,犹如在海滩上踩文蛤。这是咸菜缸里的迪斯科——从铿锵有力到慢摇,童年的记忆里摇曳舞动着我幼小的身姿。


最后我的脚踝至小腿肚都淹没在菜汁当中,外婆一手提灯一手滗去盐渍菜沫。菜终于添加完毕,盐也用尽。母亲找来几节竹棒压在缸口,压缸石镇在上面。一缸咸菜大功告成。


有时候春季不止一次踏咸菜,在咸菜当作主要佐菜的年代,咸菜是碗橱里的看家菜。咸菜的来源除了青菜还有苜蓿菜和豌豆苗。相比青菜的经典而言,“黄花儿”和“豌头儿”是时代的美味新宠,统称在咸菜名下有点委屈它们。就算它们上不了《舌尖上的中国》,在北三县乃至通城绝对可以算得上家喻户晓——我敢如此大胆说。


咸菜是童年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菜。母亲经常提起我幼年喝粥的一件糗事:一碗白粥星星点点放些咸菜碎末在上面,我能转一圈把四周的咸菜都吃光,为了吃中间的咸菜我居然把整个脸贴在碗里。我的好吃也许是因为我的本能,当年的食物缺乏和保鲜储存技术的落后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怎能感同身受?


当然,咸菜的大行其道也应运出了一些经典菜肴:咸菜肉丁馒头,咸菜炒面皮,咸菜炒豆瓣,咸菜豆腐汤,咸菜粉丝汤……


只是,今天再吃这些菜肴时的味道,还有童年那么香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