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用力”与不用力“

 宗放 2018-01-08

 

心安既是归处,无物亦是太极

 习太极拳要不要用力,这是每个练拳人的疑问,虽然各有各说辞,但归纳起来不外两种声音,一种说”用力“一种说”不用力“。如果是涉拳不深的人随便说说也就罢了,令人难解的是,对太极拳深入研练几十年,在全国有影响的一些专家们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这令广大练习者无所适从。对这个长期如乱麻一团的问题。

  用力说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论述,实际上非无力不用力,只不过是对招熟,劲活的一种体悟,不过就是行拳交手不较劲,不怒气,不用拙力而已,也仅此而异。太极拳若不经过力的训练,就不知道力的劲道,想达到”不用力而有力“的效果是绝不可能的。力虽然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拳中之力仍是后天训练的结果,拳中所说之力,不经过结合实际的有效的训练,只是凭空想象,不会有力的增加和感悟,所用的力也仍然只不过是自己的后天本力而已。

   对初学者来说,”用意不用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对其只能要求不用僵劲之力罢了。拳者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练出拳中之力,有了拳中之里,会用了拳中之力后,你才能会不去主动想力,也只有当你对自身的力和对敌方都能运化自如了,你的力这时才会随你的意识或意念走,才会顺力而为,不力而力,随意而发!也只有这时你才能真正达到所谓的”用意不用力“,才能做到所谓”意到气到力自到“的太极真功之境。

  不用力说

 杨澄浦先生首先直白表述的所谓”不用力“,确确实实,按照正向思维一般常识,说肢体可以既活动又不用力这纯粹是胡说八道,然而,宇宙世界上又确确实实在许多的物体既活动又不用力的例子。比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虽然在不断的移动却并没有用力,抽动的鞭子鞭身本身也并没有用力。所以,对于”不用里“其实是并不需要太逆向思维就可以理解的。

  实际上,无论是客观上还是感觉上,学习太极拳是不是能够局部不用力正是太极拳入门的一个瓶颈,学习太极拳是必须想方设法局部不用力的,非此,太极拳是不可能学会的,然而,”不用力“其实是一种模糊的主要是着眼于自身感觉的说法,这就像说某物品是纯金,其实一般所谓的”纯金“是99金而已,还有百分之一并不是金,

    说太极拳客观上不用力,虽然自己实际上确实已经最大限度地不用力了,但客观地从精确的微观而言还是存在静止性用力的,不然的话,手臂能够持续悬置是不可能的,那么,究竟这不用力中用力的情况如何呢?只有到了太极拳研究现代化达到能够分辨清楚具体 一条条肌肉纤维的收缩情况了才能有准确的答案,不然,按照感觉,只能”不用力“来表示。

  除此之外,太极拳的明显局部不用力【包括不用劲】还是必须靠另外某些局部的用力,用劲发生传递形成的,比如活动手臂的不用力必须要依靠腰抵,腿脚的用力将这种用力传递过去,由于躯干含胸拔背的带动而形成的,这就同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可以没有用力是靠汽车有动力使的汽车行驶,抽动的鞭子鞭伸可以没有用力是靠握鞭把的手有用力发生是同样的道理,换句话说,坐在行驶的汽车里没有用力的人是存在向前移动之力的,没有用力的抽动中鞭子的鞭身是存在抽动之力的,同样,太极拳活动中没有用力的手臂也存在着活动之力的。

  故而杨澄浦先生又说”用劲不对,不用力不对,绵而有刚对“。这所谓的”绵“就是没有用力,这所谓的”有刚“就是有力。所以,杨澄浦先生的这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不矛盾的,如果有人总是说杨澄浦先生没有说清楚,那么,这样的人与太极拳就是根本无缘的。而且,不仅认为太极拳”不用力“是错误的人学不会太极拳,有的人一味讲太极拳不用力,不用劲,认为凡是用力,用劲的就不是太极拳,这样的人也好似学不会太极拳的。

  用力者的现代思维方式

  他们首先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认为,凡是运动都是力的推动,太极拳是运动,当然也是力的推动,是力的推动就要用力,不用力就没有力,就不可能产生运动。

   这种说法的错误有二

  一是把”是力的推动“等于”要用力“。二是把主观上不用力等同于客观上没有力。他们不知道还有不用力的力--地心引力,其次,他们从物理学定量分析角度说,假如有一个合适的测力仪测量,每个微小的动作都是可以测出力的数据来的。

  再次,他们从生理解剖的角度说,人体每个动作都可以分析是那些肌肉收缩牵拉什么骨骼生出来的力,所以他们理直气壮地批评主张练拳不用力着说,明明用了力,又说没用力,不承认事实,不尊重科学,批评者无视主观用力与客观用力的区别,不顾肌体与自然力的不同,简单地认为有就是有,无就是无,只要动了就是用了力、

  这不是太极拳应有的思维方式,到像西方直指目标的思维方式。

   不用力者的现代思维方式

他们置身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站在阴阳哲理的高度,用辩证的,逆反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就不会得出”有就是有,无就是无“那么绝对的结论。所以,他们反对”只有用力才能有力,只有用力才能练力“的说法,主张”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认为主观故意用出来的肌体之力,不但不是太极拳所需之力,而且还会堵塞太极之力的通道,一辈子也练不出真正的太极劲,此乃”有就是无“的道理。

  想反,真正的”武学内劲从虚无中来“【孙禄堂语】,”用意不用力······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杨澄浦语】。此乃“无就是有”的道理。他们还从太极拳的特点出发认为,太极拳重内轻外,重意轻力,重在以柔克刚的特点,包含了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重视自我修养的品格,以及“上善若水”,中正和谐的处事之道,是一种有很深文化渊源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不容改变,而“用意不用力”的练法,正是维护太极拳天姿国色特点所必须的手段。

  这是定性分析的思维方式,再从练拳的心理过程分析,他们认为:我练拳一无用力的心理动机,二无用力的心理体验,凭什么说我有里力!如果非要从力学的角度分析,那就是连端杯水喝水,使筷子吃饭,站着观景,眼皮眨动都是力的推动,那就要说用力喝水,用力吃饭,用力观景,用力眨眼了。这岂不是荒唐?

  准确地说,太极拳“不用力”的主要表现是“不用地而能有强大的力。现代太极拳界有的人在很缓慢练拳时做到的是”不用力而没有力“,就是近似地说,手臂始终软绵绵地没有任何力,违反了”不用力而有力“,而推人时还是手臂如木棍般持续发硬的局部主动发生额”力“,又违反了”不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