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好技术型合约管理者(上)│我的成本职涯-1

 新华意书馆 2018-01-08

字数6000阅读时间10分钟

原子知识,就是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属于个人自己的知识。

from 陈中《复盘》

前言

合约工作者常易被冠以太多的标签:“抄袭者”、“价格只知道以低比低”、“不懂工程”、“你的数据不准确”、“效率低”、“不讲理”、“只会以甲方的身份强压”……作为合约管理者的我讨厌这些标签,始终觉得合约是份高尚的职业,我们是讲诚信的,是这个行业中最具契约精神的一群人。

回顾这四年半的甲方合约管理工作经历,上面的每一个标签,在特定的时刻,总可以对号入座。但我们没必要妄自菲薄,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过程,谁初出茅庐不是一张白纸,谁没有犯过错误,谁的成功是轻而易举获取的。但是请牢记,我们不可以不努力。

本文主要是以我自身经历,先从技术的角度(续集是从管理角度),浅谈如何做好一个合约管理者,希望可以与同行共勉,同时抛砖引玉。如何做好技术型合约工作者?我从这样三个部分来分享我的观点:

一、在为谁服务?

二、拿什么来服务?

三、如何更有效的服务?



我们在为谁服务?

了解你的服务对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我们合约工作者,主要为项目服务、为施工单位服务、为公司服务、为小业主服务。以下重点分享我对前三项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一、为项目服务

 

我们的出发点是为项目保驾护航

为项目服务的基本前提是我们要了解工程项目的基本建造过程,弄清楚我们要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么样干得更好。直白点,就是房子怎么从一片荒芜,到把房间钥匙交到小业主手上,需要经历哪些过程,需要谁参与?需要干哪些活?什么时候要干什么活?会碰到什么问题?

这里有一个现象是,领导们千叮嘱万嘱咐我们,要经常到项目上转转,可是请问:转完之后,收获是什么?很多人转完工地不知道看点在哪里。所以请牢记——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工地,去之前弄清楚:要去看什么,翻翻本工程的合同约定,看看价格组成,是否有按合同约定执行,实际和合同有什么差异,以后该如何改进,他们的成本组成是什么,本工程会碰到什么问题,工序搭接是什么样的?

1
需要经历哪些过程,需要谁参与?

与合约相关的过程:地质勘察、监理、桩基施工(管桩、钻孔桩(抗压、抗浮、端承摩擦)、水泥搅拌桩、松木桩、方桩、锚杆桩等等)、桩基检测(静载、低应变、高应变、抗拔、取芯)、土方施工(开挖、回填、短驳)、人防门及通风、土建总包(……)、机电总包、外立面装饰施工(石材、铝板、涂料(……)、GRC/EPS)、门窗(铝合金、塑钢)、栏杆(铝合金、铁艺(热镀锌、热浸锌、冷镀)、锌钢)、太阳能、泛光照明、消防工程、智能化工程、自来水、电力、公共部位装修(……)、防火门、入户门、技防门、户内精装修、室外市政管线、园建绿化、小区标识、游乐设施、花钵小品、验收(基础、中间结构、节能、分户、单体、消防、交警、市政绿化、规划、综合等等)、保洁等。

2
需要干哪些活?

弄清楚了需要经历哪些过程,我们就知道需要干什么。一句话,就两件事——找到干活的人(招标)、给干活的人报酬(结算)。只不过,要做到这两件事,需要在已经制定好的游戏规则里面,按规矩、按流程办事

例如招标,有以下11问:

-谁允许招标了(工程策划、合约策划是否审批,成本是否批复,是否有立项)

-你要拿什么招标(图纸,谁提供图纸,图纸会有哪些问题,分为两类:我们提供图纸及带方案招标?)

-招标招什么(承包范围,范围为什么是这样,合约界面的划分)

-你让谁来投标(为什么选他而不是她,他需要具备什么硬件、资质,投标的前提,资格预审、考察等、考察什么)

-招标的要求是什么(质量要求、进度要求、安全文明要求)

-招标的流程(……);

-清单编制(为什么要这样编制清单,需要列什么)

-议标(为什么要议标、议什么)

-定标(定标报告如何编制、你的价格为什么合理、如何对比、对比什么)

-定标后流程(……);

-合约交底(交底什么)。

3
什么时候干什么活?

清楚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如此之多,把握好工作节奏,适时地做该做的事。

仍以招标为例,你什么时候该招什么标。存在的两种极端现状:一、项目表面很着急,结果定标后三个月才进场施工;二、项目平常一点不着急,等项目经理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事已经火烧眉毛。

如果我们对项目的基本建造流程清晰,有个基本的概念,我们就能有底气拒绝, 就能未雨绸缪,从容应对。按目前中海地产区域公司的操作惯例为例,例如

-土方需于总包定完后20天内定标(因为总包要办公开招投标手续、需要装塔吊、塔吊需要报验)

-机电总包需于土建总包后8天内定标(合同评审25天,甲供材合同签订7天,甲供材供货周期15天,第一块地库底板浇筑时间按挖土后20天,总包备案塔吊安装20天,不可控因素按10天计算,机电定标时间为25+7+15-20-20-10=-8天)

-人防门最晚需于土方开挖前定标(因为地下室底板浇筑时,门框需要预埋,加工期按20天计)

-门窗最晚于结构11层时定标(因为现在我们基本11层或15层结构中验一次,结构中验完成后需要抹灰,窗框需装好,窗框的生产加工周期是20天左右)

-涂料单位最晚于第一次结构中验完成后30天内定标(因为外墙保温或抹灰3天一层左右的工效,保温砂浆干燥期7天,考虑到批刮腻子和保温不宜上下同时干活,即保温结束后开始批刮腻子,30天,如果有线条,需预留10天的工序搭接于线条单位,给涂料单位班组组织及腻子备货10天)

-阳台栏杆需于早于涂料前10天定标,栏杆常规在第一段脚手架拆除同步安装(也就是涂料单位腻子批完后,批刮腻子按15天计算,栏杆加工周期25-30天)

当然上述的计算是理想状态,什么时候干什么活,任何工程的最早插入时间及适宜插入时间都可以按项目要求推算,如果有概念,结构五天一层,粉刷3天一层,地坪2天一层、验收需要XX天……,工序搭接的先后,该项工程进场的前置条件、该项工序的紧后工序、该项工程的加工周期、招标的周期。只要了解了项目的当前进度,就可以去未雨绸缪及质疑,把精力放在其他重要紧急的事情上。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这个工作最早需要什么时候完成、死期又是什么时候。合约只能做到皮毛,没有项目同事专业。核心的是工期体系的建立,项目策划阶段要仔细推演,实施阶段要不断调整。从项目的角度而言是定标越快越好,但是给合约排计划的时候,关键线路的计划不能变,但非关键线路,有个最早时间,有个最晚时间。工期体系是个老课题,但我认为并不成熟,起码书面的通俗易懂的版本,没有针对不懂工程的合约工作者的版本。

4
项目会碰到什么问题?

了解项目会碰到什么问题,从而在合同中明确,在过程中跟踪。

1、进度跟不上。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数量跟不上,因为合同只有笼统的工期要求,并无具体的人员及机械要求。工科中海,最不屑的别人比你专业。我们总是奢望施工单位严格按合同工期执行,当别人不能如期完工的时候,竟至临近期限的时候才意识到。作为甲方,其实已经有很多项目工效的积累(桩基、土方、结构、粉刷、砌筑、门窗等各类工程)这是量化管理的前提,完全有能力且有实力,根据合同招标的量,根据工期要求,对施工单位的人员、机械投入有个数量的要求,写入合同。

合同是我们的最后一道防线,项目工程师在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为相应的工程协调创造连续有利的工作面,毕竟施工单位担心的是人来了没活干,人少了又不能满足工期要求。

2、质量跟不上。质量分为两种,一种是半成品或原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另一种是施工质量问题。如何规避,合同对质量的要求要明确化,对关键点务必量化或图纸节点化,而不是简单的按规范要求,明确一个想要的结果。况且有些规范要求你达不到,有些没有规范要求。标准是什么?过程指标是什么?标准又执行了多少?为什么不了解中海的人来投标,拿到招标文件就怕了,老的合作商在里面钻了什么空子,公正(不是公平)了几分?我们制定了一些技术标准,但鲜为人知,甚至有时候,我们都不清楚里面写了什么,甚至编制人员都不清楚,因为我们是复制粘贴。合约人员,最底线是要清楚,标准分为几档(产品标准或施工标准),它的成品到底有多大差异。

当然,关于质量与进度量化的管理,务必要求是量化的,计划是可以执行的,代价是合适的。不要表面很严格,最后束之高阁,起不到任何实质效果。

3、推诿扯皮。尤其是工序交接的部位,这个活是谁的,是否在合同的包干范围内,不同的施工单位喋喋不休。项目花了不少精力来协调,合约花了不少代价来补偿。谁之过,合约埋怨项目没提出来(按以往要求,承包范围由项目部编制),项目埋怨合同没写清楚。有些施工单位好说话,不扯皮,有些施工单位,会抓住任何索赔的机会,找我们索赔。合约工作者,目的是要掐死别人索赔的机会,记住什么会产生额外的费用,你就把他写出来,但同时也要忌讳大包大揽的合同条款(原则性的话,包干),按图包干?图纸里面没有呢?图纸里面既可以甲干又可以乙干呢?还有你碰到一些不讲理的,说合同没约定的呢?

问题是写什么,怎么写出来。即使是一张白纸,也没有关系,我们也可以做到,无非是全面或不全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这项技能——学习和借鉴,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我们总能望得更高,但是要批判吸收并多思考,兼收并蓄方法,阅读别人的承包范围,通读历史合同的议标问卷,翻阅以往历史结算,找出施工单位的索赔点。接下来就是整理、交流、思考,还需要补充什么内容,初稿编制完成后,与不同的有经验的项目同事交流,集思广益,了解本项目的特殊性。思考,如何思考,想想这个工程是怎么干上去的,别人需要提供他什么条件,他要提供后续的工作什么条件,这个工程需要为验收提供什么、这个工程和哪些工程有搭接、这个工程要承担的质量责任或会面临什么风险,多问自己和别人几个问题。

案例:举一个三年未分判的石材工程进行剖析(仅分析承包范围,技术要求不展开),可以分这样六问:

Q1:这个工程是怎么干上去的?安装龙骨(龙骨材质要求)、石材切割、干挂、打胶(胶水用什么胶)

Q2:别人需要提供他什么条件:脚手架,yes or no(如果是活动架,明确,如果是总包的脚手架,明确工期,双方)

Q3:他要给后续的工作提供什么条件:管线穿、栏杆石材开孔(明确开孔,必须包干)

Q4:这个工程需要为验收提供什么:幕墙验收or装饰、石材原材料的酸碱性测试(明确本工程需要按装饰还是幕墙,报验费用,提前了解不同区的送检组数及制度)

Q5:这个工程和哪些工程有搭接:总包砌筑结构(砌体墙的固定、穿墙螺杆)、总包保温(砂浆或岩棉、砂浆或岩棉的修补脱落责任如何约定)、涂料(成品保护方式或施工先后、吊篮容易破坏石材,双边约定)、GRC/EPS(交接部位的打胶工作谁做)、栏杆(开孔及安装的先后顺序)、门窗(含大堂门)、室外工程(成品保护等)、机电总包(管线开孔)

Q6:这个工程会面临什么风险:色差、漏水、泛碱、风化、掉落(都可以约定)。

问完以上六个问题,个人觉得这单标的承包范围已非常清晰,任何工程都可以举一反三。编制内容时,要有合约人的素养,有条理、不重复、言简意赅。建议在发标前就明确,而非等到议标再明确,个人建议以书面招标答疑的形式单独发送。


二、为公司服务

 

我们的使命是控制成本、控制风险

在为公司服务,合约的使命是控制成本、控制风险,实现的途径是算账,给领导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1. 我们是算账的。我们的账要一门清。算账,分为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如何迅速提交数据,功夫在于平常的积累与总结。

2. 控制成本、控制风险。从技术层面讲,还是算账。前提是我们对市场、对产品了解,能够为设计提供不同方案。控制风险,从单位的选择、招标文件的编制、清单的编制、合同编制等均可以规避或降低风险。


三、为施工单位服务

 

我们的初衷是保障施工单位的合同利益

我们务必要树立一个观念,我们和施工单位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虽然我们的出发点需要假设合作方是唯利是图的、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向业主索赔的、是恶的。但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能在一起合作完全是因为一纸合同,期望对方遵守合同,自己首先必须有契约精神,严格遵守合同。

从以下几方面,了解你的合作伙伴:

1. 谁才是适合我们的合作方(评判标准)?于合作商库的论述,经典篇章已随处可见,这里就不再重复。市场上的单位不乏扶不起的阿斗,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坚信,没有差的施工单位,好的管理,是可以磨合成功的,例如中海就培养出了不可胜数的优秀单位。顺带提提考察,我们考察什么,考察在建工程、已完工程、还是工厂,去了工地看什么、去了工厂看什么,不同工程的考察侧重点不一样。

2. 施工单位关心什么?关心付款、关心质量要求、关心结算周期,信任是建立在大家都遵守合同的基础上。作为合约管理者,我们一直在提倡,按合同,保障施工单位的利益。

3. 施工单位最害怕什么?担心工程不顺、工作面不连续、回款难。工人最抵触的是返工。项目任何苛刻的要求,站在项目的角度无可厚非。合约人员需适当质疑我司关于工期、投入、工作面等方面的工作安排,这样施工单位才能降低风险、我们的成本才会控制得好。

4. 施工单位的成本组成是什么?人材机,他们的分包方式是什么,如何计价。我们的清单设置与市场接轨,方能对比分析出各单位报价差异,成本差异,通过差异反应问题。我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把他们的每个成本分析得100%,但市场价到底是多少,我们要清楚。

5. 施工单位最可能干什么?抓住甲方的合同漏洞、图纸问题进行索赔。了解合作伙伴的索赔倾向,将索赔事项记录在案,留存证据、封闭或提前预警,更重要的是建立反索赔意识。索赔,其实在合同签订的时候已经开始了,不平衡报价就是他们的开始。在后文重点以总包为例,单独叙述。


小结

 

如何做好一个合约管理者?这是我们每一个同仁都在追寻的答案。本篇先从技术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做好技术型的合约管理者?

在为谁服务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做好合约管理工作的第一问。我认为至少包括为项目服务、为施工单位服务、为公司服务、为小业主服务这四大项内容

项目服务,我们的出发点是为项目保驾护航;为施工单位服务,我们的初衷是保障施工单位的合同利益;为公司服务,我们的使命是控制成本、控制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