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漫诊断路——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czjsywwj 2018-01-08

作者:金    红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整理:包安妮   三门县人民医院

校审:王    哲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

来源:君安医学细胞平台-血液(骨髓)1台


既往病史
2012年—2015年12月

患者,男,68岁。自述自2012年始多次血象检查白细胞增高,在15-28×109/L之间,分类以中性粒为主,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在1.8-3.2×109/L左右,可见嗜碱细胞轻度增高,血红蛋白、血小板在正常范围,患者无乏力、贫血等症状,故一直未予重视。2015年12月因“肺部阴影”收入呼吸内科住院治疗,查体:肝、淋巴结未及,无压痛。B超提示脾大。


相关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WBC: 13.3×109/L, NEUT%:50.5%, LYM%:14.2%, MO%:26.4%, EO%:7.4%、BA%:1.5%, RBC: 4.31×1012/L, HGB :119g/L, PLT: 89×109/L。


骨髓图片如下:

瑞氏染色×100


瑞氏染色 ×1000


精彩讨论


茹进伟—广东省乐昌市人民医院:单核细胞高,嗜碱细胞高,脾大,先考虑p190 阳CML,然后是CMML,等待NAP(积分)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雷庚伟—陕西省渭南华康医院: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考虑CML,建议基因检查。

甘天文—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根据上述资料,考虑CMML可能,单核细胞绝对值大于1了,期待NAP(积分)等其他检查。

潘连连—浙一医院三门湾分院:初步考虑慢性增殖性疾病,CML首先考虑,CMML不能除外。

林慧君—浙江省人民医院:倾向CMML。

黄飞燕—浙江省中医院:觉得骨髓还是有巨幼变,CMML或a-CML倾向。


2 年 后

病人第二次入院,相关检查结果如下:

骨髓常规:

   粒系增生极度活跃,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首先考虑,不排除慢粒单(CMML)可能,建议进一步完善NAP及染色体、融合基因等检查。

骨髓活检病理结果:

   骨髓组织增生极度活跃伴粒系极度活跃,不排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基因检查结果:

   Major BCR-ABL (-)、Mionr BCR-ABL (-)、JAK2 V617F突变(-)。

染色体检查:阴性。

 病人出院一周后复诊,临床考虑“a-CML”可能,对症治疗。病人自述用药一月后未继续治疗。

2017年10月

病人查血二系减低再次收住血液科

相关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WBC: 62×109/L, NEUT%:84.5%, LYM%:3.9%, MO%:10.8%, EO%:0.6%、BA%:0.2%, RBC :4.21×1012/L, HGB: 114g/L, PLT :81×109/L。

B超提示:脾大;左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胆囊壁毛糙。


外周血图片如下:

瑞氏染色 ×1000


骨髓图片如下:

瑞氏染色×100


瑞氏染色 ×1000


精彩讨论


茹进伟—广东省乐昌市人民医院:a-CML?CMML?

楼洪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外周血可见幼稚粒细胞,单核细胞易见,可见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骨髓中粒系可见巨幼样变,单核细胞增多。

庄顺红—浙江大学金华医院血液室:有病态,单核细胞增多,考虑CMML。

林慧君—浙江省人民医院:单核比例升高,粒系可见巨幼变、颗粒减少等病态现象,首先考虑CMML。

金红—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幼稚单核细胞易见占5.5%。可见粒系巨幼变、颗粒减少明显。红系也有少量巨幼变、分叶、出芽等改变。骨髓NAP检查:积分46分,阳性率39%。


流式报告如下:



最终结果

骨髓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回报:镜示造血组织约占90%,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各阶段粒细胞均可见,以中晚幼及以下阶段细胞增生为主;红系增生受抑,巨核系增生活跃,数量增多,可见微小巨核及核分裂,并见部分单核样细胞,核不规则,核仁可见。免疫组化A片:CD34(-)、CD117(散+)。复查JAK2、BCR-ABL基因及染色体,结果仍为阴性。

临床考虑“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地西他滨单药化疗。






金红老师病例总结


今天的病例是一例CMML的病例,病人病程较长,单核细胞比例持续增高。中间过程有核细胞极度增生,骨髓中单核细胞比例增高不明显,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易见。形态学易与CML混淆,造成错误的判断。



柏世玉—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CMML有部分WBC计数不高的病例与MDS需鉴别(都可以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WBC计数高的需要与a-CML鉴别(两者都可以有粒红巨尤其是粒系的发育异常),但是单核计数≥1000及比例≥10%是区别的关键。病程也值得注意,比如a-CML、CNL(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NL进展后单核及幼稚单核比例计数均可达到CMML标准),应以初发时数据为判断依据。

王哲—保定市第一医院:


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MML)现今认为是MDS/MPN的恶性血液肿瘤。其本质克隆性干细胞疾病,临床上较少见,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生性肿瘤双重特征性MDS/MPN类疾病。CMML老年发病,预后中位OS为20-30个月,约15-20%进展为AML; CMML的预后一般比MDS差,也表明CMML更具侵袭性的生物学特点。

因为CMML常常和MDS,MPN,及MDS/MPN中其他疾病重叠交叉,故其形态学并不典型,不具备特异性。如: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增加,极似P190 阳性的CML。此时一定要检测BCR-ABL重排,来做鉴别诊断。

谈到CMML的诊断,首先CMML是排除性诊断;并且是整合MICM检查手段的综合性诊断。需要排除MPN中的一些类型,部分MPN可以伴有单核细胞增多;有MPN史或存在MPN相关的突变(JAK2,CALRMPL基因阳性)可排除CMML。

2016年WHO造血及淋巴细胞肿瘤诊断标准中,针对CMML其治疗分层及预后进展变化又进一步细化,增加了新的亚型。如下表: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亚型诊断标准

亚型

外周血

骨髓

CMML-0

原始细胞<>

原始细胞<>

CMML-1

原始细胞2%~4

原始细胞5%~9

CMML-2

原始细胞5%~19%和(或)有Auer小体


原始细胞10%~19%和(或)有Auer小体


CMML除具有特征遗传学改变外,还具有特征性分子生物学异常。最常突变的基因:ASXL1> 80%的CMML会表达,其次是SRSF2,TET2SETBP1NRAS / KRASRUNX1CBLEZH2所以这个病例还需要随访观察其疾病转归及进展。


金红老师补充相关知识


CMML诊断标准

1.外周血单核细胞持续>1.0×109/L

2.无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

3.无PDGFRA或PDGFRB重排(在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例要特别加以排除)

4.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

5.一系或多系髓细胞发育异常,如无骨髓增生异常或轻微,但其他条件符合且有以下表现者,可诊断为CMML:造血细胞有获得性克隆性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异常,或单核细胞增多已持续至少3个月,并且排除了所有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

流行病学

2008年WHO将CMML归入MDS/MPD,诊断中位年龄65-75岁,男性为多,病因未明,在某些病例中职业性及环境性致癌因素及电离辐射为可能的病因。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诊断时白细胞数增多,表现为不典型骨髓增值性肿瘤。也有病例白细胞可正常或稍减少。乏力、体重减轻,发热、盗汗,脾、肝、皮肤及淋巴结为最常见髓外白血病浸润部位,可有肝脾肿大。

形态学

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为CMML的标志性表现,单核细胞>1.0×109/L,通常2-5×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10%。通常单核细胞是成熟的,形态学无明显异常,也可出现单核细胞颗粒或分叶等形态异常。也可见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比例<><>9/L,可诊断为CMML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此类病人与髓系肿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累及PDGFRA或PDGFRB基因的特异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非常相似,必须做相应的基因检测。

免疫表型与遗传学

外周血与骨髓细胞通常表达预期的粒-单细胞抗原,如CD33与CD13,以及不同程度的表达CD14、CD68、CD64。单核细胞常有两种或多种错误表达。成熟中性粒细胞也可有异常的表型。

20-40%的CMML病例有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但都无特异性,最常见的重现性异常包括+8,-7/del(7q)及12p结构性异常。



欢迎到君安医学细胞平台查询更多资料并参与学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