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滋阴清胃汤萎缩性胃炎阴虚胃热证

 柴桂苓 2018-01-08
太子参 20g、麦冬 10g、石斛 12g、吴茱萸4g、黄连 6g、焦栀子10g、刺猬皮 15g、白蔻仁 5g、炙甘草 3g 
滋养胃阴、清化湿热 
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痞胀、灼热、隐痛,口苦口臭、嘈杂、似饥不欲食、便干、舌红少津苔黄腻、脉沉细或滑。证属湿热蕴胃兼胃阴不足。 
加减: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有“不典型增生” 、 “肠上皮化生” ,加用鸡内金10g、山慈菇 12g、莪术 12g、乌梅 10g等;胃粘膜充血,加丹参10g。


太子参味甘苦,性微寒。既能补脾气,又能养胃阴,补气生津。麦冬味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本草正义》中说“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 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 凡胃火偏盛, 阴液渐枯, 即热病伤阴…皆为必用之药” 。  适用于胃阴虚及热伤胃阴之口渴咽干、胃痛隐隐、大便秘结、嘈杂不适,肺阴不足之干咳粘痰、劳热咳嗽,以及心虚阴及温病热邪内绕心营之心烦不眠、舌绛而干等症。石斛味甘,微寒,归胃、肾经。具有养阴清热、益胃生津之功效。 《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石斛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适用于胃阴不足,湿热炽盛之口渴咽干,胃脘嘈杂,隐痛或灼痛,食少呕逆;热病伤津之低热烦渴,口燥咽干” 。黄连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功善清热燥湿泻火。可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者及肝火犯胃,呕吐吞酸者。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本草衍义补遗》中谓栀子“泻三焦或,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性结气” 。可用于胃中积热。刺猬皮苦,能开胃气。可起到行气散淤血的作用。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宝本草》中说白豆蔻“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适用于湿滞中焦及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胃寒湿阻气滞之恶心呕吐之证。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本草正》中说“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补,下药得之缓其速。 ”适用于多种气虚证如脾胃虚弱,其能缓急止痛,补脾益气以及调和药性。  君药太子参气阴双补;臣药麦冬助太子参滋养胃阴,左金丸(吴茱萸、黄连)清胃降逆;臣药石斛加强清胃养阴作用,焦栀子助黄连清泄胃热,刺猬皮化瘀止痛、制胃酸,白蔻仁化脾湿,与黄连相左,清化湿热;使药甘草甘缓和中;全方共奏,起滋养胃阴、清化湿热的功效,治疗证属湿热蕴胃兼胃阴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