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就用老子的《道德经》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吧? 由老子的《道德经》可知,所谓对立统一法则,亦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始终必然包含着的矛盾性是事物生存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生命长久延续不可或缺的经脉和动力,就是这个理!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几乎是用足以使强调语气大大增强的排比句式这种修辞手法去写的。 开篇这个排比句式何意? 意思是说,道之精髓在自然(规律);君不见,世间万物(包括人)客观存在着的正负、明暗、白黑、阳阴、雄雌这些个自然现象,彼此间能够脱钩游离得开吗?不能的! 不光它们彼此都必然要与对方作为自己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条件,而且时时处处都是在相互联系、互动、融入、依存的! “雄起”?这句大话说说容易,说着也挺简单!试想,倘若没了雌的阴柔相偎滋润配合支撑,哪来“雄得起”啊?“雄起”也就成了无本之末、无根之树了…… 因此,大可不必去一味只看或只是去得意于伟岸、雄劲、强势;实质在它的背后,抑或说它在背地里,却总是会规规矩矩地俯首臣服并依赖沉湎于雌爱的矜持柔顺、阴补、滋润、配合与支撑的! 也恰是因为有这雌爱的矜持柔顺、阴补、滋润、配合与支撑,雄才会显得来尤其伟岸、雄劲和强势。 再说了,如若缺了雌之标的,还在那儿一味雄个啥劲儿呢?! 试想,天若只晴无雨、只阳无阴,那还能叫做天吗?月若只圆不缺、只挂不落,那还能叫做月吗? 有正必然有负,有明必然有暗,有白必然有黑,有美必然有丑,有阳必然有阴,有雄必然有雌……道系如此;世间万物均系如此。 正是它,像山涧流出的小溪似的,鱼翔浅底、清澈明亮、一路欢歌、涓涓不息,终归江河湖海…… 就人而言,顺道便是正常、就是健康。像山涧流出的小溪似的,鱼翔浅底、清澈明亮、一路欢歌、涓涓不息,终归江河湖海,于是便不能或缺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德。 入世出世始终不离其德,也就是始终不能扔弃了理应共同去遵守呵护的一致准则、规矩、人品、精神,始终注意去坚守着这份做为正常健康之人理应一直坚守的品质底线与生命底线,就如同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似的,看世界一视同仁,单纯清正、不谙算计、更不会去伤人害人,心里毫无损人利己的杂念。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道系如此;世间万物均系如此——世间万物(包括人)从来都比肩共存并相互依存作用甚至彼此融通互补互动着的正负、明暗、白黑、阳阴、雄雌;此乃天之最基本也最突出的模式! 试问诸位,综观世界,有没有谁见到过只重其一而不重其二、只有其一而没有其二就能生存、发展、延续的东东?不可能有的。 因此,但凡看透并明白了世间的这个看似矛盾着的事物却始终都在互联互依互动互融的道理的,就会自觉去用辩证的思维定势去观世待人,就会深谙守德(亦即始终不会扔弃理应共同去遵守呵护的一致准则、规矩、人品、精神,始终注意去坚守这份做为正常健康之人理应一直坚守的品质底线与生命底线)的极其重要意义—— 不至过分,不至犯浑,不至错谬,不至翻船,不至功亏一篑。 很多时候,多实质是意味着少,少实质是意味着多,有实质是意味着无,无实质是意味着有……深谙守德之至关重要并能去自觉专注地秉承它,实质也就犹如升腾到了道的境界;道之境界的最大特点,就是无论其生命活力还是亘久永恒,均系无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