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揭示宇宙奥秘的第四十篇——“反者,道之动”篇

 wenxuefeng360 2019-06-02
《道德经》揭示宇宙奥秘的第四十篇——“反者,道之动”篇

《道德经》的第四十篇字数不多,仅有区区二十一个字,但是这二十一个字,却能揭示一丝宇宙的奥秘。

《道德经》第四十篇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二十一个字直接解释字面意思是这样的:反复(或者相反),是道运动的开端(或道萌动的形式),柔弱,是道用处的体现。天下万物的根源是有,而有来自于无。

仅看字面的解释,让人难免云里雾里,下面我就用自己的一些想法试着解释这一篇。

第一句“反者,道之动”,这一句在我看来可以有两种解释,解释一:将反字理解为反复,那么“反着,道之动”的意思就是,道的运动是反反复复,周而复始的。这种解释可以从《道德经》第十六篇中的一句“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得到印证,“吾以观复”的“复”既循环往复之意。另外《道德经》第二十五篇中一句“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中指出道的大、逝、远、反也能论证道是周而复始循环的。至于本局另外一种解释,是将反理解为形容词“相反”,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道的萌动是以体现事物对立统一的方式开始的。《道德经》里面有很体现事物对立统一的观点,这里不多举例。

《道德经》揭示宇宙奥秘的第四十篇——“反者,道之动”篇

第二句“弱者,道之用”,这句话讲得是道的具体显化形式,什真正道是怎么具体形象展现给世人呢?是用“柔弱”的方式!这里的“柔弱”不是柔软的意思,它其实是一种无声无息、春风化雨的方式。就像《道德经》第八篇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另外有一个成语叫做“齿亡舌存”也很是生动的说明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第三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想要明白这句话,就要回过头来看看《道德经》的第一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从这里就能看出第一篇就直接点出来了,“无”是天地开始的混沌状态,“有”是天地的母亲。有生于无好理解,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从最初的混沌状态中而来,就像现在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说“有”是天地的母亲呢,我们不能把“有”看成“拥有”意思,而应该把“有”理解为人们认识事物的“意识形态”,正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了意识形态,我们才会赋予万事万物以名称,寓意等等,这样才完成了万物的从无到有。

《道德经》揭示宇宙奥秘的第四十篇——“反者,道之动”篇

本篇可以带给我们的启示: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律是基本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也是对立统一的,万事万物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每个人意识形态不同,所以每个人眼中的、心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我们只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明白事物运动的规律,我们就会免去不必要的烦恼,就能做到淡然处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