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浆月饼“硬”无罪 难忘五仁“青红丝”--刘辉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09

  在咱老辈儿的老黄历里,祖上历来把“八月十五”当成民俗大节来过。

  五谷丰登、五畜满圈,瓜果梨香、花好月圆。尽管日子里缺不了磕磕绊绊,但也算借着了风调雨顺,总能把平日的辛劳都捣鼓个利索。晾晒了、扬场了、入仓了,也该歇歇脚喘喘气儿啦!

  睁眼闭眼地一晃儿,又碰见了“床前明月光”夜里的透亮。各种祭月赏月拜月,庆贺丰收的各式节目纷纭地披挂上阵。

  总不会缺席主角的身份。说白了,凡是俗节总会有一种食品被推至被期待的位置。每逢八月十五,月饼就成了拜月神、庆丰年、赏月明、待客宾的必备稀罕物。

  中国风的“秋节”:由祭月到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咱国域内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一春耕一秋获,总该有多少表示。或祭拜先贤行感恩之礼、或聚会宣泄尽众娱之情、或“巧碰”于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天然契合。

  这节“中国味儿”颇浓,赏月必是重头大戏。寻一处诗意与浪漫的舒展,寻一处对月当歌与月对斟的闲适景致,这恰又是古文人雅士所求之不得。于是,不少颂赞“秋节”的雅诗情诗悄然诞生。

  中秋之夜,月亮至上。

  《礼记》有文:“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所谓的夕月之夕,指的就是祭祀月亮之神。此种祭拜延续,一直在宫廷贵族之中盛行不止。由对月纯粹的祭祀到赏月的形成,该是“始于魏晋而盛于唐”。

  唐代起,民间赏月成了宽松的主流。相比肃穆的祭祀之缛节,每逢“仲秋”就人为地加入了许多享乐、欣赏、聚会、相约、说媒等有实际趣味的成分。如若不信,就几眼早期的散文与诗歌。大量古文献得以保留,足以见,古时的人们或许比现代的我们有更多节日的期许。

  年过宋代。许是腥风血雨的年头儿太多,许是纠结了无数的生离死别,这时的秋节集结了不少“感物伤怀”的成分。月亮自身的“阴晴圆缺”,引发文坛“小资”们伤感抑郁的文字吐露。

  传说于月亮之上:嫦娥的凄美爱恋,吴刚的桂花酿酒,天狗的咆哮如真,兔儿爷的来去往返——种种意象凸显而添加,正是表明人们对大同世界一贯的向往。

  时至明清,中秋节的娱乐性似乎占了上风。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八月十五——吃着月饼赏月,久而久之成了抹不去的民俗。记住喽!缘起地儿,一般都随着帝都而立。

  如今的花样翻新更不是问题。再懒得不济了,来个“葛优躺”、秀几个“表情包”,倒腾一整天微信也算过个整节。

  旧京月饼 纯粹“裸妆”素颜

  要说京城,可不是制作月饼的源头之地。追溯起来可得往远了扯,不是杜撰而是明摆着的事儿。

  传说中的月饼也与名人有关。唐玄宗与杨贵妃一边逗闷子一边赏月,原本叫“胡饼”的食品端上来助兴。谁知贵妃因情乱搭错了哪根筋,就膈应一个“胡”字。皇与妃一嘀咕,干脆弄个“谕旨”改叫了月饼。

  一来二去,唐朝贵妃正儿八经地成了祭月赏月食品的“命名人”啦!——这许是贵妃娘娘那会儿总与皇帝爷腻糊并一直得宠的缘故?咱说月饼喜兴,那就甭再提甭哼唧马嵬坡遭难的“长恨歌”那段啦!

  京城的月饼是啥模样?

  拿清代书里一首诗为证:“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京城”。讲的是老北京三大特色月饼:自来红、自来白和翻毛月饼。后来再添上大家熟悉的提浆月饼,归了包齐也就这四大代表品种。

  再后来“包容”了各路食客。苏式、广式与京式月饼相融合混搭,也就分不清姓氏名谁啦!或像是苏式广式大行其道,有取而代之之势。岁月如梭,南辕北辙那是后来之说。早先,凡是老四九城人就认识这老四样。

  纯粹“裸妆”。没纸包、没塑料包,更没保湿剂保鲜剂唔得。称一斤要六两粮票,还得按人口供应。秋节将至,“副食店来月饼啦!”——有谁一亮嗓子,不用紧着号召,就都飞似的跑奔去排队!

  小卡车现运来十多个敞口木箱,几大张油纸垫着底儿、覆盖着面儿。香香的油腻缠人的空气氤氲,甚至能直接蹿进鼻孔,一闻就知是新鲜出炉。

  那时买包月饼得看售货员的包装技巧。

  一人收粮票钱,两人打包,图的是售卖速度快。只瞧包者:大小张的草纸分开;四五块用小块纸,上下排直溜一行包;八九块以上的用大纸张,两个双数垫底,单个的搁上方。就看一团纸绳在手中盘转,或一横一竖、或二横二竖,顷刻即扎成了漂亮大方而朴素的节日礼包。

  再早言语一声交一分钱,一张带“福”或“喜”或“中秋”的红纸覆压于纸绳下、露于饼包上。串门儿走亲戚,一提拉就是预祝美满并带去亲情礼道的问候。

  有些牌号的食品老店:特用细薄的竹坯子或是细草编制成“蒲包”。打包时,蒲包与月饼一起扎捆。油纸、纸绳,红帖、很有特点的绳扣,透着有面儿。

  硬硬的饼 实实在在的料

  经常吃老四样,也就固有了中秋节硬邦邦的印象。硬硬的皮、硬硬的馅,甜甜的冰糖渣、酸酸的青红丝,一系列回放,组成转回过头的穿越纪实。

  与广式月饼“皮薄馅多”、“皮软馅满”、“皮酥馅润”大不同。提浆月饼的皮厚实并硬扎,那定是为了延长存放时间吧!制作工艺截然不同。提浆月饼的糖浆不含转化糖,也就免了“回油”变软;甚至,越放置越硬;怎也不怕搁坏了!

  没有其他参照。在我心里及嘴里,能吃到提浆月饼就是属于咱的节日!很有嚼头的硬度,“嘎嘎”作响咀嚼冰糖的声音,谨慎地手捧着生怕掉下渣儿,这都是当初对正牌月饼的美妙感受。一年只有一回的中秋饼,不细嚼慢咽那是对不起自个儿的胃口。

  有人问啦,自来红与自来白,为什么这两色儿各不同呢?其实,也就肤色差异而已。自来红是烫面制成的面团,而自来白则是冷水而制,最后烤制的效果自然各有各的肤色。

  无论红白,馅里的内容本质是一样。青红丝、桂花、桃仁、瓜子仁等北京特产的果脯果料,都会一一展示出来。硬硬的很有咬劲儿,缩着膀子捧着吃,这成了一直没“断片儿”的持久记忆。

  闲问过孩子即现几位新兴人类同学:青红丝为何物?撇嘴、白眼、摊开双手,便是回复。其实,青红丝就是晒干再行深加工成丝的橘子皮。其中历经消毒、切削、糖饴、上糖色,既而演变成“实实在在”的添加物。当初,京城不少糕点的馅料缺不了青红丝做主。

  翻开儿时对“点心”的记忆档案,少不了青红丝迂回于口中的那种绵软、韧劲儿、甜与酸的精巧柔和,全然感觉不到橘子皮一贯地被人遗弃的惨烈。冰糖粒子定是众星捧月地招人待见:脆脆的,甚至有些硌牙,任由自个儿用上下牙的打磨去享受其中“嘎嘎”声响。

  据我所知:桃仁、瓜子仁、桂花也就是个似有似无的添加。青红丝、冰糖渣儿才算是“馅主”。就如同现在的五仁月饼:核桃仁、瓜子仁、杏仁、橄榄仁、芝麻仁,能占几成?价格杠杆的作用,不得不叫经营者费些心思。“五仁”需占百分之六十的质量标准,实打实地作馅作价,寻谁当买主儿?

  不紧儿不离儿地用花生仁替代些,不在意名声的敢这么玩儿。知名品牌,有信誉的老字号,还得依照诚信的祖训不是?既得抠哧成本又得大众化,作这“文章”是有些难度。

  一直误以为“硬”是月饼本质“中秋”前,礼品月饼必是大旅游,十天半个月不带落听儿的。很为人关切的“市堵”,是中秋期间的晴雨表。能吃到嘴不再是个事儿,关键是都得讲究“情谊还在”。

  把“饼”演变成“砖”,充当有心之人上升仕途的敲门砖,那该是以前之事了。将挺规矩的习俗演变成俗不可耐的恶俗,真不忍心看着重演下去。此时月饼披挂着超豪华的伪装,行的是鸡鸣狗盗——替了恶人挨骂。

  中秋节,是全家人聚齐“尝”月饼“品”大餐的日子。主要还是找这样的机遇,全家老小“借着月圆”说些吉利且圆乎儿的话。尤其是老年人,特别惦记这“难得”的日子。

  我家中秋节当日是敬老尊老的传统,其他意思都一概忽略不计。老母亲自打头二十年前起,每年秋过,一准儿念叨什么日子过中秋?因为老人家与中秋节同日而寿。今已耄耋至九旬,身子骨儿尚好。围拢大餐桌旁,儿孙们送上最亲昵的祝福,母亲满是细褶子的脸上“溢”出来的都是开心纹路。

  我还想再唠叨下“提浆月饼”曾令人尴尬的几则旧闻。由于工艺的缘故,提浆月饼吃起来出奇的“硬朗”。友人之间常常传出的笑话会令人啼笑皆非。

  譬如:一人过街,不小心把提拉的“提浆月饼”松手掉地,这时碰巧一辆卡车疾驰而过。回头再一瞅月饼不见啦!惊诧之余,细瞅瞅:月饼已经被卡车撵进了柏油马路里。再譬如:两人打架,拿提浆月饼当武器,一个人把另外一人打开了“瓢儿”,凶器证据——月饼。

  这些奚落“京月”的笑话,还曾以漫画形式上过当时很有名气的报纸副刊。正因为此,我铭记于心并一再误以为“硬”是月饼本质。那会儿“酥软”、“油皮”、“料足”的南风未到,有些小企业没章法是玩得过分些。

  挺叫人心疼的提浆月饼,就这么着在新旧交替的那会儿紧着被忽悠。细想起来,提浆月饼“硬”无罪呀!现如今,制作月饼都添加了先进的干燥与保鲜技术。硬硬邦邦 、实实在在的京味儿传统月饼,自然成了往事记忆中的礼品。偶尔还有,也不那么强硬了。

  现今儿的市场,唱主角的已是一水儿的广式月饼。统一的饼皮制作模样、固定配制的菜单格式、花哨的馅料名称显示、炫丽的硬纸铁质包装,真的与原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断了血缘关系。自来红自来白,谁成心买,也就当回记忆的道具。

  吃的次数多了,自然吃的品种也多。千篇一律在流水线上用机械磨具压制出来的广式月饼,即便所涵盖的馅料一而再地翻新,我却总找不回当初咀嚼“青红丝”与“冰糖渣儿”的感觉;还有那浓浓的用桂花酿就的香气。

  祭拜习俗转流年,

  橘丝红绿抱成团。

  仁满仁兴盈如月,

  馅实馅润饼又甜。

  一叠红纸话吉言,

  两摞蒲包挂跟前。

  迎来送往均是客,

  礼仪之邦孝为先。

  文/文军(刘辉)

(责任编辑: HN6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