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笔方法怪异,被启功嘲笑为“猪蹄法”的碑学大家,其书法如何?

 任生福马 2018-01-10
何绍基是清晚期的一个书法大家。首先,从标题来讲何绍基为碑学大家值得商讨。书法碑帖从侠义讲碑是写在石碑或摩岩上的文字;帖是写在纸、绢上的文字。从广义讲碑帖之分是清中后出土大量的魏晋墓志铭,其方笔字体出现在书家面前,呈现另一种新的景象及气息促使大家去尝试。从而产生了碑学、帖学之分。何绍基是其'粉丝'也不例外,故此也临习了大量魏晋墓志铭。何绍基其也向往'功名',因i'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只能很好地把帖学书法学好。本人认为何绍基的书法应属'帖学'的大家。其次,启功老先生把何绍基的执笔法名为'猪蹄法'并不伤大雅,苏东坡的'东坡肉',北京的'公主坟'也未见俗气,反而是一个不错的'名片'。再柳公权的'心正则身正,身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赵松雪'用笔千古不移',苏东坡'执笔无定法'是古人古人学习、书写书法的高度总结。古人因纸大小及各种原因(当时无展览体)都是端坐椅子伏案而书。何绍基执笔四指紧帖、母指顶笔,虎口成凤眼状。执笔杆之中段,虎口与臂平内扣名曰'回腕法'。运指、运腕、运肘达到笔笔中锋。是古人书法用笔的具体应用(执笔无定法)。再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行草尤为擅长。取颜字结体的宽博之气,掺与魏碑险峻茂密的特点,字形呈左放右敛显童真且带稚气。用笔中锋为主略带涩迟并偶尔用颤抖之笔(是碑学具体应用),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在清未的书壇发出一种清刚之气。一时洛阳纸贵,为后人追捧。原书协主席舒同其'舒同体'借鉴了何绍基的书法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