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新周刊

 昵称51664607 2018-01-11
                 2005年2月初的一个下午,在居民小区妙光苑的寓所,无锡山水画家陶揆均的家中,几位与他志同道合的老友围在陶老先生宽大的画桌前,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他们在一起讨论的并不是陶老先生的太湖山水画,而是桌上的四块木版。这几块木版比16开的纸稍大,有一块刻着只背上插了旗子的奔马,另外几块上面以极细的线条刻着类似古装人物的座像轮廓,木色鲜嫩,显然是刚刚完成不久。“这几块版子刻得蛮好的”,陶老先生仔细摸了摸木版上的线条,显得很高兴,“这样就可以直接印了,不用再画了”。说完,他挑了其中的一块人物版子,在版子上刷上一层墨,从旁边拿出一张差不多大小的桔红色的绵纸盖在版子上,拿过一个类似拓碑刻用的拓包,在纸上均匀地压了一遍,当陶老先生把纸从木版上揭下来时,纸上清晰地印上了木版上刻的古装人物座像的轮廓,陶老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你看,只要在人物的服饰面部画一些简单的装饰和表情就是一张完整的无锡纸马了,闻名全国的无锡纸马以前就是这样印出来的,失传了这么久,现在要感谢文联民间艺术研究会的老朋友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无锡纸马也不会这么原汁原味地复活呀!”



“纸马以前家家户户都要用的”


   原来陶老先生他们印制的就是曾经闻名全国的无锡纸马。

   说到无锡纸马,对于中年以下的无锡人来说,也许是很陌生的一个名词,但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应该是相当熟悉的了,他们自己或他们的父辈们都是曾经在生活中用过的。陶老先生今年70多岁了,他的父母在解放前就曾经在无锡中山路上的大市桥经营了一家纸马店,所以陶老先生对无锡纸马是再熟悉不过了,“纸马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木刻神像,有点像木版年画,那个时候逢年过节甚至平常时光家家户户都要用的”,陶老先生回忆说,“那时候无锡的纸马店很多,无锡纸马也有很多的品种”。

   陶老先生父亲的纸马店叫“陶元茂纸马店”,陶老先生小时候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相对俭朴,童年的他曾经帮着父亲在店里干活,“那时候店里卖得最多的是‘路头菩萨’”,陶老先生回忆说,“那时民间有请‘路头’的风俗,不管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还是邻里纠纷,都要请‘路头’的”。陶老先生说的“路头菩萨”是无锡纸马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普通的一种,属于家庭用的一种纸马。无锡人所谓的“路头”,也称“五路大神”,指的是无锡历史上的抗倭义士何五路,后来人们尊他为民间的守护神——财神,而那时民间所谓的请“路头”,实际上就是祭财神,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财神当然可以理解,但民间纠纷还要请“路头”,现在的人就很难理解了。陶老先生解释说:“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在的请客吃饭,赔礼道歉。”假如王家对不住李家,双方为了和解,李家就可以要求王家给他们请个“路头”,请“路头”的时候就是买一张“路头菩萨”的纸马,竖着卷起来,里面放上纸元宝,备好香烛、供品,由王家带着供到李家门口,点上香烛,把纸马化了,而供品就等于送给李家的礼了,“那时的供品也就是一条鲤鱼、两根肋条肉,那时生活条件差,有这些供品家里就可以开荤了,而别人给自己请‘路头’是扎面子、讨谶语的事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