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眼文化自古流传

 谭小妍 2018-01-11

在西方医学中,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皆属于屈光不正。即眼球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像,故导致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这种屈光异常状态称为近视。即:近视眼的眼球长,看远的物体时,物像落在视网膜前面,这样看东西就不清楚了。



而在中医的经络学说中,眼轴边长不仅仅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变化,主要是经络瘀阻、气血不畅、并与眼睛相关的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经络不通导致眼部组织受损


定义:近视属于能近怯远症,古称“近觑”。对高度近视,经常眯眼视物者,俗称“觑觑眼”。《黄帝内经·灵枢》中指出:经络气血阻滞是眼睛发生病变的一个主要原因,经络不通可导致眼部组织受损。过早戴镜可能会使经络受阻更加严重。



眼睛五轮学说


眼睛五轮学说源于《内经》,有“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之说,大体指出了眼的各个部分与脏腑的关系。后代医家在此论述的基础上发展出将眼局部划分为五轮,分属于五脏,借以说明眼的解剖与生理、病理,并用于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乐目堂养眼认为”轮属标,脏属本,轮之有病,多由脏失调所致”,脏腑的病变能相应地在眼部出现某些特征,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

中国中药“熏蒸”疗法历史悠久,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实践证明,中药熏蒸疗法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灸”是我国最古老的疗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能达到驱寒邪、补元阳、通经络、调正气等效果。



经络学说


养眼过程中的穴位刺激(点穴)原理主要依据中医经络学说。乐目堂养眼认为眼与经络关系至为密切,近视、弱视、远视、散光等眼疾。


《灵枢·大惑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说明眼与脏腑之间的有机联系,主要依靠经络为之贯通,构成一个活动而完整的系统。正所谓:“论目之病,各有其症,经络不明,盲子夜行,不可不慎乎。”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即:眼睛是经络、气血和脏腑功能盛衰的晴雨表。


因此,乐目堂养眼通过点按眼睛周围、头目部特定穴位,迅速帮助打通人体的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只有气道通、血道通、谷道通、水道通,经络自然通,眼睛得到经络输送的气、血、精、津的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16岁以前视力发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下降快    ✔可恢复    ✔易改变

青少儿处于生长发育期,眼部组织器官的各个阶段都在变化中成长,同时与营养供给和经络通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青少儿的眼睛度数具有下降快、可恢复、易改变的特征。这也是为何有些孩子一年就配两副不同度数眼镜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