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脊”之抱颈提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下)

 xyf4345 2018-01-12

太极 来自推拿典范 04:57

上周我们介绍了胸椎小关节紊乱常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那么这次我们接着来分享一个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病案。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又称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胸椎后(小)关节滑膜嵌顿、胸椎小关节错缝、急性胸椎骨错缝、胸椎部肋脊横突关节扭伤和胸椎小关节旋转半脱位等,属中医“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

患者,女性,55岁。

主诉:右侧肋间放射牵掣痛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因右侧肋间放射牵掣痛,曾在某院内科就诊,经B超检查肝胆未见异常,转皮肤科,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口服阿昔洛韦,肌注聚肌胞治疗,1周未见好转,也未见疱疹出现,到皮肤科复诊询问,医生解释为隐匿型带状疱疹,继续治疗1个月仍未见好转,也未见疱疹出现。偶然机会遇到范教授询问此症。范教授根据其描述,触诊其右侧胁肋,发现其疼痛沿胸七肋骨下呈线状压痛,按照“症因相关”原则审症求因,发现患者第七胸椎棘突偏歪,右侧棘旁压痛(++),且沿肋间向胸前放射,与其疼痛部位相吻合。拟诊为第七胸椎小关节紊乱症,随即用抱颈提胸法整复,听到背部胸椎小关节“咯哒”的响后,患者右侧胁肋疼痛立即消失,1次即愈,随访5年未复发。

讨论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多发于中青年,以T3~T7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从临床上看,此症多因长期或短暂的提搬重物以及保持不良姿势时间过久或用力不协调,破坏了脊柱胸段的内外平衡而引起。

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急、慢性肋间神经痛,疼痛常沿肋间向前胸放射,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查体可见:胸椎后伸和旋转功能受限,棘突上有明显压痛,棘突有偏歪现象,邻近肌肉痉挛压痛。


本症临床上常常被忽略或误诊,原因是其常出现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与内科疾病难以鉴别,致使相当—部分患者因为“内科病”去寻求诊治。

治疗上,范教授以“抱颈提胸法”结合软组织松解恢复胸椎小关节的内外平衡,消除小关节紊乱引起的症状。在结合临床表现和胸椎X片明确胸椎小关节错缝症诊断基础上,依照此法,临床效果显著。



2、抱颈提胸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整复前松解肌肉痉挛。

患者取卧位,术者站于患者肌肉痉挛明显—侧,手法以按、揉法为主,作用点在患者疼痛明显处和肌肉痉挛明显点,作用力不宜过大,在患者忍受范围内,作用方向垂直于竖脊肌向胸椎小关节方向:操作时间5~8min。

(2)抱颈提胸整复法。

患者站立位屈颈,双手于颈后相扣抱住颈部,两肘内收置于胸前,全身放松。术者立于其身后,两手抱紧患者的肘部,胸部紧贴其脊柱,瞬间用力向上提升身体,使患者双足离地即可。常可听到小关节“咯哒”的响声,即可收效。



   文字  by  钱炯辉

审稿  by  柯少

        编辑  by  王保长     

   指导  by  范教授

                     图片  by  原创/网络(侵删)

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也欢迎病友们可至浙江省中山医院推拿科

专家门诊咨询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