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石膏的用法与用量

 小新94gv3c8w2d 2018-01-12

 去年给我的几个研究生讲解中药,今年想让学生把石膏的应用总结一下,但又怕他们知识面窄,归纳的不到位,特自己总结,便于大家切磋学习。

   石膏出自《神农本草经》,在仲景方有20余处使用石膏,成为中医治疗高热及肺胃有热的首选药物,清代温病学家余师愚、吴鞠通以及民国医家张锡纯把石膏的应用推向了高潮。清代名医陆懋修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药也,用石膏能变死为生。”孔伯华在《石膏药性辨》中指出:“石膏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之专药。”可见作用之力宏。

一、产地

    世界上最大石膏生产国是美国。我国23个省()有石膏矿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69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76亿吨。从地区分布看,以山东石膏矿最多,占全国储量的65%;内蒙古、青海、湖南次之。石膏矿以沉积型矿床为主,储量占全国90%以上。

石膏出自《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说: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与凝水石同名异物。”“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厚数寸,有红白二色,红者不可服,白者洁净,细文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白蜡状,松软易碎,烧之即白烂如粉,其中明洁,色微带青。而文长细如白丝者,名理石也。与软石膏乃一物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击之则段段横解,光亮如云母。白石英,有墙壁,烧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其似硬石膏成块,击之块块方解,墙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烧之则诧散亦不烂,与硬石膏乃一类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自陶弘景、苏恭、大明、雷敩、阎孝忠皆以硬者为石膏,软者为寒水石,至朱震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而后人遵用有验,千古之惑始明矣。盖昔人所谓寒水石者,即软石膏也;所谓硬石膏者,乃长石也。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住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理石即石膏之类,长石即方解之类,俱可代用,各从其类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以来诸方所用寒水石,即今之石膏也。近人又以长石、方解石为寒水石,不可不辨之

二、化学成分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其中CaO 32.5%, SO3 46.6%H2O 20.9%;常夹有有机物、硫化物等,并含少量铝、硅、镁、铁及微量锶、钡等元素。

三、性味归经与功效

1、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汤液本草》: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经。

2、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本草经疏》:“石膏,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故《本经》主中风寒热,热则生风故也。邪火上冲,则心下有逆气及惊喘;阳明之邪热甚,则口干舌焦不能息,邪热结于腹中,则腹中坚痛;邪热不散,则神昏谵语;肌解热散汗出,则诸证自退矣。惟产乳、金疮,非其用也。《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者,以诸病皆由足阳明胃经邪热炽盛所致,惟喘息咽热,略兼手太阴病,此药能散阳明之邪热,降手太阴之痰热,故悉主之也。甄权亦用以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如火。《日华子》用以治天行热狂,头风旋,揩齿。东垣用以除胃热肺热,散阳邪,缓脾益气者,邪热去则脾得缓而元气回也。洁古又谓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及牙痛者,无非邪在阳明经所生病也,理阳明则蔑不济矣。足阳明主肌肉,手太阴主皮毛,故又为发斑发疹之要品。若用之渺少,则难责其功,世医罔解,兹特表而著之。石膏本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止渴除烦之要药。”

四、分类

临床上分为生石膏和煅石膏两种。

生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一般退热清火用生石膏。

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一般收敛创面用煅石膏。

二者的区别:《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箩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本草纲目》云: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本草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蒲辅周认为:“石膏清里力强,但失辛散之力”。

张锡纯指出:“《本经》谓石膏治金疮,是外用以止其血也。愚尝用煅石膏细末,敷金疮出血者甚效。盖多年壁上石灰善止金疮出血,石膏经煅与石灰相近,益见煅石膏之不可内服也。”

五、临床剂量选择:

在临床上,石膏到底用多大剂量,关乎临床疗效,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1、剂量的选择:

1)清肺胃热:一般性肺胃有热,表现为牙疼、口腔溃疡、口干口渴、咳嗽等,用15-30g

2)中暑高热:清暑解热30-60g.

3)阳明经证:四大证,用60-120g

4)瘟疫高热:60-240g,甚至更多。

2、服法

内服:煎汤1560(大剂可用300400),入汤剂宜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煅研撒或调敷适量。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3、善用石膏五大家:

  1)张仲景:越婢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越婢加半夏汤、越婢加术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大青龙汤、风引汤、厚朴麻黄汤、木防己汤、竹皮大丸等方中都有石膏。其中与麻黄配伍的有11方,占61.1%,与桂枝配伍的有9方,占50%,与生姜配伍的有6方,占33.3%,与麻、桂同用的有5方,与麻、姜同用的有6方。在越婢类方中,石膏用量为半斤(约24g,一两按3g计算),在大青龙汤、厚朴麻黄汤中石膏用量如鸡子大,汉代一个鸡蛋按30g计算,如鸡蛋大小的一块石膏大约在150-180g;在木防己汤,石膏用量为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显然有误,吴鞠通使用本方时,石膏为一两;白虎汤类方中,石膏用量为一斤,可以理解为30-45g;小青龙加石膏汤中石膏用量为三两,与麻黄、桂枝、细辛、干姜等量,在仲景方中石膏用量最小。反映在疾病状态,石膏的用量变化。

  2)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春温夏热病大法》载 “于润父夫人,妊九月,患伤寒阳明症,头痛壮热,渴甚,舌上黑苔有刺,势甚危。缪投竹叶石膏汤,索白药子(医马病者。)不得,即以井底泥涂脐上,干则易之。一日夜尽石膏十五两五钱。病瘳产一女,母子毋恙。”“一日尽石膏十五两五钱”将近一斤,可谓重剂,在《三阳治法总要》提供的剂量是一两到四两不等。

3余师愚:《医医病书·用药分量论》说“纪晓岚先生《阅微草堂笔记》中云:‘乾隆癸丑春夏间,京中多疫,以张景岳法治之,十死八九,以吴又可法治之,亦不甚验。有桐城一医,以重剂石膏治冯鸿胪星实之姬人.见者骇异,然呼吸将绝,应手辄痊。踵其法者,活人无算。有一剂用至八两,一人服至四斤者。虽刘守真之《原病式》、张子和之《儒门事亲》专用寒凉,亦未敢至是,实自古所未闻矣。’”可能指余师愚。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按作了进一步证实:说“桐乡冯鸿胪星实姬人,呼吸将绝,桐城医士投大剂石膏药,应手而痊。踵其法者,活人无算。道光癸未,吾乡郭云台纂《证治针经》,特采纪说,以补治疫之一法。然纪氏不详姓氏,读之令人怅怅,越五载毗陵庄制亭官于长芦,重镌《疫疹一得》。书出始知纪氏所目击者,乃余君师愚也。原书初刻于乾隆甲寅,而世鲜流行,苟非庄氏几失传矣。”

   《疫疹一得》清瘟败毒饮:“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中剂二两至四两两,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一两,中剂三钱至五钱,小剂二钱至四钱,乌犀角大剂六钱至八钱,中剂三钱至四钱,小剂二钱至四钱,小剂一钱至一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原注“此十二经泄火之药也。斑疹虽出于胃,亦诸经之火有以助之。重用石膏直入胃经,使其敷布于十二经,退其淫热;佐以黄连、犀角、黄芩泄心肺火于上焦,丹皮、栀子、赤芍泄肝经之火,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阳扶阴,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绝之水,桔梗、竹叶载药上行,使以甘草和胃也。此皆大寒解毒之剂,故重用石膏,先平甚者,而诸经之火自无不安矣。”,可谓善用石膏治疗温热病,是吴鞠通生石膏用最大量八两的来源和依据。

4)吴鞠通:《医医病书·用药分量论》: 用药分量,有宜多者,少则不效。如温暑、痹症、痰饮.脉洪者,用石膏每至数斤、数十斤之多,是其常也。乙酉年,余在浙江绍兴治赵大兄伏暑痰饮,发则大喘.每剂用石膏,必以半斤、一斤之多,而后喘得少减。连用七八剂.或十数剂,而后喘定。迟数日又发,脉必洪大。期年之间,用至一百七八十斤之多,而后大愈,是其变也。有宜少者,万不可多用。”估计此医案受木防己汤石膏剂量的启发,前后共用石膏“一百七八十斤之多”,是本人所见到石膏最大剂量的记载,可谓善用石膏者。在《吴鞠通医案》治疗温病的医案中,生石膏最小的剂量仅为四钱,最大的为八两。

5)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夫石膏之质最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由于张锡纯善用生石膏,而且剂量大,所以,后人给张锡纯送外号“张石膏”。

六、使用方法

  1、入煎剂;

  2、生石膏面冲服,在蘸梨片服用;

  3、必须配合悬浮剂,由于石膏质重,煎煮时容易下沉,所以一定要配合粳米,张锡纯提倡用山药;

   4、剂量过大时,要多次频服,不要一饮而尽。

七、禁忌证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本草经疏》:“温热二病,多兼阳明,若头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也,未传阳明不当用。七、八日来,邪已结里,有燥粪,往来寒热,宜下者勿用。暑气兼湿作泄,脾胃弱甚者勿用。疟邪不在阳明则不渴,亦不宜用。产后寒热由于血虚或恶露未尽;骨蒸劳热由于阴精不足,而不由于外感;金疮、下乳,更非其职;宜详察之,并勿误用。”

《本草纲目》说“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广济林训导年五十,病痰嗽发热,或令单服石膏药至一斤许,遂不能食,而咳益频,病益甚,遂至不起,此盖用药者之瞀瞀也,石膏何与焉。”

  脾胃论》:“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能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