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尼红糖:从“土疙瘩”到抢手货

 柯尔心 2018-01-13
成品
 
熬制
新年伊始,慕名来到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西尼村蚌蛾小组,寻访西尼红糖。
村口,一幢石棉瓦建盖的简易厂房矗立眼前;房前,前来运送甘蔗的村民络绎不绝,一堆堆的新鲜甘蔗正在等待过秤。
“每年10月底,就是制作西尼红糖的好时机。每天凌晨4点30分至当晚12点,我们蚌蛾31户人家就开始忙起来了。”西尼村支书、主任白永林告诉记者。
走进厂房,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熬制红糖,一个个圆形的金黄色西尼红糖展现在记者面前。据了解,蚌蛾小组31户人家都以种甘蔗榨红糖为主要经济来源。每年秋冬榨糖季节,一家接一家到村里的公房熬制西尼红糖俨然成为西尼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西尼红糖制作历史悠久,已有200多年历史,如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制作方法。西尼红糖是通过榨取甘蔗原液,不经过高度精练,经浓缩而形成的蜜糖,因此蔗汁中的营养成分得以保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铁、锌、锰、铬等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西尼红糖色泽金黄,香醇浓厚,因为是纯手工制作,产量不高。近年来,西尼红糖名气越来越大,尽管比一般红糖价格要高,却受到省内外市场青睐,常常供不应求。
“80年代,没有路,根本卖不出去,只好几角钱1斤摆在街上卖。2004年以来,外出打工的村民们带着红糖走出西尼,由于口感好、无渣,西尼红糖逐渐红火起来。现在的价格已达15元1斤。”说起西尼红糖变迁,村民范永忠感慨万千。
“独特的制作工艺,让‘土疙瘩’变身成为抢手货。刚才,上海又打电话过来询问怎么买西尼红糖,这样的电话每天都有10来个。实际上,如今家家户户通过网络就完成了销售。”白永林说。
西尼红糖品牌效应日渐显现,为西尼农民带来了甜蜜的收入。2014年,西尼村蚌蛾小组共种植甘蔗129亩,产红糖84吨,按市场价格来算,每家农户增收5至6万元。2015年该村产红糖100吨,产值达 300万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