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道,让你拥有一颗慈善之心

 是心念佛心作佛 2018-01-13

孝道名言警句 

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慈善之心,源于人的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希望他们也都脱离苦难摆脱不幸。慈善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是人们在内在良心驱使下产生的外在行为。

爱人如己,是慈善的人必备的素质 。只有知道爱自己,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只有很好地爱自己,才能很好地爱他人。所以说做真正做慈善的人,都是从自身做起的,再向自己的身边向外扩展。应该是先从家里做起,然后再惠及朋友,继而推广到其他人。

学会爱父母,尽了孝道,具备“尊老爱幼“的品格,方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能达到慈善的境界。汉语'慈'字的本意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爱照顾,如《左传&隐公三年》中讲'父慈子孝',《庄子&渔父》也讲'事亲则慈孝'。对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地,对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感恩,是与生俱来的。人类天生就具备爱的能力,天生就有做慈善的能力。爱很自然,做慈善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懂得了孝之道,就会懂得感恩,由感恩父母再到感恩其他人。有了感恩之心,就有了一颗慈悲的心,能够推己及人,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也有了想帮助苦难之人脱离苦海的意愿。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许多人付出辛勤劳动的结果,如果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你就能注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他们付出汗水的结果。而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很多公共设施是捐赠的,这些都得益于别人的善行,常怀感恩之心,就会感觉到这些善行,自己也会自然而然地有了施予慈善之举的渴望。

真慈善是悄悄地做,不求别人赞誉,也不求受赠人感恩回报。不要认为捐赠就是慈善,事实上现在很多所谓的“慈善“是伤害了那些受帮助的人,借这些人来教育了其他大众。慈善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心意,而不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为了“善有善报“,事实上,真正的慈善,是不计回报的,”只重耕耘,不管收获。“不是为己,只是单纯的希望他人也能幸福快乐,是单纯的慈悲心的表现。

有人常说我没有钱,没办法做慈善,实际上,慈善不只限于捐赠,你无法从金钱物质上帮助别人,但你可以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不给别人添麻烦,也是善行;你可以对身边的人微笑,付出赞美与感谢,让身边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让身边的人心情好起来,这些也都是善行。大家互为慈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世界自然和谐,自然太平。

功成名就,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有多个人的努力和帮助,所以越是有大成就者,越懂得感恩,越能以慈悲为怀。 慈悲心是希望所有众生获得快乐,使所有众生脱离痛苦,这样的心愿就是慈悲心。无我布施,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不忍众生苦,且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这就是慈悲心。 慈心和悲心的最根本就是知母心、知恩心、报恩心以后才升起慈心和悲心。对众生如自己的母亲一般看待,而知道父母的恩赐,然后报恩,希望所有众生得到快乐和快乐之因的心是慈心,希望所有众生远离苦恼和苦恼之因的心是悲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