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与悲——慈悲的正确概念

 鹿文康金 2017-03-20


佛教的慈悲,是广大的博爱,不是极端的偏爱,它的光芒遍满每一个众生。


慈悲其实是两个定义,慈与悲有两个不同的概念。


愿给一切众生安乐这叫做慈

慈是与乐,给予别人快乐,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不给别人增添烦恼或造成伤害。


给予是心甘情愿,不求任何的回报。对待别人会变得宽容没有棱角。没有利己的心,是完全利益众生的发心。



愿拔一切众生苦难这叫做悲

悲是愿代所有众生承受苦难,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是基于自己的基础,从而对别人的遭遇而感同身受,发愿让他们从这种状态中得以解脱,是一种超越所有界限发放的大悲愿。


悲心能自心往外地去关怀别人

悲心绝对不是单纯的悲天悯人,不是看不到自己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切痛苦的来源,而是对自己的痛苦深切的感受到,以及对别人的痛苦有所认知。从而自心往外去关怀别人,从自心出发,所了解的事物更为透彻真实。不愿别人再遭受这样子的痛苦,愿自己代之承受。


没有半点的害人之心,将这种心彻底摒弃。而对待他人的好绝不是盲目的,而是用智慧来印证的。


是清楚的知道如何去解决困境,知道事物发生的起因,结果,以及如何去改变。明了万物的真相的智慧。所谓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悲心所涉及的是我们对别人受苦的态度

悲心是基于我们自身对于痛苦的感知,充分的感受过苦难,并成功的从苦难中走出来。从而对别人正在遭受的痛苦而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是冷眼旁观,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而是真切的一种关怀。


真正的慈悲是慈心与悲心共具足。只有慈心没有悲心,只能让众生感受到外在的快乐,而解决不了他们自身自心造成的痛苦,是不能让众生得解脱证觉悟。


只有悲心没有慈心,众生都具有贪嗔痴的本质,没有使他们快乐的物质所需,他们也不会相信从而接受帮助。只有慈心与悲心具足,众生才能欢喜接受救度。


回复【晚安】,我的上师送你一张晚安密语,祝吉祥好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