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藏良久的馄饨面 - 我数过,从街头拐进这家小店一共有48步。 然后左转,就能看到这一方市井天地。 / 会馆浜的这家馄饨店 / ▼ 两间门店没有一丝称得上是“装修”的粉刷,算上临街摆摊卖馄饨的时间,也晃晃悠悠有二十年了。 店里只卖两种馄饨,大馄饨和小馄饨,还卖一些卤味和面食。来店的大多是熟客,就算店里没有菜单,他们心中也自有菜单、且倒背如流。 小小的馄饨店昏暗又拥挤,静静矗立在社区一隅。但六点一开门,店里就不断地涌进客人,让老板搞手脚不赢,忙的下不得地。 “一份小馄饨和一份卤鸡爪,还要一份拌面!” 跟着那些“老油条”食客们,我们迅速的点了菜。最先上桌的是水煮小馄饨,老板一边捞馄饨打汤一边扯着嗓门问:“还有碗面是不是你们的!” / 熟客才知道的菜单 / ▼ 小时候都吃过木头推车上的小馄饨吧,肉馅并不多,榨菜、猪油、鲜辣粉是必不可少的,再撒一点葱花,对!就是那个味儿! 这里的馄饨用料扎实,汤底加了猪油,非常有特色。 清汤馄饨皮薄馅满,肉馅是机器搅碎成泥,非常细腻,但比人工剁馅的馄饨少了点黏着的口感。 深秋的黄昏,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下肚,说不出的舒适满足。 汤里放了榨菜,喝起来很开胃。加了鲜辣粉,等汤搅拌起来,吃得我们鼻头都有些冒汗。 等有些鲜辣的馄饨汤打开了胃,再来几份卤菜打牙祭最好不过。 三九馄饨店的卤菜分量不大,调料的口感很清爽,没有辣椒油堆满的油腻味。 大馄饨皮儿薄馅儿厚一盘端上桌,颜值首先满分!透过皮能看到碧碧绿的青菜内馅儿,油香味纯正。 咬上一口,大馄饨里面也有汤汁,但是肉少了点。小编感觉这也是店家的小心机,毕竟一点点东西吃起来,不过瘾,心里痒痒的才会忍不住吃下一个。若是第一口就吃饱了,那多没念想啊~ 最让我们惊艳的就是大排面了! 量大而且实惠,朋友尝了一口直呼好吃,面条根根筋道,汤头也是调得鲜香浓郁。重点是这个大排真的做得猴吼啊! 大排很厚,酥壳里饱饱吸入酱汁,咬上一口,满口酱香,而肉味的鲜香也算越嚼越有,这样的大排,我一次性可以吃上两块。 / 二十年如一日,都是重复的事 / ▼ 抓着空与店里的老板娘聊了几句,家庭作坊的这家店东西都做的很扎实,菜每天都是赶早买的新鲜的,佐料也都是自己做的。出品稳定,基本没有做的难吃的时候。 ·看得见的现包好味道· 老板的妈妈每天都会坐在店的一角包馄饨!个个都饱满圆润,对这家店的亲切感又上升好几个level。 老板和老板娘一开始为了养家,在社区里推着木头车沿街叫卖。做了十多年后,他们换了附近的门店开始卖馄饨,又卖了将近十年。 二十年来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大早上起来赶菜市场早市买新鲜的菜,回来准备馅料包饺子,下午六点开摊,卖完就收摊。 做餐饮的,就算是小门店也偷不得一点懒,三餐也不能正常的吃上,磨得手上都是老茧、眼角都是皱纹。 要说他们有多少的手艺和故事,其实说不上来。馄饨皮是现买的,为了带孙子节省时间,馅料也是机器搅的。但凭借老板几十年来做餐饮的“手熟”,才有了这么一份口味正当好的馄饨。 整碗馄饨,最出彩的还是汤底,一碗下肚小编只觉得鲜,一点都没有口干舌燥。 也难怪附近的居民,打起包来画风都是这样的↑↑↑ 很多人就算去了很多城市、吃了很多好吃的,还是最忘不了这里的馄饨。开车10公里也要来这吃碗馄饨,不然心里都落不得地。 “我反正觉得,这就是全国,不!全世界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他们任性的向我们宣告,没有强硬推荐的意思,就是实实在在的觉得,再没有比这碗馄饨更贴合他们心意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