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悸证

 柴桂苓 2018-01-14
观今 之临床 ,悸证 颇 为常见 ,既可 单 独成病,又可为失眠、眩晕、耳鸣、胸痹、  虚劳等病所兼见,冠 心 病、高 心 病,风心 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 衰 弱、各 种心 律 失常 等病亦常见此症。 目前对 本 证 之 机 制 研究甚 为深入 ,其 新药 开发更 是 方 兴 未 艾。然其治法、药物选择,多囿于活血化瘀 或养阴益气之范围,似有偏颇,故完整掌握 仲景的悸证论治体系,于临床,科研当不无 小补 。 《伤寒 论 》对悸 证的 论 述 ,非 悉 指《 中医内科学 》( 五版教材 ) 之 “ 心悸 ,  尚有 “ 心 下悸 、 “ 脐 下悸 ” 等亦在其列。  悸 证有心 中、心 下,脐 下等部位之不 同,心 中悸是指心脏跳动剧烈,心下悸与脐下悸则 指 胃脘部及小腹部筑动不安,与心脏相去甚 远,不可同 日而语。其 形 成 机 制,仲景指 出:外有六淫风寒之所 袭,内 有 痰 饮、水 饮 、瘀血之所伤,气血阴阳之亏虚,另有外 感发汗太过、吐下不当等误治。故本证实者 有之,虚者有之,虚实并见者亦有之。所病 脏腑,心为中轴,然脾胃, 肝胆,肾与膀胱亦 无不有关 。兹分述 于下。  

1.饮 邪 内 停 
饮有痰饮,水饮之划分,有中焦,下焦 之 不同,有脾肺虚寒,心 ( 脾 ) 肾阳衰之殊 异。其形成既有本脏阳气自虚,亦有饮多而 伤阳,如仲景云: 凡食少 饮 多,水 停 心 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 金匮 第十 四 ) 。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 心下悸”( 朱版 《伤寒论 》127条 ) 。 饮为阴  邪,其性流动,所 以致病,上下皆有。上犯 于头则癫眩,凌于心则心悸,停于中则心下 痞满而悸 ,蓄于下则脐下筑动,若饮阻阳遏 则更可见心悸而肢体厥。而揆其病本,总在 中 下 二 焦 。  
饮停 中焦 :中焦乃 脾胃之所 居,主司水 谷之运化。 中阳 不足 ,或饮水 过多,则饮停 于胃,内动于中而心下悸或逆满,此悸非水 饮凌心所 致,亦非心 中悸动不安 ,而乃病 本 在 胃而症 现心 下。 治当温化 中焦之水 饮,通 利 下焦之水道 ,方 以苓桂 术 甘 汤 、小 半 夏 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理 中丸 、半夏 麻黄 丸 为 代 表。 切 莫从心论 治,误施养心益 气、  安 神镇 静之 品。患者胡某,女,42岁 。三 月 前感 冒后 即觉心悸,眠羞 多 梦 ,纳 呆 乏 力 。西 医疑 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一月,  未 见明效。遂改 中医,诊治两月,其症有增 无减。并数次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 肌酶谱等,均未见异常。遂来门诊 治疗。观前医或养其心,  安其 神,或解其 毒,化其 瘀,或疏其气、蠲 其痰。详询病情,悸在剑突下偏右,正当胃  脘处,听之似有 振水音 , 自言头昏而眩。心 脏未听及杂音 ,亦未发现异 常心律。苔 白略 滑,脉弦而紧。辨证 为饮停 中 焦 ,上 犯 于 头。治以苓桂 术甘汤,小半夏汤化 裁 : 茯苓30克,桂枝、焦白术、法半夏、生姜,  泽泻各10克,甘草 6 克 。服三剂而心悸除,  昏眩解,精神食欲亦转佳。  

下焦水逆
肾与膀胱同居下焦,共司水 液之蒸腾 、敷布 与排泄。若 肾阳不足, 气化 无力,膀胱开阖失度,则水液代谢紊乱,聚 而为饮 ,蓄于下焦。若发动于下 者 则 脐 下 悸,上犯于 中者则心下悸 ,冲逆于 上者 或心 悸 ,或头眩。盖病本在下, 自 当 启 下 焦之 阳,化 阴凝之 水,开 邪去之 路,五苓散,茯 苓桂 枝甘草 太枣 汤、茯苓 甘草 汤,真武汤、  肾气丸等可随证选用。吾师曾 治 一男 性 患者,54岁。形体 肥胖,小 腹膨 隆,觉胀满筑 动,似 有气体流行 ,迁延 十余年,经 B 超 、  C T 等 检查 , 均末见 实质 性病变。 近二月来 病情加重,昼则 行走不便 ,夜则卧而不安,  平睡时 即感气往上冲,伴 腰膝 酸软,阳萎怯 寒,夜 间小便频数 而量少 ,倦怠乏力,眠时 似睡非 睡。舌苔 淡 白,脉 沉缓而弦。诊 为肾 阳虚衰 ,气化 不 利,水 饮 内动 于下,且有 上逆之势。方 以肾气丸合 通关 散加仙灵 脾、  仙茅 内服;外 以五倍 子200克研 末, 每晚睡前 以温水调敷 肚脐 ,外 以纱 布 包 裹 ,胶 布 固 定,翌 日晨取下 用温水洗净。每 日内服药 一剂,外用药一 次。治疗一月 ,患者大 感精 神振奋 ,腹 胀消失,膨隆缩小 ,筑动 已除,  小便通畅 后 以上方改汤为丸,续 服两月 以 巩 固疗效。  
尚须申言,下焦阳虚 日久,每致心肾同 病 .脾阳亦衰。 肾阳不足 则心 失温 养而心中 悸 动;水饮停蓄则面 目肢体浮 肿,甚则上射 于肺而呼吸 困难, 阳虚 气弱则血液 凝滞 而面 唇 肢端紫黯 。所 现诸症颇似充血性心力衰竭 ( CH F ) 。CH F 一 证 ,中医认为 乃本虚标 实 之证,心气心阳亏虚是其病理基础,肺 脾肾 三 脏衰退是其 中心病理环节,瘀血、痰 浊、  水饮则为病理产物。 故此病之心悸一症, 悉用 水饮凌心作解 似有不当,因为患者每于水肿 消退、 小便恢复 正常之后 , 仍有心悸存在,况 大部分病 例加用煅 龙骨、牡蛎、枣仁、柏子 仁等养心 宁神之属后,心 悸 可 在 短 期内消 失 。在临床研 究中,每 以 真 武 汤加赤 芍 、丹参 、郁金 、泽兰 、益母草 等 以活血 通 脉,加黄芪 、麦冬 、五味子 、煅龙牡 等宁心 安神 ,心悸及余症 俱得 齐 解 除。究 其 缘 由,此病 之心悸 当 与心 肾气血不足或心脉瘀 阻有关。  


2. 气 血 不 足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气 ( 阳 ) 血 ( 阴 ) 。气血不足者,神即失守,神去则心 下空 豁,状如惊悸 ,即仲 景所谓 : “ 寸 口脉 动而弱 ,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其所 言病位 、表 现与今之 心前 区剧烈跳动完全相 同,  可广泛见 于多 种心血 管疾病 。其形 成有太阳 病,若下之,身重心悸 ( 49 ) 、 “ 发汗 过多,其人叉手 自冒心,心下悸 ,欲 得按 ( 64 ) 等误治;有 “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 亡血 ,卒喘悸,脉浮”(《金匮》 第 六 ) 等 自虚;有 “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182 ) 等 内伤。其用方,仲景提出了心阳虚怯用桂枝 甘草 汤,阴阳两虚者选小 建 中汤,诸不足者 施炙甘草 汤,体现 了温心阳 、养心血 、滋心 阴 、安心神 等法 则。  
心悸一证,纯虚所致者少,虚实相兼者 多,虚即气血阴阳不足,实为瘀血、痰浊、  水饮 ,故法亦 多兼 而用 之,或温阳益 气与活 血化瘀并用,或滋阴养血与涤痰宣痹同施,  或化 痰行水、 通瘀活络 兼投 。在选药 上,温阳用仙灵脾、仙茅等,  益气多用黄芪 ( 30克以上 )、生晒参或红参 等, 滋阴常用麦冬 、五味子 、女 贞子、早 莲 草 、枸杞 等,养血每用当 归、首 乌、鸡 血 藤 、熟地 、阿胶 等,活血 主用赤芍 、郁金 ,  泽兰 、蒲黄、川芎 、丹参 、益母 草等 ,化痰 多用全瓜蒌、法半夏 、竹茹 、天竺黄 、胆 星 等,利水常用连皮苓 ( 6O 克 以上 ) ,泽泻,  金钱草等。通过对冠心病 、心律失 常, 心衰 等的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皆证实 了此种选药原则切合实际,疗效亦佳。  


3.疏泄 失调 
《伤寒论 》96条云 :伤寒五 六 日,中 风 ,往 来寒热 ,胸 胁苦满 ……, 或心下悸 ,小 便不利 ……小柴 胡汤 主之”,318条 又 言;  “ 少阴病, 四逆 ,其人或 咳,或悸 ⋯ ⋯ 四逆 散主之”。此二方之或然证 皆可见 悸 ,  仲景云 “ 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 ,加 茯苓四两 ,此乃少阳枢机运 转不利 ,三焦 决渎失常 ,水饮蓄积而内动于中,施小柴胡 汤 旨在运 转少阳 枢机,俾上焦得通,津液得 下, 加茯苓意在淡渗 通利 以蠲水 饮,四逆散 后注云 悸者,加桂枝五分 ,则成桂枝甘草汤 ( 64 ) 与四逆散之合方,桂 枝 辛 甘 性温,入心助阳,与甘草相伍则补益心阳。少 阴为病,阳气本虚,心失阳护则空虚无主,  肝木不得温煦涵养,则横逆而犯心神,故心 中悸动不安 。二方之 “ 悸”虽有殊异, 然总 与肝胆疏泄 、气机运 转功能紊乱有关 。  
少 阳胆 和三焦 、厥阴肝和心包 与心 关系 密切 。足少 阳之 脉,起于 目锐 眦,其一支者 下大迎合 于手少 阳,下颈合缺盆 以注胸 中,  三 焦手 少阳之脉,起于小 指次指之 端,交出 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其 络脉注胸 中,合 心主;肝足 厥阴之 脉, 起 于大趾丛毛之 际 ,挟 胃属肝络胆 ,上贯膈 ,  布胁肋 。肝 胆三焦通 过经 络与心联 为一体。  肝 为将 军之官,性喜 条达 ,其 疏泄 功能是 调畅 气机 ,推 动血 与津 液运 行 的 重 要环 节 ,既助 脾胃之 运化 ,又辅君主之司神。情 志 畅达 ,则气机调 畅,血 亦 和 顺,经 脉 流 行 自无瘀阻之患。 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和动 物实验均证明久病心悸、胸痛多 为 血 瘀 所 致 ,更 多的 以活血为主的新型 中成药获得显 著疗效,亦表明了这一观点。然而血瘀之形 成 多因气滞所为,故 调理 气血 以疏达肝气 为 立 法之肯綮 ,况 前人 已有 “ 气行则 血行” 之 名 言。再者 ,情 志失调如愤怒、焦虑、兴奋 等,亦 为心悸 发生或诱发之高危因素,而此 又无不与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密切相关。胆 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其枢机 之 转运 正常 ,方 能通达 阴阳 协 调 气 之 出 入,故《内经 》有 “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 之 语。其性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胆气流行自  如 ,则心神安宁,反之则病。三 焦 主 持 诸 气 ,与膻 中相合 ,为水火运行之 路径,只有 三焦元真通畅,始得水火升降自如。总而言 之 ,肝 ,胆 、三 焦 与心相连,故 心悸虽有本脏 ( 心) 自病,亦有他脏相干之病。此与西 医所谓 “ 胆心综合征” ,似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 《伤寒论 》之 “悸证 ,所 指范围甚广,非仅措心悸,其病因多端,治 法方药亦众,诚能详加探究,则于临床大有 指 导意义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