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MAY的学习簿 2018-01-15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6


  

  

  

  楷书

  行书

  草书


每日一题:楷行草三种书体的关系

       我之所以把楷行草三种书体放到一起讲,是因为楷行草三种书体是一家,不可以分开学。不是要大家学我的字,以我的字作为范字、范本来写。我写的字,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讲座中,楷书以欧体为主,行草书是二王系统,后来的文征明、赵孟頫等。一个人要是只学楷书,而不学行草书,那么他的楷书就会是僵硬的,板滞的;要是只学行草书,而不学楷书,那么他的行草书就会是飘浮的,不扎实。楷行草三种书体都应该学习,学习的顺序是先楷后行再草。或者说楷书、行楷、行书、行草、小草、大草(狂草)这样的顺序。楷书是基础。在某时间段内,可以有所侧重。这就如同学走路,先站立、后行走、最后是跑步。

    我的学书过程是这样的:从6、7岁开始学楷书;16岁时在学楷之余开始学习行书;18岁-25岁这个阶段楷行并行一起学习;25岁开始学草书;25-35岁这个阶段三种书体并行学习;35岁以后,草书就写得多一些。大致如此。

每日一字:為(两个读音,主笔是横折勾)

      楷书主笔的转折处的笔法是半圆半方,过圆不足以支撑全字,过方则显板滞;为字的关键是一撇,要写成反弓型,这个撇的这种写法称为“为字撇”。因为为字的其它笔画都向左斜势,有了这一笔,整个字就平衡了。楷行草都是这种笔法。行书的“为字撇”写直还可以,但不可写成像其它字一样的撇。行书的“为字撇”写得略长一写(尤其是上端),楷书则不可。草书的“为字撇”上端也要长一些为好。草书也见有少拐一个弯的写法,不常见。草书的为字,写出来很漂亮,但草书楷化后的简化字这样写就觉得很憋得慌,很不舒服。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說文》

为,弥猴。作为走兽的弥猴喜欢用它的爪子。爪,就是弥猴的形象特征所在。“为”的篆文字形下部像弥猴的形状。王育说:“爪的字形,像弥猴的爪形”。   —— 《象形字典》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 《汉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古代中原一带气候温和,生活着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动物。大象就是其中之一。大象身强体壮,力大无比,而且性情温和,是人类劳动的好帮手。甲骨文的为字,像一个人用手牵着大象的鼻子,其本义为驯象,即驱使大象帮人干活,因此,为字有干活、做等意思。这个字由甲骨文到金文,又由篆书变成隶书、楷书,再由楷书演变成今天的简化字,原来的形象和意思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另:

   【构造】会意字。甲骨文是用手牵象形,会役使大象以帮助劳动之意。金文大同。篆文变得不像了。隶变后楷书写作爲。异体作“為”。如今简化作为。

   【本义】《说文·爪部》:“爲,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这是就篆文所作的附会。本义实为役象以助劳。

   【演变】为,本义指①役象以助劳。引申泛指②做,干:见义不~,无勇也|君子质而已,何以文~? |事在人~|所作所~。引申指③充当:季氏使闵子骞~费宰|选~代表|能者~师。又引申表示④治理,建成,成为,变成等多种含义:善~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坛而盟,祭以尉首|化而为鸟,其名~鹏|冰,水~之,而寒于水。又引申指⑤是,算作,算是:余~伯鯈,余而祖也|兰槐之根是~芷|知之~知之,不知~不知。虚化为介词,表示⑥被动:~人所卖。又读wèi,表示⑦因为,为了,替,对:天行有常,不~尧存,不~桀亡|天下熙熙,皆~利来;天下攘攘,皆~利往|庖丁~文惠君解牛|不足~外人道也。表示⑧强调,加强语气:广~宣传|极~必要。

   【组字】为,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丶部。凡从为取义的字皆与做、干等义有关。
   以为作声兼义符的字有:伪、譌(讹)。
   以为作声符的字有:沩、妫。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表意,甲骨文、金文象人以手牵象之形,表示役使大象劳作,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爲”。本义读wéi,做,引申为充当、变成、是、治理、介词(引入动作行为的施事者)等;又读wèi,引申为介词,引入行为的受益者、对象、原因或目的等。变体作“為”。《简体字表》、《简化字表》把“爲”简作“为”,据草书楷化。

   【辨析】①以“为”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wei,但声调和声母不同。wéi:沩∣wěi:伪∣ɡuī:妫。②“为(爲)”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伪(僞)、沩(潙)、妫(嬀)。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为”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上端是一只手,其下是头朝上尾朝下腹朝右的一头大象,意思是手拉大象去劳动的意思。金文②的上部也是手(爪),其下部的大象变为腹朝左了。③是小篆的形体,越变越复杂,仅是上部的手形还有点儿像,下面的大象就不像了。④是复杂的楷书体,是由小篆直接演变而来。⑤是简化了的楷书体。⑥是最新简化字。

  “为”本为“役象以助劳”,也就是牵着大象去劳动的意思,其本义是“作”、“干”等。这个本义我们今天还用,如“事在人为”、“敢作敢为”。从“作”又可以引申为“造”、“制”,如《易经·系辞下》:“结绳而为网罟。”所谓“罟(gǔ古)”也是一种鱼网。意思是:把绳索结起来制成鱼网。由“制”之义又能引申为“治理”,如《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这里的“偷”字是“怠惰”或“忽视”义。原话的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粮仓虽然已经很满了,但是仍然不忽略农业的重要。

  “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秦策四》)这里的“为”字怎样理解呢?这个“为”字当“如果”讲,是个假设连词,是一个特殊用法,很罕见。这两句话的大意是:秦国如果知道了,一定是不会去救的。

  “为”字当读作wèi(慰)时,大都作介词用,①可当“给”、“替”讲,如:“庖(páo袍)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就是说:厨师替文惠君宰割牛。②可当“因为”讲,如《史记·留侯世家》:“为其老,强忍,下取履。”也就是说因为他老了,所以强忍内心的不快,下去(给那老人)取上鞋子来。③当“被”讲,读wéi,如“为矢所伤”,也就是说被箭射伤了。

  另外,“为”字还可以作句末语气词用,表示反问或感叹,如:“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也就是说:人死了以后为什么还要含一颗珠子呢?原话最后的一个“为”字就是反问性的句末语气词。

——(左民安《细说汉字》)

许慎为何将象释成母猴——“为”字趣释

  “为”的繁体字是“為”或“爲”,它的小篆是“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许慎根据小篆字体对其进行了解释。《说文解字·爪部》:“为,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此说在学术界一直被人所怀疑,但一直找不到确切的令人满意的答案。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伴随着甲骨文的发现,此中怀疑才冰释了。甲骨文的“为”作“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左上方的“爪”所表示的就是一个人伸出的一只手的形状,其右边是一只头朝左,并拖着长长鼻子,尾巴朝下的大象。如果将甲骨文的“为”向左转动90度,以手牵象的情形就清楚了。这样就可以明显地看到“为”字由“爪”和“象”两字组成。其意思是用手牵象进行劳作。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为,从爪,从象,绝不见母猴之状,卜辞作手牵象形……意古者役象以助其劳,其事或尚在服牛乘马以前。”

  “为”字到了金文时代,仍然保持着“象”的形状,金文的“为”是“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曶鼎)、“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至小篆,“为”字中的“象”讹变成一种莫名其妙的动物,因此导致许慎闹了个把大象说成母猴的笑话。这也难怪许慎发生这种错误,因为许慎所处的时代,甲骨文、金文均已埋入土中,与世隔绝。又由于“为”字中的“象”是直立着的,因而有人认为“为”字的本义不是手牵着象去劳作,而是一只大象用长的鼻子叼着一个人直立起来,看上去像今天的马戏团的演员在同象表演似的。

  有的学者认为汉字的方块化始于小篆,其实不然。为此有的学者做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然后选出上千个甲骨文字来套,发现甲骨文的形体90%以上为长方形或准长方形。还发现甲骨文的形体均为竖长方体。为了适应这一规律,所以古人造字时将“象”竖写,这是因为将“象”横写就打破了这一规律。在甲骨文中竖写的字还不少,如“马”、“凤”、“舟”、“目”等。因而朱骏声说:“古象形字如舟车,若目马之类横作竖作同也。”他的意思是说古代的象形字有许多横写竖写,意思是相同的。

  “为”字反映的是人用手牵大象,从事劳役。这一历史事实说明,我国古代中原一带不仅有大象,那一带的人们曾经广泛役使过大象,大象也曾从事过像在今日泰国仍然从事的那样繁重的劳动。大象能比其他动物执行更繁重的劳动这一事实,是先民创造“为”字的一个社会基础。后来大象为何又在我国中原一带消失了呢?其原因是复杂的,据学者的考证,很可能是由于中原气候逐渐地变化,致使性喜热带气候的大象南迁了。

  “为”字本义为动词,是“以手牵象劳作”,后来在汉语中,“为”几乎引申为从事一切事情。“为”可作为“变成”讲。如《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其意思是高山可以变成深谷,深谷可以变成山陵。又作“学习”、“研究”讲。如《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其意思是人们假若不研究《周南》和《召南》,那就像面正对着墙壁站在那里罢了。又可作“治理”、“管理”讲。如《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意思是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为”作介词用,学者们认为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陈政《字源谈趣》)

   
“为”与大象的渊源

  现在大象不多见,但在遥远的古代,大象曾经遍布于我国黄河流域。有些古书上说,舜在历山,用大象耕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又说“禹葬会稽山下,有群象耕田”,黄河流域出土文物中也发现有商代君王捕猎大象的图文。自古以来,大象被人们看做是瑞兽,喻义“太平景象”“喜相升平”,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上古时代就已能驯化和驾驭巨象的事实。这个事实同样反映在“为”字的造型中。

  甲骨文的“为”字,像一个人用手牵着大象的鼻子,其本义为驯象,即驱使大象帮人干活,因此,为字有干活、做等意思。这个字由甲骨文到金文,又由篆书变成隶书、楷书,再由楷书演变成今天的简化字,原来的形象和意思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为”字反映的是人用手牵大象,从事劳役。这一历史事实说明,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不仅有大象,那一带的人们曾经广泛役使过大象。大象性情温顺,能比其他动物执行更繁重的劳动,这一事实是先民创造“为”字的一个社会基础。后来大象为何又在我国中原一带消失了呢?其原因是复杂的,据学者的考证,很可能是由于中原气候逐渐地变化,致使性喜热带气候的大象南迁了。

——(雅瑟 毅然《中华字源》)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王力古汉语字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016-為-楷行草之间的内在联系】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5/23/001311045.shtml
 


来源: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