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一

 牧云息川 2018-01-16

第1章 卷一

离开昔日高昌国境[西行],从与它相距最近处开始[叙述],这个地方是阿耆尼国旧名叫焉耆。

阿耆尼国。

阿耆尼国东西六百多里,南北四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六七里。[这个王国]四面有山作为屏障,道路艰险难行,因而易于防守。境内泉水溪流交织如带,水便被引来灌溉田地。这里的土质适宜种植叫做[mén]黍的一种糜子、黍子、冬小麦以及香枣、葡萄、梨、沙果[槟子]等各种果品。四季气候温和,舒畅宜人。风俗淳朴,人们真挚相处。所用的文字取法于印度字母而稍加增减。居民用粗细毛织品做衣装服饰,剪发,不束巾帻。通用的货币有金钱、银钱和小铜钱。国王是本国人,有勇但少智谋,喜欢炫耀自夸。国家缺少纲常法纪,政令也不完备严肃。[境内]有寺庙十余座,僧徒有二千多人。他们研习的是小乘教说一切有部。此地研习的佛经教义、戒律仪轨既然完全遵循印度,所以,所有的研习者也就都根据印度原文来进行潜研揣摩了。这些信徒恪守戒律仪轨,持身清洁,刻苦勤奋。然而吃食却夹杂了名为“三净”的肉类,[只要是没有眼见牲畜的被屠宰、没有听见被屠宰的牲畜嘶叫、也不被怀疑是我所杀的牲畜的肉类就可以照吃]这就未免是拘泥于小乘“渐教”的教义了。

从这里往西南走二百多里,翻越一座小山,渡过两条大河,再西便来到一片平原,走七百多里,到达屈支国旧名叫龟兹。

屈支国。

屈支国东西一千多里,南北六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七八里。土地适宜种植[mén]黍[糜子]、麦子,出产粳稻、葡萄、石榴,盛产梨、沙果[槟子]、桃、杏。矿产有黄金、铜、铁、铅、锡。四季气候温和,民风淳朴。所使用的文字取法于印度字母而稍稍加以改变。这个王国以管弦歌舞伎艺见长,在这方面超越其他各国。居民穿着丝织类和粗毛织品衣物,剪发,头戴巾帽。货币使用金钱、银钱和小铜钱。国王为屈支人,才智不高,缺少谋略,受权臣们的挟制。当地有一种风俗,小孩子出生以后用木板箍扎头部,以求其日后头形稍扁。境内有寺庙一百多座。僧徒有五千多人,研习小乘教说一切有部。佛经教义、戒律仪规都以印度为准则,于是诵习的经教律仪也就都依据印度原本了。他们仍然拘泥于渐教教义,随同各种食品也吃名为“三净”的肉。但是,人人立身清白,醉心于钻研佛典,竞相以各自修行的功力比较高低。

大龙池及金花王。

在屈支国东部有城,城北的外道天祠的前面有一个大龙池。池中的龙往往改变它们的形状,[跑出来]与雌马交配,生下龙驹。龙驹生性暴戾,很难驾驭。只有龙驹再生之驹才可以驯养起来用于驾车。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国家多产良马的原因。[我]从当地故老那里听到一则传说,据说,近代有一位君王,名号叫做金花[Suvam apus pa],政教清明,使龙受到感动而愿意为他驾车。这位君王将死的时候,用鞭子触动龙的耳朵,龙随即潜没到池子里,直到今天没再现身。这个城里面没有水井,居民都得从[龙]池汲水饮用。龙变成人形,[跑出来]与妇女们幽会。生下来的男儿特别矫健强壮,跑起来追得上奔马。龙的血统就这样逐步扩散开来,人们都成了龙种。这些人依恃自己的体力抖擞威风,不听从国王的命令。于是国王勾来突厥人,杀害这个城的居民,不分老幼,一概斩尽,[屠戮之后]已经没有了生灵。如今这座城池已经荒无人烟了。

昭怙厘二伽蓝。

在这座荒城以北四十多里与入山的山凹相连的地方,隔着一条河,有两座寺庙,名字都叫昭怙厘,东边的一座因为在东称为东昭怙厘,西边的一座因为在西,称为西昭怙厘。[寺庙里面]佛像的桩銮修饰简直不是人间的技艺水平所能及。[其中的]僧徒清净斋戒,勤谨尽心。东昭怙厘寺的佛堂中有一块玉石,石面二尺多宽,呈黄白色,形状像海蛤,上面有佛足践履的印迹,长一尺八寸,宽六寸多。倘或有斋戒的日子,[佛的足迹便]发出亮光。

大会所。

在大[都]城西门外,道路左右两旁各有佛的立像,高九十多尺。在这些佛像的前边,建筑了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会场。在每年秋分的几十天内,全国的僧徒都来这里聚会。[在聚会期间]上自君王,下至官员百姓,全都抛开世俗事务,来这里持斋受戒,听讲经说法,乃至忘记饥渴疲劳。各个寺庙都装饰佛像,点缀上晶莹的奇珍异宝,披挂上锦绣罗绮,装载在轩车上,称为“行像”,[行像之多]往往数以千计,云集在会场上。这个国家的君王与大臣经常在每月的十五日和月末的一天商议国事,等咨询了高僧的意见之后,再行宣布。

阿奢理贰伽蓝及其传说。

在无遮大会场西北,渡河到达阿奢理贰寺阿奢理贰在大唐语言中是“奇特”的意思。这座寺庙庭院显豁宽敞,佛像桩銮得细致精巧。寺中僧徒严肃敬穆,勤奋不懈,他们都是年高德劭,学识渊博,才能出众的人物,[以致]远方的俊秀之士都因为敬慕这里高僧的品德学识而投奔到这里来。国王、大臣、士大夫、百姓、豪强,都对他们提供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生活必需品,时日越久,敬意越深。我曾经听老年人说:当初这个国家的先王对佛家的佛宝、法宝、僧宝备极礼敬,他打算去云游四方,瞻仰礼敬佛祖的圣迹。他命令自己的胞弟代他主管国事。他的弟弟受命之后,暗地里割去自己的生殖器,以预防[谗言]。[他将割下的生殖器]用金匣密封好,献给了国王。国王问:“这是什么?”王弟回答说:“[这件东西必须等到陛下]返驾之后,才可以打开看。”国王随即将金匣交付有关主事官吏,命令他随军掌管保护好这件东西。等到国王回国后,果然有造谣生事的人[陷害王弟],说:“国王命令他监国,他却淫乱宫中妃妾。”国王听后大怒,就要对[弟弟]严刑惩处。王弟说:“我不敢逃避罪责,但愿君王打开金匣看一看。”国王打开金匣一看,原来是一具被割断了的生殖器。国王说:“这奇特的东西是什么?你想要说明什么问题?”王弟回答说:“君王当初云游四方,命令我摄理留守的事务,我害怕遭受谗言之祸,所以用自宫的办法来表明我的心意。如今果然有了受谗言中伤的应验,愿君王明察此事。”国王对弟弟深怀敬意,[从此兄弟间的]眷爱之情愈加深厚,王弟随意出入后庭,国王对他无所限制。以后,王弟有一次在路上遇见一个男子,赶着五百头牛,要把这群牛赶去骟割。王弟看见后久久深思,和他同样不幸的生灵的遭际使他倍加伤感:“我现在形体已经亏损,难道不是因为前世的罪孽造成的吗?”他随即拿出财宝赎取了这一群牛。由于慈善的力量,竟使他的男性器官又逐渐具备了。王弟由于已经有了男性器官,便不再入宫。国王对此感到奇怪而询问他,他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国王深感此事奇特,于是建立了一座寺庙,表彰弟弟的完美操守,使他流芳后世。[所以这座寺院名字叫做“奇特”。]

从这里往西走六百多里,经过小沙碛,便到达跋禄迦国旧名叫姑墨,又叫亟墨。

跋禄迦国。

跋禄迦国,东西六百多里,东北三百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五六里,土质和适宜的出产、气候、人情风俗、文字的法则都与屈支国相同,只是语言稍稍有些差别。该国所生产的细毡细褐[毛织品],极受邻国看重。国内有寺庙几十座,僧徒一千多人,研习的是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凌山及大清池。

从[跋禄迦]国往西北走三百多里,经过戈壁滩,便到达了凌山。这里地处葱岭北部,河流多数都是向东流的了。山谷常年积雪,即便在春季夏季也是封冻的;有时虽然也有所消融,但很快又冻结成冰。人们所走的路线不仅艰险难行,而且寒风惨烈。这里还经常发生“暴龙”侵犯行人的灾难。凡走这条路的人不得穿红褐色的衣服,不得携带瓠瓜,不得大声喧哗,稍有违犯,灾祸可以顿时发生在眼前:狂风骤起,风沙弥漫,落石如雨,碰上的人就送掉了性命,很难幸存。

在凌山中走四百多里,到达大清池大清池也叫热海,又叫咸海,大清池方圆一千多里,东西宽阔,南北窄狭,四面环山,许多河流奔注池中。[池水]呈青黑色,味道又咸又苦。池中波涛汹涌,汪洋无际,巨浪激荡,水流迅急。鱼龙杂处其中,有时还有灵怪出没,所以往来的行人都向这些灵怪祈祷,求它们庇佑赐福。因此,池中水族生物虽然很多,却没有人敢于捕捞。

素叶水城。

从大清池往西北走五百多里,到达素叶水城。该城方圆六七里,其中杂居着各国商胡。土地适宜种植糜子、麦子、葡萄。树木比较零星稀少。这里的气候寒冷多风,居民穿细毛毡和粗毛织品制作的衣服御寒。

素叶城以西有几十座孤立的城池,每城各立各自的君主和酋长。他们虽然彼此之间互不服从,却都听命于突厥,受突厥的支配和奴役。

利地区总述。

从素叶水城到羯霜那国之间的地区,名叫利,这一地区的居民也就被称为利人,乃至于这个地区的文字和语言也随着称为利文和利语。利文的基本字体是很简单的,本来只有二十多个字母,由这二十多个字母排列组合,推演派生,发展成为越来越广泛的词汇。这里的人们稍有文字的记录,文字竖读;读书由师徒依次传授,一脉相承,中间没有间断。居民穿着细毛毡、粗毛织品制成的衣物,以皮革和棉织品为上装,上下衣物都很窄瘦狭小,以毛毡、毛皮和白(羊毛制品)制成。[他们的发式是将]头发剪齐,露出头顶,或者将头发全部剃光,用彩色丝织络带缠住额头。[当地居民的]身躯魁伟,但是禀性怯懦。他们的风俗浅薄虚伪,行为往往流于诡诈,绝大多数的人嗜利贪财,父子之间也要斤斤计较财帛的得失。财富多的人的地位就尊贵,良贱之间并无差别。即便是家财巨万的富人,吃的也是粗粝饭,穿的也是粗陋衣。[在全体居民之中]种地的农民和经商逐利的商人大概各占一半的样子。

千泉。

从素叶水城往西走四百多里,到达千泉。千泉这个地方,方圆二百多里,南边是雪山,其他三面是平地。这里的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树木繁茂,林荫匝地,晚春月份,百花吐艳,繁杂似锦,泉水蓄成的池沼多达千处,因而得名为千泉。突厥可汗经常到这里来避暑。这里有成群的驯鹿,鹿身上披挂着铃铛、佩环,这些鹿已经习惯于与人亲近,所以见了人轻易不惊慌逃遁。这些鹿群是可汗爱赏的宠物,他下令属下的臣民不得危害这些鹿群,有敢加以杀害者,定然处死,绝不赦免。因此这些鹿群都得以善始善终,自然死亡。

逻斯城。

从千泉往西走一百四五十里,到达逻斯城。该城方圆九里,城中杂居着各国商胡。这里土质和适宜的出产、气候与素叶水城的情况大体相同。

小孤城。

[从逻斯城]往南走十多里有一座小孤城。这里住着三百多户居民。他们本来都是中国人。当初被突厥人掳掠,后来把同国人众纠合到一起,共同占据此城,在城中筑宅而居。他们的衣着交往已经与突厥没有差别,但是,语言、谈吐、礼仪、风范仍然保留着本国的特点。

白水城。

从这里往西南走二百多里,到达白水城。白水城方圆六七里。这里的土地的出产、良好的气候条件又远在逻斯之上。

恭御城。

[从白水城]往西南走二百多里,到达恭御城。该城方圆五六里,这里的原野和新开垦的土地非常肥沃,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

从这里向南走四五十里。到达奴故反赤建国。

赤建国。

赤建国方圆一千多里。土地肥沃,耕作收获[技术]完备,草木茂密,花果繁盛。盛产葡萄,葡萄也成为当地居民重视的作物。国内有城镇一百来个,各城有各自的君王或首长。各城自行决定各自活动和与外界的往来,谁也不听从其他城镇的号令。各城镇虽然各有明确的界划和分野,但是总称仍然叫做赤建国。

从这里往西走二百多里,到达赭时国大唐语言是石国。

赭时国。

赭时国方圆一千多里,西疆濒临叶河。[这个国家的版图]东西窄,南北长。这里的土质和适宜的出产、气候与赤建国相同。国中有城镇几十个,城内有各自的君王或首长。各城没有总的首领,全都臣属于突厥。

从这里向东南走一千多里,到达敷发反捍国。

捍国。

捍国方圆四千多里,四境有群山环抱。这里的土地肥沃,庄稼繁茂,花果品种繁多,并且适于繁殖羊马。这里的气候寒冷多风,居民的性格勇武刚健,语言不同于其他国家,外貌长得丑陋不雅。几十年来,这个国家没有[统辖全境的]大君王或首长,各部酋长和地方豪强彼此争强,互不相让。他们凭借河流和天险来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

从这里往西走一千多里,到达堵利瑟那国。

堵利瑟那国。

堵利瑟那国方圆一千四五百里,东疆濒临叶河。叶河发源于葱岭北部,流向西北方向,水流浩瀚浑浊,流势湍急。这里的土质和适宜的出产、居民的风俗与赭时国相同。这个国家有自己的君王,君王依附于突厥。

大沙碛。

从这里往西北走,进入大沙碛。这里是一片绝对没有水草的地带。沙碛漫漫,无固定途径可寻,四外的疆界也很难判断。人们靠着遥望大山和追寻遗骨来了解道路的方向,来辨认行经的路线。这样走五百多里,到达飒秣建国大唐语称呼它为康国。

飒秣建国。

飒秣建国方圆一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窄。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形势极为险要而且坚固。城中居民很多。四方的珍宝奇货往往都向这个国家汇集。[飒秣建国]土地肥沃,种植栽培几乎所有作物。这里森林树木郁郁葱葱,花果鲜美茂盛。这里还盛产良种马匹。精湛奇巧的手工技艺与其他各国相比尤其高超。四季气候温和宜人,但是民风却很勇猛暴躁。所有胡国都把飒秣建国看作它们的中心。人们的行、住、坐、卧的言行举止,无论远近,都以飒秣建的为准则。飒秣建王非常豪迈勇猛,邻国都不得不顺从听命。他麾下的兵马强盛,大部是由赭羯组成。被称为赭羯的这种武士,性格是很强悍暴烈的,打起仗来视死如归,所向披靡。

从这里向东南行进,到达弭秣贺国大唐语言是米国。

弭秣贺国。

弭秣贺国方圆四五百里,位于狭谷之中,东西狭窄,南北长。土质和适宜的出产、风俗与飒秣建国相同。从这里往北行进,到达劫布那国大唐语称呼它为曹国。

劫布那国。

劫布那国方圆一千四五百里,东西长,南北狭窄。土质和适宜的出产、风俗与飒秣建国相同。从这个国家往西走三百多里,到达屈屈勿反霜去声你迦国大唐语称呼它为何国。

屈霜你迦国。

屈霜你迦国方圆一千四五百里,东西狭窄,南北长。土质和适宜的出产、风俗与飒秣建国相同。从这个国家往西走二百多里,到达喝捍国大唐语称呼它为东安国。

喝捍国。

喝捍国方圆一千多里。土质和适宜的出产、风俗与飒秣建国相同。从这个国家往西走四百多里,到达捕喝国大唐语称呼它为中安国。

捕喝国。

捕喝国方圆一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窄。土质和适宜的出产、风俗与飒秣建国相同。从这个国家往西走四百多里,到达伐地国大唐语称呼它为西安国。

伐地国。

伐地国方圆四百多里,土质和适宜的出产、风俗与飒秣建国相同。从这里往西南走五百多里,到达货利习弥伽国。

货利习弥伽国。

货利习弥伽国的疆域是沿着缚刍河两岸伸延的,东西宽二三十里,南北长达五百多里。土质和适宜的出产、风俗与伐地国相同,但语言稍有差别。

从飒秣建国往西南方向走三百多里,到达羯霜去声那国大唐语称呼它为史国。

羯霜那国。

羯霜那国方圆一千四五百里。土质和适宜的出产、风俗与飒秣建国相同。

从这里往西南走二百多里,进入山中。山路崎岖,沿山谷的狭窄小道危险难行。[沿途]既没有人烟闾里,又缺少水、草。往东南方向在山中走三百多里,便进入了铁门。

铁门。

所谓铁门,是一处左右连山、山势极为陡峭险峻[的关隘]。这里虽然有狭窄的小道通过,但是沿途险阻重重,铁门两侧两旁的悬崖壁立,颜色似铁。[铁门]设有扇门,扇门也用铁锔加固,扇门上面悬挂着许多铁铃。因为[这个关隘]如此险要牢固,因而得名为铁门。

货逻国故地。

出铁门之后到达的是昔日的货逻国境旧名叫吐火罗,是不确切的称呼。货逻国故地南北一千余里,东西三千多里,它东面控制着葱岭,西面与波[剌]斯接壤,南面抵达大雪山(兴都库什山),北面以铁门作为屏障。缚刍(阿母)大河自东而西,流贯国境中部地区。几百年来,原来的王族子嗣断绝,各部酋长和地方豪强互争雄长,各自擅立君王或首领,凭借山川或天险,割据一方,[全境]分为二十七国。然而,群雄虽然划分了各自的领域,但是全都臣属于突厥,受其役使。这里的气候温暖,所以瘟疫疾病也非常之多。每年冬末春初,霖雨绵绵,因而从这个地区往南,直到滥波以北的各个地方都流行各种瘟病。于是僧徒们就从十二月十六日开始安居,三月十五日解除安居,这也是根据这个地区的多雨季节的特点,因时制宜而设定的教规。这里的民风是人生来懦弱胆怯,居民的相貌也长得粗陋难看。人们略略懂得一点信义,因而人不太欺诈。他们的语言在取舍上与其他国家相比稍有不同。基本文字由二十五个字母组成,靠这二十五个字母组合派生[大量词汇],用以表达一切事物。他们的文字从左向右书写,念起来也要横读。这里的文字记载逐渐增多,数量大大超过利地区。居民多数着棉布衣服,而较少服用粗毛织物。通用的货币是金钱、银钱等,式样不同于其他各国。

沿缚刍河北岸顺流而下,到达蜜国。

蜜国。

蜜国东西六百多里,南北四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国土]东西长,南北窄。境内有寺庙十余座,僧徒一千多人。这里的许多佛塔[堵波,也就是旧日所说浮图,也叫婆,又叫塔婆,也叫私簸,又叫薮斗波,这些译音都是不正确的]和佛尊像有很多神异、灵验的事迹。往东行进到达赤鄂衍那国。

赤鄂衍那国。

赤鄂衍那国东西四百多里,南北五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余里。有寺庙五座,僧徒很少。东行到达忽露摩国。

忽露摩国。

忽露摩国东西一百多里,南北三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余里。它的君王是奚素突厥人。境内有寺庙两座,僧徒一百多人。东行,到达愉漫国。

愉漫国。

愉漫国东西四百多里,东北一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六七里。它的君王是奚素突厥人。境内有寺庙两座,僧徒寥寥无几。西南傍临缚刍河而到达鞠和衍那国。

鞠和衍那国。

鞠和衍那国东西二百多里,南北三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余里。境内有寺庙三座,僧徒一百多人。东行,到达镬沙国。

镬沙国。

镬沙国东西三百多里,南北五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六七里。东行,到达珂咄罗国。

珂咄罗国。

珂咄罗国东西一千多里,南北也一千多里。此国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东方邻接葱岭而到达拘迷莫闭反陀国。

拘迷陀国。

拘迷陀国东西二千多里,南北二百多里,位于大葱岭之中。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西南方濒临缚刍河,南方邻接尸弃尼国。

向南渡过缚刍河,到达的国家有达摩悉铁帝国、钵铎创那国、淫薄健国、屈浪孥国、火利反摩罗国、钵利曷国、讫栗瑟摩国、曷逻胡国、阿利尼国、瞢健国。从活国东南行进,到达的是阔悉多国、安罗缚国。关于这些国度的事迹,请参看对归途部分的记述。

活国西南,到达缚伽浪国。

缚伽浪国。

缚伽浪国东西五十多里,南北二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余里。南行,到达纥露悉泯健国。

纥露悉泯健国。

纥露悉泯健国方圆一千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四五里。向西北行进,到达忽懔国。

忽懔国。

忽懔国方圆八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五六里。境内有寺庙十余座,僧徒五百多人。往西行进,到达缚喝国。

缚喝国。

缚喝国东西八百多里,南北四百多里,它的北境濒临缚河。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人们都把它叫做小王舍城。这座都城虽然建筑得非常坚固。但是,城内的居民为数很少,这里的土地上出产的品种却格外繁多。长在水里、生在陆地上的种种花卉难以一一列举。境内有寺庙一百多座,僧徒三千多人,全都研习小乘法教。

纳缚僧伽蓝。

[小王舍]城外西南郊有纳缚大唐语的意思是新僧伽蓝,纳缚僧伽蓝意为新寺。这座佛庙是缚喝国的一位先前的国王建筑的。在大雪山以北的地区,只有在这座寺庙里,为阐扬佛教教义而撰述经论的各位大师的事业代代相传,不见衰败。庙里的佛像镶嵌着名珍而璀璨生辉,殿堂屋宇则装饰着奇珍异宝。因此,各国君长都想攻打这座寺庙,劫掠其中的宝物以牟利。这座庙里原来还有一尊毗沙门天毗沙门天:又称多闻天。四大天王之一,是佛教传说中的神。像。这尊毗沙门天像显示了可以仗恃的灵验,冥冥中守护着这座寺庙。前不久,突厥叶护可汗的儿子肆叶护可汗出动了他的部落的全部力量,率领他的兵马,突然袭击这座寺庙,意在掠夺庙里的珍宝。他在离这座寺庙不远的郊野屯驻了他的军队。就在当天夜里,可汗梦见毗沙门天对他说:“你有什么能耐,胆敢毁坏这座佛庙?”说着就用长戟刺穿了他的胸背。可汗惊醒过来,便痛苦不堪地害上了心疼的毛病。于是他向属下群臣讲述了梦中受到谴责的征象,派人急速邀请众僧,准备向他们表述忏悔、谢罪的心意。[邀请僧众的使者]还没有返回复命,可汗已经一命呜呼。

这座寺庙的南佛堂中有一只佛澡罐,容量有一斗多,五彩缤纷,光芒四射,人们说不出它是金子还是宝石造的。又有佛的牙齿,一寸多长,九分宽,颜色黄白,质地光亮洁净。又有佛扫帚,用迦奢草做成,长二尺多,周长可有七寸,扫帚的把上装饰着各色珍宝。每逢六斋日僧俗人众全来聚会的时候,这三件神物便被陈设供养起来。[三件神物]为僧俗人众的至诚所感,往往放射光芒。

庙北有塔,高二百多尺,塔的通体的涂饰杂有无数金刚石,并有各色珍宝点缀其上。塔中供有舍利,时时放射出灵光。

寺庙的西南部有一处精庐,自从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久远的岁月。远方的人纷纷奔赴这里,一些杰出的人物也到这里来,以类相聚。[其中]依次证成[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这四果而成为罗汉的甚多,难以一一列举。当初这些罗汉在行将入寂的时候,往往显示出他们的神通。对于这些被大家认识并记住的罗汉,人们就为他们修建了[宝塔]。这些塔座的基址彼此邻接,数目竟有几百座之多。至于那些虽然证成圣果,成了罗汉,但在入寂之前没有显示神异的,也多达千人,[对他们就]没有竖立起什么塔的标志了。如今有僧徒一百多人,都同样昼夜不息地[刻苦修行],其中谁已经成为罗汉,谁仍旧是凡僧,就不易揣测了。

提谓城及波利城。

大城西北五十多里的地方有提谓城,以北四十多里的地方有波利城。每城之中各有一座塔,高三丈多。当初,如来刚刚修成佛果之后,从菩提树菩提树:意译觉树。释迦牟尼在此树下修行成佛,因此被佛徒看成是圣树。下启程,来到婆罗奈斯城的鹿野苑。当时有两位商人受到如来的衍射的微光,便按照他们远行途中的用度,向如来献上了梵名叫做恒钵那的炒面和蜂蜜。世尊[如来]为他们演说什么是人间界之福,什么是天上界之福,[这两位商人便是]最早听到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恚、不邪见]之说的人。[两位商人]在听到佛法的教诲之后,请如来赐予佛物以便日后供养,如来便将头发和指甲授予他们。两位商人在即将返回本国的时候,向如来请示礼敬供养的仪式,如来便将外面穿的僧衣僧伽胝僧伽胝:比丘的三衣之一。又译为复衣,杂碎衣。旧译僧祗梨,是不正确的叠得方方正正,平铺在下边,其次脱下穿的上衣郁多罗僧郁多罗僧:比丘的三衣之一。又译为上衣。再次脱下僧却崎僧却崎:比丘穿的一种衣服。又译作复膊衣,掩腋衣。参见本书卷二《印度总述》衣饰条。旧译僧祗支,是不正确的也同样叠好铺好,上边倒覆食钵,再上边竖立锡杖,依照这样的次序放置上述物品,就成了一座宝塔。二人受命,各自回到自己居住的城中,按照佛祖的指教,依据[佛祖指出的]格式大举修建高层建筑,这就是佛法中最初的塔。

城西七十多里处有塔,两丈多高,是当初迦叶波佛迦叶波佛:又作迦叶佛。佛教传说中所谓释迦佛以前的“过去七佛”之一。时建立的。

从大城西南部进入大雪山,到达锐秣陀国。

锐秣陀国。

锐秣陀国,东西五六十里,南北一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多里,往西南走,到达胡健国。

胡健国。

胡健国东西五百多里,南北一千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二十多里。境内多高山大河,出产良马。往西北走,到达剌建国。

剌健国。

剌健国,东西五百多里,南北五六十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多里。西境与波剌斯国接壤。

从缚喝国往南走一百多里,到达揭职国。

揭职国。

揭职国,东西五百多里,南北三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四五里。土地坚硬瘠薄,丘陵山冈连绵不断。[这里]花果很少,多产豆、麦。气候酷寒,民风强劲尚武。境内有寺庙十多座,僧徒三百多人,研习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大雪山。

往东南走,进入大雪山,山高谷深,峰峦险峻。四季风雪接连不断,盛夏最热的季节也冰封霜冻,长年的积雪填满山谷,溪涧之间的羊肠小径很难跋涉。山里面还有山神、鬼魅,逞凶作祟;另外,成群的盗贼也在这里横行,专干伤生害命的勾当。

[在山中]走六百多里,出货逻国的国境,到达梵衍那国。

梵衍那国。

梵衍那国,东西二千多里,南北三百多里,地处雪山之中。居民依山傍谷,随着地势营造了城镇聚落。此国的大都城就建立在山崖之上,并且横跨一道峡谷,长六七里,北面背贴着高耸的山崖。这里出产冬小麦,花果较少,适合于放牧,盛产羊马。这里气候严寒,变化剧烈,民风刚劲粗犷。居民多穿皮毛、粗毛织物,这样的服装是适合当地气候的。[梵衍那国的]文字、风俗、教化和货币的应用,与货逻国一样,语言[与货逻国]稍有差别。居民的仪表外貌[与货逻国]大致相同。他们性格淳厚。信仰虔诚,在这方面远远超过[与它]相邻的其他国家。国内上起三宝三宝:佛教称佛、佛法、佛僧为三宝。下至百神,无一例外,无不受到[当地居民]诚心诚意的信奉和尽心竭力的供养。商贩们来往于这里,天神或向他们显示吉兆,或向他们显示祸变的征象,[令他们]祈求福祉。境内有寺庙几十座,僧徒几千人,宗奉研习小乘说出世部。

大立佛及卧佛像。

[梵衍那国]王城的东北山麓有立佛石像,高一百四五十尺,金色辉煌耀眼,珍宝斑斓夺目。石像东面有寺庙,是这个国家先前的一位国王建造的。庙东有黄铜铸造的释迦佛立像,高一百多尺,[像的各部位是]分别铸成的,再组装成为总像。

城东二三里有佛入寂涅涅:意驻地寂灭、灭度。佛教认为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在这个境界里,能消除一切烦恼,具备一切“清净功德”。释迦牟尼去世即称涅。的卧像,长一千多尺。梵衍那国的君王每每在这里召开无遮大会。[大会期间,梵衍那的君王]把全部所有物,上自他的妻子,下至国库中的珍宝[全都施舍出来],国家的府库被舍空以后,君王又把自身施舍出去,再由百官群臣用重金从僧人那里[将国王]赎回,诸如此类的事物竟然成了[这位君王]的正务。

小川泽僧伽蓝。

从有卧佛像的那座寺庙向东南走二百多里,翻过大雪山,往东便来到小川泽。那里的泉池清澈,明亮如镜,树木繁茂,碧绿青葱。这里有座僧庙,庙中有佛齿以及劫初[世界成立的始初]时的独觉佛独觉佛:音译又作辟支佛。佛教所谓“自觉不从他闻”而得道的佛。齿,长五寸多,宽不到四寸。还有金轮王齿,长三寸,宽二寸。又有商诺迦缚婆旧译商那和修,是不正确的大阿罗汉阿罗汉: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持用的铁钵,容量有九升。这三件贤圣的遗物,全部用黄金包装封固起来。又有商诺迦缚婆的一袭九带僧衣,色泽深红,是用设诺迦草的纤维纺绩而成的。商诺迦缚婆是阿难阿难:全称阿难陀,意译欢喜。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多闻第一”。的弟子,在他的前生,身裹设诺迦草衣。在解安居那一天,他把草衣拿来施舍给了众僧,由于这一行动的福力,在他后来五百世的转世时,无论是现世和来世之间[中阴],还是生于来世的刹那[生阴],总是穿着这件衣服。在他最后一次转世时,胎儿就是穿着这身僧草衣降生的;而且以后随着身体逐渐增长,僧衣也随着逐渐宽大;等到阿难度他出家的时候,他的草衣就变成了法服;等到受具戒的时候,又变成了九带僧伽胝。当他即将圆寂的时候,他进入到心定集注于一、穷极边际的“边际定”的境界,他发大悲宏愿,基于深邃智慧的智愿力,留下这件袈裟,希望[借以]彻底证明释迦传留的法教,直到佛法完全毁灭以后才会坏掉。现在这件袈裟已然有了略略变坏的迹象,看来这种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

从此向东走,进入雪山,越过黑岭,到了迦毕试国。

迦毕试国。

迦毕试国,方圆四千多里,北边靠着雪山,其余三边环绕着黑岭。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十多里。土地适于种植谷子、麦子,花果树木很多,还出产良马、郁金香。四方的奇珍异货,多数都聚集到这里。气候寒冷多风,人性暴躁粗犷,语言粗俗下流,婚姻关系杂乱。这个国家的文字与货逻国大致相同,但习俗、语言、教化却有不少差异。居民穿用皮毛、棉布,外加皮衣、粗毛织物。货币使用金钱,银钱和小铜钱,[货币的]形制纹样和各国不同。国王是刹利刹利:全称刹帝利。印度古代四种种姓之一,即武士种姓。详见本书卷二《印度总述》族姓条。种姓的人,很有智慧计谋,性格勇猛暴躁,威镇邻国,十多个国家都受他的统辖。[这位国王]爱护百姓,崇敬三宝,每年造一尊一丈八尺的银佛像,此外还召开无遮大会,周济贫困的人,布施鳏夫寡妇。国内有寺庙一百多座,僧徒六千多人,僧徒多半学习大乘法教。[境内的]佛塔、佛寺高大轩敞,肃穆洁净。境内还有外道的天祠几十所,异教徒一千多人,有的属露形外道,有的属涂灰外道,教徒们将死人的头骨联成花环状,用作头饰。

质子伽蓝。

在大都城以东三四里的北山下有一座大寺庙,庙中有僧徒三百多人,全部学习小乘法教。听老年人说,当初健驮逻国的迦腻色迦王迦腻色迦王:古代贵霜王朝的著名国王。在位时间说法不一,大致在公元一世纪末二世纪初或二世上半期。声威播及邻国,很远的地方都受到他的教化。他扩充兵力,开拓疆土,把势力扩大到葱岭以东。黄河以西的外蕃慑于他的威势,把儿子送去为质。迦腻色迦王得到质子之后,特别优礼相待,在严寒酷暑的不同季节,使他改住[不同地区]的宾馆,冬季住在印度各国,夏季回到迦毕试国,春秋住在健驮逻国。因此,在质子三个时期的住处,各自建立一座寺庙。现在[我们所说的]这座寺庙,就是在质子夏天居住的地方建立的。所以在各个房间的墙壁上,都有质子的画像,[质子的]容貌和服饰,与中国的相当一致。后来质子得到机会返回本国,但心中思念故居,虽然有山川阻隔,也不曾中断送来对佛的贡献物品。因此现在的僧徒们每到入安居日和解安居日,便大兴法会,为质子祈福行善,[这种法会]相继不绝,一直延续到今天。

庙内佛院东门以南的大神王像右脚下,有一批掘地窖藏的珍宝,这是质子埋藏下来的,因此上面的铭文是:“当本庙朽坏的时候,请取此处财宝来修建。”近来,边远处有一位君王,贪婪而又凶暴,听说这座寺庙藏有大批珍宝,便赶走了庙中僧徒。当他正要发掘[珍宝的时候],神王冠冕上的鹦鹉像鼓动翅膀,惊叫起来,大地也为之震动,这位君王和他手下的兵众惊慌后退,僵卧于地,很久才从地上爬起来,谢罪而归。

寺庙以北的山岭上有几间石窟,这是质子修习禅定的地方。里面藏有大量的各色珍宝,旁边有铭文,由药叉神守护。有人要掘取这些宝物,这位药叉神就会变幻异形,或变作狮子,或变作蟒蛇、猛兽、毒虫,[由药叉神变幻成的]奇形怪状的动物盛怒难当,因此没有人敢于盗发其中的财宝。

在石窟以西二三里的大山岭下,有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或称观世音、观音菩萨。佛教传说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在中国塑像多是女身,但在印度却不一定。像,有人心怀至诚,希望拜见菩萨的真容,菩萨便从像中显现出妙色真身,来安慰行者。

遏逻怙罗僧伽蓝。

从大都城往东南走三十多里,到达遏逻怙罗寺庙,庙旁有塔,高一百多尺,塔在斋会的日子能够不时放射出光芒。在塔身石覆钵形部位的石缝中有黑色的香油流出,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能够听到[塔中有]音乐声。听老年人说,[塔是]当年这个国家的大臣遏逻怙罗建立的。塔建成之后,这位大臣在夜里梦见有人告诉他说:“你建造的塔没有舍利舍利: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留下的小骨头块。明天早晨有人献[舍利]给国王,你应当请求国王恩赐给你。”[这位大臣]早晨入朝,向国王请求说:“臣昏庸冒昧不自量,胆敢向君王提出一点请求。”君王说:“你有什么要求呢?”这位大臣回答说:“今天如果有向您进献贡品的,希望您开恩把最先贡献给您的物品赏赐给我。”国王说:“可以。”于是遏逻怙罗伫立在王宫门口,眺望着前来的人。一会儿,他看见一个人手里捧着一个舍利瓶,这位大臣问道:“你要献给君王的是什么东西?”那个人回答说:“佛的舍利。”大臣对他说:“我替你看守着舍利,你应当先去禀报君王。”遏逻怙罗恐怕君王珍爱舍利,追悔不久前对他许诺下的恩赏,便飞快地奔赴佛寺,登上佛塔,受他的至诚所感动,塔上的石覆钵自行启开。他安置好舍利,赶忙退出,衣襟还是被夹在重又合上的石缝之中。国王派人急追,[等王使赶到的时候]石塔已经合拢。由于这个缘故,石缝隙中间还流淌着黑色的香油。

蔽多伐剌祠城及阿路猱山。

向大都城以南走四十多里,到达骨立反蔽多伐剌祠城。每当遇到强烈地震的时候,山崩崖陷,唯独这座城以及它周围的地区毫不动摇。

从蔽多伐剌祠城往南走三十多里,到达阿路猱奴高反山。[阿路猱山]峰崖峭拔险峻,山谷幽深杳冥。这座山的山峰每年长高几百尺,每当长到看来与漕矩吒国的士句反。下同那罗山的高度相仿佛的时候,便自行崩塌陷落。听土著居民说:当初,健那天神从远方来到这里,打算停留在这座山上。这座山的山神大为恼怒,他把山谷摇荡起来,天神[对山神说]:“你是因为不愿意我在这里居住,所以才摇山动谷。其实你只要稍许表示一下宾主之礼,你便会获得无数财宝。现在我就去漕矩吒国那罗山了,在我每年接受国王、大臣祭祀贡献的时候,你不妨遥遥观望观望。”阿路猱山之所以好不容易增长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崩塌坠陷于绝境,原因就在这里。

大雪山龙池及其传说。

从王城往西北走二百多里,到达大雪山。山顶有一个水池,人们向池水请求下雨或祈祷晴天,总是可以按人们的请求而实现心愿。听老年人说:当初,健驮逻国有位阿罗汉,常受这个池子里的龙王的供养。每到该吃午饭的时候,这位阿罗汉施展神通,坐在绳床之上凌空而往。侍奉[阿罗汉的一位]沙弥偷偷躲在绳床下边,攀附着[绳床]跟随而来,阿罗汉到了午饭的时候就动身,来到龙宫的时候才看到沙弥。龙王因此也邀请他在龙宫进食。龙王拿上天的甘露饭宴飨阿罗汉,另拿人世间的饭食招待沙弥。阿罗汉吃完饭,便为龙王演说诸般法要;沙弥则一如平时,为他的老师阿罗汉洗涤食具。食具上沾有吃剩下的饭粒,[沙弥]对这种食物的芳香气味感到无比惊异,随之心中产生了恶毒的念头。他既怨老师又恨龙王,他希望各种福力,如今一起显现出来,用来断送龙王的性命,由他来做龙王。在沙弥发这个誓愿的时候,龙王已经感到头疼。阿罗汉说法教诲龙王,龙王谢罪谴责自己;而沙弥却心怀愤懑,不接受阿罗汉的教诲和龙王的谢罪。沙弥回到寺庙之后,诚心诚意地发愿,由于福力的作用,沙弥当夜死去,变成了大龙王。他抖擞威风,振奋精神,没入池中,杀死龙王,占据龙宫,并把龙王的部属收归己有,由他总掌一切号令。由于某种原因他原来发誓[的时候也要报复阿罗汉],所以他经常掀起狂风暴雨,摧折树木,打算毁坏寺庙。当时迦腻色迦王对这件事感到奇怪而询问[阿罗汉],阿罗汉便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迦腻色迦王。迦腻色迦王便为龙在雪山下立起寺庙,修建了宝塔,塔高一百多尺。由于龙心怀宿怨,于是兴风作雨,[企图加以破坏]。迦腻色迦王的抱负是弘教济世,可是龙却出于毒而逞凶肆虐,使得寺庙和佛塔六建六毁,直到第七次方才重新建成。迦腻色迦王为寺庙和宝塔总是不能大功告成而深以为耻,就想填平龙池,毁坏龙的居室,于是大举出兵,来到雪山脚下。这时候,那位龙王震惊恐惧,它变成一位老婆罗门婆罗门:古代印度四种种姓中最高的种姓,一般以掌智祭祀、诵经为业。阻拦住迦腻色迦王的乘象而劝谏说:“大王历来栽培善根,多种胜因,因此能够成为人间君王,没有人敢于产生不服从的念头,今天为什么要跟一条龙争斗呢?龙本来是畜生,属于卑下恶劣的那一类,可是它威力很大,不是可以用力气战胜的。它可以腾云驾风,行空滑水,这都不是人力所能制伏的。难道君王一定要为它而发怒吗?君王如今兴全国之兵,与一条龙较量,即便打胜了,你也没有慑服远方的威风;如果打败了,你反倒要蒙受不能克敌制胜的耻辱。为君王着想,你应当班师回军了。”迦腻色迦王没有听从他的劝告,龙立即回到池中,[霎时间]巨声震荡,雷鸣滚滚,暴风将树木连根拔起,飞沙走石散落如雨,云雾四合,天色黑沉,国王的兵马感到惊慌恐惧。国王于是命令众人归心三宝,祈求佑护,说:“寡人素来多方培植福业,因此才能够当上一个国家的君主,我的威力慑服着强敌,统辖着南赡部洲。不料今天竟然受制于这条畜生,这诚然是由于我福分浅薄造成的,我发愿,希望各种福力,立即显现在我的眼前。”[就在发愿的时候]迦腻色迦王的两肩上升腾起两柱巨大的冒着烟的火焰,龙随即退了下去,狂风止息,雾散云开。迦腻色迦王命令士兵每人肩扛一块石头,用来填平龙池。龙王再次化作婆罗门,重新向国王请求说:“我是这座池塘的龙王,现在由于害怕你的威力而归顺于你,希望得到你的怜悯,赦免我以前的过错。君王以化生育众,庇护天下的生灵为己任,为什么唯独情愿加害于我呢?君王要是杀了我,我就要和你一同堕入恶道,陛下有戕害他命之罪,我则有结怨报仇之心,冤孽报应是厘然不爽的,谁善谁恶也是昭然分明的。”于是迦腻色迦王和龙王当众庄严立约:如果[龙]以后再来侵扰,一定不再赦免。龙说:“我因[前世]罪孽,[转世]受身成龙,龙的秉性是凶恶的,不能自我克制。一旦萌发恶毒的念头,必然忘记克制自己。君王如今要是再建立寺庙的话,我绝对不敢再次摧毁了。[还要再请]君王派一个人长年守望在山巅上,如果看到有黑云升起,就赶快敲击犍椎、鼓、铃、铎等敲击报时的响具之类[可以发出巨大声响]的东西,我听到这种声音,就会警惕自己,平息做恶的用心。”于是迦腻色伽王又修建起一座寺庙,还修建起一座佛塔,并且派人守候望云气,至今仍然如此。

听当地居民说,这座塔里有如来佛的骨肉舍利,数量大约有一升多。[有关骨肉舍利的]许多神怪变异的事迹,难以一一详述。有时候,塔内忽然升起一片浓烟,不多时便蹿出熊熊火焰,这时候,人们往往认为塔已被烈火烧成了灰烬,抬头仰望很久,在火灭烟消之后,看到舍利白如珠玉,环绕着宝塔覆钵之上的伞杆婉转上升,高高地升到云天之际,又缓缓地盘旋而下。

旧王伽蓝及旧王妃伽蓝。

在都城西北大河南岸的旧王庙内,有释迦菩萨幼年时的乳齿,长一寸多。这座庙的东南有一座庙,也叫旧王庙,里面有如来顶骨一片,平面宽约一寸,颜色黄白,发孔都看得很清楚。又有如来头发一绺,头发的颜色有如天青般湛蓝,螺旋右转,拉长了约有一尺,卷起来只有半寸。这三件东西,每逢六斋,国王和大臣便来散花供养。顶骨庙西南有旧王妃庙,庙里有金铜塔,高一百多尺。听当地人说,这座塔里有佛舍利一升多,在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发射出圆光,照耀着露盘[宝塔上部伞盖部分],与月光交相辉映,持续到天亮,光芒才逐渐收敛,没入塔内。

比罗娑洛山及龙泉。

大都城的西南方有比罗娑洛山大唐语的意思是象坚。这座山的山神呈现为大象的形状,所以山叫做象坚。当初如来佛在世的时候,象坚神曾经奉请世尊如来和一千二百位大阿罗汉到这座山来,山顶上有一块大磐石,如来便在这里落座,受象坚神的供养。后来无忧王就在这块大磐石上建起一座宝塔,塔高一百多尺,如今人们称它为象坚塔,也说其中有如来的舍利,大约有一升多。

象坚塔北边的山岩下有一处龙泉,是如来佛用餐完毕,与阿罗汉们一起漱口、嚼杨枝的地方,当时随手植根,如今已经成为一片茂林。后人在这里建庙,称为铎大唐语意是嚼杨枝。

从这里往东走六百多里,山谷连绵不断,峰峦峭拔险峻,翻过黑岭,便进入北印度境域,前行到达滥波国在北印度境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