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经方移动学堂-上海站春堂预习讲(1)

 行走如初 2018-01-16



伤寒经方移动学堂-上海站春堂预习讲(1)

曾骞(散人)


三月的上海站经方课堂正式分享前,在法租界的一个小楼里,与能暂时聚集在一起的部分上海学人们做一次预习课。就在这个小楼的三楼一个会客厅,几天时间里,开始了一些谈话分享。

 

逐步分享些相关谈话。

[一,察见苦苦人生而发心]

 

参与:病友(太极老师),曾骞(散人),学人1,学人2


病友:之前有过类风湿的问题,手指痛,做过针刺。

曾:普通毫针还是古针?

学人1:这位老师之前找的中医师用的毫针。

曾:之前扎的哪里?

病友:针刺以后好了不少,但还是有点痛。不过现在还蛮好的。主要是痔疮的问题。有痛有脓血。但是有时多是突然排一次很多的脓血,第二第三天后就没有了。

学人1:调理痛证,基本上当时那位中医开的都是阳面为主,还有就是局部针刺。痔疮的问题,之前我给他用过一个小偏方,鱼腥草和仙人掌。内服,好了很多。想听听,从排病原则而言怎么看痔疮。

曾:人体有多余之物存在时就会发生排病现象。痔疮者,内有痈脓故而就近解,外而排病见之其外证之痛与外排之血。同气相求,鱼腥草腥应之其腥瘀,仙人掌之清解应之其脓瘀。所以你用了这个偏方有效。很多偏方之所以有用,也是因为刚好契合了人体需要。用同气相求的大原则看待很多事物都容易了然。

 

病友:其实我自己是先天有些身体的问题。小时候得过一些肾方面的疾病,身体比较弱,所以后来妈妈就让我去学太极。身体慢慢变好,一练下来三十几年已经。

曾:学医也是,都有一些不太好的经历,然后就走上了一些回归传统的路子。有时候一发心,相应的缘分就接上了,然后就这么延续下去了。

学人1:是的,发心。很多事情都和发心有关系,有时人过得一直好好的,倒反没觉得会需要去寻找一些根的东西。

曾:其实发心的时候,念头就开始转了。治病也是这样,有的人始终就是不肯转心念,病一直好不起来。另外,最终也会发现,中国的传统学问,其实就是向道修证的学问。

学人1:习气重,求医难,哪怕去练拳十年,也难。

学人2:什么是习气重?

学人1:固化重的人,有自己难以破掉的恶劣固化。

曾:所以透不进去的嘛,所以不松的,光进不去。很多时候,很有意思,有的人一句话就懂了,有的人一辈子还是愁眉苦脸。就在于松不松。学医好,练拳好,最终都是要让自己舒服,松掉。

学人1:这位太极老师最近两年的拳理变化也很大。

病友:(嘿嘿地笑)

曾:请教一下,您的桩法?

病友:无极桩。(展示了具体桩法)。之前听你讲的关于伤寒的势能原则,其实背后的道理和太极的道理一样,顺其自然而为,这个无极桩,你体会一下,其实就是静态中通过自然的松理顺原有的身体状态。身形不变化,脉络就不会发生变化,而一切的变化,是在松中而为,站的时候,如沙堆滑下,挂着身形。

曾:妙。天下的道理都一个道理。不二。

 

学人2:中医需要学算命吗?

曾:什么心念什么命。命嘛,就是念,然后什么念就有什么遭遇。就像我自己发了点心,现在就是这个命了嘛,就到了上海了嘛,念头一起来,观察到念,觉知其念,就是知道去向了嘛,所以,通过脉证合参,了解了对方的生命状态,就可以大概了解背后的意识层面的状况,就大概知道了一些所谓的命运了。一切都在心念里,所以有什么好算的嘛。以前我学过一些预测技术,都放下了,没有太多意义,和觉知比较。

学人1:嗯,是的,有时因为身体或者命运的原因,有了一种发心。而且确实心念在哪里,命运在哪里。不用算什么的吧。

病友:以前身体都是冰冰冷的,现在好了很多,在空调房里问题不大,在外面还是会有点觉得冷,但脚冷已经好很多。汗出情况还好。

学人1:(在观察舌,看了舌底),没有发现黑筋。

曾:平时吃东西以后好消化吗。

病友:不太好消化,完谷不化。在发生痔疮前,大便很湿黏,之后是蛋花状,在这个阶段时就出现了痔疮。以前会吃不少冷东西,现在不吃的。也基本不吃肉食。小便还好。

曾:当人体以里路排解多余之物的能力下降后,就不得不启动所谓痔疮的模式来排病了。你给他取个脉吧。

学人1:有些弦,整体偏阴沉。右寸略有数。苔薄黄略有剥落。舌淡。

曾:还没有到附子证对不对,但是呢,津液虚。寒热呢,局部热对不对。血瘀呢,也是有的,面色黧黑,而且所谓的痔疮的便血,也是一种血瘀的外排现象。

病友:还有,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干嗽,有时站桩或者讲课到一半,口里唾液少了以后,就开始咳嗽。容易上火,但是肚脐周围容易凉。没有口渴明显的现象。

学人1:他的身体因为练功的原因,还是很柔软的。手掌很柔,身上也没有什么肌肉。但一动发,则另番景象。水饮不明显。

病友:先天体质不好,如果不练功,身体会更糟糕。

曾:有上热者,见之下寒。所以之前看脉,寸口见数。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上焦的司化也受到了影响,就出现了咳嗽,从大象而言,上部津液虚,所以见之热,这样的一种热,其实就是人体以局部兴奋的方式来调动津液。但是上部也还没有到亏枯的程度,当我们解决了中下部的问题,上部自然就解开,循环自通。现在是下部有淤,上下交接又不利,这样的格局存在,循环不通,胃肠的问题,痔疮的问题就会一直处于外排的模式。推方吧。

 

学人1:建能量第一步,甘草类。有上下交通的问题,偏阴津液虚的格局,下部有一定的血瘀。柴胡黄芩和解中。

曾:因为下部有一些血瘀,在深腔,可以用到当归。然后是去痈脓的败酱草,具体原理你们都晓得了的。同气相求原则。在最下面的路线,入大黄。大黄也是攻淤药,现在一般看法把大黄看作泻药,其实它为什么能够下,因为苦破之力,我们用大黄来守最下面一个出口。这样一来,从中到下的路线就有了。我们要帮助人体把内部多余存在由里路解出。上的路线,上部是缺津液的,柴胡用量不要大,用少量,配合升麻,柴胡本身是中正药势,有一点苦有一点凉,量不大的情况下,就合上轻浮的升麻上去了,目的在于微微调动人体向上的气化。之前我们用了败酱草在中下的去痈脓,肺与大肠相表里,我们把去中上痈脓的鱼腥草加上,这样就上下呼应了。

 

当归6 甘草3 柴胡5 大黄3 升麻6 黄芩6 败酱草10 鱼腥草15

 

中,下,上。相应层面的势能都有了。能量,路线交接上的攻淤,出路,这样一来,循环就有了,接下来,人体会自我作为。


曾:都是些道思维的东西,仲景的设方立法,都是建立在道思维上。所以至简,所以要学习的是这些经方背后的原理,抓到那个根,再来看很多问题就很容易了。

学人1、2:能再讲讲些例子吗?

曾:我们先再讲讲小青龙。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能量层面,姜草,桂枝是由脾的路线往外,最后到表,麻黄作为表的药势与桂枝所带的能量相组合,就形成了表循环的药势。在由中至表的这个路线上,有淤在,所以还有个半夏化水,帮助完成路线的衔接。还有一个细辛来加强由里出表的势能。

 

表的循环力量已经形成了对不对。再有一个芍药来作守势,敛津而下继接于五味子。五味子最后收势,所谓的表里之治就自然完成了。人体的太极就转动正常起来。如果是偏阴证呢,是不是把附子加进去就好,这就是变化之道。整个伤寒理法,本身就是承接于古老的水火之治表里之治的系统。 


你学过太极拳,这些伤寒的理法,听了就能懂的。


学人1:是的。


曾:再来看个最基础的方子,麻黄汤。麻黄汤与桂枝汤,是一实一虚。伤寒经方中,就是虚实之变。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是不是虚实之变。白虎汤与大承气,是不是虚实之变。都是在守着能量层面,相应于人体的相关状况作变化。


好,来看麻黄汤。你背得下来的吧。


学人1:麻桂杏草。


曾:麻黄汤,是所谓太阳的范畴。所以本身是阳证。建能量的,甘草。病位呢,在表,人体想通过表排病。


建能量有能量后,得有去路,如同赚钱了我们会去花钱。能量是要给到表,在从里至表的这个路线上,桂枝携能量而出,杏仁帮助把胸腔打开,这样一来,能量到表,和麻黄合到一起。麻黄办事得有资本,这个资本就是桂枝带过来的。麻黄汤,如同汇钱。麻桂的组合是发汗的,就帮助表排病而出了。麻黄单味不发汗,记得。因为麻黄不自带能量。桂枝是能量药,因为其药势甘、温,气味香,所以就是一味滋养剂。


回头去看麻黄,所以为什么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中,即便是阴证,麻黄也可以用,因为不会发汗过多导致本身津液不足的阴证受到伤害。嗯。


所以为什么经方那么少的组合,就能办大事情,因为是合于人体作为的。


学人1:对对。


曾:伤寒理法尤重保护津血,生存胃气。一分胃气一分生机。来看看基本方,白虎汤。


学人1: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曾: 白虎汤,应对的是阳明大热大盛的问题,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对不对。表明了什么?表明正在大量消耗津液对不对。


因为热太盛。


好,还是先建能量,不是阴证,所以没附子干姜什么事情。也不是阴虚阳亢,所以生地麦冬也没它们的事情。枣类,也是不符合的,因其过滋易致壅塞。


甘草的药势在中,粳米,就是阴滋的东西,粥水啊,天花粉啊之类的都可以替代,因为这些都是可以起到补充津液的目的。刚才讲过的,伤寒理法尤重保护津液,胃气。所以都是先建能量为先。以前的那些什么红军喝米汤得救,为什么,胃气护住了嘛。不过呢,如果那个士兵是个阴证,纯粹的米汤或许还救不过来,还得往里面加一些温阳的东西更好办事情。


大家:哈哈哈。


学人1:米汤的应用很广。是不是说,有时遇到这类阳明大热格局的,如果没有药,就找相应的生津液的食物。


曾:是的,比如梨汤、清粥之类。津液要护住,能量就逐渐生机。伤寒理法是合于自然的万应法门嘛,所以晓得了背后的道理,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去因地制宜地办事情。


建立了能量之后就要办第二件事情。这个概念是法度。


学人1:建立能量了要么往上给,要么往下给。


曾:好,继续。石膏,石膏没有香味,没有滋养,辛凉之物,它的药势是凉散,对应于人体上部,因为它不厚味嘛,所以不可能下沉到人体深部,石膏被妖魔化很久了,说它伤胃,哪里伤胃,和黄芩黄连这些苦破药势比,没有一点伤胃。后世中医认为石膏是凉的,就觉得伤胃,真正的热盛之证,大热的时候,石膏的用量是很大的。石膏的凉散反可以解热而存津,只会护胃,不会伤胃。


石膏是冷空气,援物比类。


知母呢,下行势,光有石膏这个冷空气,还不会马上下雨,但是知母这个下行势一进来,把石膏冷空气与粳米类的湿蒸汽以及人体本身的热一混合,就能下场雨了嘛。你热,我给你降雨呀。自然之道。


白虎汤就如同打颗炮弹到天上去,降雨解旱。


学人1:有意思有意思。


曾:下午你看到了,那个女孩热咳,上部缺津液,我用针扎了哪里,调了少阴,壮水制阳,针药都一个道理的。


白虎汤和大承气一虚一实,都是阳明范畴。白虎汤在中上,大承气在中下。大承气汤,厚朴,枳实,大黄,芒硝。


整个组合,就是由中逐步破下来。因为人体想从里路而解。另外大家再看,在大承气中,所用的药势,明显要重味于白虎。因为路线是中下而出,所过腔间结构要复杂于中上,这些腔间内的淤形态上相对来说,凝抟的程度上也要更浓固。


一味一味来捋,厚朴苦温,枳实苦辛还有点酸,大黄苦寒。都是些重一些的势,步步破痞下行。但为什么要有个芒硝呢。


大家:这是什么道理呢?


曾:咸者化坚。芒硝性在寒,味上咸、苦。苦寒自然承接了厚朴枳实大黄这个组合的整体势能,但其咸,作什么用。


我们用盐,等于咸者腌菜,菜会变软出水。就是有一个化的力量。阳明里实证,干粪不下,有个硬块在,厚朴枳实大黄一路攻下来,如果再配合一个可以化软硬物的力量进来,不是很容易地就攻开了嘛。就不会只是拙力而为了,很好理解的吧。哈哈。


学人1:真的很好玩。


曾:玩着来学。中医是活泼的。现在都习惯了药物归经,病归经,可是这对吗。真的是自然之道吗。没有人是会按书生病的,只会以津血状况的真实存在情况,而产生不同的排病。六经之立,不过是为了指向阴阳之可证,伤寒理法之本意是在揭示人体的运作规律。一切好的医学,其本质都是指向于人体之意与天地规律的。如果其本质只是落于经验与小道,那么都只会是一叶障目,贵耳目贵腹欲而贱心地的。我们要真正掌握的是,怎么按人体规律与意图办事情。


学人1:其实这就是自然之道。我觉得但凡能够在自然里面讲得通的东西,都会是最简练最本质的东西。如果掌握了本质的方向,有时哪怕没有很好的药材,也是能够帮助病人治病的。


曾:是的。如此行证与体悟,慢慢地,人也不会那么浮躁,因为你知道,一切都是人体在办事情,也只有按人体之意而为不妄作才会成功,自然地,作为医者而言,就会慢慢地息下妄心了。这就是医之可为之处。


(再次重申:本处仅为文论推送平台,医案仅供思维分享,求诊看诊为严谨事宜,本处不作任何网络诊断,以及因条件有限,目前不接诊异地来诊,勿网络留言问诊事宜,以及咨询,所有相关此类问询信息一律不复)





請風停下來

曾騫,養白龍馬的散人,習針與藥,閑與遊走,還有寫各種。


公号ID : zengqianzy

告之,本处不提供任何网络远程问诊咨询、疾病治疗方案。请勿网络问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