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鼻炎治锦(7)

 憩苑 2018-01-17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中医临床优势病种论著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导师  李凡成

变态反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亦称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两种疾病,虽然西医病因病理不同,但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性鼻炎似类,从中医证治因机认识的角度可以不必区分,故也属本节讨论范畴。

鼻鼽之名出自《素问·脉解》。古代文献对本病论述丰富,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有主寒、主热之分,有肺脏虚冷、脑冷肾寒、肺脏感寒、脑冷肺寒等不同观点;主热者,有心火邪热干于阳明、邪热客肺等。前者为多数医家所倡导。《内经》认为与时令气候有关,亦与肾有关,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认为肺脏虚冷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金·刘河涧《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指出:“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认为鼻痒、喷嚏是由于火热侵及阳明所致。明·戴思恭《秘传证治要决及类方》卷十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细辛、乌、附、干姜之属。”而徐春甫《古今医统》则认为:“鼻鼽者,热客太阴之经也。”这些认识均具有代表性。

【中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阳气亏虚,体质特异,卫外不固关系密切,故不任风寒异气或花粉等不洁之气侵袭,或因某些饮食物触发,致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长流,且反复发作。亦或因郁热内蕴、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所致。

1、肺经寒实:素有哮喘宿疾,脏腑阳气不足,寒邪得以客于肺经,壅滞鼻窍,宣降失调,遂致鼽嚏不止。《中藏经》卷上说:“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有寒则善咳,实则鼻流清涕。”

2、肺气亏虚:先天不足,素体虚弱,产后体虚,病后失养,致肺气亏虚,卫外不固,腠理疏松,营卫失调,风寒异气乘虚侵袭,为鼽为嚏。

3、脾气亏虚:后天不足,脾气亏虚,甚则脾阳不足,土不生金,清阳不升,肺失所养,故脾虚则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为鼽为嚏。

4、肾阳亏虚:肾阳不足,肺失温煦,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又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脾肾两虚,不能温化固摄水液,寒水上犯,以致清涕下注为鼽。如《医法圆通·鼻流清涕》卷一说:“肾络通于肺,肾阳衰而阴寒内生,不能收束津液,而清涕亦出”。

5、郁热内蕴:肺胃或膀胱郁热,气化不行,太阳之气痹阻于下,寒水之气侵泛于上而为鼽。《素问·痹论》说:“胞痹者,少腹膀胱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奇效良方》卷五十九亦说:“盖鼻者,足阳明胃经所主,阳明之脉,左右相交,注于鼻孔。又鼻者肺之窍,故肺气通于鼻。其邪热干于二经,发于鼻,而为窒塞鼽嚏之证。”

6、寒热错杂:鼽嚏久病不愈,邪入厥阴,厥阴主阴尽阳生,易致寒热错杂,营卫失调致病。     【鉴别诊断要点】

中医临证主要应与急性鼻炎鉴别:多有受凉感冒诱因,早期往往有鼻塞、喷嚏、清涕,非阵发性、发作性,且多伴有微恶寒、发热、周身不适等症,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鼻内充满浆液性分泌物;后期则多为粘脓液性涕,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

【优势分析】

西医对本病有多种治疗方法。①细胞膜稳定剂或炎症介质阻释剂,如色甘酸钠、酮替芬、托普斯特;②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阿司咪唑)、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开瑞坦);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扎鲁司特、孟鲁司特;③鼻用激素鼻腔局部应用,如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鼻雾剂、丙酸氟替卡松(辅舒良)喷雾剂、曲安奈德(珍德)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雷诺考特)气雾剂;④鼻腔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盐酸赛洛唑啉喷鼻液;⑤非特异脱敏疗法,如细菌脱敏、组织胺脱敏、封闭抗体脱敏(胎盘脂多醣)疗法,以及特异性脱敏疗法,如粉尘螨滴剂(畅迪)等;⑥其他治疗方法。其中临床上用得最广泛的是前四种方法,主要针对变态反应的病理,具有针对性强、起效快的优点,但均有一定副作用,停药后可能易于复发。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具有增强患者机体对变态反应原耐受力的作用,效果较巩固,疗程较长;特异性脱敏疗法是近几年才被推广应用的新方法,但适应证太窄,疗程一年半左右或更长,很难对多种变态反应原全部起作用,效果尚有待临床进一步评价。

中医对本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辨证论治而达到调理机体阴阳平衡状态,即固根本、防复发;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很多药物能够对变态反应的多个病理环节起干预作用,控制其发作状态有一定效果,但总体上不及西药针对性强、起效快。

根据对本病中西医结合病理认识,变态反应性鼻炎因于肺脾肾阳气不足,可能主要是机体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以及基因因素的失调,即自我调节、自我稳定的功能不足。临床上虽然西医的药物疗法控制变态反应发作的效果好,但不能达到对内分泌、植物神经、免疫系统自我稳定的调节和调理作用,这可能是西医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难以取得巩固疗效的重要原因。而中医的辨证论治、针灸疗法等,则在调整此类患者的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具有明显效果。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或针灸治疗等中医疗法,以持久地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配合西医药物治疗以尽早控制发作症状,是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

【辨证论治】

一、肺经寒实证

主证:多伴哮喘宿疾,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遇风冷则喷嚏频作不已。检查见鼻粘膜淡白或灰暗、水肿。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紧。

病机分析:肺主宣降,肺经寒实,宣降失调,营卫不和,故鼻嚏阵作,遇风冷而诱发;寒主收引,肺津敷布失调,故鼻粘膜淡白或灰暗、水肿;哮喘宿疾多属虚,肺虚而寒,故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淡而脉细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饮止嚏。

方剂:小青龙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麻黄9g,白芍药10g,细辛3g,干姜10g,法夏10g,五味子6g,炙甘草9g,桂枝6g。

加减:酌加黄芪、党参;痒重者银柴胡、蝉蜕、全蝎祛风止嚏;清涕多加煅牡蛎涩涕止津。本证亦可用温止流丹(《辨证录》: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骨)加减。

二、肺气亏虚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检查见鼻粘膜色淡、水肿。伴恶风,容易感冒,面色不华,舌质偏淡,苔薄,脉缓弱。

病机分析:肺主卫外。肺气虚则卫表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且早晚自然界阳气不足,肺虚之体此时亦阳气不足,故鼽嚏发作以早晚多见;肺虚寒滞,津液敷布失调,故鼻粘膜色淡、水肿;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气亏虚之证。

治法:益气固表,摄津止涕。 

方剂: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桂枝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白术10g,炙甘草9g,防风6g,桂枝6g,白芍10g,五味子6g。

加减:位鼻痒重者,酌加银柴胡、蝉蜕、全蝎之类祛风止嚏;伴经常性鼻塞者,加白芷、川芎、石菖蒲之类散寒通窍;伴夜尿或小便清长,或脉沉者,加巴戟天、锁阳之类温壮肾阳;涕多者酌加乌梅涩津止涕;舌质胖嫩或有齿痕者,酌加茯苓、党参、陈皮健脾化湿;若兼见舌质偏红胖,或有苔黄,乃肺气不足而兼肺经郁热,加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牡丹皮、葛根之类以清郁热。

三、脾气亏虚证

主证:本证多见于小儿。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胀较重。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或伴头重头昏,四肢困倦,纳差。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缓弱。

病机分析: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降浊。脾虚则土不生金,肺气亦虚,卫表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故鼽嚏阵发;脾虚土壅,湿浊内郁、上干,清窍不利,则鼻胀、头重头昏、鼻粘膜肿胀苍白或砂暗;脾主四肢,脾虚故四肢困倦,纳差;舌脉所见为脾虚湿郁之证。

治法:健脾益气,固表止嚏。

方剂: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10g,党参10g,白术6g,茯苓10g,薏苡仁10g,炙甘草3g,白豆蔻6g,陈皮3g,山药10g,砂仁6g,乌梅6g,防风6。

加减:纳差明显者加神曲健脾开胃,伴腹胀加枳壳,伴平时鼻塞明显者加白芷、石菖蒲化浊通窍,舌苔腻加法夏;伴黄浊涕时,酌加皂角刺、金银花、鱼腥草之类排脓通窍;夜尿多加乌药、益智仁。

四、肾阳亏虚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或喷嚏频作,连连不已,清涕量多如注。鼻粘膜苍白紫暗、水肿。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尿后余沥,夜尿频。舌质淡胖,苔白,脉沉弱。

病机分析:肾为元阴元阳之府,温肺而暖脾。肾阳不足致肺气亦亏,卫表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故鼽嚏阵发;肾阳亏者乃阳虚之极,津液失摄,故喷嚏频作,清涕如注;阳虚气化不利,与寒相凝,上为鼻粘膜苍白紫暗、水肿,下为小便清长,尿后余沥,夜尿频。腰为肾之府,膝为骨之节,乃肾所主,肾虚故腰膝酸软;阳虚生外寒,故形寒肢冷;舌脉所见为肾阳亏虚之证。

治法:补肾益气,温阳固表。

方剂:右归丸(《景岳全书》)。

药物组成:制附子6g,肉桂3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2g,菟丝子10g,鹿角胶10g,枸杞子10g,当归10g,杜仲(盐炒)10g。

加减:酌加白蒺藜、全蝎、五味子。舌质若转淡红,可去附子、肉桂,加巴戟天,重用白芍。

五、郁热内蕴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或暗红、或潮红。或伴口微苦、咽微干,小便黄,大便或干结。舌质偏红,苔黄,脉洪缓有力,或细数,或小数。

病机分析:脏腑郁热于内,风寒、尘螨、花粉等不洁之气感受于外,营卫失和,邪正相争,故阵发鼻痒、喷嚏、清涕;营卫不和,肺失宣降,气血失于和畅,复因郁热或风寒异气外侵,郁热相胜,是以鼻粘膜苍白或暗红、潮红而不定。口苦咽干,溲黄便结及舌脉所见为脏腑郁热之证。

治法:清热凉血,化气利水。

方剂:清热止嚏汤(《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加减。

药物组成:葛根15g,赤芍15g,牡丹皮15g,紫草15g,黄芩10g,知母10g,黄柏6g,泽泻12g,生地黄15g,红花6g,肉桂1g,细辛3g。

加减:大便干结,加麻仁、郁李仁、瓜蒌仁之类润肠通便。

若伴乍冷乍热,或有黄浊涕,鼻塞重,口渴而不多饮,可从肺经郁热认识,治以清热宣肺,用泻白散加减,药用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知母、白蒺藜、牡丹皮、赤芍、麦冬、桔梗各10g,银柴胡15g,甘草6g,酌情加减,如涕黄属于鼻窦炎者,加皂角刺、白芷、金银花。

若伴胸闷心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当从湿热郁阻,肺失宣降认识,治以清利湿热,宣畅肺气,可用三仁汤加减,药用麻黄3~6g,杏仁9g,白豆蔻6g,薏苡仁20g,厚朴6g,半夏9g,通草5g,竹叶6g,滑石15g,蝉蜕5g,酌情加减。若口苦咽干而见烦躁,或颜面潮红、眩晕,耳闭塞感,小便黄,舌质偏红,脉弦小数者,可从肝胆郁热认识,治以清利肝胆,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栀子、龙胆草、泽泻、白蒺藜、当归、车前子各10g,生地黄15g,甘草、木通各6g,酌情加减。

六、寒热错杂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频繁发作,遇冷遇热均易诱发,四肢发冷,手足不温,胸中烦热,咽干舌燥,大便不调,舌质或淡或偏红,苔或微黄,脉沉或弦。

病机分析:此证多有肺经郁热而脾肾阳虚,致营卫失调,卫表失疏,不任风寒异气侵袭,故鼽嚏阵发;肾阳不足,遇寒有加,或肺本郁热,遇热有加,故遇冷热均易诱发;脾肾阳虚,故四肢发冷,手足不温;肺经郁热,故胸中烦热,咽干舌燥,大便不调。

治法:温脏扶正,调和寒热。

方剂:乌梅丸(《伤寒论》)加减。

药物组成:乌梅10g,细辛3g,炮附子6g,桂枝6g,白参10g,干姜6g,当归10g,黄芩10g,牡丹皮15g,白芍15g。

加减:发作频繁加黄芪30g、五味子6g;大便秘结加枳壳、白术行气理脾,助以瓜蒌仁润肠通便。

【外治】

1、滴鼻法(紫苍油):紫草、苍耳子(打碎)各30g,麻油或花生油浸过药面5小时,文火煎至苍耳子焦黄,去渣,以油滴鼻,每日2次。

2、吹鼻法:煅鱼脑石10g,冰片3g。各研细末,和匀装瓶备用。取少量吹鼻,每日3次。如鼻内发干,吹药后滴少量滋润剂。

3、锌离子鼻部透入疗法,每日1次;或鼻丘液氮冷冻疗法,每周1次;或氦氖激光照射鼻腔,每日1次。

4、烧灼法:用棉签醮10%硝酸银溶液涂抹下鼻甲表面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粘膜,以降低鼻粘膜敏感性。

5、下鼻甲黏膜下注射:利多卡因1.5mL加地塞米松5mg,或单用黄芪注射液4mL,行双侧下鼻甲注射,每侧剂量各半,每周1~2次,连续3~4次。

6、鼻堤封闭:0.5%普鲁卡因,每侧0.5~1mL,每周2~3次,3次1疗程。

【针推按摩治疗】

一、体针

1、虚寒证:

取穴:肺寒证取太渊、列缺、禾髎、太白;脾气亏虚证加足三里;肾阳亏虚证取太溪、命门、禾髎。

治法:温阳益气,宣通鼻窍。补法,或用电针、温针,每天1次。

2、郁热证:

取穴:禾髎、合谷、尺泽、足三里、阴陵泉。

治法: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耳针

取穴:内鼻、神门、内分泌、肺、脾、肾等。

治法:调理脏腑。埋针或用王不留行贴压,两耳交替施治,2~3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灸法

取穴:主穴取印堂、上星、百会、禾髎,配穴取身柱、膏盲、命门、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各1~2穴。

治法:温阳散寒,宣通鼻窍。以艾条温和灸15~20分钟至局部发热焮红为度,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四、穴位贴敷

药物:代温灸膏,或冬病夏治方,白芥子30g,延胡索、甘遂、细辛、丁香、白芷各10g。研粉,临用前以川椒或干椒煎水调成稠面状。

取穴:大椎、肺俞、膏盲、肾俞、颤中。

治法:温脏扶阳。以代温灸膏直接贴于穴位;或先取有黄豆大孔胶布置于穴位,其孔对准穴位,置药膏少许置于孔处,再贴上胶布固定。上午贴,保留4~8小时。每周1次,连续3次为1疗程,四季均可应用。

亦可于晚上睡前先用热水浸足15分钟,再以代温灸膏贴敷双侧涌腺穴,次晨取去。

五、发泡疗法

取穴:印常,或内关。

药物:斑蝥研粉。

治法:先取有黄豆大孔胶布置于穴位,其孔对准穴位,放少量斑蝥粉,再贴上胶布固定,约24小时后取去。若穴位起水泡,待其自然吸收,或用注射器抽吸,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每周1次。

六、水针法

取穴:按体针选穴,每次1~2穴。

药物:10%葡萄糖、胎盘脂多醣、胎盘组织注射液、维生素B1、B12,以及当归、丹参、徐长卿等中药注射制剂,任取一种。

治法:调理脏腑,扶正利窍。每穴注入0.5~1mL药液,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七、脓毒搬家法

药物:蟾蜍、硇砂、金项砒、麝香、朱砂、蜗牛、大蜘蛛等量组成共为细末,用少许清水调。

方法:用新毛笔蘸此药水涂抹,鼻炎涂抹印堂穴、咽炎涂抹天突穴。一周1次,一般1~2次即可。

七、按摩

部位:鼻根、鼻梁、迎香、面颊、颈枕等部位。

治法:疏通经络,调和营卫,通利鼻窍。患都自行用双手鱼际肌摩擦至发热,再贴于鼻梁两侧,自鼻根至迎香反复摩擦至局部发热为度;或以两手示指或中指腹部于鼻梁两边反复上下按摩数十次至局部发热;再由攒竹向太阳穴推按至发热;亦可用手掌心按摩面部及颈后、枕部皮肤,每次10~15分钟。日行数次。

【经验方】

一、抗过敏汤(《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组成:五味子、银柴胡、苍耳子、炙甘草各6g,乌梅、防风各10g、党参15g,黄芪30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适应证:变态反应性鼻炎,狂嚏连连,清涕如注,早晚易发。舌质淡红,苔薄,脉缓弱者。

二、清肺脱敏汤(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经验方)

组成:黄芩、桑白皮、枇杷叶、茜草、紫草、旱莲草各1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适应证:过敏性鼻炎,或伴化脓性鼻窦炎(有黄浊涕),舌质偏红胖,苔黄,脉洪小数。

三、补阳疗嚏汤(河南中医学院耳鼻咽喉科蔡福养教授):

组成:苍耳子6~10g,辛夷10~15g,白芷10~20g,细辛3~6g,党参20~30g,桂枝10~15g,白芍12~20g,黄芪30~60g,白术20~30g,藁本10~15g,鹿角霜10~20g,巴戟天12~15g,炙甘草6~10g,徐长卿15~20g,制附子10~12g,生姜3片,大枣3枚。

加减:脐下隐疼有重坠感或妇女带下者加韭子、芡实;头脑冷痛者加吴茱萸,重用细辛;耳鸣耳聋者加五味子、灵磁石;鼻塞持续而重者加地龙、丝瓜络;鼻涕量多,连连不止者加苍术、茯苓、干地龙;腰膝冷痛或脊背凉楚者加杜仲、鹿角胶、狗脊等。

用法:浸泡30分钟,先武火后文火煎10~15分钟,放凉温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分服。

适应证:温阳补气,疗嚏止痒。用于阳虚鼻鼽。

四、温肺健脾汤(上海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刘福官教授)

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防风10g,苍耳子6g,辛夷6g,白芷6g,薄荷(后下)6g,乌梅l0g,泽泻10g,细辛2g,附子6g,肉桂(后下)6g,白扁豆20g,甘草l0g,狗脊15g,蝉蜕6g,地龙10g,茜草10g

适应证:变态反应性鼻炎,阳气亏虚,反复发作,病程长,舌质淡,脉虚细。

五、鼻敏汤(湖南中医药大学徐绍勤教授)

组成:黄芪20g,白术10g,防风10g,麻黄5g,附子6g,细辛3g,巴戟天10g,淫羊藿10g,苦参6g,诃子10g,白芍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变态反应性鼻炎,肺脾肾虚,早晚易发,或伴哮喘,舌质淡,苔薄,脉沉缓弱。

六、固表止鼽汤(云南中医学院耳鼻咽喉科郭兆刚教授)

组成:生黄芪20g,白术、防风各15g,柴胡、苍耳子、五味子、防已、黄芩、乌梅各10g,生甘草、炙麻绒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证:变态反应性鼻炎肺气亏虚,兼夹郁热。

七、御风健脾汤(《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组成:白术12g,苍耳子7g,黄芪15g,玉竹9g,防风9g,白蒺藜9g,蝉蜕7g,薏苡仁12g,甘草7g,水煎服,每天1剂。

适应证:变态反应性鼻炎肺脾两虚证,大便软或稀。

【临证心法】

一、辨证论治规律

(一)首辨寒热,次辨脏腑

1、辨寒热: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总体证候分为两大类,即虚寒证和郁热证,因此,临床上应首辨寒热。虚寒证居多,约占2/3强。凡见有口苦咽干,或小便黄,或伴黄涕,或舌质偏红胖,或见苔黄,或见脉洪缓有力、小数者,皆属郁热之证,以舌脉之辨为主,不必悉俱。郁热所在之脏腑,以肺、胃(阳明)、膀胱、肝胆为主。但纯热证少,兼热证多,尤以肺气虚而兼郁热者为多;肝胆郁热多属变症,较为少见。郁热证治当先清郁热,再拟益气;或益气为主,兼佐清热之法。

2、辨脏腑:变态反应性鼻炎以肺、脾、肾阳气不足为主,故脏腑辨证,首重肺、脾、肾虚之辨证。一般而言,肺虚是基本证候,以鼻属肺之窍,肺气虚,卫表不固,导致本病的发生。但小儿多脾虚或肺脾两虚,以小儿常有后天不足之虑;中老年人多肾虚或肺肾两虚,以其多伤于劳损,耗精费神。脾主运化水水谷,乃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升清降浊,以供肺气之需;肾藏先天之精,温脾暖肺。故脾、肾虚者,皆使肺气不足。本病诸证,当以肾虚为重,脾虚次之,肺虚为轻。脏腑虚寒辨证之要,首辨肾虚,次辨脾虚,无肾虚、脾虚,则属肺虚之证。凡见腰膝酸软、肢凉不温、背寒如掌大,小便清长或尿频等症,以及脉沉弱者,皆属肾虚之证;凡倦怠乏力,纳差便溏,食后腹胀,舌质淡胖或有齿痕,皆属脾虚不足;而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基本症候,如阵发鼻痒、喷嚏、清涕,易感冒,早晚易发者,则可概从肺虚认识。临床上,若患者伴有喘息、咳嗽吐白痰稀薄等证,其标证多属肺经寒实,其本证多属肾不纳气,治当先温化寒饮以除标,再拟温阳益气以固本。

(二)辨主证与辨兼证、辨合病与辨变症

1、辨主证:主证指主要证候、基本证候。变态反应性鼻炎主要有六大主证(见辨证论治),但以肺气虚、脾气虚、肾阳虚、郁热证等四个证候为多。四类证候中,一般以轻年患者肺气虚证居多,小儿患者脾气虚证居多,中老年患者肾阳虚证居多,郁热证多见于中轻年患者,有肺经郁热(肺经伏热)、阳明郁热、膀胱郁热、肝胆郁热(肝胆湿热)等见证。肺经寒实证多见于伴有哮喘病者,而寒热错杂证较少。

2、辨合病与变症:合病是指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同时存在的相关疾病,如非化脓性中耳炎、咽喉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但临床上这些病变往往也因变态反应性鼻炎引起而随即发生,故也属变症范畴。从标本角度看合病与变症属标证,可以标本同治,或先治标再治本。

3、辨兼证:兼证是指某一主证所同时伴随的其他证候或其他次要证候。临床上,几个主证可能同时存在,如肺脾气虚证、肺(气)肾(阳)两虚证、肺脾肾虚证,以及气虚郁热证,为主者属主证,为次属兼证。除了这几个常见的证型相兼以外,事实上,临床上绝大多数患存在更多、更广泛的兼证类型需要应对辨治,这些广泛的兼证可以引起不同的病状,如月经不调、睡眠差、咳嗽、气喘、心慌心跳、胸闷心烦、腹痛,头痛、头晕、荨麻疹、咽喉疼痛、声音嘶哑、长期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浊涕、嗅觉障碍、耳内胀闷、耳鸣耳聋、脸浮足肿、等等,需要同时对症辨治,才能起得更好的疗效。

二、辨证论治随机应变规律

(一)辨证论治适法度

1、治本与治标: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本质是脏腑阳气不足,这是病之本证;而其临床表现的症状如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皆属于标证。在发作期,宜标本同治;症状缓解后,当以治本为主,且疗程宜长,或间歇性服药,使对其阳气亏虚的体质有一个较长的调理阶段,若见效即停药,往往容易复发。

2、治随证变:由于病情好转、医者用药寒温失度、患者自身摄养失调,在连续性或间歇性治疗过程中每位患者均有可能出现寒热虚实与脏腑所属主要证候的转变。对此,宜适时调整治法与用药。从顺变的角度而言,肺经寒实证后,当以调治气虚、阳虚之证为主;郁热证改善后,亦多显气虚或阳气不足;但郁热体质难以短期调整,故早期以可纯以清热为治,而中后期酌兼补气、温阳。在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病程中,肺、脾、肾虚是本,若辨证无误,早期峻补可行,中后期只宜缓图,此时用药剂量宜减小,以免温补太过,反生郁热之变。

3、兼证兼治: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常见兼证往往有浊涕(多为慢性鼻窦炎)、经常性鼻塞(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吭咳清嗓(慢性咽炎)等所引起的证候,尤其是在变态反应性鼻炎发作症状缓解后,这些症状往往更为突出、缠绵。对此,应结合相应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进行调治。

(1)伴有浊涕,宜注意选用黄芩、金银花、皂角刺、白芷、苍耳子之类以清热化浊除涕。

(2)伴有经常性鼻塞,即变态反应性鼻炎发作过后仍有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属于虚寒证类,注意选用川芎、石菖蒲、细辛之类通窍利鼻;属郁热证类,注意选用黄芩、桑白皮、赤芍、牡丹皮、木通之类清热通窍。

(3)时有吭喀清嗓,注意选用甘草、桔梗、射干之类化痰利咽。

(4)如伴耳内胀闭(非化脓性中耳炎),当优先按非化脓性中耳炎辨证论治,待其好转后,再治变态反应性鼻炎;仍兼有耳内不适者,可酌情使用石菖蒲、柴胡、香附、枳壳之类行气通窍之品。

(二)内外治结合,中西医结合

1、内外治结合: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以内治为主,外治为辅,或配合其他治法。其他治法中,尤以穴位贴敷、发泡疗法在近些年来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和更好的远期疗效,应当予以重视。

2、中西医结合:从中西医对本病现有的治疗方法而言,本病可以中医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为辅。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特别以益气温阳的固本疗法为主,应疗程充足,以改善气阳亏虚的体质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复发的效果。西医以抗组织胺为主的内服药物和以鼻用激素为主的局部治疗具有起效快的特点,应当予以重视和配合使用,中西医结合可以收到更快、更好的疗效。

三、药物应用规律

(一)治本

1、益气法:益气法是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基本治法。主要是补益肺脾之气,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山药之类。肺主宣发,其气易散,故肺气虚者当补中有敛,可用五味子、诃子之类。若有脾失健运之候,注意选用神曲、麦芽、白豆蔻、山楂、鸡内金之类。舌质胖或有齿痕是脾虚水湿内郁的重要体征,应注意选用茯苓、薏苡仁、泽泻之类利水渗湿;舌苔腻是痰浊内盛的体征,应注意选用法夏、茯苓、白豆蔻、陈皮、苍术之类燥湿化痰。

2、温阳法:在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病变中,温阳法以温补肾阳为主,亦有温脾、温肺之需。温补肾阳以附片、巴戟天、淫羊藿、锁阳、蛇床子之类多用。温脾以干姜,但脾阳虚证较少(如腹中冷痛喜温)。温肺以麻黄、桂枝、细辛为常用。若防温燥太过,多宜重用白芍以制。

3、清热法:无论是郁热证或兼热证,均需清热。清肺以黄芩、栀子、桑白皮之类;清阳明以葛根、赤芍、升麻、瓜蒌仁之类;清膀胱以黄柏、知母之类。舌体前部偏红者,可用木通、淡竹叶之类以清心火。亦有肝胆郁热,或湿热郁阻,肺失宣降者,可参前文辨证论治之郁热内蕴证。

4、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治法在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变态反应性鼻炎的重要兼治法之一。其运用之法,一是在郁热证者,根据临床报道经验表明,宜配伍凉血活血之品,如赤芍、丹皮、紫草、路路通、茜草之类;二是当伴有慢性鼻炎时,或有舌质瘀点之征时,宜活血化瘀,多以补阳还五汤为主,益气活血,常用药物如黄芪、白术、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地龙、路路通、鸡血藤之类。

(二)治标

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这四种症候,或称“四联症”,既是本病主症,也是本病标证。

1、鼻痒、喷嚏:鼻痒、喷嚏属风邪,当取祛风止嚏之品以治。常用药物,虚寒证类可选淫羊藿、白蒺藜、徐长卿、防风、荆芥之类;郁热证类可选蝉蜕、菊花、苦参、银柴胡;狂嚏不止,可选全蝎、蝉蜕等虫类药物。

2、流清涕:变态反应性鼻炎之清涕如注,无论主证属虚寒证或郁热证,均属气不摄津,或气化不利,津液失固所致,当佐以摄津之品,常用五味子、乌梅、诃子、石榴皮、鱼脑石、煅牡蛎之类。

3、鼻塞:当变态反应性鼻炎发作时伴有阵发鼻塞者不必特别辨析用药,变态反应性鼻炎病情好转则阵发性鼻塞也在其中。若变态反应性鼻炎未发作时也存在,此属兼证,按兼证论治。

【名医经验】

一、干祖望经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寒热辨治有心得,顽难之症出奇招

1、寒热辨治:干氏认为本病属“实者、热者少而虚者、寒者多”。并认为本病热证属肺,寒证亦属肺,虚证为卫气不足、肾阳不足。①肺经伏热:狂嚏不止,对寒冷的刺激不太敏感,鼻涕呈淡黄色而清稀如水。鼻黏膜正常,甚至有充血的现象。一接触任何刺激,如煤气、香烟、热气等,马上发作。舌薄黄苔。治宜清肺泄热脱敏法,代表方为清热脱敏汤,常用药物:桑叶、薄荷、蝉蜕、地龙、路路通、紫草、茜草、旱莲草等。②肺寒:狂嚏,清涕多稀薄澄清如自来水。平时容易感冒。大多一遇风寒,马上发作,所以早晨起床之际,必然一次狂嚏。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舌薄白苔,脉细。调和肺气,温肺祛寒法,代表方为桂枝汤,寒甚者加细辛、荜拨、荜澄茄、炮姜、补骨脂、附子、肉桂、淫羊藿之类。③卫气不足:容易喷嚏而嚏数不多不狂,接触极小极微的外来刺激亦可马上发作,流涕多清稀,一般病程较长。全身症状为运化不健,入冬畏寒,常年在感冒中,精神疲乏,鼻塞严重。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或轻微水肿。舌薄苔,质淡白、嫩、胖,脉虚缓。治当益气固卫法,用代表方为玉屏风散。一般卫虚者,肺气宗气必虚,所以亦可用补气升清法,如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常用药物为:防风、白术、黄芪、穞豆衣、桔梗、诃子、甘草、党参。④肾阳不足:病程必长,不论冬夏,一直处于病态中,一切局部症状,较卫气不固者更为严重。全身症状,更显示出萎顿不振,腰疼,脊冷、四末不温,大便溏薄,小便清而频频欲解。舌薄苔,质淡不红,脉多沉、迟、细、弱。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无华。治宜补肾温阳,常用代表方有附桂八味地黄汤或右归饮。常用药物: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骨脂等。

2、奇招两则:①辨证无误,用药无效,其证顽固,用自拟截敏汤。处方:乌梅12g,防风12g,柴胡12g,五味子12g,甘草8g。浓煎2次,分2次1日进服。每次药汁中加蜜15g。②患者求医,每服第一次药方时很有效,原方再进即无效,更换医生亦复如此。此乃《医学入门》所谓“戏药”。应对的唯一办法,就是每诊均换处方,即使有效也应更换处方,屡换不止,则大多有效。

附:非鼻炎性多涕症:干氏将本病称为“多涕症”,非指由鼻炎、鼻窦炎所致者,以平时清涕量极多,冬天更甚,病程较长,全身无症状为特点。鼻分泌物检查正常。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及体虚成年人。病机多属肾阳亏虚,失于摄纳。当以“上病下治法”,治以缩泉丸,可加诃子、石榴皮。

二、王德鉴经验(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教授):肺虚重在固表通窍

林某,男,28岁。反复鼻塞喷嚏流清涕3年,加重1个月。鼻痒以清晨或遇风时发作明显,口淡不渴,舌淡红苔白,脉细。查见双下甲肿大,粘膜苍白,少许清稀分泌物。证属肺卫虚弱,卫外不固。治以补益肺气,固表通窍:黄芪25g,白术、防风、苍耳子、白芷、辛夷、僵蚕、五味子各10g,菊花15g,甘草6g。水煎服。6剂后,诸症减轻,仍鼻痒,舌淡红,苔白,脉细。上方去僵蚕,加桂枝10g,白芍药15g,续服6剂而愈。

本例患者病机为肺卫虚弱,卫外不固,故治以补益肺气,固表通窍。方中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苍耳子、白芷、辛夷通利鼻窍,僵蚕、菊花祛风,五味子敛肺涩津止涕,甘草调和诸药,桂枝芍药调和营卫。

二、谭敬书经验(湖南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教授):虚寒当温阳祛风,配合冬病夏治

1、温阳祛风汤:

组成:淫羊藿,锁阳,蛇床子,白蒺藜,白芷,乌梅各10g,枸杞子,桑椹子,白芍药各12g,细辛3g。

功能主治:温补肺肾,祛风散寒。用于过敏性鼻炎,证属肺肾虚寒者。

方解:方中淫羊藿、锁阳、蛇床子温肾壮阳;枸杞子、桑椹子、白芍药补益肝肾;白蒺藜、白芷祛风止嚏;细辛温肺散寒通窍;乌梅敛肺抗敏,涩津止涕。合用则具温补肺肾,祛风散寒之功。

2、冬病夏治方:

组成:白芥子2份,延胡索、甘遂、白芷、细辛、制川乌、制草乌各1份。

制用法:研粉,过80目筛,以生姜汁调成糊状。取一定量摊于5×5cm纱布块上,药糊面积直径为3cm,于药糊表面撒一薄层肉桂粉。敷帖穴位:大椎、肺俞(双)、膏肓(双)、肾俞(双)、膻中,胶布固定,每次敷帖时间4~6小时,7~10天1次,3次1疗程;或于当年夏季头伏、二伏、三伏日,上午贴,保持4小时以后可除去,连续贴三年。

功能主治:温阳化饮,祛风散寒。用于过敏性鼻炎证属虚寒者,并治呼吸道其他虚寒性疾病。

方解:方中白芥子温化寒饮,合以细辛、白芷温肺散寒,制川乌、制草乌温经通络,肉桂粉温肾助阳,延胡索活血行气,甘遂峻逐水饮。合用共奏温阳化饮,祛风散寒之效。实验研究表明,本法可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抗变态反应的功能,可预防与减少、减轻过敏性鼻炎的发作。有效率约93%左右,疗效特别好者约占35%~40%。本方对患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单纯性白带增多症等属虚寒体质者,亦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三、葛英华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教授):心肺阳虚当调营

王某,女,25岁。头痛鼻塞且痒,喷嚏、流清涕1个月,臭觉尚好,饮食如常,有时心慌心跳,大便略干,小便正常。下鼻甲轻度水肿,左侧鼻粘膜苍白,鼻底有清水样分泌物。舌正,苔薄白,脉细。

证属心之气血不足,肺虚营卫不和。治以益气养血,调和营卫:炙甘草10g,党参10g,桂枝3g,麦冬10g,生地黄10g,火麻仁10g,阿胶10g,生姜2片,大枣3枚。

外用滴鼻剂。上方连服12剂而愈。

方中党参、炙甘草益气;麦冬、生地黄、阿胶养血;桂枝、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火麻仁润肠通便。

四、林文森经验(天津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教授):重视活血化瘀

某,女,24岁。三年来每天晨起鼻内刺痒,打喷嚏,伴鼻塞,平时遇冷热亦发。易出汗。检查见下鼻甲大,表面尚光滑,轻度水肿,鼻粘膜呈灰兰色,唇粘膜稍紫,面色暗晦,舌淡有齿痕,脉细。鼻分泌物涂片有嗜酸性白细胞20%,照片示左上颌窦粘膜增厚。

证属肺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通窍:黄芪30g,当归、赤芍药、香附、泽泻、路路通各15g,乌梅、石苇、防风、甘草、柴胡、三棱、莪术、红花、辛夷各10g。上方加减共服24剂而愈。

方中黄芪益气;柴胡、香附理气,助当归、赤芍药、三棱、莪术、红花活血化瘀;泽泻、石苇导水下行有助止涕;乌梅涩津止涕;路路通、防风、辛夷祛风散邪,通利鼻窍;甘草调和诸药。

五、徐鸿庆经验(著名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多从虚寒辩治,习用温经散寒之品

徐氏治疗本病多从虚寒证辨治,如肺气虚寒、阳虚肺寒、肺脾气虚、肺肾阳虚等,治法上除用补益外,常习用温经之品,主要是温肺、温脾、温肾,常药物如桂枝、细辛、干姜、丁香、附子之类。

1、肺气虚寒:吴某,男,17岁。近4个月来发作性鼻痒,连续性喷嚏,流清涕,每天发作,晨起严重,易汗怕风,遇冷即发。有支气管炎病史。二便调,苔薄,脉细滑。鼻粘膜色淡略苍白,双下鼻甲轻度水肿,鼻腔有少量浆液涕,咽红,扁桃体轻微肿大,隐窝口清洁。证属肺气虚寒。治以温经散寒:防风、桂枝各6g,五味子8g,生黄芪20g,细辛4g,白芍药、丁香、白术、甘草各10g,二诊:上方6剂后症状大减,原方再进5剂而愈。

2、阳虚肺寒:刘某,男,41岁。发作性鼻痒,连续性喷嚏,流清涕,鼻塞,已10多年,无季节性。近2~3日发作频,昼夜鼻塞,清涕不止,周身乏力,头昏头沉,纳差,大便干。舌淡苔薄润,脉细滑略沉。有荨麻疹及药疹病史。查见鼻粘膜苍白,双侧中下鼻甲高度水肿,中下鼻道完全堵塞,有多量浆液涕外流。咽红,扁桃体轻微肿大,表面净。此属肺虚,风寒闭郁。治以温肺散寒。处方:麻黄6g,细辛4g,附片、白术、茯苓、丁香各10g,苍术、薏苡仁各15g,生黄芪、炙甘草各20g。二诊:上方7剂后症大减,涕转粘稠,鼻塞仍重。以上方略加减,再进14剂而愈,鼻粘膜转红润。

3、肺脾气虚:李某,女,32岁。近半年来发作性鼻痒伴连续性喷嚏,流清涕,每天发作,夜间有轻度哮喘。平时怕冷,易汗,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胃脘不舒。舌淡苔薄,脉沉细。鼻粘膜色淡,双侧中下鼻甲轻度水肿,鼻道净。证属肺脾不足。治以益气固表,健脾补中,药用防风8g,乌梅6g,生黄芪20g,党参15g,白术、桂枝、白芍、丁香、干姜、炙甘草各10g。上方7剂而愈。

4、肺肾阳虚:侯某,女,41岁。发作性鼻痒,连续性喷嚏,流清涕已10余年。近8年来几乎每天发作,连续服扑尔敏1个月症略减,但仍每天发作。无其他过敏史。平时怕冷喜暖,腰酸痛,腿软,周身乏力,午后足踝浮肿。纳尚可,二便调,苔薄,脉沉细。查见鼻粘膜苍白,双下甲轻度水肿。证属肺肾不足。治以益肾温肺固表:菟丝子12g,女贞子、桑寄生、附片、白芍、丁香、干姜、桂枝各10g,五味子8g,生黄芪20g,细辛4g,炙甘草15g。二诊:停服西药后已服上方15剂,症日减。再以原方加减续进20剂而愈。

六、石学敏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针刺取穴以阳明为主

胡×,男,17岁,学生。初诊日期:1985年6月9日主诉:鼻流清涕不止2年。

病史:患者于2年前偶感风寒,鼻塞流涕经治好转,后每遇风、冷、烟雾、异味粉尘等刺激而嚏喷不止,经常鼻流清涕不能自控,纳可,便调。经治无效来诊。

查体:发育中等,面色少华,具有清涕,无臭味。呼吸正:常。舌红苔薄,脉弦数。

印象:鼻鼽(过敏性鼻炎)。

辨证:风寒袭肺,风寒束肺,肺失清肃,津液上溢而清涕不止,久之肺卫不固,遇冷、风、烟雾异味等诱发清涕频流而成鼻鼽。

选穴:迎香、合谷、列缺。

操作:迎香向内斜刺0.3~0.5分,施捻转补法1分钟:合谷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列缺斜刺0.5~0.8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每日1次,每次留针15分钟。经治疗2次后涕止,继治5次后退冷风等不再发。

漫谈过敏性鼻炎

鼻为五官之首,是呼吸兼嗅觉的器官。五官中,鼻子的位置最高,处于阳位。古人讲“鼻引清气入内”,这个清气,不单是指空气,而是指呼吸中裹挟了宇宙时空的能量,以供给身心。

鼻腔相对人体似乎很小,却需要广大敞亮的境地。鼻炎,是鼻腔及头脑为浊阴所困,闭塞、狭隘;所谓炎症,郁而生火也,因郁滞而产生郁热、假热。五官相连,鼻炎尤其以过敏性为多,同时还会有眼睛、耳朵、口腔、咽喉等等不适;观察鼻腔内部,会有鼻粘膜炎症及鼻甲的肿胀,或色淡、或色暗。笔者从病因、诊治,今论述之。

1,三点一线,上热下寒

头脑、胃脘、肚脐下小腹的深处,如果比方为三个点,其实应是三个区域,是人体能量的三个汇集处,是古人讲的上、中、下三个丹田。三田能量相互传递,修行功夫的人,三个区域的能量相对集中、强大。普通人,若用“基里安摄影术”,也会发现人体这三个区域的光辉相对集中、强大。人在生病或衰弱时,这些区域的生物光会减弱和暗淡。

“望而知之谓之神”,古代的神医要能望气,以至于能观察病者的经脉、脏腑。高明的医者,高而明,会从大处着眼,能从小处入手,自然不会一叶障目。

头为诸阳所会,鼻炎患者,是头部为浊阴所困。浑浊、阴暗的环境,不光是鼻腔,眼睛、耳朵、咽喉,及整个头脑都会有相应不适的症状。西医的解剖、生理学把其相互关联叙述的很是详尽。中医探究的是脏腑和躯体整体的状态。

肚脐上4寸中脘穴的胃脘部,是五脏能量的中心;肚脐是出生前从母体汲取生命能量的源头。鼻炎,似乎是一个局部的问题。轻者,表现在胃脘部的痞结,是脾胃的运化升降失衡;重者,就有在肚脐四周的痞结,是肝肾已为寒所困,肾不能为肝提供能量,以至于脾胃不能运化升清,上达脑窍。若腹诊,手指指腹会感受小腹部的寒凉。鼻腔有炎症;口腔或许有口臭;胃部或许喜冷饮;都是郁而生热,是假热;小腹的寒凉却是真实,乃一派上热下寒的格局。

2,追本探源,着眼肝肾

鼻炎的病因,有内忧外患。先讲外患,空气的污染、水及饮食的问题伤及脾胃。《难经·四十九难》有“形寒饮冷则伤肺”,无论皮肤还是胃粘膜受寒凉的刺激,都是外寒。脾胃按中医五行讲属于“土”,土生金,脾胃运化水谷,可以给肺提供能量。脾胃伤了,母病及子。鼻者,肺之使,鼻子这个肺的使节自然要出问题。

内忧,讲内寒的产生。无论城乡,医疗中大量的输液,液体从静脉直接进入血脉,尤其是抗生素等寒凉药性的使用,或能治疗、缓解病情,但寒邪也会渗透肝肾。做腹诊时,肚脐四周有痞结和压痛者,应病位尚浅、易于治疗。因肚脐两侧0.5寸有肾经通过,四周按解剖学讲是小肠盘踞,小肠属于手太阳经。三阳经中太阳经最热,能抗寒邪。正邪相争不下,肚脐四周就会按压作痛或形成痞结。而正气不足,或说阳气不足时,按压反而不痛,病情应需要更长的时间调治以企恢复。

温通肝肾,就是要把寒邪从肝经肾经祛除。肾气畅通,作用有两个。

一是能给肝提供充足的能量,称之为“水生木”肝经自下向上,有支脉贯穿横隔膜,注入肺经。肺,五行属金。若肝气太盛,金的沉降之性能减缓它,称之为“金克木”。鼻炎,是肺经有阻滞和凝涩,需要肝木上冲来解开这个病态。肝经在头部经过一个重要的部位,叫“颃颡(杭桑)窍”,在咽上部和后鼻道。中医有一个病叫“颃颡岩”,指的就是鼻咽癌。肝经上达巅顶,就是头顶。在这就知道为什么讲肝经的重要。杨门女将的故事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暗喻道家的功夫。肝气充足,才能开天门,通智慧。中医里鼻腔的病从肝经着眼,很多头脑的疾患也是如此。

二是肾气畅达可以影响肠胃。肠胃属手足阳明经,是主降的。鼻炎患者多有便秘,往往是寒秘,肚子里就像冻了冰,大便下不来。肺和大肠是表里关系,内部的问题要到表面来解决。肾气充足畅达,“肾为胃之关”,胃肠的关口才能打开,肺部的郁热、鼻窍的郁热就能从胃肠降泄下来了。

3,中小学生和成年人分论

中小学生患鼻炎,以过敏性为最多。迁延日久,呼吸不畅,性情也会有影响。肺属金,金性肃降、收敛。肺的呼吸功能,不只是获得氧气,参与血液的大小循环。更有通过鼻腔和肺的呼吸,获取宇宙无形的能量;呼吸通过胸廓膈肌的隔脚牵动到肾脏,或许这可以理解为“金生水”。肺脏的呼吸启动了先天的肾气,这也表现在出生后“哇”的一声,宣告生命的开始。

观察一些患鼻炎的中学生,学习懒散,家长或责备或放任。中医讲肺藏魄,肺气足,才会有魄力。肾藏志。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气弱,又为寒邪所困,怎么会有志气呢?肾气弱,体质弱,有些孩子还容易早恋。肾主纳气,收纳不好,不能养脑养神,反而易于下流,产生情欲的冲动。

成年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也呈渐增趋势,西医有查过敏原、免疫疗法、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疗法、手术疗法等等,疗效往往不如人意。成年人的病因更是肝肾的问题,为寒所困,气血不足。成年患鼻炎者,有一次针刺,或一周汤药,霍然而愈。有缠绵留恋,久久不效者。前者正气尚足;后者有男性过度纵欲,女性多次流产,针灸汤药并用,脏腑尚亏空,难以冲开鼻窍。方法对路,也要延以时日。唯有持久些时日,以图改善体质,觉悟身心。

4,攘外与安内,弄巧与守拙

西医学中过敏原的测试,已有数百种之多。过敏原或明确或模糊,治疗中各种方法,仍不尽人意。某些食疗提倡吃酸奶、鼓吹冬泳,更是使脾胃及周身的功能处于寒凉、冷藏的状态,似乎平静,其实更是不堪。

适宜的环境,清洁的空气,不可强求或求不得。中西医治疗的观念、方法、手段可以应接不暇。过敏性鼻炎,应是个杂症,涉及多个脏腑,唯有固本守中以安内,以拙应巧为善法。

笔者以守中健脾胃为先;再养血通络,散肝肾寒邪求本。分两步为之,开通鼻窍,平和而有良效。

(1)守中安土汤

炙甘草30克、白术3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葛根30克、女贞子15克、金樱子15克、泽泻30克、牛膝30克、干姜30克、大枣10枚。水24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去滓,分五次温服。

上方可以汤剂服两周,自觉胃脘舒畅,肠中蠕动作响,或放屁连连,鼻窍略畅通,可服下方两周,以图大效。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

组方:当归15克、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通草10克、桂枝15克、生姜45克(切)吴茱萸30克、大枣25枚(擘)

用法:以水2000毫升,黄酒4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去滓,分五次温服。

(3)粥疗:适应肾虚型过敏性鼻炎,症状有鼻流清涕,喷嚏频频,鼻痒不适,反复发作,早晚为甚;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夜尿多,舌质淡,苔白,脉濡弱。

菟丝子细辛粥: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和细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加白糖即可

5,有病自灸,金针度人

《庄子·盗跖》: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这是个有名的典故,无病自灸,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恼。这个灸,是指直接灸,用艾绒于穴位皮肤点燃,灼烧之痛,无病之人,那堪如此?有觉悟且真求解脱病苦者,直接灸关键穴位,非但除鼻炎病痛,亦能强健体魄,延年益寿。

笔者建议可用金艾绒,撮如绿豆大小,至于穴位,可先灸七壮,再逐渐增加。第一壮,有些许疼痛。艾柱如绿豆粒大,常人多可忍受。穴位皮肤经灼烧,颜色微黄;再灸,穴位皮肤发黑,结略厚痂,痛感减轻,细心体会艾火热力传导。

灸法失落,今多提倡艾条,无瘢痕而容易接受。直接灸,耗材少,疗效迅捷,只是有瘢痕而难以接受。有两点需认真掌握,一是撮的艾绒团密实、圆整;二是每一壮都准确在原地进行。这样,留的瘢痕规则,易于恢复而美观。

艾灸穴位,几日后,会有无菌化脓,有脓液流出,不用担心,古人讲化脓灸,脓液是排邪的形式,切勿过多担心。有体弱或寒邪久困者,反而不易化脓,古法是吃些荤腥发物,促使化脓。直接灸或化脓后,可以正常生活,也可以洗澡,可以用纱布贴敷略作保护。体壮气盛者,流脓月余方能收口,尤以腿部足三里穴为多,也因其本身是多气多血的经穴。

(1)中脘,定位:脐上4寸,本人四指宽为自身3寸,在加以拇指宽的距离为3寸。《铜人》有:灸二七壮,止于二百壮。

2,关元,定位:脐下3寸(3寸为自身四指宽距离)。

3,足三里,定位: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3寸为自身四指宽距离),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青少年,建议先灸右侧足三里,每日七壮,隔日灸,灸足四十九壮,可取显效。成年人,先灸中脘,每日七壮,隔日灸,灸足四十九壮;效不显著者,再换关元灸之。以先取一个穴位体验为宜。

宋代范仲淹《淡交若水赋》有:“如切如磋,自契激扬之义;同心同德,孰分清浊之姿。”灸法需要智慧的学习接受,多疑者切莫轻试

中医、西医对症治疗,方法无数,患者难辨真伪。灸法简捷,效力宏大。浅尝辄止者,收效迅捷,也会不畏灼痛,勇往直前。真知来自灼见,远古占卜灼龟壳以求上天指示,今灼灸,体验气脉变化,求的身心健康,以“灼”见真知。

平衡针灸重点穴位鼻炎穴 

【局部解剖】 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下颌神经。

【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按语】此穴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为主,对过敏性鼻炎还必须配合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调整病人的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否则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后还会发作。对进针方向,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关键。临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窦炎应配合头痛穴,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歌诀】鼻炎穴位颧下缘,交叉下颌面神经,进针方向透鼻翼,三叉鼻炎与面瘫,面肌痉挛后遗症,感冒过敏下颌炎。(3寸毫针向鼻翼方向平刺1-2寸,交叉取穴)。

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

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具有独特的选方用药思路。此选择三则医案,并对其临证思辨选方用药方法作粗浅的探讨。

一、夙疾新恙之辨

吴某,男,54岁。1995年4月4日初诊。罹患过敏性鼻炎10年,每年4月起发作。刻下又应时而作,鼻痒、狂嚏,多清涕。检查:鼻腔黏膜色淡。舌薄苔。辨证论治:夙疾按时而作,桂枝汤化裁。

处方:桂枝3g,白芍6g,乌梅10g,干地龙10g,蝉衣3g,石榴皮10g,诃子肉10g,细辛3g,甘草3g。7剂,水煎服。

4月11日二诊:药后诸症稍安。因受凉感冒,刻下诸症发作益甚。鼻痒狂嚏,清涕潮涌而溢。检查: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兼攻夙疾。

处方:荆芥炭6g,茜草10g,紫草10g,墨旱莲10g,蝉衣3g,干地龙10g,诃子肉10g,桑白皮10g。14剂,水煎服。

4月25日三诊:诸恙告退。鼻之痒、嚏、涕已基本缓解。检查:鼻腔(-)。舌薄苔,脉平。顽疾制服,力求巩固。

处方: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太子参10g,茯苓10g,干地龙10g,蝉衣3g,诃子肉10g,石榴皮10g,甘草3g。

[作者按]过敏性鼻炎症状十分顽固,用药必须“稳”、“准”、“狠”。“准”则需抓要领,“狠”则要有力度,“稳”则不可过度。根据过敏性鼻炎鼻涕清稀、遇寒而作的特点,此病多属虚寒证。对于新病者,干老常用桂枝汤、小青龙汤;久病者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在辨证选方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两味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成为干老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方剂。本案中选用的乌梅、干地龙、石榴皮等即是。

辨证要分寒热,观察鼻黏膜颜色是关键。初诊见鼻黏膜色淡,夙疾按时而作,属过敏性鼻炎常见之虚寒证,选择“桂枝汤化裁”亦属常法,患者药后常桴鼓而效。若患者不慎感冒风寒,入里化热,引动肺胃内热,表现为二诊时见鼻黏膜充血。此时如何变法治疗就显得十分棘手。

面临三种选择:一是效方不更,坚守原方。其后果,较大的可能性是温药助火,犯古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较小的可能性是患者经休息后,感冒自愈而恢复原来虚寒证。

二是更改治法,从“感冒”论治,用桑菊饮、银翘散法。如此可保眼前之证无虞。

三是综合分析病情,患者兼有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双重病证,治疗应以兼顾。

显然,第一种选择是错误的,第二种选择比较安全,第三种选择对医师是考验。干老选择的是后者。因干老是名医,患者能得其一次诊治机会殊为不易,若令患者待二、三日后感冒痊愈再治过敏性鼻炎,必令患者失望。

于是因人、因时、因证,拟出一方:先清浮邪,兼攻夙疾。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皆热也。鼻为肺窍,故用桑白皮泻肺,蝉衣祛风,除其内热,治其感冒;茜草、紫草、墨旱莲三味组成专治过敏性病证的“脱敏汤”,又具有活血凉血之药性,在此既泻热又脱敏,可谓一箭双雕。荆芥亦祛风散邪要药,取炭之目的在于冀其入血分,可从血分中将风邪搜出,这也是兼治感冒与过敏双重病证之法。

三诊时狂嚏、多涕等症均已缓解,为求“天街小雨润如酥”之境,安抚善后,继续用益气温阳法,这里干老亮出的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基本方。

二、“宽以济猛”之策

马某,男,20岁,1992年10月5日初诊。鼻塞、流清涕两年,每年秋冬两季最显著,今年发作比过去严重。平时鼻塞,运动及得暖可缓解。嗅觉迟钝,在暖和的环境下比较舒服,平时也有清涕,常自淋而下,常因鼻塞、鼻痒而妨碍正常睡眠。

检查:鼻黏膜不红,右下鼻甲水肿,运动后收缩至正常。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实。辨证论治:血气方刚,弱冠之年,当从实治,清肺泄热为主。

处方:桑白皮10g,马兜铃6g,黄芩3g,山栀10g,甜葶苈3g,干地龙10g,蝉衣3g,桃仁10g,当归尾10g,辛夷6g。

10月19日二诊:药进14剂,多处之痒减轻,嚏亦相应而少,口腔之干已接近消失,但对寒冷很敏感。检查:咽峡充血艳红。右下鼻甲肥大,皮肤划痕试验(-)。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实。方取脱敏,已有成效,不妨深入。

处方:黄芩炭3g,荆芥炭6g,蝉衣3g,乌梅10g,苍耳子10g,干地龙10g,紫草10g,茜草10g,旱莲草10g,石榴皮10g。7剂,水煎服。

10月26日三诊:药后鼻中奇痒有缓解,但作痒部位不在前庭而在鼻中道之区。口腔之痒已轻,喷嚏亦少。干燥及烧灼感严重,通气改善,嗅觉仍然失敏。检查:右下鼻甲稍有水肿,咽峡充血已淡。舌尖红,苔薄黄,脉实。采取刘河间清火一法,殊感合适,但多少有些嫌轻之感,故原方药加重。

处方:甜葶苈6g,川黄连3g,生地10g,荆芥炭6g,豨莶草10g,山栀10g,丹皮6g,干地龙10g,冬桑叶6g,大枣7枚。14剂,水煎服。

11月9日四诊:共进药35剂。近两天鼻痒晨作已缓解,嚏也因之而辍歇,口腔上腭之痒亦消失,通气改变而难言畅,干燥及烧灼感已轻。嗅觉似乎稍提高而总难敏感。检查:右侧鼻腔下甲肥大,不充血,左侧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实。治法:改用抚安。

处方:太子参10g,白术6g,茯苓10g,山药10g,干地龙10g,百合10g,蝉衣3g,桃仁10g,乌梅10g,石菖蒲3g,甘草3g。

12月21日五诊:上方服42剂,共经治两个月,痒、息、嚏均无,早告有效而且殊感稳定,唯遗鼻塞未解。刻下左侧已通畅,右侧尚有一些。嗅觉稍有恢复。检查:鼻腔左侧正常,右下甲尚肥大,奔跑后鼻甲收缩迟钝。舌质淡红,苔薄白,实脉。

辨证论治:鼻甲留瘀,事无异议,治取化瘀,亦以常规处理,唯运动后收缩迟钝,则不能不考虑帅血之气失其充沛所致。纵然年仅弱冠,仍然重在益气。

处方:黄芪10g,升麻3g,红花6g,益母草10g,桃仁10g,当归尾10g,赤芍6g,干地龙10g,石菖蒲3g,路路通10g。

[作者按]《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思是提倡将宽与猛两手互为补充,使宽猛有度,则政治和谐,管理有序。干老把这一招用于治病。此例患者,历经五诊,跨时两月余(11周),是一份难得的疾病治疗演变完整记录。

11周中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诊到三诊,患者实证为主,治以“峻剂一清一泻”,服药35剂;第二阶段从四诊开始,采用“宽以济猛”策略,主基调由祛邪改为扶正,最终收效。

过敏性鼻炎是否“言必称虚寒”?非也。从本案患者来看,虽鼻涕清稀、得暖缓解,似为虚寒证,却同时有舌质偏红、年少气盛之实证因素。在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相矛盾时如何取舍?

干老认为,一是要看矛盾双方何者分量重,二是要看何者反映病情本质。该患者鼻涕清稀,这是过敏性鼻炎必备条件。也就是说,在此条件上还应进一步辨别寒热虚实。患者舌质偏红、血气方刚、弱冠之年,恰恰综合反映了“实”、“热”是其本质。因此干老选择清泻肺热、活血通窍法。

清热法治疗鼻鼽发端于刘河间。唐宋以前,鼻流清涕总是以虚寒论之,至金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说“肺热甚则出涕”,“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从而提出清热法。干老运用此法,三诊三步,各有不同。初诊以舌红、鼻甲肿大为主,清热活血并进,用桑白皮、马兜铃、黄芩、山栀、甜葶苈等清泄肺热,干地龙、桃仁、当归尾养血活血。

二诊时,患者鼻塞减轻,舌质仍红,此时选用凉血活血之茜草、紫草、旱莲草,此三味既作为血分凉药,又具有“脱敏”之药理功能。选用此类药的意图,干老谓之“步迹深入”。

三诊经过前两次治疗亦有疗效,但感药效尚轻,于是选用葶苈子、黄连、山栀泻肺、泻心、泻肝三者并施,干老谓之“峻剂搏浪”,大有“弄潮儿向涛头立”之势。峻剂应中病即止。

四诊清泻之法既效,则“宽以济猛”,改用抚安。此时一般医者最易采用取“乘胜追击”之法,然而干老却停止了攻伐。这是最具有辨证艺术的一个转折。“纵然年仅弱冠,仍然重在益气”一句,充分体现了当攻则攻、当补则补的辨证之法。

三、“楚才晋用”之法

王某,男,62岁,1998年4月14日初诊。近年来常作狂嚏,清涕奇多,遇风冷则诸症倍增。检查:鼻黏膜色淡,两下鼻甲肿胀。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弱。辨证论治:花甲之年,虚寒之体;脾肾不足,土不制水。取缩泉法。

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山药10g,肉桂(后下)3g,太子参10g,诃子10g,乌梅10g,覆盆子10g,甘草3g。

二诊1998年4月21日:服药7剂,涕量明显减少。检查:鼻甲肿胀已减轻。舌质略胖,舌苔薄白,脉细弱。辨证论治:坤土得充,五液乃治。原方稍事增损。

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太子参10g,山药10g,诃子10g,覆盆子10g,茯苓10g,甘草3g。7剂。

[按语]缩泉丸见于《魏氏家藏方》,原用于治疗“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白浊、遗尿”。方中以益智仁温补脾肾、固精涩尿为君药。《医学启源》曾谓益智仁能“治人多唾”,干老取来用于敛涕,有“楚才晋用”之意;乌药行气散寒,山药、太子参健脾补肾,均有益助肾气温煦以化寒水之功;另用肉桂、诃子、覆盆子旨在加强益火温阳、收涩敛涕作用。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是说尿频责之肾阳不足,膀胱不约。肾为水脏,主一身之水液代谢。鼻涕属“五液”之一,肾阳虚衰,气化失职,五液皆可为病。

因此干老认为,凡见有耳鼻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者,常须考虑阳气固摄作用,或补脾气,或温肾阳,或脾肾同补。此案中见清涕滂沱者,竟别出心裁,取用缩泉丸获效。

缩泉丸治疗过敏性鼻炎乃变法而非常法。脾肾不足,宜先取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类,唯遇正治不效时,须另辟蹊径。干老认为,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除了具备常见脾肾不足证候外,关键点在鼻涕的“质”须较稀,“量”必甚多。

中医耳鼻喉科泰斗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

本文是干老弟子分享的老先生的学术精髓,有“案”亦有“按”,可学可法。

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方用药思路

目前,过敏性鼻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将本病归于“鼻鼽”范畴,治疗效果优劣,取决于医师的辨病辨证和选方用药水平。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具有独特的选方用药思路。此选择三则医案,并对其临证思辨选方用药方法作粗浅的探讨。

一、夙疾新恙之辨

吴某,男,54岁。1995年4月4日初诊。罹患过敏性鼻炎10年,每年4月起发作。刻下又应时而作,鼻痒、狂嚏,多清涕。检查:鼻腔黏膜色淡。舌薄苔。辨证论治:夙疾按时而作,桂枝汤化裁。

处方:桂枝3g,白芍6g,乌梅10g,干地龙10g,蝉衣3g,石榴皮10g,诃子肉10g,细辛3g,甘草3g。7剂,水煎服。

4月11日二诊:药后诸症稍安。因受凉感冒,刻下诸症发作益甚。鼻痒狂嚏,清涕潮涌而溢。检查: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兼攻夙疾。

处方:荆芥炭6g,茜草10g,紫草10g,墨旱莲10g,蝉衣3g,干地龙10g,诃子肉10g,桑白皮10g。14剂,水煎服。

4月25日三诊:诸恙告退。鼻之痒、嚏、涕已基本缓解。检查:鼻腔(-)。舌薄苔,脉平。顽疾制服,力求巩固。

处方: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太子参10g,茯苓10g,干地龙10g,蝉衣3g,诃子肉10g,石榴皮10g,甘草3g。

[作 者按]过敏性鼻炎症状十分顽固,用药必须“稳”、“准”、“狠”。“准”则需抓要领,“狠”则要有力度,“稳”则不可过度。根据过敏性鼻炎鼻涕清稀、遇寒 而作的特点,此病多属虚寒证。对于新病者,干老常用桂枝汤、小青龙汤;久病者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在辨证选方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两味具有抗过敏作用的 中药,成为干老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方剂。本案中选用的乌梅、干地龙、石榴皮等即是。

辨证要分寒热,观察鼻黏膜颜色是关键。初诊见鼻黏膜色淡,夙疾按时而作,属过敏性鼻炎常见之虚寒证,选择“桂枝汤化裁”亦属常法,患者药后常桴鼓而效。若患者不慎感冒风寒,入里化热,引动肺胃内热,表现为二诊时见鼻黏膜充血。此时如何变法治疗就显得十分棘手。

面临三种选择:一是效方不更,坚守原方。其后果,较大的可能性是温药助火,犯古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较小的可能性是患者经休息后,感冒自愈而恢复原来虚寒证。

二是更改治法,从“感冒”论治,用桑菊饮、银翘散法。如此可保眼前之证无虞。

三是综合分析病情,患者兼有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双重病证,治疗应以兼顾。

显然,第一种选择是错误的,第二种选择比较安全,第三种选择对医师是考验。干老选择的是后者。因干老是名医,患者能得其一次诊治机会殊为不易,若令患者待二、三日后感冒痊愈再治过敏性鼻炎,必令患者失望。

于是因人、因时、因证,拟出一方:先清浮邪,兼攻夙疾。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皆热也。鼻为肺窍,故用桑白皮泻肺,蝉衣祛风,除其内热,治其感冒;茜草、紫草、墨旱莲三味组成专治过敏性病证的“脱敏汤”,又具有活血凉血之药性,在此既泻热又脱敏,可谓一箭双雕。荆芥亦祛风散邪要药,取炭之目的在于冀其入血分,可从血分中将风邪搜出,这也是兼治感冒与过敏双重病证之法。

三诊时狂嚏、多涕等症均已缓解,为求“天街小雨润如酥”之境,安抚善后,继续用益气温阳法,这里干老亮出的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基本方。

1、“宽以济猛”之策

马某,男,20岁,1992年10月5日初诊。鼻塞、流清涕两年,每年秋冬两季最显著,今年发作比过去严重。平时鼻塞,运动及得暖可缓解。嗅觉迟钝,在暖和的环境下比较舒服,平时也有清涕,常自淋而下,常因鼻塞、鼻痒而妨碍正常睡眠。

检查:鼻黏膜不红,右下鼻甲水肿,运动后收缩至正常。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实。辨证论治:血气方刚,弱冠之年,当从实治,清肺泄热为主。

处方:桑白皮10g,马兜铃6g,黄芩3g,山栀10g,甜葶苈3g,干地龙10g,蝉衣3g,桃仁10g,当归尾10g,辛夷6g。

10月19日二诊:药进14剂,多处之痒减轻,嚏亦相应而少,口腔之干已接近消失,但对寒冷很敏感。检查:咽峡充血艳红。右下鼻甲肥大,皮肤划痕试验(-)。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实。方取脱敏,已有成效,不妨深入。

处方:黄芩炭3g,荆芥炭6g,蝉衣3g,乌梅10g,苍耳子10g,干地龙10g,紫草10g,茜草10g,旱莲草10g,石榴皮10g。7剂,水煎服。

10 月26日三诊:药后鼻中奇痒有缓解,但作痒部位不在前庭而在鼻中道之区。口腔之痒已轻,喷嚏亦少。干燥及烧灼感严重,通气改善,嗅觉仍然失敏。检查:右下 鼻甲稍有水肿,咽峡充血已淡。舌尖红,苔薄黄,脉实。采取刘河间清火一法,殊感合适,但多少有些嫌轻之感,故原方药加重。

处方:甜葶苈6g,川黄连3g,生地10g,荆芥炭6g,豨莶草10g,山栀10g,丹皮6g,干地龙10g,冬桑叶6g,大枣7枚。14剂,水煎服。

11月9日四诊:共进药35剂。近两天鼻痒晨作已缓解,嚏也因之而辍歇,口腔上腭之痒亦消失,通气改变而难言畅,干燥及烧灼感已轻。嗅觉似乎稍提高而总难敏感。检查:右侧鼻腔下甲肥大,不充血,左侧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实。治法:改用抚安。

处方:太子参10g,白术6g,茯苓10g,山药10g,干地龙10g,百合10g,蝉衣3g,桃仁10g,乌梅10g,石菖蒲3g,甘草3g。

12月21日五诊:上方服42剂,共经治两个月,痒、息、嚏均无,早告有效而且殊感稳定,唯遗鼻塞未解。刻下左侧已通畅,右侧尚有一些。嗅觉稍有恢复。检查:鼻腔左侧正常,右下甲尚肥大,奔跑后鼻甲收缩迟钝。舌质淡红,苔薄白,实脉。

辨证论治:鼻甲留瘀,事无异议,治取化瘀,亦以常规处理,唯运动后收缩迟钝,则不能不考虑帅血之气失其充沛所致。纵然年仅弱冠,仍然重在益气。

处方:黄芪10g,升麻3g,红花6g,益母草10g,桃仁10g,当归尾10g,赤芍6g,干地龙10g,石菖蒲3g,路路通10g。

[作者按]《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思是提倡将宽与猛两手互为补充,使宽猛有度,则政治和谐,管理有序。干老把这一招用于治病。此例患者,历经五诊,跨时两月余(11周),是一份难得的疾病治疗演变完整记录。

11周中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诊到三诊,患者实证为主,治以“峻剂一清一泻”,服药35剂;第二阶段从四诊开始,采用“宽以济猛”策略,主基调由祛邪改为扶正,最终收效。

过敏性鼻炎是否“言必称虚寒”?非也。从本案患者来看,虽鼻涕清稀、得暖缓解,似为虚寒证,却同时有舌质偏红、年少气盛之实证因素。在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相矛盾时如何取舍?

干老认为,一是要看矛盾双方何者分量重,二是要看何者反映病情本质。该患者鼻涕清稀,这是过敏性鼻炎必备条件。也就是说,在此条件上还应进一步辨别寒热虚实。患者舌质偏红、血气方刚、弱冠之年,恰恰综合反映了“实”、“热”是其本质。因此干老选择清泻肺热、活血通窍法。

清热法治疗鼻鼽发端于刘河间。 唐宋以前,鼻流清涕总是以虚寒论之,至金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说“肺热甚则出涕”,“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从而提出清热法。干老运 用此法,三诊三步,各有不同。初诊以舌红、鼻甲肿大为主,清热活血并进,用桑白皮、马兜铃、黄芩、山栀、甜葶苈等清泄肺热,干地龙、桃仁、当归尾养血活 血。

二诊时,患者鼻塞减轻,舌质仍红,此时选用凉血活血之茜草、紫草、旱莲草,此三味既作为血分凉药,又具有“脱敏”之药理功能。选用此类药的意图,干老谓之“步迹深入”。

三诊经过前两次治疗亦有疗效,但感药效尚轻,于是选用葶苈子、黄连、山栀泻肺、泻心、泻肝三者并施,干老谓之“峻剂搏浪”,大有“弄潮儿向涛头立”之势。峻剂应中病即止。

四诊清泻之法既效,则“宽以济猛”,改用抚安。此时一般医者最易采用取“乘胜追击”之法,然而干老却停止了攻伐。这是最具有辨证艺术的一个转折。“纵然年仅弱冠,仍然重在益气”一句,充分体现了当攻则攻、当补则补的辨证之法。

三、“楚才晋用”之法

王某,男,62岁, 1998年4月14日初诊。近年来常作狂嚏,清涕奇多,遇风冷则诸症倍增。检查:鼻黏膜色淡,两下鼻甲肿胀。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弱。辨证论治:花甲之年,虚寒之体;脾肾不足,土不制水。取缩泉法。

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山药10g,肉桂(后下)3g,太子参10g,诃子10g,乌梅10g,覆盆子10g,甘草3g。

二诊1998年4月21日:服药7剂,涕量明显减少。检查:鼻甲肿胀已减轻。舌质略胖,舌苔薄白,脉细弱。辨证论治:坤土得充,五液乃治。原方稍事增损。

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太子参10g,山药10g,诃子10g,覆盆子10g,茯苓10g,甘草3g。7剂。

[按 语]缩泉丸见于《魏氏家藏方》,原用于治疗“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白浊、遗尿”。方中以益智仁温补脾肾、固精涩尿为君药。《医学启源》曾谓益智仁能“治人 多唾”,干老取来用于敛涕,有“楚才晋用”之意;乌药行气散寒,山药、太子参健脾补肾,均有益助肾气温煦以化寒水之功;另用肉桂、诃子、覆盆子旨在加强益 火温阳、收涩敛涕作用。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水泉不止者, 是膀胱不藏也”,是说尿频责之肾阳不足,膀胱不约。肾为水脏,主一身之水液代谢。鼻涕属“五液”之一,肾阳虚衰,气化失职,五液皆可为病。

因此干老认为,凡见有耳鼻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者,常须考虑阳气固摄作用,或补脾气,或温肾阳,或脾肾同补。此案中见清涕滂沱者,竟别出心裁,取用缩泉丸获效。

缩泉丸治疗过敏性鼻炎乃变法而非常法。脾肾不足,宜先取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类,唯遇正治不效时,须另辟蹊径。干老认为,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除了具备常见脾肾不足证候外,关键点在鼻涕的“质”须较稀,“量”必甚多。

干祖望益气法在变应性鼻炎运用 

益气脱敏汤:

    黄芪、白术、炒苍耳子、辛夷、桂枝、麻黄、地龙、乌梅、豨莶草、甘草。

    方中黄芪为君,益气固表,臣以白术、苍耳子、辛夷花,白术辅佐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苍耳子、辛夷花辛散风邪、芳香通窍,桂枝、麻黄辅助臣药以加强疏散风邪、芳香通窍之功,上药合用补气祛寒、散邪通窍,地龙、乌梅、稀莶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抗敏感作用,乌梅又可补敛肺气,甘草为使助芪术益气,又可调和诸药。

    每日一剂,水煎服。加减用药:便溏、纳差较明显者加炒山药、焦山楂、炒麦芽,咽干者去桂枝、麻黄加旱莲草,伴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儿童用药量6~8岁炒苍耳子为3克。

    治疗气虚型( 包括肺气虚、脾气虚、肺脾气虚)变应性鼻炎,证见:发作性鼻痒、喷嚏连作、清涕量多、鼻塞;鼻腔检查:鼻甲黏膜肿胀不红或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有畏寒或怕风,自汗,食少、大便溏薄等次证。

( 1) 肺气虚证:肺开窍于鼻。本病发生在肺窍之鼻,可以确认疾病主在肺经。临床上以虚证为多见,主要由于肺气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致敏因素( 包括物理性的和化学性、生物性的)犯及鼻窍,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鼻鼽。“ 致敏因素"是现代概念。干祖望教授称本病病机为“ 秉质特异,金叩乃鸣‘’,意思是患者原有过敏体质(特异体质),致敏因素“ 叩"于肺金,乃至鼻痒、喷嚏。

( 2) 肺脾气虚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上输。肺气虚者

往往先表现出脾气虚,或肺气虚兼见脾气虚。

( 3) 肾阳虚证:若患者鼻涕清稀、鼻粘膜苍白,是属寒证表现。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多种虚寒症状综合,往往是肾阳虚弱所致。故本病若具有明显寒证表现者,多属于肾阳虚证。

( 4) 肺经热证:患者鼻粘膜充血色红,有热证表现,不属于虚寒证范畴,根据中医辨证法则和“ 肺开窍于鼻的理论,应属肺经郁热证。

干祖望对本病的阐述

干祖望认为,本病仅仅是过敏性疾病作用于鼻部而已,治疗应该站在过敏性疾病角度上治疗鼻病,而并非站在鼻病的角度上来治疗过敏性疾病。辨证上本病既与肺虚感寒、肺脾气虚、肾阳不足型相关,又有肺经伏热证型。归纳起来,有实证,虚证两型。实证为肺有热邪,深伏难宣则狂嚏,或寒袭肺经,金叩乃鸣。虚证有卫气不充,藩篱失职,所以外邪易袭,脾阳失振,浊阴笼罩,金受叩而鸣,或肾阳衰竭,内则难以温养内脏,外则无法资助卫气而抗拒外邪。

本病分为5型:

①营卫不和,风寒袭肺:治当调和营卫,温肺开窍为 法,方取桂枝汤加减。

②清阳不升,浊阴上犯:脾运失健,清阳不升,空清之窍被浊阴所扰者,常用补气固卫,升清化浊法。方选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③肺经伏热、上凌清窍:常为肺经伏热所致,用清肺脱敏汤治之。

④肾阳不足、脾肺失温:肾阳为诸阳之根,温暖脾阳( 气) ,使之升举有力,温煦肺气使之得朝百脉。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⑤冥顽不灵,诸药无效:顽固性过敏性鼻炎,虽辨证无误,却诸药无效,在束手无策

之时,投自拟的截敏皮乌梅汤,多获疗效。 

益气祛风 宣痹化饮法治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

“ 益气祛风、宣痹化饮” 为主,结合宣肺通窍、利咽散结、清肺化痰方治疗,基本方:

    黄芪25克、防风10克、麻黄6克、桃杏仁各10克、瓜蒌皮10克、薤白10克、法半夏10克、干姜5克、细辛3克、白芍15克、地龙15克、炙蜈蚣3条、炙甘草15克等。

加减:

①鼻痒、流涕明显,加辛夷10克、苍耳草10等;

②咽痒、咳嗽明显,加桔梗5克、射干6克等;

③舌黄、咯吐黄浓痰、或流浓涕,加桑白皮15克、重楼15克。

玉屏风散,被现代人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防风遍行周身,为风药之润剂,能上清头面七窍、挛急痹痛: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防风可祛风邪,黄芪能扶正固本,两药结合标本兼治,以提高正气抵御外邪,对肺气不足,腠理不固,表邪侵入患者尤其重要。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用以水寒相搏于肺者。麻黄发散风寒以解表邪,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因本病多因患者素有伏痰, 当用半夏燥湿化痰;并佐以芍药,共辛散酸收之效。瓜萎薤白半夏汤取自《金匮要略胸痹篇》通阳宽胸,行气止痛,消痰散结。“ 薤白,辛温通畅,善散壅滞,故痹者下达而变冲和,重者上达而化轻清……” ,薤白辛开行滞、苦泄痰浊、通阳散结,与化痰散结、利气宽胸的瓜蒌相伍,宣痹豁痰;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此方通中有散,散中有降,散痰浊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从而胸阳得以舒展,痰浊自除,肺气自舒。方中还蕴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炙甘草组成,该方药少而力专,是甘缓解痉挛的良方,本方来源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中芍药为君,甘草为臣,二药酸甘化阴,养血柔筋、缓急解痉。据现代药理研究,甘草中的甘草酸有糖皮质激素样药理作用而无严重不良反应,甘草甜素可减轻过敏性症状,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祛痰作用,此方中用大剂量甘草加强了抗炎平喘的功效。

    防风散外风,蜈蚣平肝止痉熄内风,与麻黄同用加强祛风抗敏平喘作用,杏仁降气平喘,桃仁化瘀肃降,气血同理,尤在方中加用黄芪以补气养肺、固本御邪,虚实兼顾。整方紧紧围绕鼻症和喘息胸痹候立法选药,既突出祛风、化痰,鼻一肺同治,更重视宣痹通阳,宣通气机,气血并顾,补虚驱邪,敛散结合,肝肺同治,故有良效。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 过敏性鼻炎一哮喘综合征” 的病名。与过敏性鼻炎相关的病名有“ 鼻鼽、鼽嚏、鼻渊、鼻塞、鼻痔"等。在西周《礼记· 月令》已有“ 鼽嚏’词的记载:“ 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 《素问· 脉解篇》明确了鼻鼽病名,提到“ 所渭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放头痛鼻鼽腹肿也。” 2001年,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中对“ 鼻鼽” 病有明确的定义,提示:“ 鼻鼽,疾病出自《素问· 脉解篇》,又名鼽嚏,以突然和反复的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鼻腔黏膜苍白肿胀为特征。” 祖国医学认为因肺气虚,卫表不固,外邪侵入鼻窍,鼻窍闭塞,津液不得输布,致喷嚏、鼻涕。

    祖国医学诊治哮喘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就有“ 喘鸣” 、“ 上气” 的记载。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首创哮喘的病名,强调“ 痰” 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应“ 专主于痰” ,且确定了本病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施治要领。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来已形成独具体系和特色的防治措施。

历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鼻鼽” 的病因病机

( 1) 肺气亏虚。明代董宿在《奇效良方· 卷五十九》中说:“ 所渭鼽者,鼻出清涕

也鼽嚏者,热客太阴,肺之经也……又鼻者,肺之窍,故肺气通于鼻。邪热干于二经,发于鼻则为窒塞鼽涕之证。” 指明鼻病与肺经息息相关,鼻病病位在肺,肺与鼻相通。《灵枢.脉度篇》说“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灵枢· 本神》说:“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 提示肺气亏虚,升降失常,统摄津液不利则鼻窍不通,易致鼻塞、流涕、嗅觉失 调等。陈世铎在《辨证录》中说:“ 人有长流清涕,经年不愈,是肺气虚寒……” , 兹流清涕者而不臭者,正虚寒之病也。”

( 2) 邪气致病 本病病因多与气候的风、寒、燥、热有关,在《素问· 五常政大论》中有“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氯蛆鼻窒” ,《素问· 五常政大论》又云:“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氯嚏",“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民病鼽衄。"《素问玄机原病式· 六气为病· 热类》说:“ 鼽者,鼻出清涕也。大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有鬼贼。”

而无论是寒邪或是热邪病变也多与肺有关: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卷二十九· 鼻涕候》中说:“ 大津液涕唾得热即干燥,得冷则流溢,不能自收。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 ,又如清代《杂病源流犀烛· 卷二十二· 鼻病源流》说:“ 又有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有肺经受寒而成也。” 肺开窍于鼻,寒邪侵肺上至鼻腔

致病见鼻塞、流涕不止;也有肺热熏蒸鼻窍致病,见《医碥· 卷四》:“ 鼻鼽因肺热气甚盛,化水成清涕,其不为稠浊者,火性急速,随化随流,不及浊也…… 。

( 3) 先天不足,脾肾亏虚 在《内经》中首次出现“ 嚏"与“ 涕” ,从肾病精气虚

等方面提出。又见《素问· 宣明五气论》说:“ 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医理真传· 卷二》亦谓:“ 病后或鼻流清涕不止,喷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药不效而反甚者,……此非外感之寒邪,乃先天真阳之气不足于上,而不能统摄在上之津液故也。’’脾虚运化水湿失职,津液停聚于鼻,《素闻· 玉机真藏论》日:“ 中央土以灌四旁,……其不及,则令人

九窍不通” 。

“ 哮证” 的病因病机

自《内经》最早对哮喘病因病机提出以来,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化,总的来说,将哮喘看作内在因素和外在诱因的结合而致病。清· 李用粹《证治汇补· 卷五》日“ 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奎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阻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就精辟地提出了哮证的病因病机。

(1)禀赋不足,气虚为本 《普济本事方· 卷一》日:“ 凡遇天阴欲作雨便……此病有苦至终身者,亦有母子相传者” ,旬中“ 母子相传’’与现代医学中的遗传性很接近,也有清代龚延贤《万病回春》提到“ 凡过天气欲作雨,便发翱喘,甚至坐卧不得……亦有子母相传者…… ”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小儿哮喘属“ 幼稚天哮” 之说更证明之。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 肺气虚则气失所主,少气不足以息而令人喘” ,而肾不纳气,则升降失常,作肾喘。

( 2) 外邪侵袭,气道壅塞 《素问· 太阴阳明论》日:“ 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 入六腑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 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 ,吴云峰《证治心得》说:“ 夫肺之合皮毛也。其荣毛也,风寒之邪受自皮毛,故得以入肺

面为喘。夫肺属金,畏其火,火热炽盛,金气必伤,故亦病肺而为喘",外邪侵犯于内,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 3)情志失调,气机逆乱 愤郁、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过极时,肝气不舒,气 机升降失常,肺气上逆;肝气久郁化火,木火刑金,肺失去正常的宣发肃降功能而致病;肝郁气滞,气血失调,血行不畅而内生瘀血更易导致气机不利。“ 医贯” 中又提到“ 或七情内伤,郁而生痰……一身之痰,皆能令人喘” 。

( 4) 饮食不节,内生痰饮 清《沈氏尊生书· 幼科释谜· 哮喘原由症治》所说,“ 大都幼稚多吃咸酸,渗透气脱,一遇风寒,便窒塞道路,气息喘促……” 。古人曾将哮喘命名为“ 食哮” 、“ 酸哮” 、“ 糖哮” 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水液运化失调,停聚于内与浊气相结,酿生痰浊、水饮。《金匾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有:“ 隔上病痰,满喘咳吐…… 必有伏饮……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 。痰饮作为继发因素,却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戴思恭首先提出“ 宿根” 之说,在《秘传证治要诀哮喘》中示:“ 喘息之病,哮吼如水鸡声,牵引胸背,不得息,坐卧不安,此谓嗽而气喘,或宿有此根,如遇寒暄则发,一时暴感。” 

益气活血通窍汤.慢性鼻炎

太子参10g,黄芪20g,升麻6g,葛根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石菖蒲6g,路路通10g,辛夷6g,苍耳子10g。 

    干祖望不仅从虚、瘀、痰立论,而且认为“ 肺气虚弱” ,“ 气虚血瘀"主要导致慢性单 纯性鼻炎,而脾虚“ 痰浊内蕴,凝结于鼻一与“ 气滞血瘀"则致发慢性肥厚性鼻炎。干氏在虚、瘀学说之上,又提出了痰学说脱出众家之见, 《干祖望中医五官科经验集》中将鼻窒分别对应于“ 慢性单纯性鼻炎’’与“ 慢性肥厚性鼻炎"进行辨证施治。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炎分为“ 肺气虚弱’’与“ 气虚血瘀"两证,分别采用益气聪明汤、通窍活血汤合四君子汤为治;将慢性肥厚性鼻炎分为“ 痰浊凝结’’与“ 气滞血瘀” 两证,分别出以王氏二陈汤,通窍活血汤合活络效灵丹为治,从而强调了痰瘀在与顽症中的证治特点。有关鼻窒证治的论文报道,对鼻窒的治疗颇有意义。

国医大师治过敏性鼻炎 

脱敏止嚏汤

【方剂来源】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方。

【药物组成】辛夷10克(包煎),苍耳子6克,鹅不食草6克,细辛3克,乌梅20克,蝉衣10克,黄芩10克,百合20克。

1辨症状加减

(1)病人鼻塞流涕重者,加白芷10克、薄荷10克增强宣通鼻窍、疏风散邪的功效。

(2)鼻痒、眼痒者,加路路通10克、百部10克以杀虫祛风止痒。

(3)对冷空气过敏者加玉屏风散(生黄芪2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0克)以益气固表。

2辨病加减

(1)兼有过敏性哮喘者,加炙麻黄8克,生石膏3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

(2)兼有咳嗽者,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青黛(布包)6克,百部10克。

(3)兼有荨麻疹者,加茜草15克,紫草10克,旱莲草15克,白鲜皮15克,地骨皮15克,冬瓜皮30克。

3辨体加减

(1)兼有气虚体质,平素气短、恶风、容易感冒者,加黄芪20~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

(2)属于严重过敏体质者,加无柄灵芝10克,徐长卿10克,制首乌20克。

【适应证】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外邪诱发,鼻窍不利所致的过敏性鼻炎。临床以患者遇到冷空气或尘螨花粉等过敏原而引发的连续打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等不适症状为主要表现。

【使用方法】早晚饭后温服。21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变应性鼻炎属于肺寒者忌用。

【临床疗效】课题组采用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观察脱敏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04年兰州会议上制定的标准。结果:共纳入52例成年人变应性鼻炎的病例,病人服用脱敏止嚏汤4周、6周、8周的显效率分别为57.69%、59.45%、63.33%,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89.18%、90%。结论:脱敏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减少复发、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整理人】张惠敏,李玲孺,倪诚,杨玲玲,郑燕飞,杨寅等。

【临床验案】

案1

变应性鼻炎伴痤疮案

赵某,男,15岁。2010年9月6日初诊。

主诉: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近10年。

现病史:患者自小学开始,经常不定时因鼻部发痒突发喷嚏,一次连续打10余个,伴有鼻流清涕,严重时伴有眼痒、流泪,自觉与吸入冷空气有关。饮食、睡眠、二便正常,口干口渴,面部有痤疮。舌尖红有点刺,舌上有裂纹,苔薄黄有剥苔,脉细数。

中医诊断:鼻鼽。

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

治法:清肺泄热,脱敏散邪,宣通鼻窍。

处方:辛夷(包煎)10克,苍耳子6克,细辛3克,白芷6克,鹅不食草6克,乌梅15克,蝉蜕6克,黄芩10克,百合15克,薄荷(后下)6克,防风10克。21剂,水煎服,一日1剂,早晚各1次服用。

2010年11月15日二诊:变应性鼻炎已控制。刻诊额头部有痤疮。

处方:桑白皮15克,黄芩10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马齿苋20克,白芷10克,板蓝根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枇杷叶20克,芦根20克,冬瓜子20克,生薏仁20克,桃仁10克。21剂,水煎服。

疗效:病人在此次诊疗后未曾复诊,2012年3月28日通过电话随访得知患者服完21剂汤药后所有症状消失,感觉非常好,因学业繁重,未来复诊。

分析:该患者15岁,尚未成年,患变应性鼻炎10余年,治疗前有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的表现,采用症状记分表测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症状的严重程度,都达到了最重级别,说明病情严重。从患者口干口渴,面部有痤疮,舌尖红有点刺,舌上有裂纹,苔薄黄花剥,脉细数等症状看,患者属于肺热阴虚证。故用黄芩、百合清热养阴润肺;病人为过敏体质,对冷空气过敏,用乌梅、蝉蜕抗过敏,且可敛肺散邪;薄荷、防风疏风止痒,清利头目;辛夷、苍耳子、细辛、白芷、鹅不食草引药上达鼻窍,宣通鼻窍。患者服用21剂药后,变应性鼻炎已经控制。二诊主要以痤疮就诊,痤疮也为肺热所致,因此用千金苇茎汤合枇杷清肺饮治疗。后来患者未来继续治疗,经电话随访,病人痤疮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不适症状消失。患者仅服用了21剂药就将10余年的变应性鼻炎控制未再复发,显示出本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优势。

案2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

于某,男,39岁。2011年7月27日初诊。

主诉:变应性鼻炎20年。

现病史:患者诉遇到冷空气、大风时出现鼻中不适,喷嚏频作,流清涕,鼻腔中干伴严重热感,晨起喷嚏频作,连续10个以上,自觉肺中热,遇异味及气温变化病情加重。患者幼时患过湿疹,后缠绵难愈,长期反复发作,自觉湿疹无明显诱因。冬季哮喘甚,夜间呼吸憋闷,无法平躺,服氨茶碱后可缓解。平素纳少,食后腹胀,食凉水果后便溏,夜间休息可,不耐受空调,小便黄,大便每日2次,不成形。舌紫胖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滑。

既往史:轻度脂肪肝、胆囊息肉、慢性胃炎。总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二、三尖瓣收缩期轻微返流。

个人史:抽烟、喝酒。

中医诊断:鼻鼽。

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

治法:清肺泄热,脱敏散邪,宣通鼻窍。

处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10克,桃仁10克,辛夷10克(包煎),苍耳子6克,乌梅20克,蝉蜕10克,路路通10克,金荞麦20克。21剂,水煎服。

2011年9月19日二诊:哮喘明显减轻,变应性鼻炎症状改善。现有胃胀,进食冷食物后胃脘不适,大便易溏,皮肤有湿疹,下肢有冷感,脉弦滑。

处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后下),生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6克,乌梅20克,蝉蜕10克,金荞麦20克,辛夷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生姜10克,党参12克。21剂,水煎服。

2011年12月12日三诊:变应性鼻炎、哮喘均已控制。但遇冷空气或进食凉物感到胸闷不适,胃胀,脉滑。继续巩固治疗。

处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后下),生石膏30克(先煎),黄芩10克,乌梅20克,蝉蜕10克,金荞麦20克,桂枝10克,杭白芍10克,厚朴10克,百合20克。21剂,水煎服。

2012年5月24日,电话随访病人,变应性鼻炎及哮喘均未发作。

分析:该患者39岁,患有变应性鼻炎20余年。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状态,即常觉鼻腔燥热、肺中热,这些肺热的表现证实了变应性鼻炎伏热蕴肺的病机假说;患者兼有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说明过敏体质严重;不喜寒凉食物、腹胀便溏等症状又提示脾胃虚寒之象。患者目前主要的痛苦是频繁的喷嚏流涕,夜间哮喘发作,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因此,应当治疗其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用药时还要考虑其脾胃虚寒,适当顾护胃气。

治疗选用辛夷、苍耳子散邪通鼻窍;乌梅、蝉蜕抗过敏兼散邪敛肺;麻杏石甘汤清肺泄热,止咳平喘;又加路路通祛风止痒,金荞麦清肺化痰,抗过敏。病人服用21剂药后,变应性鼻炎及哮喘均大大改善,在原方继续巩固治疗的基础上,考虑患者胃胀便溏,又加法半夏、生姜、党参、厚朴健脾燥湿,行气除胀。第三诊时,患者的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均已控制。病情虽已控制,但此二病均易复发,因此坚守“治疗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的治疗原则,继续巩固治疗,又增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加厚朴理气除胀。后电话随访,病人的变应性鼻炎及哮喘至今未发。

【按语】王琦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机是患者平素为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复感外邪,外邪引发肺中伏热,热气灼肺,肺失通调水道,津液凝聚为痰饮清涕,火性炎上急迫,逼迫清涕未能化为黄涕即外流于鼻窍,鼻为肺之门户,外邪引动肺中伏热上干鼻窍,因此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等鼻窍不利之象。本方根据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机——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外邪诱发、鼻窍不利而进行组方用药。药物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宣通鼻窍的药物,第二组为改善过敏体质的药物,第三组为清肺养阴的药物。方中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细辛宣通鼻窍,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细辛是中医常用来宣通鼻窍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直达鼻窍,兼有散邪祛风的功效,能够明显地改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乌梅、蝉衣敛肺散邪、抗过敏:过敏体质是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内因,因此在防治时一定要兼顾过敏体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梅、蝉蜕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另外乌梅还可以敛肺,生津止渴;蝉蜕祛风止痒,两药一收一散,调节肺的宣降功能,减轻或消除喷嚏、鼻痒、咽干等不适症状。黄芩、百合清泻肺中伏热,黄芩擅长清泻肺热,百合能够养阴润肺,两药配合使用可以清透肺中伏热,滋养肺阴,补充肺热灼伤之肺阴。

肖相如:过敏性鼻炎根源在肾气虚 

经常有患者向我诉说,肖大夫,我打喷嚏打的都要虚脱了;还有患者说,肖大夫,我一打喷嚏就大小便失禁,真是痛苦啊!这些患者的病就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就是喷嚏连连,没完没了。

我相信大家都会打喷嚏,有人说打喷嚏是有人想您了,有人说打喷嚏是有人骂您了。如果您喷嚏连连,经久不愈,那是肾虚了。

打喷嚏、打哈欠,是肾的问题

大家一定会奇怪了,这过敏性鼻炎能和肾有什么关系?在《黄帝内经》中说:“五气为病……肾为嚏为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打喷嚏和打哈欠是肾的问题。

人体之所以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因为人体有自我的调节机能和抵抗能力,西医将这种能力称为免疫功能,中医认为这种功能是由卫气完成的。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由肺气宣发,分布于人体的体表,保护肌表,抵抗外邪。但是,卫气是根源于肾气的,肾气的强弱决定卫气的强弱。喷嚏是因为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肌表,无力抵抗寒邪,寒邪乘虚而入,束缚了肺气,使肺气郁闭,不能正常宣发。

喷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急性的,多和感冒的症状同时出现,感冒好了,喷嚏也就停止了。这种喷嚏属于实证,病位主要在肺,多发生于气候突然变冷之时,或者在感冒流行的时候,这是因为邪气太甚,侵袭人体所致,但人体正气不虚,所以这种喷嚏是容易治疗的。

另一种情况是,喷嚏连连,经久不愈,同时伴有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或疼痛,面色无华,怕冷,手足不温,流清鼻涕,流眼泪,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这种经久不愈的喷嚏是因为肾气虚弱,卫气不能固护肌表,抵抗外邪的能力下降所致。许多人年青的时候不过敏,年纪大了开始过敏;身体好的时候不过敏,体质下降了开始过敏;没病的时候不过敏,得了病开始过敏。这些现象都说明过敏就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自身的抵抗能力下降所致,而抵抗能力下降的根源是肾气的虚弱。《黄帝内经》说: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

人体正气的根源就是肾气。因此,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仅仅抗过敏是不可能治好的,因为抗过敏是治标。过敏是人体对侵入的病邪作出的反应,只是这种反应无力的,不足以祛邪外出,反而对人体造成损伤,抗过敏就是抑制人体的反应,使人体不出现过敏导致的症状,并没有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必须从补肾入手,使肾气充盛,卫气从源头上得到补充,能够保护肌表,外邪不能侵入人体,才能杜绝过敏的发生。

肾阳虚—金匮肾气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因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辨证为肾阳虚的多,一般可以选用金匮肾气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制附子10克,肉桂10克,熟地15克,丹皮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麻黄6克,细辛3克,加辛荑6克,鹅不食草5克

肾阴虚—知柏地黄汤

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少数人有肾阴虚的表现,这是体质偏于肾阴虚,又患过敏性鼻炎,患者除了有喷嚏不止外,还有咽干咽痛咽痒,鼻干鼻痒,舌质红苔薄黄等阴虚的表现,治疗可用知柏地黄汤

知母、黄柏、生地、丹皮、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加桔梗、薄荷、蝉蜕等。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比较复杂,大家最好到医院找医生治疗,但是大家应该记住的问题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根本方法是补肾,仅仅抗过敏是很难治愈的。

鼻炎 (转载)

发表者: 280人已读

      摘录《医学妙谪》

      经云∶肺和则鼻能知香臭。又云∶胆移热于脑,令人辛 鼻渊,传为衄 瞑目,是知初感风寒之邪,久则化热,热郁则气痹而窒塞矣。 音蔑,鼻出血也。

 

  无形之气运于鼻,鼻塞声重风寒被。胆热移脑鼻渊生,喜饮鼻赤伤肺气。

  清邪郁久肺气窒塞 鼻起红椒,当开上宣郁法。

  蔓荆子 连翘 鲜荷叶 苦丁茶 滑石 香白芷

  精虚鼻渊 脑髓不固,淋下无秽气,此劳怯之根也。

  天真丸 人参 西 白术 天冬 山药 淡苁蓉 当归 羊肉

  热壅肺气

  知母 梨肉 贝母煎膏

  脑热鼻渊兼左鸣左甚

  初用苦辛凉散法 山栀 飞滑石 羚羊片 苦丁茶 夏枯草 菊叶 连翘

  久则用咸降滋填镇摄法 虎潜丸

  又方 大熟地 虎骨 琐阳 羯羊肉 归身 怀牛膝 龟版 陈皮 肥知母 白芍

  加法天冬 淡菜 猪脊筋

过敏性鼻炎(李可验案) 

      郭甘,男,54岁。1982年10月就诊。

  患者有过敏性鼻炎史32年,缠绵不愈,每年夏初必犯,至秋凉渐渐减轻而愈。服中西药不计其数无效。现症见:年仅54岁,弯腰驼背,俨然一老人矣,近二年阳萎,小便余沥,咳则遗尿,体质下降,腰困如折,气短懒言,畏风畏寒,感冒不断,鼻流清涕,鼻中痒如跟虫行,频频打喷嚏不止,其声达于户外,舌淡欠华,脉沉细微弱。证属肺肾俱虚,治宜肺肾同治,方用麻附细汤加味,药用:

  麻黄10克,附子30克,细辛10克,人参10克,灸草10克,肾四味120克,鲜生姜10克,大枣10枚,葱白3节,麝香0.3克(冲服)。

  服法:3剂,加冷水1500ml,水煎后,分两次服用。

  另配《金鉴-碧云散》:鹅不食草、细辛、川芎、辛夷、青黛各5克,研粉少许吸入鼻内,日2次。

  复诊:5天后未闻喷嚏,多少痼疾,3剂而愈,大出意料之外,而体质怯弱如此,难保来年不犯。为预防之计,疏全河车2具,鹿茸、人参、三七、琥珀各60克,蛤蚧3对,冬虫夏草50克,研制成粉,每天服2次,每次3克,热黄酒送下。

  随访:随访3年未发,且体质改变,红光满脸,难言之隐疾亦愈。

[按语]此后凡遇此证,即投麻附细汤加味方皆获奇效。此证之关键,多系肾中元气不固。肾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强壮衰老之所系。所谓种种“过敏性”疾病,皆责其先天不足,亦即自身免疫力低下。从肾而治,可谓是治本之道。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搔痒而已。

  [本人按语]李可此案之大法,虽云麻附细汤加味,实则包含麻附细汤、四逆加人参汤、人大甘姜汤、通脉四逆汤。总之原则仍属温里解表,另加补肾通窍。

过敏性鼻炎(张存悌验案) 

      蔡某,男,36岁。鼻流清涕,总揩不止,屡治乏效,已经10年,甚为痛苦。每因操劳则头痛、头胀,眩晕,口和,余无异常。舌淡稍胖润,肪滑寸弱。

  辨证:营卫失和,肺虚失宣。

  方药:桂枝汤加味:

  桂枝10克,白芍10克,灸草10克,生姜10片,大枣10个,附子15克(先煎),干姜10克,麻黄5克,砂仁10克,天麻15克,葛根15克。共13味。

  5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5剂后鼻涕显减,守方加黄芪调理2周,症状消失。

  [评析]10年之症,总由营卫失和、肺虚失宣引起。心肺阳虚,第因操劳重任上焦阳气,下焦阴气上逆,而见头痛、头胀、眩晕等症;口和,舌淡胖润则是阴象实据。鼻流清涕不止显系心肺阳虚,不能统摄津液,兼以营卫失和所致,用桂枝汤加附子、干姜当属正治,收效当在情理之中。若囿于过敏学说,用些所谓抗过敏中药,终是不能治本,不如把功夫用在阴阳上,求得治本之功。

  [本人按语]

  此案治疗之原则,实是温里解表也。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实则为葛根汤)解表;四逆汤加砂仁以温里;天麻以治头痛、头胀、眩晕。

  实际上,麻附细汤全四逆汤加天麻即可。麻附细汤有温里解表之作用,有四逆汤合葛根汤之功效。故丁宇丽医案中以麻附细汤加味治愈过敏性鼻炎。李可医案中以麻附细汤加味治愈过敏性鼻炎。

  是故治疗过敏性鼻炎之大法,乃温里解表也。

鼻炎绝方 《鼻通散》 

白芷10克,荜菝6克,川芎6克,酒远志6克.共为极细末,装入瓷瓶勿叫泄气.不弄风寒风热引起的头疼,都可用,而且立杆见影.用时到入手心,按在鼻孔上连吸3口,头疼剧烈着当可减轻.轻这几次全愈,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