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低效率的学习习惯快丢掉,来试试“3461”学习法!

 长沙7喜 2018-01-17

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赞扬,喜欢做一些超纲题目,钻研附加题,求表现,求表扬,这是好事吗?不然,甚至不顾基础就想“飞”的这种学习习惯,还是低效率的,对未来的学习埋下隐患,有很严重的副作用。家长不要忽视这一个问题,及时调整孩子的学习习惯,扎扎实实的打好地基之后,才能无后顾之忧。

根基不牢,基础知识点还没完全掌握的时候,不要想着奔跑,这样学习的效率其实很低,往往要在课后投入大量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正常教学和学习的时间。不如一开始正常的按部就班的学习,反而感到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孩子整个人也轻松了。

这个低效率的学习习惯快丢掉,来试试“3461”学习法!

假设有两个学生A和B都是比较聪明,但又不是天才级别的聪明。A采用自然流学习策略,B采用跳跃式学习策略。

所谓自然流,就是先学习简单的,完全学透了以后,再去攻克难题;

所谓跳跃式,就是瞟一眼基本定理,立刻去研究难题,从此不回头。

第1天

A:研究基本概念、定理,背诵公式,看看公式推导过程,

B:瞟一眼基本概念定理,看懂了,立刻开始研究最难的题目。虽然没有做出来,但是很容易就看懂答案了。

这个时候,B感觉,哈,只差一点了!同时,他对A产生了优越感——你还在看基本定义?我已经在研究终极boss了!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

第3天

A:基础概念、公式和公式推导已经熟悉了,主要做低难度的题,偶尔做一些中等难度的题。

B:在继续研究最高难度的题,还是做不出来,但是很容易就看懂答案了。

这个时候,B感觉,嗯,只差一点点而已了。同时,他对A继续保持着优越感——你还在做最简单的题?我已经研究终极boss几天了!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第5天

A:基础概念、公式和公式推导已经高度熟悉了,主要做中等难度的题,偶尔做一些高难度的题。

B:在继续研究最高难度的题,还是做不出来,但是很容易就看懂答案了。

这个时候,B感觉,唉,还是差一点点而已了。同时,他对A继续保持着优越感,但已经有点焦虑了——他学得也不慢嘛,我要加紧速度了。但是没事,我肯定还是比他强的。

第8-10天

A:基础概念、公式已经成为大脑本能,甚至那些中低难度的题目也高度熟练,成为大脑中可以调用的基础模块了。大量练习中等难度的题,偶尔做一些高难度的题,并且能做出来了。

B:继续研究最高难度的题,偶尔能做出来一些,做不出来的还是感觉只差一点,反正看答案很容易懂。

这个时候,B感觉,我靠,这个难题他居然做出来了?原来A也是个学霸啊,以前怎么没发现呢?隐藏的好深啊!

第12-15天

A:基础概念、公式已经成为大脑本能,甚至中等难度的题目已经高度熟练,成为大脑中可以调用的基础模块了,就像一些衍生公式一样。练习一半中等难度的题,一半高难度的题,高难题大部分能做出来。

B:还在研究最高难度的题,偶尔能做出来一些,做不出来的还是感觉只差一点,永远只能在看答案的时候感叹:哎,这题思路不难啊,应该能想出来的啊。

这个时候,B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我靠,难道他比我聪明吗?肯定是的,他一开始只是没用功,没有好好学才去搞那些基础题,现在他想学了,结果难题也会做了!

而A对B的感觉从始至终只有一个:

基本定义都没弄明白就去研究难题,你TM是在逗我么

这个低效率的学习习惯快丢掉,来试试“3461”学习法!

中小学阶段的难题,是几个简单知识点的复合叠加。所以要去搞定这些难题,最关键的是要把这些简单知识点彻底的弄懂、弄透,要熟悉的就像是本能一样。这样,当面对难题时,就能够自然而然的找出思路。

很多人把基础的定义和公式看了一边,就觉得理解了,弄懂了,其实只是一种大脑的幻觉。你起码要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 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从哪些公式、定理推导出来的)?

  • 这个公式怎么变形?

  • 这个公式可以推导出哪些其他的公式?

  • 这个公式和另外一个公式有联系吗?他们两个合在一起能够推导出什么衍生定理?

  • ……

比如,三角函数的和角公式,你可以思考:

  • 这个公式怎么推导出来的?

  • 它和差角公式什么关系?

  • 它和二倍角公式什么关系?

  • 它和半角公式什么关系?

  •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Sin(A)会变成什么公式?有意义吗?

  • 如果把A换成x+y,B换成x-y,上述公式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以作为衍生公式吗?

  • ……

诸如此类。

你看,上面的所有思考,都是围绕最基本的和角公式展开的,把这些弄清楚再去学其他的“附加内容”,才能学好。下面这个学习法可以代替孩子之前的“跳跃式”学习法:“3461”学习法。

这个低效率的学习习惯快丢掉,来试试“3461”学习法!

“3461”学习法

“3”就是三个学习过程的排列规律

1)学校学习过程:主要完成、听、读、看、记,在学校老师那里获取知识。

2)家庭学习过程 放学回家的学习过程,把学校学习的知识完成理解,发现没有学好的地方。

3)周末把一周学习过程完成回顾,整理,对知识查缺补漏。

“4”指的是四个学习环节“学、 查、 改、 纳”

第一个过程:在学校学习主要是“学的环节”,记笔记就是一种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原自于学习习惯。学生主要运用四个字“听、读、看、记”。家长注意看住孩子的课堂笔记。家长每天上班,你怎么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怎么样呢?很简单,回家用一分钟时间把孩子的课堂笔记扫描一遍。就能知道他在学校学习情况。注意孩子在听老师讲课时很难45分钟保持高度集中。他们的课堂笔记是个大漏勺,每天回家后应该完成对课堂笔记的整理。

第二个学习过程:家庭学习 主要体现在“查和改”

查: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很难有学生知道哪个地方学好,那个地方没学好。就要完成查的过程。怎么查呢?四招:课堂笔记、日复习 、作业 、考试 。

改:找到漏洞后,就要完成改了。作业的全对不能代表考试的全对。“作业的最高境界做错的题,发现什么地方没学好。”这是作业的最高境界。改的方法就是:错题本。“君子报仇7天不晚。”错题本是日本学生发明的,80年代传到中国。从北京四中传向全国。河南有两个高校将“错题本”当作教学项目在全校推广。每个班建立一个“错题银行”。把做错的题存在里面。什么时候取利息呢?在考试的时候,做错的题不再错,那就是“错题银行”的利息。

“6”——六个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2.复习的习惯;3.作业的习惯;4.思维的习惯;5.听课的习惯;6.作息的习惯。

讲作业的习惯,有的同学考试的成绩没有作业的成绩好,就说考试没考好。其实是作业的习惯出现问题。下面来测试一下,看你是否有以下问题:

1)每天晚上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向同学询问

2)每天晚上不看表,没有时间控制

3)每天晚上习题失控,做一道题经常花30分钟以上

4)每天晚上遇到的难题,错题处理不干净,没有错体本

5)每天晚上作业前不复习,作业时把书打开就做作业

6)每天晚上作业时有喝水习惯

7)每天晚上作业时吃零食

8)每天晚上作业时打电话

9)每天晚上作业时上卫生间的习惯

“1”一个学习计划

考试最大的收获不是分数,分数不重要,一次考试考得好并不代表以后考得好。考不好的学生也不要气馁,因为这只是说明你这个阶段没学好。考试的最大收获是收获一个学习计划,下面看一下学习计划的流程:

试卷改错——般老师会带着孩子完成卷面的改错。

卷面统计——由家长完成,

知识漏洞分析——

学习方法漏洞分析——

漏洞对策分析——

落实!

文章来源:去哪学(qunaxue_shanghai)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