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卞之琳——苦情半生,有缘无分

 昵称191190 2018-01-18

1910年,卞之琳生于江苏南通海门,家世普通。1929年,卞之琳到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开始接触到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师从徐志摩。

1933年的秋天,张充和到三姐和三姐夫沈从文家做客,遇见了沈从文的好朋友卞之琳。张充和在考北大的时候数学是零分,但文章写得极好,由胡适强烈推荐,被北大破格录取。而师从过徐志摩的卞之琳,算起来是张充和的老乡兼师兄。张充和对姐夫的朋友非常客气的握手、交谈。在沈从文家客厅的这次相遇,在卞之琳心中激起了爱情的涟漪。

卞之琳——苦情半生,有缘无分

自此以后,卞之琳便沦陷了,他性格内向,并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点跟性格开朗的张充和正好相反。也许是与沈从文等人相处时间较久的原因,他还是用写信的方式,满怀憧憬的追求张充和。可张充和是一个古典爱好者,她认为两个人难以引起共鸣,觉得他们不合适。

1936年,卞之琳由于母亲病逝,回老家海门奔丧,事后,他赶去苏州探视生病的张充和,来者是客,卞之琳在张家住了几天,张充和还陪他游览了一些风景名胜,这让卞之琳有一点希望,近距离接触了,欣喜如狂,但是张充和并没有表达要谈恋爱的想法。

卞之琳——苦情半生,有缘无分

1937年,卞之琳将自己的诗编写成一本《装饰集》送给张充和,扉页工工整整写上了:献给张充和。这就等于是一次正式而庄重的表白了,可惜结果还是一样。这会离他们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四年了,四年时间,卞之琳依旧打动不了张充和这块冷若冰霜的心,他对张充和一路跟随,从北平到苏州、从成都到昆明,从昆明到重庆,张充和拒绝多次,仍没有放弃。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的消息,已成为整个中国稍有名气的圈子的共同秘密。西南联大时期,夏济安与卞之琳是同事,日记中颇多涉及这段苦恋,比如,1947年暑假前,卞之琳为了办理去牛津大学访学的出国手续,到在苏州小住数日,与张充和话别。

不久后,张充和就去了北平,在北京大学担任昆曲和书法教师。还是在姐夫沈从文家,张充和认识了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的德裔美籍学者傅汉思,两个人一见钟情,1948年11月,张充和结婚了。

从1933年开始追寻,到1948年张充和结婚,整整15年,始终未果。

卞之琳——苦情半生,有缘无分

1953年,卞之琳南返江、浙,常年参加农业合作化的试点工作。有一次,卞之琳到苏州出差,恰巧被接待住进了张充和的旧居,枯坐在空书桌前,偶翻空抽屉,赫然瞥见一束无人过问字稿,取出一看,原是沈尹默给张充和圈改的几首词稿。卞之琳取走,保存,这一保存就是30年。

同时,这几年,有一个叫做青林的女子走进了卞之琳的生活。青林在报社工作,与老公刚离婚,那时她的工作是约稿,对象则是卞之琳,后来,青林定期上他家中取稿,两个人慢慢熟悉。渐渐的,青林会主动帮他拾掇房间,卞之琳跟她谈起十四行诗和英国文学;他们单独相处的时间从开始的十分钟不知不觉变成一小时。

这样过了7年,某次到了上门取稿的时间,青林仍没有来,等到了第二周也没有来,卞之琳开始着急了,一打听,青林住院了,他匆匆到了医院,看到憔悴脆弱的青林,泪流满面。接青林出院时,卞之琳在给她的手稿里放了一张纸条:独爱你曾经沧海桑田。

卞之琳——苦情半生,有缘无分

1955年,卞之琳与青林结婚了,这一年,卞之琳45岁,满头华发生,青林33岁,一生沧桑情。结婚那天,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同事们纷纷前往祝贺,杨绛还带去相机为他们拍照留念。不久,卞之琳、青林有了女儿,年近五十得女,他视若掌上明珠,为了女儿的健康,他还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

1995年夏,青林因病去世,这一年,卞之琳85岁,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连续一年多,他都闭门谢客。五年后,2000年12月2日,卞之琳溘然长逝,享年90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