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罪犯病变:最严重狭窄处,不一定是斑块破裂的部位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韩雅君等利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分析了罪犯血管的斑块成分,他们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罪犯病变的斑块组织成分中坏死核成分均大于30%,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较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的罪犯病变坏死核组织成分面积大。

此外,本研究数据显示,罪犯病变最大坏死核处的最小管腔面积比整个罪犯血管的最小管腔面积大,斑块负荷低,坏死核面积百分比高、纤维脂肪组织面积百分比和纤维组织面积百分比低。

可见,在罪犯病变处最小管腔面积处斑块负荷最大,但是此处并不具有最大的坏死核。

也就是说,最小管腔面积处并不一定是罪犯病变的最不稳定处。研究者认为,这样对临床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出挑战,即介入治疗解决冠状动脉狭窄的同时是否要同时解决不稳定病变。

本研究还发现,斑块组织成分与血清生物标志物MMP-9ox-LDL hs-CRP并不相关。可见易损斑块的局部反应难以从血清学中表现。

本研究对55 AC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55 支罪犯血管)同时进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IVUS-VH)检查,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 例。

来源:韩雅君, 王海峰, 赵平,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梗死相关血管病变斑块组织成分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循环杂志,2016, 31: 45-4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