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替宋襄公平个反

 hltsg533 2018-01-20

替宋襄公平个反

宋襄公被人们当作反面典型嘲笑,已经有两千多年了。看得闲聊君委实有些不忍。趁着今天有空,就来给他平个反吧。

宋襄公,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据《史记》)。但提起他,人们总会想到“好名无实”“不自量力”“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等嘲讽式的评价。其中,“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这个评价可谓最犀利。

那么宋襄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竟惹得后人对他做如是评价呢?

先说“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这个评价。

这个评价源自宋襄公亲自指挥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史称泓水之战。泓水之战,是宋国和楚国争夺中原霸权的一次战斗。

公元前638年,楚国应郑国的请求,派兵攻打宋国,宋襄公亲自带兵迎战。

当时宋国兵少,楚国兵多,宋弱楚强。

不过,宋军占据了地理优势。一条泓水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楚军。要想攻宋,楚军就要先渡过泓水。而宋军,则早已在对岸摆好了阵势。

有此地理优势,宋军尽管在人数上少于楚军,但结果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如果将地理优势利用得好了,宋军以少胜多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宋军大败。不仅如此,此战过后原本居于霸主地位的宋国,竟然从此沦为了二流国家。

怎么会这样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宋襄公在战斗中指挥错误。

宋襄公的错误不是战术指挥上的错误,而是指导思想上的错误。战斗最开始,楚军渡水来战,宋军司马也就是公子目夷,建议宋襄公对楚军实施半渡而击的策略。宋襄公拒绝了,说:“不可。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顺利渡过泓水后,开始在岸边整理队伍。见楚军还没摆好阵势,公子目夷又建议宋襄公趁此时进攻。结果又被宋襄公拒绝了。

就这样,宋军接连丢失了两次宝贵的战机,最终被楚军打得大败。连宋襄公也负了伤。

战后面对国人的责难,宋襄公不仅不思悔改,还坚持认为自己没错,他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要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年老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会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跟敌人讲仁义道德,宋襄公果然迂腐可笑至极。

再说“好名无实”“不自量力”。

这些评价,主要源自宋襄公一心称霸,想要继齐桓公之后做天下诸侯的盟主。

齐桓公死后,诸侯盟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于是从公元前641年起,到公元前638年止,宋襄公多次邀请各国前来会盟,并以盟主自居。甚至为了震慑不听其号令的诸侯,他还扣押了滕宣公,杀了鄫国国君,发兵包围了曹国,攻打郑国,以至最终与国力远强过自己的楚国开战。

比较春秋五霸,齐、晋、秦、楚其中任何一国的国土面积都要远大过小小的宋国,国力也都远强过宋国的国力,宋襄公不顾国土扁小、国力不济的客观事实,总想以小博大,其最终落得个失败的结局,也是必然。

近世德国、日本妄图吞并世界,最终失败,也是这个道理。

替宋襄公平个反

说完宋襄公被人当作反面典型加以嘲讽的缘由后,闲聊君再来说一说,为什么要给宋襄公平反,以及给他平反的理由。

首先,闲聊君这里说的“平反”,并不是要将宋襄公的坏名声完全翻转过来,更不是要将他做的不对的事情硬说成对的。闲聊君自问也没这个力量。其次,闲聊君这里说的“平反”,实际是想将宋襄公身上可圈可点地方梳理一下,让大家看看此公还是有可爱之处的。毕竟,看人不能一棍子打死嘛。

下面就来看看宋襄公身上都有那些值得圈点的地方。

1.让国之美

公元前652年,宋襄公的父亲宋桓公病重。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长子,按照当时的立嫡立长的继承制度,就应该由宋襄公继承国君的位子。但宋襄公的上面还有一个庶出的哥哥目夷,于是宋襄公就在父亲的面前恳求,将太子之位让于目夷。

宋襄公当时对父亲,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听了宋襄公的话,宋桓公可谓老怀欣慰:看看别人家,为了争夺国君之位,骨肉相残,兄弟阋墙;再看看我们家,兄贤弟恭,甚至弟弟主动将国君之位让贤于兄长,多么令人感动!

宋桓公将宋襄公的话告诉给了目夷听,目夷也被弟弟的做法给感动了,但他坚决不同意宋襄公让贤,为表示拒绝的决心,他干脆逃到了卫国躲避。

这便是宋襄公的“让国之美”。

宋襄公主动让贤的做法,在当时着实难能可贵。当时在许多诸侯国家,都曾发生过因争夺国君之位的内乱。比如,宋襄公的“偶像”齐桓公,一代霸主,最终就惨死在内乱之中。再比如,晋文公重耳,因后妈要替弟弟争夺君位,被迫出逃,四处流浪。(公元前638年,重耳在流浪中路经宋国,宋襄公当时还曾送给重耳八十匹马)

2.任用贤能,仁义治国

宋襄公即位后,任用庶兄目夷为相、贤臣公孙固为司马,内修国政,仁义治国,国力有较大的提升。

3.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邀诸侯到葵丘会盟。当时宋襄公也在受邀参与会盟的诸侯之列。而且,会盟之后齐桓公还向宋襄公请托了一件大事——齐桓公托宋襄公将来帮忙照顾齐国太子昭。

宋襄公答应了。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齐国内乱。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

尽管宋国当时十分弱小,但宋襄公因自己曾答应过齐桓公的嘱托,要照顾太子昭,于是便倾全国之力,帮助齐太子昭返回齐国并坐上了齐国国君之位。

为帮太子昭坐上并坐稳国君之位,宋襄公不惜耗费国力,同强大的齐国进行了两次大战。

如此言而有信,难道不值得称赞吗?

综上来看,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跟敌人大讲仁义道德,还真不是一时间脑子里哪个神经短路了。因为“按规矩办事”是他一贯遵循的原则。只是,他没有清醒地看到,时代已经变得与从前大不相同了。

周室衰微,礼崩乐坏,曾经的“江湖规矩”已经没什么人再讲了。

替宋襄公平个反

说到“按老规矩办事”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是比宋襄公晚了近百年才出生的人物,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老规矩”更是坏到已经烂掉了。孔子所提倡的“克己复礼”之“礼”就是西周的“老规矩”,在当时也是没有市场,所以孔子虽然极力推销自己的主张,甚至为此花了一辈子时间,但最终也是个失败。

可是,与宋襄公不同的是,孔子尽管生前落魄,但死后却受到了尊崇。

同样是讲仁义道德,讲“老规矩”,孔子死后受人敬仰,而宋襄公却被无情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