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辉超市为什么这么厉害?

 昵称40096871 2018-01-20

从搬砖小工到600亿商业帝国掌门,永辉超市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在商超行业,永辉超市确实是一个“奇迹”。

且不说前些年外国零售巨头在内陆的大肆布局,单就近年电商崛起后,家乐福、沃尔玛、华润万家等每年以数十家的速度倒下,但永辉却仍在全国新开几十家店,从容扩张。

它为什么能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里成长如此之快?

文/华商韬略

深究起来,有很多因素,但首先要提的、也绕不开的,是它的创始人——张轩松。

张轩松是福建人,典型白手起家的一代企业家。年近19岁,他就“误入”了江湖,在工地上做了一段时间的搬砖小工。不甘做苦力的他,后来在表哥的引荐下,东拼西凑3万块本金,接手了一家啤酒批发店。

并由此起步,用5年的时间,一路从三级代理发展成了福建省总代,攒下了积蓄,也练就了上等商业嗅觉。

1995年,张轩松才正式进入商超业,在福州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开了一家100平米的日用品超市——古乐微利超市。

虽然只是一家不大的生活超市,但经营下来,也让张轩松探索到了不少的奥秘,比如:微利。因为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生活超市的物品,哪怕便宜几毛钱,对消费者也是巨大的诱惑。

所以同样的商品,张轩松比同行少赚块八毛,这种让利行为非常受消费者欢迎,所以他的超市客流量总是比同行多。这个也成了他日后发展的必杀技。

1998年,第一个以“永辉”命名的超市在福州火车站诞生,这个名字取自永远辉煌之意。

现在看来,永远辉煌的取意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前提是,永辉挺过了此前的两个劫难。

第一劫是群“狼”的从天而降。

1999年,也是永辉超市开业后的第二年,多家国际商超巨头在完成一线城市布局后,纷纷进入二线城市跑马圈地。

在商超行业尚未站稳脚跟的张轩松,看着同行一批批倒下,想到了唯一的活路——改变,做巨头们没有或者做不到的。

什么是这些庞大的国外巨头做不到的?

本地化的经营:把生鲜搬进干净、舒适的超市,既受政府和百姓欢迎,又弥补了巨头们的不足,将避开与巨头的直接竞争。

为了建立竞争优势,永辉亲自把关采购环节,并针对各类生鲜果品的储存周期等制定了详细的供需时间等,在确保质量的同时,把控好成本关。

同时,为了提动员工积极性,永辉首创了商超领域的“一线员工合伙人”制度。

几个动作同时作用下,永辉的发展势如破竹,仅3年后,永辉在福州就开设了30家连锁店,坐上福州零售业头把交椅。

到2009年底,其全国门店数量达107家,营业总额超100亿元,晋身中国快消品连锁百强第16位。而次年,永辉超市顺利登陆上交所,张轩松身家超50亿。

此后,还有第二次大劫,这次又是行业性的大颠覆——电商崛起了。

生活类电商的崛起,让实体零售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尤其是线下商超。不过这次,主打生鲜的永辉,依然躲过了。

因为此前大部分的大型超市,都是把生鲜当添头,其他品类也以非食品为主,被电商取代相对容易。但永辉的生鲜业务是主打,营业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这部分业务也更讲究购物体验,正是电商的短板,难以取代。

有了生鲜的引流,永辉的其他商品销量也自然不会太差。但这次的行业大劫,无疑给了张轩松一个警示——要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转型了。

如今,以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领衔的新零售概念已经异军突起,实体和电商的结合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尤其是生鲜电商领域。

而根据媒体近日的报道,永辉也已经和腾讯达成合作,要在生鲜领域,加大力度重点布局。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