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和谦治高热案

 至诚金方 2020-08-19
方和谦

方和谦(1923~2009),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出生于中医世家。12岁随父习医,他19岁考取中医师职业资格,于1942年在北京开办“方和谦诊所”,开始了行医生涯。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同年获北京市政府“首都国医名师”称号。方和谦教授幼承庭训,熟读经典,对仲景学说体会尤深。他行医以诚为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下面分享其一则高热案,以示后学。

◆  ◆  

赵某某,男性,79岁,住院号:1887。咳喘反复发作30年,近两周高热不退入院。

患者有慢性咳喘史30余年,两周前因复感风寒引起发热,咳喘加重。门诊以“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收住院。

入院体检:T38. 6°C,P88次/分,R21次/分,Bp:16. 0/10. 7kPa。半卧位,精神弱,面色潮红,头灼热无汗,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剑突下可见心尖搏动,心律齐,心率88次/分,心音远,双肺布满哮鸣音及湿罗音,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 2 X109/L,中性87%,血气分析:低氧血症。

入院后给予吸氧,静脉点滴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体温下降,第二天体温达39. 2°C,心率112次/分。血气复查:呼吸衰竭。病情危重,下病危通知。由于体温不退,以冰袋物理降温,并急请方老会诊协助治疗。

一诊:方老看病人并追问病史,发热已持续两周,体温波动在38.5°C~39.6℃之间,曾用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病情加重。视患者半卧位,精神差,面色潮红,唇指发绀。咳声低,喉中痰鸣,喘促气不接续,动则尤甚。口干,但不欲饮水,手足冷,身微恶寒,不痛。不恶心,无呕吐,五天来未排大便。舌质嫩红,苔滑微腻,脉细数。

方老出诊图,非文中病人

辨证:本虚标实,气阴两虚,外感表邪不解,肺气不利。治拟:扶正固本,益气养阴,解表宣肺化痰。

处方:

西洋参6g,北沙参10g,麦冬10g,浙贝母10g,芦根15g,茅根15g,豆豉10g,生甘草10g,瓜蒌仁15g,炒山栀5g,桑叶10g,薄荷3g(后入),白前10g,白茯苓12g,三剂。

二诊:药后头部、身上有微汗出,咳喘、气短、心悸有好转,体温有下降趋势,精神较前明显好转,仍觉口干,咽干,咳痰不爽。听两肺喘鸣音减少。脉较前有所缓和。舌质嫩微红,苔薄白润,在前方基础上加重育阴清热药物,兼以调和胃气。

处方:

西洋参6g,北沙参10g,天冬、麦冬各10g,玉竹15g,百合15g,白茯苓15g,炙甘草10g,苏梗6g,桔梗6g,浙贝母10g,白前10g,化橘红10g,海浮石15g,炙杷叶6g,炒山药15g,三剂。

三诊:体温已降至正常,咳喘明显减轻,能吐出少量痰液,双肺无哮鸣音。唯食欲欠佳,仍治以扶正化痰和中。

处方:

西洋参6g,北沙参20g,麦冬10g,法半夏10g,白前10g,炙杷叶6g,化橘红6g,白茯苓12g,炙甘草6g,海浮石15g,百合15g,玉竹10g,丝瓜络6g,三剂。

四诊:患者精神好,食欲增加,白细胞8. 4X 109/L,血红蛋白110g/L。病情平稳,继上方西洋参易党参,加生姜、大枣,益气养阴,和中调理巩固。

按:

按:患者是一名年高体迈的慢性咳喘病人,机体抗病能力很差,因复感外邪高热不退入院。经用大量抗生素药物及冰袋物理降温等方法,但体温不降,以致发展为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加重,病到垂危之际。方老会诊后认为正虚邪实,正不胜邪,邪陷深入,而呈危候。方老在益气养阴又固其本的同时,兼以解表宣肺除邪,以鼓舞汗液解出,邪随汗解而体温下降,后又经调理而收功效。方老在分析病情时指出,类似这种扶正祛邪的方法前人早就有很好的经验,如“人参败毒散”、“参苏饮”、“加减葳蕤汤”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著名医家喻嘉言曾说:“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其辨不可不明,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先生所拟标本兼治,扶正祛邪,领邪外出之方,正是基于古人“正气不存,邪将焉去”的邪正观。致此使得正气得充,而祛邪有力,将高热已持续两周的垂危患者,得以转危为安。

年 货 贺 礼

养生汤包礼盒

扫描二维码

进入抢购页面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彭景星活用桂枝汤

◆ 杨牧祥治胃痛案

◆ 中医药治疗硬皮病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