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各家对道的不同认识

 陈识123 2018-01-20

道论的衍化 

 以上所述道论的内容,是我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气功比较经典的观点,各家对道的论述,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的。

比如《易经》所述的道,主要是建立在阴阳基础上的道,以阴阳规律论述天道、人道、地道。其规律与内容是道在阴阳层次的体现。

儒家论述的人道,是道在封建社会阶段的体现,扩充言之,社会道德,是道在社会领域的自然体现。

至于理学把道视为理而非客观之物,则是对道的虚无特性不认识,误以为道没有客观实在性,而仅有其理,这是未能超常智能对道的存在予以体察的结果。

此论肇端于韩非,《韩非子·解老》中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定型于程朱理学,理学认为:“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朱熹·语类·理气》)对于传统道论的“无极而太极”也抽象了它原有的物质性,说:“无极而太极不是说有个事物光辉地在那里,只是说这里当初皆无一物,只是此理而已。”从这里可以看出,程朱理学,把道只看做规律、道理,而且是可以不依靠物质而先于物质存在,由此理生出万物,这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生万物如出一辙。鉴于程朱理学抽掉了道的物质性,使道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于是为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论敞开了大门。

陆象山就说:“塞宇宙一理耳,上古圣人先觉此理。”(《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又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与李宰》)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旦在修炼中有超常智能的感知功能,就会认为世界万物在我心之中,王阳明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王说:“心外无物,心外无言,心外无理,心外无义。”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答季德明》)人若能做到“虚灵不昧”,就可以达到“心理具而万事出”的地步。

阳明这种唯心主义的道理,被胡庐山发展到了巅峰,胡庐山说:“吾心者,所以造日月天地万物者也,其为察乎?”胡氏这种观点(包括整个阳明学派),有其练功的内在感受为依据。

据载,胡氏曾静坐六月,“一日,心忽开悟,洞见天地万物,皆吾心体,喟然叹曰:余乃知天地万物非外也。”后因起念,遂失前悟。其实,这只是练气功开发超常智能认知功能的预备阶段,是非常不稳定的意识感知兼成象功能,远非认知心体的层次。正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超常智能的实质,又加上在开发超常智能的关键时刻,起心动念而浅尝辄止,所以得了错误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对道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可以得到一些有练功体会的人的似是而非的响应。


稽诸史实,明朝的心学也确实是最盛的,然而这毕竟是一种谬误的观点,它无法抹杀修炼心学的人这个客观存在。这一无法克服的矛盾,必然导致心学的覆灭。真是物极必反,矫枉过正。明末清初的王船山,不仅大破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而且对道的“形而上”的性质也予以了否定,他虽然也说“道者,天地之通理”(《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似乎与程朱理学所述相同,但王氏认为属于道的理,不是事物的本根,而是与事物俱生共存的,认为道属于有形的器。他说:“天下唯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无其器则无其道。”


(《周易外传·大有》)船山认为道在器中,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映也在实体物这个物质层次,道与实体物彼此依存的关系,但他反对形而上的道的观点,如“形而上者,非无形之谓。既有形矣,有形而后有形而上。无形之上,亘古今,通万变,穷天穷地,穷人穷物,皆所未有者也。”(《周易外传·系辞上》)则是囿于常态智能而陷入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结果。 


 继船山之后,戴东原对属于形而上的道的认识,又与传统的道接近了一步,不仅对王船山的“无形而上”的偏激思想作了一定程度的纠正,而且对程朱理学把阴阳也视为形而下的观点也作了批驳,说:“气化之于品物,则形而上下之分也。形乃品物之谓,非气化之谓。易又有之,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直举阴阳,不闻辨别所以阴阳而始可当道之称。岂圣人立言皆辞不备哉?一阴一阳流行不已,夫是之为道而已……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成形以前,形而下犹曰成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器言乎一成而不变,道言乎体物而不可遗。不徒阴阳非形而下,如五行水火金土有质可见,固形而下也,器也;其五行之气,人物咸禀受于此,则形而上者也。”(《孟子字义之疏注·天道》) 

 戴氏这段论述是非常精辟的,丰富与充实了传统道论的一些内容,遗憾的是戴氏未能对属于本根而高于阴阳层次的道作进一步探讨,而只是停留在“在天地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谓道”的层次。这一论述,虽然较“生之谓易”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嫌过于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