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在写诗方面有什么讲究?

 Wdjljjfj 2018-01-2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诗歌《泊船瓜洲》里的名句,尤其以“绿”字为世人所称道。据南宋洪迈 (《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古人写诗,除炼字之外还有哪些讲究呢?
诗有四要素,分别为字数、对仗、韵、平仄。古人写诗,这几个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先看字数的讲究。这里又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杂言,三言即一句三个字,四言即一句四个字,其他的类推。近体诗则以五字和七字为主。五律八句,七律八句,这里的五律和七律是一句为五个字或七个字,而且整首诗要有八句组成,否则就不能称为五律或七律,杜甫《春望》和《登高》就是五律七律的典型代表。而超过八句诗就称为排律,并且句数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要求为偶数。五言绝句,字数为五律的一半,七言绝句,字数为七律的一半,如李白的《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再看对仗,对仗有两种形态,一是对局(双数句)与出句(单数句)相对,两句中对应字词的词性要求相同或相近;二是在满足前面条件下,相对字词所组成的句子成分相同或相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中“感时”与“恨别”,“花”与“鸟”,“泪”与“心”词性就是相同的。这里的词性常用的有名词、专有名词(例如地名)、方位词(东西南北)、数词、代词(吾、尔等等)、一般形容词、颜色词、动词、副词以及其他虚词等。此外,副词还有连用词(同义连用或反义连用)、重叠词、联绵词(双声和叠韵)。此外,古体诗一般不讲究对仗,近体诗的对仗(五律、七律、排律、绝句)则更为讲究。
韵的讲究,古人作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在韵上有不同用法。近体诗只能用平声韵,格律诗只能在30个平声韵部中选择押韵的字。一般两句一押韵,韵脚都在偶句句尾,偶有首句押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不允许邻韵通押,更不允许四声通押,只允许首句起韵时用邻韵,且韵字不能重复。用邻韵的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中”字尾一东韵,“浓”“钟”“峰”“松”都是二东韵,东韵与冬韵是邻韵。古体诗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上、去、入三声押韵,而且上去两声有时通押。韵位置的位置安排上,除了有两句一韵外,还有三四句一韵,以及一句一韵。读诗时可以注意。用韵既有和近体诗一样一韵到底的,也有换韵的。换韵又称转韵。既可从一个韵中选择韵字,也可以从相邻几个韵中选择,前者称本韵相押,后者称为通韵。古体诗中可以出现重复的韵脚字。
最后看看平仄的用法。古代汉语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一二声是“平”,三四声为“仄”,平仄安排要错落有致。古人作诗时,一句之中,讲究平仄相间,仄仄-平平-仄;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平平-仄仄-平;各联之间,平仄相粘,如果上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那下联则是这样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或者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里可以参见陆游的《游山西村》和杜甫的《蜀相》细细品味。
古人作诗,字斟句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究颇多。诗词藏美,美而不言。
参考文献
黄杰晟; 黄谷甘:《五言诗联的矩阵聚类分析与“平平仄平仄”特拗而律》
朱炜; 尉迟治平:《韵诠》五十韵头三考——《韵诠》研究之六
肖晓阳:《诗钟对仗与嵌字技巧探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