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 细品中国史前陶器之“杯”

 RK588 2018-01-21


细品中国史前陶器之“杯”

知识
杯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比较独特的器物,早期大多用于日常生活中喝水、喝酒,晚期更多地用于陈设祭祀,具有礼仪性质。从北方的赵宝沟文化凤鸟形杯到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人头形鋬单耳杯,延续发展了3000多年。主要有三联杯、双联杯、蛋壳高柄杯、单把杯、双耳杯、凤鸟形杯、蛇头刻纹杯、雕塑兽首杯、镂孔杯、敞口杯、马鞍口杯、大双肩耳杯、翘把杯、鋬流杯、收腹杯、人头形鋬单耳杯等。

细品中国史前陶器之“杯”

杯在多个文化中都有发现,其造形有一些变化,风格各异。装饰手法却丰富多样,颇有各自特色。黄河流域不仅发现多,而且制作十分精美,马家窑文化彩陶杯更是特色鲜明,独领风骚。最为突出的是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以“黑如漆、薄如壳、硬如瓷、亮如镜、声如磬”的特色,将中国史前陶器杯的制作水平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高度,成为了中国史前陶器文化最杰出的代表。陶质的觚发现得非常少,是中国商周时期早期青铜觚的雏形。




中国史前陶器收录最早的素面陶制杯是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出土的凤鸟形杯,是赵宝沟文化器物,距今7200年—距今6400年。采用黑灰色陶捏塑。器呈长椭圆形凤鸟杯。略长喙,扁弧形高冠,刻划丹凤眼。敞口,口沿圆唇,内弧形腹刻划斜线几何纹,扁平弧形尾,平底置圈足。(赤峰市博物馆藏)


凤鸟形杯[赵宝沟文化]

高9.1厘米 长18厘米 宽10厘米

江苏省常州市圩墩遗址出土的弦纹杯,是崧泽文化的器物,1958 年首次发现于上海青浦县崧泽遗址后经多次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太湖地区,其源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年代为距今6000—距今5300 年。采用泥质灰陶捏塑。敞口,深内弧腹,上下腹刻数圈细弦纹,腹中塑四圈宽弦纹,平底外侈。(常州博物馆藏)

弦纹杯[崧泽文化]

高21厘米 口径7.4厘米

山东省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是龙山文化器物。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而得名,是一种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它是继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之后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龙山文化分布中心在鲁北和鲁中南地区,影响力远达辽东半岛和江苏、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的部分地区,由大汶口文化直接发展而来,年代为距今4600—距今4000年。采用细泥质黑陶捏塑。敛口,内弧宽沿。杯体上部中间刻一周弦纹,下部渐内收为圜底。杯体中部置斜凸筒形镂孔饰席纹的杯套,杯套底急内收为喇叭形圈足。这是快轮出现后,陶器制作水平达到顶峰时期的精品,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代表性器物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蛋壳黑陶高柄杯[龙山文化]

高18.5厘米 口径14.5厘米

细绳纹双联杯采集于甘肃省广河县,是齐家文化器物。1924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后正式命名。它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已成为探索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更是研究史前中国与西方沟通交流的重要文化。分布范围极广,以甘肃省兰州一带为中心,东至陕西宝鸡,西至甘肃河西走廊中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上游,南抵四川北部,北至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左旗境内。年代为距今4183—距今3630年。采用泥质橙黄陶捏塑。口外侈,略弧长颈,鼓腹,两杯相通,精彩在鼓腹两侧饰细绳纹的扁弧形横环耳,平底。

细绳纹双联杯[齐家文化]

高8厘米 长13厘米 宽7.3厘米

甘肃省广河县采集

中国史前陶器收录最早的彩陶杯是湖北省麻城市金罗家遗址出土的彩陶弦纹杯,为大溪文化器物。1959年首次发掘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1962年正式命名。分布范围西起三峡、鄂西北地区,东抵鄂中江汉平原,并有向鄂东渗透的迹象,南达湘西北一带,北抵荆山和大洪山南麓,横跨湘、鄂、渝两省一市,主要分布区域在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地区。大溪文化是在彭头山—城背溪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年代为距今6500—距今5300年。采用泥质红陶捏塑。敞口,扁弧沿绘弦纹,斜直腹绘黑色弦纹和网点纹,扁弧形单环耳,圜底,圈足外侈。(湖北省博物馆藏)

彩陶弦纹杯[大溪文化]

高7.7厘米 口径9厘米

甘肃省岷县采集的彩陶旋涡纹火焰纹三联杯,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器物。马家窑类型得名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分布中心在甘肃中西部和青海东部,影响范围很广,东面深入到陕西宝鸡地区,西至甘肃河西走廊的酒泉市,北达宁夏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地区,南抵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汶、理县一带,年代为距今5369—距今4882年。细泥质橙黄陶捏塑,绘黑彩。旋纹图案是马家窑文化所表现的主题之一,在三联杯外腹绘涡纹,下腹绘火焰纹,三杯相通,直圈足上部镂空,底部外侈。构思精妙,做工细致,保存完整。

彩陶旋涡纹火焰纹三联杯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高15厘米 口径8厘米

甘肃省岷县采集

甘肃省通渭县采集的彩陶宽带网格纹杯,为马家窑文化晚期偏早阶段半山类型的器物。半山类型得名于甘肃广河县半山遗址,其分布中心与马家窑类型接近,但略有变化,东界退至甘肃天水附近,北面扩张到甘肃景泰县,南达洮河中游的甘肃康乐县,西界仅在甘肃永昌县境内有分布。在青海,该类型向西深入到黄河上游的同德县一带,年代为距今4650年—距今4300 年。采用泥质橙黄陶捏塑。敞口,口沿内绘一周长三角纹,深鼓腹绘黑色宽竖带齿纹包裹的网格纹,扁弧形单肩耳,平底。

彩陶宽带网格纹杯[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高12厘米 口径8.5厘米

甘肃省通渭县采集

甘肃省永昌县鸳鸯池遗址出土的彩陶人头形鋬单耳杯,是马家窑文化晚期偏晚阶段马厂类型器物。马厂类型因最早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遗址而得名,为马家窑文化的晚期。分布范围与半山类型大致一样,只是更加向西、向北转移,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交界处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年代为距今4453年—距今4000 年。采用泥质土黄陶制作,绘黑红彩。敞口,口沿绘留胎折线纹。深鼓腹绘宽留胎折线纹、细弦纹和宽折带网纹、菱格纹,腹底塑柱形人面突鋬,口沿置扁弧形上翘镂孔把手,平底。(甘肃省博物馆藏)

彩陶人头形鋬单耳杯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高26厘米 口径12.5厘米



转载自:史前陶器





主编微信

古陶收藏爱好者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