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阴阳、五行理论--韩雪峰整理

 願隨身 2018-01-21


               五行的理论基础

  古代的人们创造了五行,在几千年的实践运用中也证明了五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至于古代的人们是在什么理论基础上,用什么的方法和原理来创造出五行,一直是现代人迫切需要理解的重点问题,当人们怀着解惑的心态翻阅古今的典藉,试图找到产生五行来源的原委时,得到的只有失望,虽然现在人们对五行的成因有诸多的解释,遗憾的是没有人能明确地说出创造五行的原始依据、过程、和原理,而最大的遗憾则是古代那些创造五行的先辈们,没有将五行的产生原理和创造过程流传下来,让后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几千年也搞不明。

  五行这一套性质标准与关系定律是建立在什么理论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呢?虽然肯定五行首先是来源于实践的认识,但将这个由实践的认识提高为普遍性的理论,就必然有一个相适应的基础方法,有一套可靠的现实依据,有一个顺应自然的发生过程,简单一点说,是它必须有一个理性的基础,再在这个理性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创新而创造出来。

  创造五行的理性基础是什么呢?,从《解读阴阳》中已经说过,阴阳是宇宙的基本法则,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既然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产生,那么五行作为一种实质性的事物形态,它产生来源也不会例外,也必然由阴阳为基本材料生成,否则的话,阴阳理论就不能成为放之中海而皆准的真理。

  阴阳又是怎样生化出五行的呢?在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摸索中,可以发现有一套相关的理论能够为人们带来有益的启发,它就是《易经》中的八卦。稍微读过《周易》,或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的人,对八卦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八卦为乾、坤、艮、兑、离、坎、巽、震从个经卦,按照《周易》的解释,八个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质:

震为雷的性质为木,位于正东方;兑为泽的性质为金,位于正西方;离为火的性质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的性质为水,位于正北方;坤为地的性质为土,位于西南方;艮为山的性质为土,位于东北方;巽为风的性质为木,位于东南方;乾为天的性质为金,位于西北方。

  从八卦中看到,离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位于正北方,震为雷位于正东方,兑为泽位于正西方,在这几个方位中,同五行中的火位于南方,水位于北方,木位于东方,金位于西方的定位是一致的,虽然八卦的性质属性是以五行的性质属性为标准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在充分地说明了八卦的性质和五行的性质有了一种和谐的溶合,特点是八卦中的离火和五行中的南方火同为一物,八卦中的坎水和五行中的北方水同为一物,五行与八卦中的水与火两项基本物质元素具有的同一性,绝对不是偶然因素的巧合,而在表明它们之间有着必然性的关系。

  人们已经知道,八卦是由阴阳产生,阴的性质为黑暗寒冷,其基础性的形象物质体现为水,阳的性质为明亮炎热,其基础性的形象物质体现为火,阴与阳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先生化出四象,再生化出八卦,应该注意到,八卦是由阴阳为原始材料生成,这就是说,八卦中金、木、水、火、土的五种性质事物,全部都由水与火两种性质为基础,再经过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在注意到这个生化来源后,可以看到,阴阳的水与火,和五行中的水与火,和八卦中的水与火,同属于一样的物质,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五行的产生来源,必定来自于阴阳,阴阳不但是生化八卦的母体,同样也是生化五行的母体。

  是阴阳生化出五行吗?在最早系统性地解说五行的《洪范》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过阴阳,没有提及过阴阳与五行的关系或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既没有表示过,也没有暗示过五行的来源出自于阴阳,甚至在《周易》中,也没有发现阴阳与五行有什么必然性的直接生化关系,人们从史书的记载中,发现阴阳与五行相结合,是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的事,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从阴阳一词最早出现的时代,从五行最早出现的时代,没有什么确实的记载证明两者有着必然的生化关系,能够证明阴阳生化出五行的唯一条件,只有阴阳是生化宇宙一切事物的基础材料这一条依据,单凭这一点,还不能能够证明五行来源于阴阳。
    应该注意到,八卦中的不同性质,是以四象为基础,在每一象上再另加一阴或一阳而生成,而四象则由阴阳相互变化而产生,为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四个标定点,四象有东、南、西、北的分属,少阳归属东方,形象为青龙,性质为木;太阳归属南方,形象为朱雀,性质为火;少阴归属西方,形象为白虎,性质为金;太阴归属北方,形象为玄武,性质为水;如果将四象与五行相比较,就会发现双方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五行木归东方,火归南方,金归西方,水归北方,土归中央,四象只比五行少了一个中央方位。

  从四象与五行有这么多相同的情况来分析,如果五行以阴阳为基础来源而产生的话,显然是有一定根据的。

                  五行的真实本质

  如果要清楚地认识五行的真实本质,必须从阴阳的变化规律中找寻。我在《阴阳的变化规律》中指出,阴阳变化规律有一个规范性的程序化过程,共分为阴消阳长、重阳必阴、阳消阴长、重阴必阳四个步骤,在阴阳的变化规律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阴阳相互消长;二是阴阳相互转化。同时也指出,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都为一个量变过程,特点是双方的量变可以引发整体的质变;重阳必阴和重阴必阳都同为一个质变过程,特点是双方的质变转换会引发双方量变趋势的改变;在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中,于是就存在了几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标定作用的坐标点,它们分别为两个阴阳平衡点和两个阴阳极限点,两个阴阳平衡点都显示为双方在量上的对等均衡,两个阴阳极限点都显示双方在量上发展的最大极限。
  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的两个平衡点和两个极限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可以标定阴阳运动变化全过程的坐标系统,将四个标定点用拟物化来表达,从便成为了四象产生来源。那么,阴阳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生化出五行的呢?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从阴阳的变化规律中可以看到,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状态只有五种:一是阴消阳长状态;二是阳消阴长状态;三是重阳极限状态;四是重阴极限状态;五是阴阳平衡状态。这五种状态就是五行的真实本质。

  在阴阳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阴阳平衡点有两个,一个在阴消阳长过程之中,一个在阳消阴长过程之中,这说明在整个阴阳运动变化中,阴阳平衡状态也有两处,为什么在四象中要将两个平衡点分开来用,而在五行中却要将两个平衡状态合二为一?原因并不复杂,在四象坐标中,两个阴阳平衡点的状态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平衡点前面与后面的变化,作为一个坐标中的标定点,平衡点在坐标中起到的是界定作用,但在五行中,两个平衡点显示的状态都相同,但这个平衡状态不起什么标定作用,只是作为一种性质状态,所以两者可以合并为一。
  四象是古代的人们从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找出具有特别标定意义的点组成的可以标示阴阳运动变化全过程的坐标,五行则是古代的人们从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对运动变化产生的不同状态以性质为主体作出的分类。

   
 五行以其本质在告诉人们,五行体现的是阴阳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建立在阴阳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这个基础上的全面性扩展细分,并且突出性地表达出五种不同状态的各自特征和特性,人们创造五行,只是根据阴阳变化规律中的五种不同状态,各自作出一个明确性的性质表达。
  我在《阴阳是什么》中已经指出,阴阳只是一个形象,一个“对立统一”的具体形象,它没有具体性的指定事物,是一种泛指的,具有广义性功能的大众化公众形象,阴与阳这两条统管一切事物的纲领也只是有特定的性质,而没有特定的事物。五行从阴阳的变化规律中产生,为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五种不同量变状态,由此可知,从阴阳的运动变化而产生出来的五行,也不是具体性的指定事物,而是五种特定性质的运动状态,只能具有特定性质内容的抽象性广泛意义,为一种理性的性质表达。

  古代的人们将阴阳变化规律过程中的五种不同量变状态称为“五行”,其意是表示这五种状态中的每一种状态,都具有特定的广泛性意义表达,都代表着一个行列系统的相关性质,五行其实是五个行列系统状态的简称。

  古代的人们可能觉得,以阴消阳长状态、重阳极限状态、阳消阴长状态、重阴极限状态、阴阳平衡状态用为日常的表达方式,在实践运用颇有点复杂,不够简洁,而最大的缺点是不容易在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群中推广,人们创造五行,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原理,让人们掌握这些知识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太过复杂的理论原理,不容易为低知识的人所掌握,于是人们也象创造阴阳一样,采用了一种模拟化的形象表达方法,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五种状态以鲜明的具体性形象作出简洁的替代。

  人们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阴消阳长状态以“木”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阳消阴长状态以“金”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于是就产生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

  将阴阳运动变化产生的五种状态进行了形象化的的处理后,大大地方便了记忆,以这些日常见闻的物质形态为形象,有这样的最大好处,在实践的运用中,只要记住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明白了它们只是一个个表面上外在性的形象化代表物,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掌握了统管一切事物的五个行列的性质特点,可以轻松地掌握阴阳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五种不同状态的具体性质,明白到金的真实本质为阳消阴长状态,木的真实本质为阴消阳长状态,水的真实本质为重阴极限状态,火的真实本质为重阳极限状态,土的真实本质为阴阳平衡状态。

  在长期的实践运用中,五行为五种性质状态的实质逐渐被人们淡化,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则被人们误当为五行的本质,所以一说到五行,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就是在说金、木、水、火、土。

             五行性质的属性范畴  
 
  金、木、水、火、土为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五种不同量变的存在状态,从阴阳是生化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材料这个认识出发,宇宙中多姿多彩的所有事物形式,都是不同量变状态的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在不同的阴阳量变对比中,自然会产生出不同的事物形态和运动状态,由于阴阳相互作用中的变化状态只有五种,从本质上说,宇宙中一切事物必然是阴阳五种变化状态的产物,从这个认识基础上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必然性地在五行体系中有一个具体性的固定性质,而且这个性质是绝对不变的,比如人、动物、植物、矿物,它们由不同的阴阳状态所产生,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但从现象来说,任何事物都不会永远地处于静止状态,静止是暂时现象,运动是永远的本质,在不停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事物所处的状态也会不停地发生变化,因此,一件具体性事物的五行属性,可以跟随时间、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相应发生改变,比如草木的性质属于木,当它发生燃烧时,就变为火;一件物体位于东方时,其性质定为木,当它转移到南方后,其性质则定为火;一个人的性格处暴燥时,属于火,当处于柔弱时,则属于水;从运动观点上看,事物的五行性质有一个相对性变化,由于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由阴阳量变产生,所以事物发生的变化状态,也必然只有五种,绝对不会多,也绝对不会少。

  从不变与可变的原因中认识到,事物的五行性质有一个绝对性和一个相对性,绝对性是指事物由整体内阴阳量变对比形成的不可改变的固定状态,也是事物的基本形态,相对性是指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这个表现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性作用反映。

  现实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事物在不断地发生,虽然以阴阳的运动变化原理,一切事物都必然归属于五行,但如果仅仅以简单的五种状态,就将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宇宙万事万物包容在一起,是不是有点过于简单化?

  必须看到,五行虽然只是五种状态,但每一种状态都包含着一个由无数相同或类似状态的事物组成的范畴,比如阴消阳长状态,它可以分为两种上不同形式的阴消阳长,一为在以阴大于阳状态下的阴消阳长,二为阳大于阴状态下的阴消阳长,前者为阴消阳长过程中的前一阶段,后者为阴消阳长过程中的后一阶段,再深入地看,阴消阳长有着无数个不同的力量对比,形成一条双方力量相互在不断消长的比例过程。

  比如重阳极限状态,它的标准形式为火,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发现到,同是火,由于产生的基础来源不同,在温度上就有不同的表示,少量的物质燃烧可能只有几百度,大量的物质快速燃烧可能有几千度,这说明,重阳极限状态可以由不同的极限量而形成一个变化系列。

  又比如阴阳平衡状态,它可以分成为量的平衡与质的平衡,在质上的平衡可以表现为量上的不平衡,在量上的平衡可以表现为质上的不平衡,而由不同等量阴阳平衡形成状态,就可以形成一个量化系列,一幅《太极图》明显体现的就是量上的平衡和质上的不平衡,另外又体现为相反性质在等量上的制约平衡。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还有一项重要的规律过程在证明五行完全能够将所有事物包藏在内,而不会被遗漏,由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服从大自然中不可抗拒的生死规律的摆布,都必然性地共同走上一条从发生到兴旺,从兴旺到衰落,再从衰落到消亡的道路,我在《阴阳的产生来源》中已经解释过,这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本质,其实就是阴阳运动变化规律在事物中的具体性体现,如果将这条自然规律进行详细分解,也必然会分解出五种不同的状态,当所有事物在沿着生与死这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发生运动变化时,其变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只会出现五种状态,事物的性质变化也只能在五行的性质之中发生相应的变化。

  五行中的每一种状态,都包含着一个行列化的相同性或类似性的范畴,于是简单的每一种状态都变成了一个具有集成化性质的状态,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就成为了具有集成化的简洁性形象。


注:本文来自网络,由于与本人观点相契合特转载于此。



五行的本质对八字命理中调候的理解

 

上次讲了五行的本质,本次就讲从五行的本质的角度来认识命局调候

我们回忆一下,五行是以阴阳为太极点的划分,有四象而出五行,即春夏秋冬、暖燥湿寒是也。五行是何物?五行是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的往复循环。五行是阴阳的的细分,这里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土为阴阳之间的平衡之气。春季为少阳木气主风,夏季为老阳火气主火,秋季为少阴金气主燥,冬季为老阴水气主寒。少阳木气的产生必然是有老阴水气转化而来,这也是春天气寒的原因。当少阳木气旺极时,老阳火气自然产生。老阳火气的产生必然是有少阳木气转化而来,夏天火旺,老阴气绝,因为中间的少阳木气已经转化了老阴之气。当老阳火气旺时,少阴金气已经有气,从物象上看,立夏之后,花草树木的叶子出现潮气。在进入立秋后,潮气则变成小水珠,此时的少阴之气已经转旺。当少阴气旺极时,老阴水气自然产生,夏天的余热经过少阴金气的转化,所以冬季寒冷。当寒冷到了极点,新的太极就会产生,新的一年又来了, 通过上次,我们弄清楚了五行的本质是阴气阳气的五行不同状态,而不是真实物质的金木水火土。我们就可以推出古人选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来代表五行虽然很有道理,但必然不是五行的本质。所以在命理中,我们虽然可以用五种具体的物质来进行形象思维,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不是五行的本质,这五种具体的物质与阴气阳气的五种状态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那我们就知道了命理中用五种具体物质代表五行来确定的命理准则没有真正反应出五行的本质特征,错误肯定是存在的。

如袁树珊等禀承《穷通宝鉴》的论命观点,强调五行的实物化具体化从五行的“形而下”的物质现象去探讨人命的吉凶,这就失却了对生辰八字正确把握的根本。

《穷通宝鉴》这本书,有时用里面的用神去算命,是非常准确的,可是有时又不灵了,为什么?因为五行不是真实的五种物质,而是阴阳之气的五种态度, 如书中对“甲木”的评判,不分春夏秋冬就是一例死抠地将“甲木”当作栋梁之木来看待,要求用庚金来劈用丁火来引,以为命中透出庚丁配合妥当者就可作高命者,冬生者,一般都要用火来调候,这是人们的普遍认为,但有时命局火又偏弱了点,就虽然木生火,或者说木助火来调候了. 这是也进一步的认为其实调候的本质是命局的阴阳平衡失调,或太热(往往是夏生者),或太寒(往往是冬生者). 如此一来,就知道了调候的本质是要命局的阴阳达到平衡,也就是前面所讲的阳病阴治,阴病阳治的道理了。

前面已经讲过,五行的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命局阳多阳重,就要用阴来调平衡。阴多,就要用阳来调平衡

我们选择一段《穷通宝鉴》看看:“春月之木,余寒犹存,喜火温暖,则无盘屈之患,籍水资扶,而有舒畅之美。春初不宜水盛,阴浓湿重,则枯损,又不可阳气烦躁,则根干叶萎。须水火即济方佳,土多则损力,土薄则财丰。忌逢金重,克伐伤残,假使木旺,得金则美。”

这段话完全把五行的木当作自然中的真实的木了,如果我们翻译成阴阳就应该是这样:

这春月之木,本质是阴消阳长的状态,并不是真正大自然中的木,寅月时,虽然五行之气是阴消阳长状态,但此时在本质上还是阴气较多,阳气较少,特别在雨水节前更是如此,故任有寒气,因为寒气的原因,便阴阳并没和谐平衡,故虽然再加入一些阳气----火(火为老阳),使阴阳相对平衡,那么天时就温暖舒服,利于万物生长了。雨水节后,阳气渐多,阴气渐少,就不再虽然老阳之火解寒,而是虽然部分老阴之水来调候,使阴阳平衡,天时温暖舒服,利于万物生长。若进入卯月后,阳气已经开始旺了,这时阴气越来越少,阳气越来越足,我们看看现在的科学知识就知道温暖的气流与寒冷的气流交相就会下雨,温暖之气越多,雨就越多,这种多雨的时节,这种阳气释放太多就打破阴阳平衡了,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阴气的收缩。阴气的收缩凝聚力实质是一种吸引力,它将物质中的水分带走,制造出一种干燥的状态,这种“燥”的本质就是金,此时阴消阳长之势已经很旺,就虽然阴长阳消之势的“燥”了,故才有“假使木旺,得金则美”的说法了。

所以调候的本质是让命局中的阴气阳气平衡,使气候温暖,利万物生长,若命局得到了这种好处,那显然就是好命了,想想看,命局就象命主的生存环境,若生长在这样一个五行平衡的温暖如春而利于万物生长的环境里,当然命运就好了。

所以我们如果读《穷通宝鉴》时,不能从五种实物的角度来理解,如果你这样来理解,就越看越糊涂,越用越觉得这本书的错误太多。其实,《穷通宝鉴》的作者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只不地他当时的认识还没能达到阴阳的高度,所以就来了个点到为止。

五行者,本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故谓之行。

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温,温生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

火为太阳,性炎上。水为太阴,性润下。木为少阳,性腾上而无所止。金为少阴,性沉下而有所止。土无常性,视四时所乘,欲使相济得所,勿令太过弗及。

夫五行之性,各致其用。水者其性智,火者其性礼,木其性仁,金其性义,惟土主信,重宽厚博,无所不容:以之水,即水附之而行;以之木,则木托之而生;金不得土,则无自出;火不得土,则无自归。必损实以为通,致虚以为明,故五行皆赖土也。

推其形色,则水黑、火赤、木青、土黄,此正色也。及其变易,则不然。常以生旺从正色,死绝从母色,成形冠带从妻色,病败从鬼色,旺墓从子色。   

其数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生旺加倍,死绝减半。

以义推之,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和。过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所以贵在折衷,归於中道,使无有余不足之累,即才官印食贵人驿马之微意也。行运亦如之,识其微意,则於命理之说,思过半矣。

《穷通宝鉴》开篇就说:“”

以上这一段是《穷通宝鉴》开篇<论五行>所说的,我们细细看看: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温,温生土。其相生也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

《穷通宝鉴》的作者认为五行是由四方阴阳之气而生的,其实五行是一年四时阴阳变化的五种态度,当然这五种形态也是有方位的,《穷通宝鉴》在<总论五行>的总结语是:“以义推之,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和。过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所以贵在折衷,归於中道,使无有余不足之累,即才官印食贵人驿马之微意也。行运亦如之,识其微意,则於命理之说,思过半矣。”

这一段也说明了调候的理论依据,那就是“过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所以贵在折衷,归於中道,使无有余不足之累,即才官印食贵人驿马之微意也。”其实,这段话的意思更简单地说,就是那命局阴阳怎么样达到平衡。

既然调候的本质是让命局阴气阳气更加平衡,那么调候怎么调?这就是阴阳学中的“阳病阴治”与“阴病阳治”了。我现在举几个例子如下:

 

例一,男命1: 甲寅   甲戌   丙戌   戊子

      男命2: 甲寅   甲戌   丙戌   乙未

要说这两造的区别,从阴阳的角度看是最简单的了。

单从二造的年月日三柱而言,二造的木火都旺,且都生于秋天之余气,叫阳有余而阴不足。但我们如果再结合时柱,则发现前造归在子月老阴之中,属于阳气足而阴有根。后造归于火之余气,则叫阳有余而阴不足,阴阳失衡也。所以前造贵于后造。

从阴阳的角度来找用神,这两造就更简单了,阳有余叫阳病,从阴阳的角度讲就是“阳病阴治”。故二造用神都以金水阴气为用神了。

例二:例 辛亥  壬辰  己巳  己巳

分析:己巳日元生辰月本以比劫论,但在清明节后第九天木气值令,不能论土。巳日巳时命局中火旺,戊己土是作为阴阳四象之间的平衡器,此时火旺必以平衡火为先,那么取阴制阳,辛、壬、亥、辰都可以作为用神。

印星为忌必用财星制约,壬水通根墓库有力又得辛金生扶,用神旺忌神有制,辛未年考取大学。95年乙亥参加工作。

----上例为阳病阴治

例三:乾造:戊申  甲子  壬申  辛亥

分析:此命许多人看过,基本上都是断的从格,说是从强,可是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此命恰恰是一个不从的命例,此造壬水旺但是并不从强,原因是生于冬至后甲木进气,冬至一阳生,只有先用甲木以泄旺水。此命贫穷、残疾、至今未婚。



阴阳·五行·四象



 
 
本文引自王彪先生的文章,感觉很有独到见解,希望和博友分享!
子平真诠》开篇言:“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唯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阳少阴。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乃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这里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阴阳、四象和五行的关系:五行就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也就是说五行是由阴阳形成的,即阴阳生五行。
另外,从一些易学大家对四象的论述中,也能看出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如宋·刘牧《易数钩隐图》中:孔氏疏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 ’。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惟云四象也。”这段论述中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即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还有很多易学大家认为,四象在时间上为春、夏、秋、冬四时,在空间上为东、南、西、北四方,在六神上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如高亨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讲:“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乃象四时,八卦由此四种爻构成”。无论是春、夏、秋、冬,东、南、西、北,还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在五行上都代表金、木、水、火,也就是说五行中的金、木、水、火为四象。
而五行中的土是四象--木、火、金、水相混合而成的一行,故土为混合物,所以古人以土为脏,在人体类象上以土代表肠胃消化系统。正因为土中什么都有,因此才有“万物土中生”的说法,也正是如此《易经》上以坤为母。土在五行中是个特殊元素。在最原始的演变中是两仪生四象,没有土,此时四象在时空上各自占具了相应的位置。而后在四象扩大自己所占具的时空中,四象间相互交汇,而交汇处便成了混合物,这便是土。中央是四象汇集之处,四象都交汇于此,故土居于中央;而四隅是四象中的每两项的交汇处,故土又寄于四隅(所以四隅的地支都有一个是土,居于四隅的地支除亥水外都藏有土)。
可见,五行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四象是由阴阳生成的,故五行也是由阴阳生成的。阴阳和五行是同一哲学体系.有些教授和大师认为五行和阴阳八卦是两个哲学体系,是后来被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易海无边,研究易学必须透其本质、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决不能一知半解,人云亦云,误人误己。

雪峰按:五行来于阴阳,从阴阳太少相生的作用规律我们即可退出五行作用关系
阳气初生谓之少阳,少阳者阳气渐盛也,其性生发,似木之萌长,故以木象之
少阳能生老阳,老阳者乃阳气极盛也,其性炎上,阳气盛者莫过于火,故以火象之。

此少阳生老阳,木生火也!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故阳气鼎盛,则阴生也,阴阳平衡,其性中和,故以土象之。
此火生土也。
阴气初生谓之少阴,少阴者阴气渐盛也!其性肃杀,以金象之。

此土生金也。
阴气至于极盛,其为老阴,其性收藏,阴盛者莫过于水,故以水象之。
此金生水也。
物极必反,阴极盛则阳生!老阴生少阳。

故水能生木也。



阴阳·五行·八卦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和“阳”。太极生两仪,是宇宙根本力量的第一变。在这一变完成以后,就产生了一个一级的“阴”和一级的“阳”。然而这两个一级的“阴”和“阳”内部仍然存在阴阳的力量的作用,还是会继续演变。这样的结果,一级的“阴”就产生了“阴中之阴”——太阴和“阴中之阳”——少阳;一级的“阳”就产生了“阳中之阴”——少阴和“阳中之阳”——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阳是第二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四象”。这个过程就叫做“两仪生四象”。

四象是第二级的基本元素,与印度把世界本原力量分为“地、火、风、水”不同,我国古代的四象则是太阴——水;少阳——木;少阴——金和太阳——火。而且还多了一个介于这四象之间的中间状态——土。

水、火、木、金、土就是我国传统上常说的“五行”。五行其实从本质上说,还是阴阳二气的演变和作用。前面已经说过了参见博文五行的理论基础与真实本质 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

在产生了四象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力量的继续作用,又生成了新的阴阳组合。太阳分解为太阳之阳——“乾”和太阳之阴——“兑”;少阴分解为少阴之阳——“离”和少阴之阴——“震”;少阳分解为少阳之阳——“巽”和少阳之阴——“坎”;太阴分解为太阴之阳——“艮”和太阴之阴——“坤”。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第三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八卦”。这个过程则称为“四象生八卦”。八象不过阴阳,四象不过是二物,太极动生阴阳,天地不过一阴一阳而已!

雪峰按:八卦纳入阴阳范畴,用以解释、描述事物在系统中连续发展变化的状态和过程。四象、八卦如此,五行亦如此。如《子华子·北宫意向》云:“夫天降一气,则五气随之,寄备于阴阳,合气而成。故有太阳有少阳,有太阴有少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阳中之阳者,火是也。阴中之阴者,水是也。阳中之阴者,木是也。阴中之阳者,金是也。土居二气中间,以治四维,在阴而阴,在阳而阳。又《云芨七签》云:“阴阳自少而老,而分为五行,少阳成木,老阳成火,少阴成金,老阴成水,阴阳居中成土,参而合之,而成夫妇。……故品物得成焉。”可见五行之气同四象、八卦一样,本就是对一个整体阴阳两气之多少的再划分,以明阴和阳的强度,八卦即四象五行之阴阳:乾阳金,兑阴金;坎阳水,艮阴水;震阳木,巽阴木;离阳火,坤阴火。八卦虽配四象阴阳,而坤艮又具戊己二土:坤为阴土,艮为阳土,五行之气,亦在其中



阴阳·生克·周期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可以离开阴阳两种属性而存在,没有一个变化可以离开周期性而发生。最简单的阴阳变化规律就是一天和一年的阴阳变化规律,当昼夜交替和阴阳周期性运行时,一天可分为四个明显的阴阳阶段,一年中也可分为四个阴阳阶段--春夏秋冬四季。

  我们已经知道阴阳和五行的本质关系,那么五行生克与阴阳转化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生-顺应周期变化者为相生。如木生火者,春尽夏来,夏从春生;火生土者,夏之季月,长夏从夏生;土生金者,长夏尽秋来,秋从长夏来;金生水来,秋尽冬来,冬从秋来;水生木者,冬尽春来,春从冬来。对应于四象,少阳-初生(春、生)、太阳-上升(夏、鼎盛)、太阴-转折(长夏、化)、少阴-下降(秋、收)、厥阴-衰亡(冬、藏)。

    相克-阻碍周期变化者为相克。如春行秋令,春萌乍达,萧杀之气加之(金克木),春之功用败矣;夏行冬令,严寒折盛热,闭不得发(水克火),长养之功隳矣;秋行夏令,收束不得,发泄无余(火克金),秀不实矣;冬见长夏郁蒸之气,寒水不冰,当收反泄(土克水),盖藏竭矣;长夏为夏至阴生之候,行春令(木克土),则阳亢不和矣。

四时、五行、四象俱是其阴阳之多少阶段标志。由此用阴阳消长规律来揭示描述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周期变化过程。相生,相克也就是阴阳多少变化过程周期顺逆之描述。

同理,八卦阴阳多少之划分同样也是为了描述事物的运动周期变化,所不同的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周期中阶段状态基本量度单位的认定不同。



阴阳·五行·生成



  自伏羲到孔子时代再到今天,几乎所有人都没能明白河图洛书的功用,更无法由河图、洛书洞悉阴阳五行的本质核心。《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阳一三五七九,地数阴二四六八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此乃生成之数,生数一二三四五,成数六七八九十,生成之间五十土中数也。如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成之者乃自然之度,专论天地间清浊之气,甲丙戊庚壬属阳,轻清上浮为天。乙辛己丁癸属阴,重浊下降为地。则干维乾艮巽坤壬,阳顺星辰论等语明也。则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出矣!

 

 

 

 

阳一阴二,阳三阴四,阳五阴六,阳七阴八,阳九阴十。

 

 

 

 

这是先天五行的形成机制:

阳一生水,阴六成之(即阳一在内为核阴六在外为显);阴二生火,阳七成之(阴二在内为核阳七在外为显);阳三生木,阴八成之(阳三在内为核阴八在外为显);阴四生金,阳九成之(阴四在内为核阳九在外为显);阳五生土,阴十成之(阳五在内为核阴十在外为显)。



阴阳·五行·河图



  河图和洛书,过去古人说河出图、洛出书,伏羲时候有龙马出于孟河,所以有河出图这个传说,又有大禹治水时候有神龟出洛水所以有洛出书的说法。这两个图呢就是包括着整个易学还有整个道家的整个学说变化的一个开端,都是从这里演化出来的。他包含着就是说一种对天地人的一种认识。

  河图,开端的时候以阴阳,下为一六,上为二七,孔子也曾经说过,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十地九。这就是讲的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互相匹配,产生这种天地变化。然后以十数就是从一到十这十数来以配天地之间的这种变化。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北方水,大家看卦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卦有实心的有空心的卦,空心的代表阳,实心的代表阴,阴阳相互匹配。中间的这个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那是十个黑点,天为阳地为阴。整个卦是分为内外两层。但是内外两层又各有变化,首先谈阳天一生水这一个白点代表什么,代表阳水,就是说阳五行,五行里面又分阴阳,有阴五行与阳五行,代表阳五行之间的水。水生木,就是三点就是内卦了。然后是水生木,三个白点代表阳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土位居中,然后是九个白点土生金,这是阳五行。

与它斜方向的还有阴五行,阴五行也一样,也是这种生化的这种方式。再来看,六个黑点代表水,水生木,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水生木木生火,两个黑点然后,火生土,十个。所以呢,这个河图是个阴五行,阴五行和阳五行相互错综产生了一个变化。有人说他是属于先天还是属于后天,不是属于先天也不是属于后天,它是属于先后天之气相互错综产生了这一种对于人生既生于天地之间的变化的一种用图象的一种阐释,不是属于单纯的先后天的这种简单的问题。



阴阳·五行·天干



    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人说是对应大自然五种物质,其实五行乃是五气,比喻为五种物质,乃形象描述。当然化气为物,说是五种物质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换柱,五气乃是根本。气是什么,阴阳之气。五气不过是阴阳二气流动的五种存在形式而已,少阳为木,太阳为火,少阴为金,太阴为水,对应四季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先秦文献中凡提到“五行”时大都是用“阴阳五行”,而时下提到五行却不提阴阳,提到阴阳却不提五行,实在有违古人本意。郑玄《洪范注》:“行者,顺天行气也。行者,行也。”五行也就是五种运动方式。五种运动方式来就是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是基于阴阳运动方式作出的定义,而不是五种基本物质。

    由夏而秋,因为有个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阴阳转换,故不可火生金,而是火克金,而有个中间转换的枢纽,名之为土,土在中间,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见,阳极而阴,阴极而阳,是不一样的,顺主阳,逆主阴,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水生木,无中间土的转送。火变金,全赖土之功,阳变阴,本为逆,因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顺生了,阴变阳,本来就是顺,故水生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即阴阳转化顺为生逆为克。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阴阳的变化规律的。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可再分阴阳,阴也可再分阴阳,五行再分阴阳,故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共十个。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十气,故十干就是十气,中国用了那么多年的干支纪年,你不要说现在你才晓得十干就是十气,五气发展为十气,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戊阳土,己阴土,为什么戊阳土,己阴土?土在中间呀。12345为阳,678910,12345为生数,678910数,有生数,才有成数。故甲阳木3,乙阴木8,丙阳火2,丁阴火7,庚阳金4,辛阴金9,壬阳水1,癸阴水6,戊阳土5,己阴土10“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此为河图数是也。大家都知道1+1=2吧,一画再加一画,就是两个一阳变为太阳,一阳为1,太阳为2,故1+1=2,同样,1+2=3,2为太阳,阳极而阴,变为阴之始,变为动,动为阳,在上,故一阳加太阳,相当于一阳加太阴,刚好为震卦3。其余卦数以此类推便知。

 


阴阳·中气·升降



   道生一,太极也。一生二,两仪也:阴阳也,动静也,在象为水火也;二生三:阴阳相感,水升火降,升降之间,中气成焉,中气者,土也;三生万物:水流湿,火就燥,湿土生木,燥土生金,金木成气,万类成形矣。火性上炎,外阳内阴,升中有降也。水性下润,外阴内阳,降中有升也。金性收敛,在卦为兑,一阴居上,二阳居下,阴覆二阳下降归坎也。兑上一阴,从离中来也,离阴为阴之祖,故名太阴。木性敷扬,在卦为震,一阳居下,二阴居上,阳载二阴上升于离内也。震下一阳,从坎内来也,坎阳为阳之祖,故名太阳。离阴右降,金气之收敛也。坎阳左升,木气之敷扬也。离阴不降则土燥结,金失养。坎阳不升则土湿郁,木不达。



太极·阴阳·三才



    前面说了阴阳升降,知道阴阳之气的运动是阳升阴降,其实这就是对太极两仪的动态描述,那么三才是什么?三才不就是天、地、人吗?这样肤浅的理解,只会让你裹足不前,而别无它用。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的就是三才的产生。三才正是和气,而三才中的一对矛盾正是两仪,也就是阴阳。阴阳分为三才,三才各具阴阳。所以说兼三才而两之,六画之卦成也。三才始备,八卦成焉。而六十四卦是以三为经而象三才,以四为纬而象四象也,则4^3=64。三才是成卦的经,有贯穿始终的妙用。要弄明白易,就要了解经三纬四的道理,而要了解三才,就要了解阴阳的对立与统一。四象是成卦的纬,按照阴降阳升的道理,太阳的卦气上升,是火;太阴卦气水;少阳的挂气是风;少阴的挂气内敛,所以是金。这是阴阳·四象·五行的对应关系。博文:阴阳·五行·八卦四象是两仪交错而成的,再于两仪交错就可以成为八卦,八卦交错就可以成为六十四卦。这是一种层次递进的关系,我们也可以这样表述,八卦、六十四卦都可以是由两仪直接交错而成,而成卦则是以四象交错得六十四卦的。三才为经,四象为纬,这是六十四卦象生成的本质之所在!。

《释说卦》云:“阴阳者,天之二道也;柔刚者,地之二道也;仁义者,人之二道也。天地人之道各二,所谓'三才而两之’也。《易》能兼三才,则皆兼其两之之道,此易之画所以六而后成卦也,盖惟道兼统三才,三才不过二象,阴阳是也。天地人皆具阴阳,是之谓一阴一阳之道也。《易》之道,三才之道也;三才之道,一阴一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之道,道之大全也。《易》为三才之书,其言者三才之道也。是以一卦之中,皆备三才之象也。阴阳者,天之二道也;柔刚者,地之二道也;仁义者,人之二道也”


太过者其数成 不及者其数生


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数,圣人察河图而推定之。

其序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夫五行各具形质,而惟水火最为轻清,乃为造化之初。故天以一奇生水,地以二偶生火

化生已兆,必分阴阳,既有天一之阳水,必有地二之阴火,故火次之,其数则二。阴阳既合,必有发生,水气生木,故木次之,其数则三。既有发生,必有收杀,燥气生金,故金次之,其数则四。至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似乎土生最后;而戴廷槐曰∶有地即有土矣。若土生在后,则天三之木,地四之金,将何所附?且水火木金,无不赖土,土岂后生者哉?然土之所以言五与十者,盖以五为全数之中,十为成数之极。中者言土之不偏而总统乎四方,极者言物之归宿而包藏乎万有,皆非所以言后也。

再以方位阴阳之理合之亦然。如水王于子,子者阳生之初,一者阳起之数,故水曰一。火王于午,午者阴生之初,二者阴起之数,故火曰二。木王东方,东者阳也,三者奇数亦阳也,故木曰三。金王西方,西者阴也,四者偶数亦阴也,故金曰四。土王中宫而统乎四维,五为数中,故土曰五。此五行生数之祖,先有生数而后有成数,乃成一阴一阳生成之道,此天地自然之理也。

虽河图列五行之次序,而实以分五行之阴阳,阴阳既有次序,气数必有盛衰,如六元正纪大论云寒化一、寒化六、灾一宫、灾三宫之类,皆由此数而定。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谓如甲丙戊庚壬五太之年为太过,其数应于成;乙丁己辛癸五少之年为不及,其数应于生。惟土之常以生数者,盖五为数之中,土居位之中,而兼乎四方之气,故土数常应于中也。虽易系有天十成之之谓,而三部九候论曰∶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此所以土不待十而后成也。先圣察生成之数以求运气者,盖欲因数以占夫气化之盛衰,而示人以法阴阳、和术数、先岁气、合天和也。其所以关于生道者非浅,观者其毋忽之。

    甲子  甲午岁: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

    乙丑  乙未岁: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

    丙寅  丙申岁: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

    丁卯  丁酉岁: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

    戊辰  戊戌岁: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

    己巳  己亥岁: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

    庚午  庚子岁: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

    辛未  辛丑岁:雨化五,寒化一。

    壬申  壬寅岁:火化二,风化八。

    癸酉  癸卯岁:燥化九,热化二。.

    甲戌  甲辰岁:寒化六,湿化五。

    乙亥  乙巳岁: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

    丙子  丙午岁: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

    丁丑  丁未岁: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

    戊寅  戊申岁:火化七,风化三。

    己卯  己酉岁: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

    庚辰  庚戌岁: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

    辛巳  辛亥岁: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

    壬午  壬子岁: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

    癸未  癸丑岁;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

    甲申  甲寅岁: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

    乙酉  乙卯岁: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


五行生克·阴阳升降



水木火土金五行生克,一阴阳升降之旋相为宫也。生为长养,即为阴升;克为制化,即是阳降。然必阴先升而后阳乃降,亦必阳能降而后阴转升。五行不克则不生,如有妻而无夫也。乃相生之道,人皆知之,相克之道,人多不察,请详言之。

肾主地、主阴、主水,五液亦皆主地、主阴、主水。肾中真阳之气,煦育,上通各脏腑之阳,而肾中真阴之气,即因肾阳蒸运,上通各脏腑之阴。阳助阴升,以养肝木,则木气敷荣,血充而气畅矣。由是,肝得上升之阴气而养心火,则火气温润,血生而脉行矣。由是,心得上升之阴气而养脾土,则土气健运,统血而散精矣。由是,脾得上升之阴气而养肺金,则金有治节,调元而赞化矣。肺得上升之阴气,转降而入肾,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矣。此五行一气相生,始于肾,终于肺,地所以上交乎天也。

肺主天、主阳、主气,敷布阴液,以柔肝木。木得下降之阳气所制,则温柔和缓,不似燥急难平矣。由是,木来疏土,土得下降之阳气所制,则宣松运化,不似困钝不灵矣。由是,土来治水,水得下降之阳气所制,则知周输泄,不似汜滥无归矣。由是,水来济火,火得上升而复下降之阳气所制,则心肾相交,不似火炎水燥矣。由是,火来暖金,金得上升而复下降之阳气所制,则津液分布,不似金寒水冷矣。此五行一气相克,始于肺,终于肺,天所以大包乎地也。

然则五行之生,虽五脏之阴递升而生,实肾之阳助肾之阴递升而生,阴之升,天统之而地承之也。五行之克,虽五脏之阳递降而克,实肺之阳统肺之阴递降而克,阳之降,地承之而天统之也。生固为生,克亦为生,生克二者,非即阴升阳降,循环而不穷者哉?然而生克又不可太过也,太过则非真阴真阳升降以为生,而为邪水邪火升降以为害也。

木赖水生,水泛则木浮,木浮则火湿,火湿则土困,土困则金埋,金埋则水愈泛,五内有水而无火,则泻利、肿满,诸湿病生矣。火赖水克,水盛则火灭,火灭则金寒,金寒则木湿,木赖木生,木盛则自焚,火焚则土燥,土燥则金枯,金枯则水涸,水涸则木愈焚,五内有火而无水,则风、劳、蛊、膈、三消,诸燥病生矣。土赖木克,木强则土弱,土弱则水泛,水泛则亦亏,土无火必滥,则痞满、肿胀、泄泻诸湿病生;土无水必干,则蛊、膈、三消诸燥病又相继而生矣。土赖火生,火炎则土燥,土燥则金熔,金熔则水亏,水亏则木炽,木炽则火愈炎,五内有火而无水,则谵狂、膈消,诸燥病生矣。金赖火克,火炎则金燥,金燥则木炽,木生困于水火,(土包五行,故多兼病),则痞满、胀痛燥湿诸病,又杂沓而生矣。水赖土克,土燥、窘迫、下利,诸燥病生矣。水赖金生,金寒则水冷,水冷则木滥,木滥则火湿,火湿则土困,克则劳咳、咽痛、窘迫、下利,诸燥病生矣。生克一有太过,则克固为克,生亦为克。且人身真阴真阳,只有此数,凡见太过,实由不及。太过不及,则为浊阴、为燥阳,浊阴则不为阴而为水,燥阳则不为阳而为火。五行生克不外水火,生克太过不及为病,亦不外水火。水流湿,火就燥。故水火二气,为五行之生成;燥湿二气,为百病之纲领。

阴阳以气言,水火以形言。坎为水,水色黑,黑属阴,然水外暗而内明,空灵活泼,实为阴中之阳,故坎中满。离为火,火色赤,赤属阳,然火外明而内暗,且返本归根,则其色黑,实为阳中之阴,故离中虚。以形质言,水、火质虚,木、金、土质实,是水、火又为木、金、土之先天矣。火有形无质,必根据附于物而乃有质,水虽有质而极虚,故论五行生成之序,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论五行生克之序,则生始于水,克始于金。知五行气质、阴阳生克,乃知天人一贯道理,玩集中各论自明。

 

五行是阴阳之气的五种运动方式

郝万山

五行,是指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气的五种运动方式。

在《伤寒论》里,一开始就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秉五常,以有五脏。天,指大自然,大自然抚布了气的五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才使万事万物,有生长收藏的生命节律。人秉五常,这个五常也是指五行,人体秉受了五种常规的气的运动方式,才有了以五脏为核心的五大生理系统。

在《黄帝内经》里,多次提到天有四时五行,大自然有四季,有五行,以生长收藏,才使植物有了生长收藏的生命阶段,才有了寒暑湿燥风,这样一些不同的气候变化。


可见,同是这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五行和五材不是一回事。五行,是指自然界的气的运动规律,它支配着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壮老已。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树木花草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运输,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以及地面上季节的更替,气的展放运动和气的上升运动,气的内收运动和气的下降运动,周而复始地交替变化,最初,只有四行。

可是,当五行和阴阳结合起来的时候,因为气的展放运动和气的上升运动,是气的阳性运动。气的内收运动和气的下降运动,是气的阴性运动。气的运动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时候,它会有一段平稳的过渡。这种平稳的过渡,发生在夏末秋初。也就是夏季的最后18天,在这个季节,在我们的大地上,阴雨连绵,暑热未退,秋风未到,气候闷热潮湿。

大家都觉得这个季节不好过,是桑拿天,不像春天那么舒展,不像夏天那么火热,不像秋那么清爽,不像冬天那么凛冽这个时候,气的上升和下降相对均衡,气的展放和内收也相对均衡,自然界的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古人就用“土”字,来代表这种气的运动方式。在五材中,土是指化育万物的广博的土壤。

五行是指不同季节气的不同的运动方式,五行之间的关系,包括了相生和相克春季过后是夏季,春季气的展放运动,为夏季气的上升运动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这就叫木生火。

如果今年春季气温比较低,植物的根长得不好,枝条也长得不好,就会影响夏季植物地面部分的生长。这叫木气虚,就不能生火。

那么,秋季气的内收,种子成熟了,主干的营养贮存得多,它就有利于植物的过冬。秋季气的内收运动,为冬季气的潜藏运动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这叫金生水。五行的相生,是按照季节的次序相生的五行有相生,不至于导致某种气的运动不足。五行有相克,也不至于导致某种气的运动太过。这种生克制化,保证了五行之气,平衡,稳定,协调的年复一年的交替运动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



纳音五行与五行长生十二宫



干支 五行 卦名 卦运 天 地 星 门 宫 神

甲子 1水 坤  一  己 壬 柱 死 一 合
甲子 1水 复  八  己 壬 柱 死 一 合
乙丑 3木 噬嗑 六  壬 丁 蓬 杜 三 雀
丙寅 2火 家人 四  丙 癸 辅 休 二 符
丁卯 6水 损  九  癸 戊 芮 惊 六 阴
戊辰 9金 履  六  丁 辛 冲 生 九 天
己巳 8木 大壮 二  戊 庚 心 景 八 陈
庚午 8木 恒  九  戊 庚 心 景 八 陈
辛未 9金 讼  三  丁 辛 冲 生 九 天
壬申 1水 师  七  己 壬 柱 死 一 合
癸酉 2火 渐  七  丙 癸 辅 休 二 符
甲戌 7火 赛  二  辛 己 英 开 七 蛇
乙亥 3木 晋  三  壬 丁 蓬 杜 三 雀
丙子 6水 颐  三  癸 戊 芮 惊 六 阴
丁丑 4金 随  七  庚 丙 任 伤 四 地
戊寅 8木 丰  六  戊 庚 心 景 八 陈
己卯 7火 节  八  辛 己 英 开 七 蛇
庚辰 1水 泰  九  己 壬 柱 死 一 合
辛巳 3木 大有 七  壬 丁 蓬 杜 三 雀
壬午 2火 巽  一  丙 癸 辅 休 二 符
癸未 4金 困  八  庚 丙 任 伤 四 地
甲申 3木 未济 九  壬 丁 蓬 杜 三 雀
乙酉 9金 逐  四  丁 辛 冲 生 九 天
丙戌 6水 艮  一  癸 戊 芮 惊 六 阴
丁亥 8木 豫  八  戊 庚 心 景 八 陈
戊子 7火 屯  四  辛 己 英 开 七 蛇
己丑 9金 无妄 二  丁 辛 冲 生 九 天
庚寅 3木 离  一  壬 丁 蓬 杜 三 雀
庚寅 4金 革  二  庚 丙 任 伤 四 地
辛卯 2火 中孚 三  丙 癸 辅 休 二 符
壬辰 6水 大畜 四  癸 戊 芮 惊 六 阴
癸巳 4金 缺  六  庚 丙 任 伤 四 地
甲午 9金 乾  一  丁 辛 冲 生 九 天
甲午 9金 后  八  丁 辛 冲 生 九 天
乙未 7火 井  六  辛 己 英 开 七 蛇
丙申 8木 解  四  戊 庚 心 景 八 陈
丁酉 4金 咸  九  庚 丙 任 伤 四 地
戊戌 1水 谦  六  己 壬 柱 死 一 合
己亥 2火 观  二  丙 癸 辅 休 二 符
庚子 2火 益  九  丙 癸 辅 休 二 符
辛丑 1水 明夷 三  己 壬 柱 死 一 合
壬寅 9金 同人 七  丁 辛 冲 生 九 天
癸卯 8木 归妹 七  戊 庚 心 景 八 陈
甲辰 3木 睽  二  壬 丁 蓬 杜 三 雀
乙巳 7火 需  三  辛 己 英 开 七 蛇
丙午 4金 大过 三  庚 丙 任 伤 四 地
丁未 6水 蛊  七  癸 戊 芮 惊 六 阴
戊申 2火 涣  六  丙 癸 辅 休 二 符
己酉 3木 旅  八  壬 丁 蓬 杜 三 雀
庚戌 9金 否  九  丁 辛 冲 生 九 天
辛亥 7火 比  七  辛 己 英 开 七 蛇
壬子 8木 震  一  戊 庚 心 景 八 陈
癸丑 6水 喷  八  癸 戊 芮 惊 六 阴
甲寅 7火 既济 九  辛 己 英 开 七 蛇
乙卯 1水 临  四  己 壬 柱 死 一 合
丙辰 4金 兑  一  庚 丙 任 伤 四 地
丁巳 2火 小蓄 八  丙 癸 辅 休 二 符
戊午 3木 鼎  四  壬 丁 蓬 杜 三 雀
己未 1水 升  二  己 壬 柱 死 一 合
庚申 7火 坎  一  庚 丙 任 伤 四 地
庚申 6水 蒙  二  庚 丙 任 伤 四 地
辛酉 8木 小过 三  戊 庚 心 景 八 陈
壬戌 4金 萃  四  庚 丙 任 伤 四 地
癸亥 6水 剥  六  癸 戊 芮 惊 六 阴


从古至今无数先贤试图从各种角度解释纳音五行的原理所在,均不得其要,其实纳音五行是用来描述60甲子自身阴阳消长规律的。先看下图:纳音五行与五行长生十二宫

再看下图:

纳音五行与五行长生十二宫

参看两图纳音五行之理明矣,运用之奥亦明矣。

 

 

    对于预测,年命纳音无任何实际意义,只是别人来预测时经常会问自己是什么命,因此这里给出一种简便的记忆方法,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六十花甲纳音心诀

金   甲子 乙丑海中金   壬寅 癸卯金箔金   庚辰 辛巳白蜡金   
     甲午 乙未沙中金   壬申 癸酉剑锋金   庚戌 辛亥钗钏金   

水   丙子 丁丑涧下水   甲寅 乙卯大溪水   壬辰 癸巳长流水   
     丙午 丁未天河水   甲申 乙酉泉中水   壬戌 癸亥大海水   组      

火   戊子 己丑霹雳火   丙寅 丁卯炉中火   甲辰 乙巳佛灯火   
     戊午 己未天上火   丙申 丁酉山下火   甲戌 乙亥山头火   

土   庚子 辛丑壁上土   戊寅 己卯城墙土   丙辰 丁巳沙中土   
     庚午 辛未路旁土   戊申 己酉大驿土   丙戌 丁亥屋上土   

木   壬子 癸丑桑松木   庚寅 辛卯松柏木   戊辰 己巳大林木   
     壬午 癸未杨柳木   庚申 辛酉石榴木   戊戌 己亥平地木   



河图洛书与五行八卦



《周易》,主要是讲阴阳、八卦、64卦变化的古书。
《黄帝内经》(或说《素问》和《灵枢》)中的藏象学说,是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方面的应用。

《周易》里面讲八卦、64卦的变化,没有涉及五行,这是因为,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
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根源都是太极、阴阳、四象学说。

四象学说之后,出现五行学说与八卦学说两个发展方向。
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拨开迷障,深入探究这些古老学说的本质问题。

四象学说的出现,有助于古人认识客观世界。
“象”,就是以“象”类物,是古人的一种分类和分析事物的方法,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四象是指:少阴、太阳、少阳、太阴——分别可以代表春、夏、秋、冬;生、长、老、死等等四类事物和现象,将事物和现象分成四个阶段、四种相联系的情况。

为了更便于理解,古人又用了四种常见的事物代替上述四象。
这四种常见的事物就是“金木水火”。
具体代替方法就是:木——少阴;火——太阳;金——少阳;水——太阴。
“木火金水”,就是后来五行学说中的“四行”(缺少“土”行)。
“木火金水”代替“少阴、太阳、少阳、太阴”以后,就不再是具体的生活中的这四种常见事物,它们变成了“四象”,被人为地赋予了概念,变成了哲学理论上的东西。

以后,当古人认为其它事物和现象分别与“木、火、金、水”类似时,就可以分别被归类于“木火金水” 四象了。

四象学说确立和应用后,古人就会思考下列问题:
1,四分法太粗糙,四分法之后,如何更细致地分类事物,事物类别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是什么?
2,“四象”分类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导致了八卦学说的产生;第二个问题,导致了五行学说的产生。太极一分为二,得到阴、阳(两仪)。
阴、阳再一分为二,得到四象——“少阴、太阳、少阳、太阴”,后来分别称为“木、火、金、水”。

如果用阿拉伯数字“1、2、3、4”表示四象,那么,根据“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分类法,其中,最大的奇数是3,可以表示阳气最多的太阳;最大的偶数是4,可以表示阴气最多的太阴。
1、2、3、4之和为10,10可分出“1、2、3、4”,所以,“10”可以看作太极。
太极分阴阳,10可分为5、5,一个为阴数5,一个为阳数5。
阳数5可分解为3和2。对应四象,3为太阳,为火;2为少阴,为木。
阴数5可分解为4和1。对应四象,4为太阴,为水;1为少阳,为金。

所以,“木、火、金、水” 与“1、2、3、4”相配的结果是:
木——2,是少阴。
火——3,是太阳。
金——1,是少阳。
水——4,是太阴。

由水变化到木,是由“阴4”变化到“阴2”,是阴气渐少,阳气渐多的过程。
由火变化到金,是由“阳3”变化到“阳1”,是阳气渐少,阴气渐多的过程。
这里,“4,2,3,1”表示的是概念,不是具体比例,所以四象学说里,“水”与“火”的阴气与阳气比例不是“4:3”;“木”与“金”的阴气与阳气比例也不是“2:1”;

“木、火”都是由“阳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阳”。
“金、水”都是由“阴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阴”。

所以,四象(木、火、金、水)用于对应一年四季时,分别可以对应春、夏、秋、冬。
由春季到夏季,阳气渐升;由秋季到冬季,阴气渐升。

用于四象对应生命时,“木、火、金、水” 分别可以代表生、长、老、死——表示生命从无到有(生),从有到强(长),从强到弱(老),从弱到无(死)的四个连续的过程。

根据阴阳理论,阴气与阳气是互根互生的。所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是也。
以四象为例,阳气分为“木、火”,阴气分为“金、水”。
“木、火、金、水”四象循环,就是一个阳气与阴气不断地互根互生的过程。

“水”为阴气的极点,“阴极阳生”,所以“水”变化为“木”,即生“木”;“木”阳气继续上升,变化为“火”;“火”为阳气极点,“阳极阴生”,所以“火”变为“金”,即火生金;“金”阴气继续上升,变化为“水”,金生水。

木——2,是少阴。
火——3,是太阳。
金——1,是少阳。
水——4,是太阴。

上述四象还可用另一种方式表示——就是根据阴阳互根互生理论,用其“所生”(即产生的原因)来表示。

比如,“木——2,火——3”,都源于“阳数5” 一分为二。所以木为“阴2”,火为“阳3”。
木是因为“阳5”分出了 “阳3”才出现,所以“木”可以说成“阳3生木”;同理,火是因为“阳5” 分出了“阴2” 才出现,所以“火”可以说成“阴2生火”。在古代,阳可对应“天”,阴可对应“地”,所以“阳3生木”“阴2生火”可以说成“天三生木,地二生火。”

再比如,“金——1,水——4,” 都源于“阴数5”一分为二。所以水为“阴4”,金为“阳1”。
金是因为“阴数5” 分出了“阴4”才出现,所以可以说成“阴4生金”;同理,水是因为“阴数5” 分出了“阳1” 才出现,所以可以说成“阳1生水”。阳可表示“天”,阴可表示“地”。所以可以说成“天一生水,地四生金”。

如上所说,四象(木、火、金、水)的阴阳变化次序和规律就此确立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就此确立了。
四象已经具有明显的周而复始的性质了。
  四象对应一年四季,明显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如果将植物的种子、动物的后代看作生命的特殊再生方式,那么,四象对应生命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生命也是具有周期性的。
  
  四象变化,周而复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有一般,就有特殊。
  
  以一年四季为例,其变化规律与日月有关。日月几十亿年运行不息,是相对永恒的东西。据说地球的气候变化,7500万年是一个周期,在这个期间内,四季(春夏秋冬四象)变化规律是大致不变的。
  
  对动植物生命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偶然性因素大为增加。以动物为例,有胎死腹中的,有幼年夭折的,有壮年早逝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未完成就结束了。有的动物未留下后代,那就谈不上生命的再生(周而复始)了。对动植物生命而言,偶然性因素确实存在,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生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其他事物变化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有特殊变化而否定其一般规律。。
  在把握事物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把握和解决偶然性因素导致的特殊变化,是我们研究事物规律的目的。
  
  导致四象一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导致四象发生特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里,需要谈到五行学说。
  
  四象与五行的区别,在于一个“土”。
  “土”位于四象中间,不包含在四象循环周期内,如何正确理解“土”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四象与五行的关键。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将五行对应时间和过程,《周易参同契》持“土旺四季”,持“土贯穿始终”之说。
  将五行对应地理四方,《周易参同契》持“土主中宫”之说。
  在这里,“土”是太极,是可以分出阴阳的太极。
  我赞同《周易参同契》的上述观点,持“土为太极”之说。
  
  “土旺四季,罗络始终”。正是因为有了贯穿始终的“土”,有了时间和过程的始终,一年才可以划分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划分出“生长老死”四个阶段。
  
  《周易参同契》“皆秉中宫,戊己之功”。“土”指中央,有了中央,人们才可以区分“东南西北”四方,“东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长久存在。
  
  《周易参同契》“土旺四季”,因为有“土”,四季才可以周而复始,运行不息。
  
  中医支持“土为太极”的说法。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为土。人食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气,即为后天之气。传统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之气为后天太极,是生命所必需的。中医有“补脾胃,养五脏”的治疗法则。
  
  古代有土生万物、土养万物、土载万物、土纳万物之说。这万物自然是指可以归类于“木火金水”四象的万物。实质就是——土生木火金水,土养木火金水,土载木火金水,土纳木火金水。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其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这个“土”是先天之“土”。
  “木火金水”的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这个“土”是后天之“土”。
  
  将五行对应一年四季,“木火金水”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土为阴阳(合则为太极)——就是日月。日月分则为阴阳,合则为太极。有日月,才有春夏秋冬四季。将来,太阳月亮的寿命到了尽头,日月没有了,“春夏秋冬”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因为后天太极变化了。
  
  将五行对应四方,“木火金水”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土为中央。中央可以无限小,小到一个点;可以无限大,大到与天地相同。“土”,可以理解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没有天地就没有四方。其实,即使简单的只将“土”理解为“中央”,四方也是由中央生发的,没有中央原点,根本无法划分东南西北四方。
  
  在五行中,“土”为太极,太极分两仪,就是阴阳(也可说是阴土,阳土),阴阳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
  “土”不一分为二时,是“太极”。
  “土”一分为二时,是“阴,阳”,是“阴土”和“阳土”。
  
  “土”可四分为“木火金水”,是太极(阴阳)分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为“土”,是四象统一回归到太极。——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实质,本质。
  对于五行学说,我感觉只有这样理解,才可以解决应用时产生的一些难题。

上一节谈到,五行图就是太极(阴阳)四象图,土居于中央,生发周围的四象,并且是木火金水四象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土发生变化,木火金水就会跟着发生变化。土消失了,木火金水跟着灭亡。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就是人体五脏中的“土”。脾胃之气,在人体是后天之气,起养五脏的作用。
  
  下面谈谈五行学说涉及到的先天太极和后天太极说。
  太极分为先天太极和后天太极,是太极发展变化的两个不同阶段。
  太极为什么要分先天太极和后天太极两个阶段?因为太极阴阳发展变化时,影响因素不一样。
  
  太极发展变化时,如果只受先天之气影响,就是先天太极。
  太极发展变化时,如果受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双重影响,就是后天太极。
  
  先天太极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不受外界影响的环境真空状态,事实上很难存在——太极的发展变化总是受外界影响的,外界环境有时还是太极生存发展的基础。
  
  后天之气主要指影响太极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
  对动植物而言,先天之气主要指遗传因素,后天之气主要指营养因素。
  以动物为例,受精卵是先天太极。在先天之气(父母精气)的作用下,受精卵开始分裂,生命从此开始,事实上,从这一刻起,后天之气就开始起作用,太极阴阳变化进入后天太极阶段——受精卵能否正常分裂,也受母体影响;胚胎受母体影响;出生后要受食物和生存环境影响。
  
  我们生存在天地间。天地刚产生的那一刻,就是先天太极。之后,天地运行就进入后天太极阴阳变化阶段。因为我们生存的天地,属于太阳系,我们的生存环境——天地受太阳系影响。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受银河系的影响。银河系是总星系的一部分,受总星系的影响。没有比总星系更大的空间了,总星系受它自身规律的影响。有生就有死,有存在就有灭亡。总星系是“有”,它源于“无”,重归于“无”,是“有”的必然归宿。
  
  让我们建立一个四维时空坐标系。刚开始,太极处于坐标系原点——就是先天太极。太极出生了,有了生命,就开始发展变化——在坐标系时间轴上,逐渐远离时间原点。与其他有生命的事物一样,太极将经历“生、长、老、死”四个阶段——刚出生那一刻是先天太极,之后三个阶段属于后天太极。太极灭亡那一刻,在四维时空坐标系上,就是时间线上最后一个点,是与原点距离最远的点。
  
  坐标原点,属于先天太极。
  坐标原点之后所有的点,都属于后天太极。
  沿着坐标系的时间线,后天太极就是太极逐步走向灭亡的过程。
  就时间点而言,在坐标系时间轴上,后天太极越接近原点,就越与先天太极近似,无限接近就无限近似,但不会完全相同。



五行真机颠倒颠 学者详审妙又玄

        蔡昔琼        

      《滴天髓》言:能知旺衰之真机,其于三命之奥,思过半矣。何胃“知衰旺之真机“?任铁樵疏注云:长生禄旺,根之重者也,墓库余气,根之轻者也;天干得一比肩,不如地支得一余气墓库;……。此皆论衰旺之正面,易者也。子平之理云:旺则宜泄宜伤,衰则喜帮喜助。此皆为旺衰之常理。然而,旺之中有衰者存,衰之中有旺者在,即为“五行颠倒之真机,学者宜细详玄玄之妙。” 

 

        

      旺衰变理,也不是太难理解。具体说,变理就是对太旺,旺极,太衰,衰极的五行的一种正确的处理方法。任铁樵总结“颠倒之理有十:木太旺者而似金,喜火之炼也;木旺极者而似火,喜水之克也;火太旺者而似水,喜土之止也;火旺极者而似土,喜木之克也;土太旺者而似木,喜金之克也;土旺极者而似水,喜土之止也;水太旺者而似土,喜木之克也;水旺极者而似木,喜金之克也; 

 

        

      木太衰者而似水也,宜金以生之,木衰极者而似土也,宜火以生之;火太衰者而似木也,宜水以生之;火衰极者而似金也,宜土以生之;土太衰者而似火也,宜木以生之;土衰极者而似水也。宜金以生之;金太衰者而似土也,宜火以生之;金衰极者而似木也,宜水以生之;水太衰者而似金也,宜土以生之;水衰极者而似火也;宜木以生之。(按:原作者,是把属于变理的内容,化解成常理来理论,其用心良苦,但读者相当费解)

        下面以木五行为例,简释五行旺衰之变理: 

        一、木太旺者而似金,喜火之炼也; 

        原意是,属于太旺状态的木,就象是偏旺状态的金,最喜用火锻炼。 

        

      简释:任何一种五行,旺就要旺到—种纯洁的程度,纯洁是自然界的一种高贵的标志。属于太旺程度的木,必是因为一点微弱的克,或泄或耗而使它不能成为专旺局。破坏木五行这一美好愿望为首的,就是金五行。实践检验,无论是正五行金还是纳音五行金都能破坏仁寿曲直格。那么,凡是与命运抗争的人,必然选择用火来消熔金石,去其浊气,力争进入高贵的行列。不难理解,在木太旺的局面下,火的功效一是泄木,二是克金。这就要看木太旺是接近于偏旺的状态,还是接近于旺极的状态,若近于旺极,用火克金或解冻等,则能使木发荣而进入专旺大吉的层次。若是接近于偏旺,用火泄木则是使木趋于平衡这两者虽然都是喜火,都是努力趋势向于吉,但用火的方向却不同。只不过都是为了向吉的方向发民而取火为喜用。所以说木太旺而最喜火。但木太旺喜火,也并非只能用火,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二、木旺极者而似火,喜水之克也; 

        原意:旺到极点的木,就象是偏旺状态的火,最喜用水济之; 

        简释:木旺到了极点,势必就要成为木的专旺局。木的专旺局,俗称仁寿曲直格。这样的命局如果不是破格 见金即为破恪 

      古人的经验认为命主不是有福就是有寿。木旺极必然是木气冲盈。五行之气,有—个自然规律,那就是“气满自流”。木气充足,就自然流向火。火越旺,木气发泄就越多。木到了旺极的程度,本意是趋于一种质地纯良而高贵的木。若任其性,泄精于火,则木就不能保持他原来属于精品的层次。所以木旺极之时最喜水来制火养木。即是“持满”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木旺极不等于就是仁寿曲直格成。即使是只有一点微金,遇到恶劣环境,这块好木也会腐烂变质。 

 

        三、木太衰者而似水也,宜金以生之。 

        原意:太衰的木,就象是偏弱的水,水偏弱当然适宜于用金来生助。 

        

      简释:太衰也叫太弱,是比偏弱还弱的一种旺衰程度。偏弱,宜生扶补其不足,以期达到中和平衡的目的。但太弱已经是偏离了中和,是很难再扶起来的一种旺衰状态。怎么也扶不起来的五行,最痛快的处理办法就是将它去掉。(按:请不要用人来比喻,那样显得太不“仁慈”)。太弱的日主,最好就是服从别人,谁个气势旺盛,就顺从谁而去。从得越真就越吉利。从又不从,反复不定,决非好事(在人事上表现的就是小人)。太弱与弱极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当太弱有根时,就很难真心实意地服从别人。一当不服,就要反抗,反抗又无实力 

      大气势是太弱嘛 ,自然又是以失败而告终。太弱无根得气,或有助的情况,亦同此理。 

        太弱的旺衰程度是实践中较难处理的一种状态,笔者曾在《论身弱》的文章中指出,太弱可分为三类: 

      、有根之太弱——接近于偏弱的状态. 

      、无根得气之太弱 

      、无根有助之太弱        接近于弱极的状态 

        

      有人把有根之太弱划分到偏弱的范围。实践检验:有根太弱,多属偏枯不吉。因为他与偏弱大多吉利,不相吻合。而且有根太弱,多喜去根而从。所以要如此地划分。对于有根之太弱的八字,什么时候能去根而从,就什么时候发达;什么时候因生根而旺盛,什么时候就是南柯一梦(另有高贵原因的不在此例)。 

 

      《论身弱》文中还指出,是太弱还是弱极,也要考虑五行的特性。比如己土无根,无助又不得气,如果有甲木相合,己土却不愁木盛,还要作太弱论。又如,戊土太弱,若有癸合。其形还壮。回头我们再谈木太衰为什么宜用金.这是因为,木太衰就为扶不起来的弱五行,扶之不起就得去掉 

      自然之理是无情而合道的 。要去掉太衰退的木,当然宜用金,但宜金也并非非金不可。 

        四、木衰极者而似土也,宜火以生之。 

        原意:衰极的木就象是偏弱的土,土偏弱宜用火生之。 

        

      简释:衰极也叫弱极。是比太弱还要弱的—种旺衰程度。大家已经知道,日干太弱最喜真从。真从则吉,假从多有不吉。那么,日干弱极就不是假从,而是从得服服帖帖。或者说是完全顺从于旺势。既然已经顺从于旺势,那么这个被接受的“投降”者,决非庸才。在旺势面前他能存在,必有他的能力与功用。弱极者,可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木的才华是什么,当然就是火五行,所以木衰极者最宜用火。但也不是只能用火,这要看其情况而定。旺极或衰极而成格,都可谓之“精品”。属于这种五行状态的命主,必是富贵者,极而从格者,从官则贵,从财则富,从儿则福。(按:传统命学之从,就是这么严格。论从必有明显所从的对象)

                       

                

 

                  旺衰变理举例

                  (按:旺衰变理在古今命例中到处可见,但说完全掌握却不是一件容易事,下面是就《滴天髓》中的几个例子作以说明)

                  例一、乾造:  甲辰   丁卯  甲子  戊辰

                           大运: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原注:甲子日生卯月,地支两辰,是木之余气也,又辰卯东方,子辰拱水,水太旺似金也,以丁为用。至己运,丁火临旺,名列宫墙;庚辛两运,南方截脚之金,虽有刑耗,而无大患,未运克去子水,食禀天储;午运子水冲克,秋闱失意;壬申运金水齐来刑妻克子,破耗多端;癸运不禄。 

 

                    

                  简释:甲木生在卯月处帝旺之地,满局只有甲子一点纳音金。从大势一看,近乎仁寿曲直格。只因地支两辰,天干丁戊火土相生,局中戊土成为有根 根重 有源之太弱。在此,阻止甲木成格的是土金。火具有两面性。当有金出现时,最喜丁火能制金。当无金出现时,火土刘来泄耗日主之精。巳运,金得长生,丁火借南方之运势发挥作用。火主文明是甲木的透气,所以能够“名列宫墙”;庚辛运破木局。丁火却成了救金,“互有刑耗而无大患”;午火是重药。病轻而药重,火旺生土泄耗甲木日主,木成格的希望破灭,自然“秋闱失意”。未运,土逢燥湿相配,甲木入库而土更旺,原命局完全被火、土拉向了中和偏旺的范围。此时地支融合的方式切入(按:后面有什么叫做融合)未土,即重新构成身旺财旺的另一种局面,这还是因为原命局财星有根、有生扶不忌土之故 按常理论 。所以命主又能“食禀天储”了。至壬申运,日干又要回到原来太旺的局面。金旺喜火,但壬水克合丁火,丁火用神被克,“不禄”就是必然的了。这个八字日干五行的旺衰程度在波澜起伏地变化,导致命主—生坎坷不平。 

 

                  例二、乾造: 癸卯    乙卯    甲寅    乙亥       

                           大运: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原注:此造四支皆木,又逢水生,六木两水另无他气。木旺极者,似火也,出身祖业本丰。惟丑运刑伤,壬子水势乘旺,辛亥金不通根,支逢水旺,此二十年经营,获利数万;一交庚戌,土金并旺,破则而死。 

 

                    

                  简释:甲木日元生在乙卯月。坐下寅与亥合化成木。年柱又是癸卯,满盘水木,正五行无金,火土藏支因合而去皮。木旺极无疑,木旺极最好是能成仁寿曲直格(专旺格。日元无金克,无火泄,运势从东转北,恰好利于木局成格。富贵命。最佳时运当在亥运,水旺木得长生。庚戌运如何呢  大趋势是运转西方,于木不利,但凶否,要看原命局的质量好坏。原命局中的癸卯金泊金,看起来力量很小,但对木的专旺格 纯洁的精品 而言,他却是—个瑕点,有人说“乙亥山头火’为什么不克金泊金呢?岂不见中间隔着两个大溪水。就是这一点微金,庚戌西方运来临,乙庚合入命局,破了仁寿格,仁寿格被破,命主不仅不寿,反而促死。木多金缺折断筋骨而死。 

 

                  例三、乾造 :   乙丑    甲申    甲申    辛未 

大运 :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原注:此造地支土金,木无盘根之处,时干辛金,元神发透。木太衰似水也,初运癸未壬午,生木制金,刑丧早见,荫庇难丰;辛巳庚辰,金逢生地,白手发财数万;己卯运土无根,木得地,遭回禄,破财万余;至寅而亡。 

 

                    

                  简释:甲木生在申月坐下又是申金,未中一点微根遇丑冲损。只因年月天干比劫并透,虽无力,但朋比帮身不至身弱极。当为太弱的程度。甲木日元太弱宜用金,目的在于制去比劫好让日主真从。中运庚辰,辛巳恰遇土金两旺,使日主能从财官之势,因而“白手发财数万”。需要说明的是,原局虽然辛金元神发透,但在时上力弱,一金制不住三木。只得金运来临,辰巳引动原局中的金气,方能去木成格。其用神在金,喜神在土,土为财,所以日主发富。寅卯运,未中乙木木又生根。木生根,天干的甲、乙就得气势,结果是金木交战。交战的结果导致财星土五行克泄无生,故在卯运破财,寅运而亡。 

 

                  例四、乾造 :   己巳    己巳    乙酉    丙戌 

大运  :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原注:此造地支,皆逢克泄,天干又透火土,全无水气。木衰极者,似土也。初交戊辰丁巳,获丰厚之荫庇,美景良多;卯运春萱并谢;丙运大破财,又遭回禄;乙丑支全金局,火土两泄,家业耗散:甲子北方水地不禄宜矣。 

 

                    

                  简释:乙木生在巳月,处沐浴之地,俗称败地。天干地支毫无水气,即使是乙酉井泉水也被丙戌屋上土所克。满盘火土金,日干木弱极。弱极必从,从什么就要看四柱八个字的气势。天干两土一火,地支两火一土,火又生土,所以土势最旺,乙木从财,命主必富。可是乙木坐下酉金,与巳相合,与戌相害。乙木从财不专又转身从杀。所以酉金为病,最宜用火制金。这也是木衰极宜用火的道理。戊辰,丁巳,丙运火两旺,乙木真从财,又在早年。故“荫庇丰厚,美景良多。”寅、卯、丑运如何,就要看原命局的质量,八字从财就要财旺,喜食伤生财,最忌财星受损。原命局中,乙木处沐浴之地,并非很弱,在木得势时,它又从其木势不讲情义。从又不从这是小人必然的祸患。所以卯运“椿楦并谢”,“寅运破财遭回禄”。丑运,巳酉丑会成金局,巳火用神反变为忌神,因而“家业耗尽”。后行到北方水地,败木蒙根,浊贱无疑。 



五行阴生阳长阳死阴成阳化阴变

古易

五行十干出于阴阳,老子云:阴阳乃先天地所生;若以质气论,则气先质后,因有气方能质生,气得质负载于阴质之身。对于物质世界独立生命而言,必然是有二气太极互抱对立统一一体于质体,无气则质死。而这不同物质来源何处,先天阴阳二气来源何处,则需不断探索。

五行之道,阴阳互根,阴阳互体用,阴阳平衡互融互动一体。若论土之植养,戊己土互抱一体,春戊土临官于亥,己土临官于卯;则能融藏金水木火一体束临官水性聚生成活水以生甲乙木。甲乙木阴阳二气互抱,甲木至寅而临官,乙木至酉临官,则可以生丙丁火。丙火至巳而临官,丁火至子临官,则可以生戊己土。土随火母而生,故戊土先天之体禄于巳,己土禄于子以成天地;戊己土后天之体临官于亥午,以生养万物。戊己土乃金水木火冲气所结,自然成形,天生大地,为水火金木凝化,土气含散持实,阴沉凝结燥散土则大地生成;土禄则可以藏金凝土形,故庚生于巳,辛金生成于子。庚到申临官,则可以杀伐万物;辛到卯临官,则可以聚气凝结物形。壬水生申,临官在亥,则地之植养气敛,水得土而聚临官则生甲木生气;癸水生成卯,到午临官,则生物水溶体活而性胎。甲阳气生,甲乙质形随之生养,甲阳主化,到寅临官,则万物育化长养之气壮,到午甲阳气死,甲乙质形生成;乙阴主变,乙阴到午生成,到酉临官而育变丁生成而身死赴天际为闪烁群星,此中国古人认为一星一人之由,人由星宿降生之理;哈哈,其实人死哪能变星宿呢,变为鬼火还差不多。

五行阴阳二气物化万物,无分先后,无分先后是什么原理?是指如甲乙阴阳二气物化在天地的时候,变化成寅卯木的时候,他们分阴阳而为寅卯,但是寅卯物化成功时没有先后,只是在标示生命运动的时候,将他们分出先后。如寅月前而卯月后,这是基于他们的相同的长养状态的。而甲乙之生气与成气分阳死阴成是甲乙所化的寅卯木都是一样的,阴阳和合而生命长养壮旺而死没。甲乙二气是运动的,就像接力棒一样,甲死乙继,乙衰甲继,甲乙一定是互抱一体的,但终有分离之时,这时候,就是一个生命过程的太极图。甲乙不递互运动万物不生不长无生无死,则天地间就没有生命万物,就谈不上生命生生不息。

甲乙木临官时,则丙丁火生成,丙丁火乃能促甲乙之气阳化阴变,万物乃能循环天地,赖以生生不息。丙丁火临官,则戊己土生成,方能植养万物;戊己土生成,则庚辛金聚土聚物藏生;先天戊寄申临官,己寄卯临官,庚辛金乃能随母行杀没万物凝聚万物成形;庚金临官,则壬水生,壬水乃能还性也;辛金临官,则癸水成,癸水乃能体活天地。壬癸水临官,则甲乙木生成,甲乙木乃能长养。

这个十干阴阳一体互抱,阳长阴成阳消阴生阳化阴变非常玄奥;观太极阴阳图,阴阳互抱,子至巳而为阳,午至亥而为阴;时间滚滚向前,地球自东而西旋转奔流,皆无逆反之旋转,故太极图必是右旋;时间不能后退,人死不能复活,故而阴阳绝不会反向运动;若天宇有反向运动者,其物理必不同于地球太阳系,便当反识,然非为太阳系地球阴阳之理。既然如此,那么如《通会》书载之阴阳十干如癸水生卯,向后反向运动到子临冠,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本书书写的过程中,本人一直试图弄明白五行之性情,机缘巧合,忽在一日玩味壬癸水的生死中,合以自然现象,突然明白了,壬水死于卯是性死而非体死,壬水乃是水之寒性,寒性死而体正生机活泼来临,故而癸水生成,奔流天地而润养万物,经夏天直至孟秋,仍是水奔天地,到了秋末寒冬,冰雪便来临大地,而无非孟秋之壬水寒性生,何以春夏秋初,同样的水,不是冰寒令人生畏,而到了秋末冬季,寒冷彻骨,这无非就是体性不同的缘故,于是恍然大悟,五行皆是如此,阳死阴成,不过指性与体不同。而检讨生命万物,为何不是不停地生长,而是到了一定的阶段,便不再生长,同样是吃一样的饭,又没有不同,但是这人就是到了一定阶段便不再生长,即使你吃的再好也不会再长,而幼小即使吃的再差,只要不是营养不良,他也会控制不住的长,实在令人迷惑。实际上,正是如甲木死于午之类,这个长养之气便尽了,于是物体长成了,这个时候就该换乙木的成气没落之气主事了,乙木所代表的长成之气便不再聚敛物质,于是物体便慢慢的衰老,直到她的衰没之气临冠之时,物体也就应该寿终就寝了,当乙木成气的衰没之气到来的时候,生气也就开始胎养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太极图从子顺行到午,再从午顺行到子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生命从生长到长成不再生长,不再生长再到死没无形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五行阴阳体与性生与成的不同,才会有进一步明白阴阳之道,自然世界对立一体的复杂性。

明白以上道理,我们便可以总结甲乙木对立一体的几种存在形式:一、甲乙木具有并列对立形式;如阴阳对立,男女对立,不具有序位概念。二、甲乙木具有一体互抱对立形式;如太极互抱,甲死乙成,为生命存亡的分水岭,乙衰没而甲乙不存,具有序位递互概念、时间概念、时空概念。三、甲乙木具有同生共死性;甲乙一体生死,甲没有乙不生,乙没有甲而生命形质逐渐死亡,形质最终化之于土归之于无;生命只有一次,生之于无,死之于有。

对五行十干阴阳不同,只要明白了道理,我们就能在命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十干阴阳,无论他是生气也罢,成气也罢,总体无疑属于阳气,阳好生而阴好杀而已,无非阳长而阴成。天干之阳气,物化地支为阴,属于质,气质一体,与这里的阴阳十干生气与成气是不同的,这个不可以混淆。地支运动四时,运动一生,有形万物之天道运动就是上面所述的阴阳二气的道理一致。有形万物秉气而生长直至成气不长,无论质体多么强悍,也无非受二气控制,故天干秉气为万物荣辱之本,在八字而言就是人道富贵根基,故《鬼谷遗文》云:干禄主贵权名利,支主金珠积玉,得失荣枯之本,纳音器识性情人伦。

 




阴阳消长 · 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此种转化,一般是指事物或现象总体属性的改变,即属阳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属阴,属阴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属阳

事物或现象的运动变化发展到了极点,即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其阴阳属性就会发生转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灵枢·论疾诊尺》说: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上述所说的阴阳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总体属性的改变,并非指事物或现象内部阴阳与其消长相伴随的转化。而现象内部的阴阳的转化和与此相伴的阴阳的消长运动,是该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内部转化, 阳的消长运动及与此相伴的阴阳转化,是促使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阴阳转化与阴阳消长是密切相关的。阴阳的消长过程中有阴阳的转化,而阴阳的转化,又导致了阴阳的消长运动。四时寒暑的更替,由春温到夏热,阳长阴消与阴逐渐转化为阳相互伴随,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其后阳渐消而阴渐长,阳也逐渐转化为阴;秋凉到冬寒,阴长阳消与阳逐渐转化为阴相伴相随,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向温暖转化的起点,其后阴渐消而阳渐长,阴也逐渐转化为阳。如此往复循环,年复一年。 

其实,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相比较而言的:说此事物或现象属阴,是说此事物或现象中的阴性成分占了较大的比例,并非说其只含阴性成分而不含阳性成分;说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为阳,也并非说其只含阳性成分而不含阴性成分。因按照阴阳互藏互寓的基本规律,不可能有只含阴性成分或阳性成分的事物或现象;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阴阳转化又是一种零和转化,等量转化,即有多少阳就就转化为多少阴,阴阳总量永远相等,阴阳消长的同时伴随着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同时伴随着阴阳升降,你看看太极图是不是这样:

阴阳消长 <wbr>· <wbr>阴阳转化



阴为阳体 阳为阴用



一年四季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其实就是阳气收藏与释放之间的变化。我们抓住了这个主导,阴阳的方方面面就会自然地连带出来。体用关系阴阳除了上面的这些关系外还可以从体用的角度来谈,体用是传统文化里一个重要的概念。体是谈基础,用是谈作用,谈应用。没有体,这个用不可能发生,而没有用的体,那这个体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上面这个体用的关系怎么说明阴阳呢?具体地说,阴阳之间,哪一个属体?哪一个属用?很显然,如果我们把阴阳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反映用的主要是阳,反映体的主要是阴。在《中基》里,当谈到肝的功能时,有一个体阴用阳的概念,实际上,不但肝如此,整个阴阳都是如此。我们从一年来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个春夏的过程主要就体现了阳的作用,我们看春夏的阳光,看春夏的温热,看春夏的繁荣,这一切都反映了阳气在积极发挥作用。所以,春夏为阳,这个阳是讲用,这个问题不难理解。这与前面讲的释放状态相应。那么,秋冬呢?秋冬这样一个寒冷的、凋零的景象,显然与阳的作用不符。为什么呢?因为阳用收藏起来了,你看不见了,所以,你见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这就关系到体的问题。体是基础,体是本钱。而秋冬的阴,秋冬的收藏,正是为了培植这个基础,蓄积这个本钱。基础巩固了,本钱增加了,上述这个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体与用,阴与阳一点不相违。两者相辅相成,互根互用。缺一不可。阳的用这一面,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前面对阳的强调而忽视了这个体的意义。应该知道,它与强调阳用并不矛盾。所以,光强调男权不行,还要谈女权。现在不是有一句流行的语言,“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吗?这句话讲得很实在,很多情况确实是这样。只是现在很多男人成功之后,就把原来助他的女人抛弃了,这个不但不道德,而且很愚蠢,将来注定他要遭挫折。阳讲用,这个用可以反映在很多方面。首先一个就是阳生阴长,这个化气的阳,能够促成万物的生长。春夏的景象为什么发陈?为什么蕃秀?就是因为这个因素。第二个用,阳为寿命之根本,《素问·生气通天论》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因此,阳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反映在它与寿命的关系,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这个阳气上面。长寿的人阳气没有不充足,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第三,“阳者,卫外而为固”,这也是阳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这个身体牢不牢固,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这个作用与健康的关系很大。我们说人身最大的问题除了事业以外,就是一个健康,一个长寿,而阳用就反映在这个上面。阴讲体,这个体的意义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比如一个家庭,尤其是过去的家庭,妇女只会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怎么来体现女人的作用呢?就看你这个男的有没有出息。男的搞得好,说明你家的内助不错。为什么叫内助?帮助的意思,助阳的意思。也就是说,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助阳方面,怎么帮助阳去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就是阴体的意义。阴为阳体,阳为阴用。“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我们常说的生、长、收、藏。生、长、收、藏虽然用于表述一年里万物的变化情况,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但更实质的东西,更内涵的东西,则是阳的变化。是阳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才导致了这个万物的生、长、收、藏。有关这一点,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里说得很清楚:“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终始。……阳者岁之主也,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天下之三王随阳而改正。”大家考察一下自然,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呢?确实就是这么回事。草木也好,昆虫也好,植物也好,动物也好,它确实是在随着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而春夏秋冬怎么来?春夏秋冬由什么来决定?大家知道是由太阳的视运动决定的。太阳沿黄道运行一周,就形成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因此,春夏秋冬即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阳的状态。什么叫春呢?春实际上就是阳气处于生的状态所占的时段,依次,夏就是阳气处于长的状态所占的时段;秋就是阳气处于收的状态所占的时段;冬为阳气处于藏的状态所占的时段。由阳的变化产生了春夏秋冬,而万物又依着这个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就是这么一种关系。从社会的角度,阳(男)作为主导的地位就更为明确,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不需多谈。上面我们谈阴阳用了十二消息卦,看到这些卦象的变化,也许大家还是容易将阴阳分开来,对立来看。比如从复到乾这个阳局的变化,明明是阳日增,阴日消,我多你少,你死我活,这个对立好像很鲜明。其实,我们不能这样看。阳日增,说的是这个阳的生发,释放的增加,阴日少,不是说随着阳的增加,有另外一个独立的东西(阴),它在慢慢的减少。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阴阳,那就会出根本上的问题。阴日少,我们确实看到这个阴爻从复卦以后,在慢慢减少,直到乾卦减为零,那,我们是否可以说在乾所主的这个时候,是纯阳无阴呢?一点阴都没有,那不成了孤阳!《内经》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可是我们看到夏三月的景象是万物蕃秀,真正的一派繁荣。可见我们不能这样来理解阴阳。上述这个阴日少,说的是随着阳气生发、释放的增加,阳的收藏自然就日益地缩减,前面我们不是申明过,阳的收藏状态为阴吗?释放增加了,收藏自然地就减少,不可能又释放,又收藏,就像我们的拳头,打出去再收回来,收回来才能再打出去,不可能在同一个时候,又收回来,又打出去。这就是阴阳的消长关系。所以,虽然是在谈消长,其实说的还是一个问题,即阳气的变化问题。十二消息卦的另一个层面,也就是阴局这个层面,也非常容易发生误解。大家看从姤卦以后,阴爻日增,阳爻日减,很多人就认为这是阴日盛,阳日衰,是一个阴盛阳衰的过程。我们从卦上看,从表面看,好像是这么回事。但,究竟的思维一下,就知道这个看法有问题。为什么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呢?大家可以思考,从姤以后,也就是从夏至以后,一阴始生,阳气逐渐由释放转入收、转入藏。那么,这个收藏的目的是什么呢?就像我们的拳头打出去,要收回来,收回来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打出去。同样,阳气要收藏,收藏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重新释放。如果收藏以后,阳气反而衰减了,那它怎么能够再释放?实际上释放就会有消耗,就会有衰减,而收藏的目的正是为了补偿这个消耗、这个衰减。因此,从量上来说,这个秋冬的过程,这个阳气收藏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前面认为的这个“阴盛阳衰”的过程,阳气的量不但没有衰减,反而得到了补偿,得到了增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经过收藏以后再发动新一轮的生发、释放。联系我们人体,白天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阳气释放的过程,而晚上的休息,则是阳气的收藏过程。休息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白天更好的工作,是为了获得更旺盛的精力,如果通过休息,阳气反而衰减了,那么这个精力怎么旺盛?那还有谁愿意睡觉、愿意休息?所以,我们只要一思考,上面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阴阳的问题是一而二,二而一。分开来好像有两个,一个男、一个女,好像是两个确凿的、独立的东西。但,合起来的实质却是一。所以,阴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能分开来看,而不能合二为一,那就很难看到点子上。就比如寒热这个问题,寒热如同水火,很难把它们扯到一块。这应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它合二为一。可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我们看到的这个截然不同,只是显现上的不同,如果进一步从深层去考虑,发现它还是一个阳气的问题。前面我们说过,阳气好比能量,好比热能。春夏的天气为什么温热?就是因为这个阳气的释放造成的,属热的东西释放出来了,那天气当然就变热了。到了秋冬,秋天的天气为什么凉?冬天的天气为什么寒冷?热的东西不释放了,收藏起来了,天气当然就变得寒冷。也就是说,寒热是伴随阳的生长收藏的一个表象,阳气释放了,天气就变热,阳气收藏了,天就变冷,并不是在热之外又有一个独立的属寒的东西。



阴易盛 阳易衰



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平人六气调和,无风、无火、无湿、无燥、无热、无寒故一气不至独见,病则或风或火或湿或燥或寒或热,六气不相交济,是以一气独见。如厥阴病则风盛,少阴病则热盛,少阳病则暑盛,太阴病则湿盛,阳明病则燥盛,太阳病则寒盛。以此气之偏盛,定缘彼气之偏虚,如厥阴风盛者,土金之虚也。少阴热盛、少阳暑盛者,金水之虚也。太阴湿盛者,水木之虚也。阳明燥盛者,木火之虚也。太阳寒盛者,火土之虚也。此六气之性,实则克其所胜而侮所不胜,虚则己所不胜者乘之,而己所能胜者亦来侮之也。土生于火而火灭于水土燥则克水土湿则水气泛滥侮土而灭火。水泛土湿木气不达不能生火以培土,此土气所以困败也……但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从燥金化气,湿为本而燥为化,是以燥气不敌湿气之旺,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




从本从标从中者 是以归六气于水火

 



六气从本从标从中者,盖以同类相从,归六气于水火,总万病于阴阳,二者而已。

至真要大论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启玄子注曰∶少阳之本火,太阴之本湿,本末同,故从本也。少阴之本热,其标阴,太阳之本寒,其标阳,本末异,故从本从标。阳明之中太阴,厥阴之中少阳,本末与中不同,故不从标本从手中也。从本从标从中,皆以其为化生之用也。此注殊欠明显,即汪石山图注,亦隐晦难解。愚按少阳太阴从本者,以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故当从本。然少阳太阴亦有中气而不言从中者,以少阳之中,厥阴木也,木火同气,木从火化矣,故不从中也;太阴之中,阳明金也,土金相生,燥从湿化矣,故不从中也。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者,以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标本异气,故或从本,或从标,而治之有先后也。然少阴太阳亦有中气,以少阴之中,太阳水也,太阳之中,少阴火也,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故皆不从中气也。至若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者,以阳明之中,太阴湿土也,亦以燥从湿化矣;厥阴之中,少阳火也,亦以木从火化矣。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也。要之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则从湿化,总不离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故本篇曰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必详明标本化生之所自,则知所以调治之矣。故张子和标本运气歌曰∶

少阳从本为相火,

太阴从本湿土坐,

厥阴从中火是家,

阳明从中湿是我,

太阳少阴标本从,

阴阳二气相包裹。


阴阳开合枢--阴升阳降阴出阳入


太阳居左,太阴居右。太阳之开外升,阳明合之;太阴之开内降,厥阴合之。太阳承厥阴之合而升,太阴承阳明之合而降。阴阳相合,祖气互根也。若阴全从左升,阳全从右降,则阴阳打成两截,不成合抱之形,反有欲脱之势矣。升降之轴,枢机所在:少阴君火以明于上,阴从外生也,主降敛;少阳相火以位于下,阳从内生也,主升散。若无火力推动,万物即成静止,无限生机不显,生克制化全息矣。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内为(阳)合为(阴)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阴)合为(阳)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否塞不通。没有阳化气,也就没有阴成形。气化在先,成形在后,正邪莫不如此。正之形为精华,邪之形为糟粕。


金水向内,木火向外。燥土(阳明)向内(合),湿土(太阴)向外(开)。


木火向外——春夏——生长——(阴中)阳气用事:阳生阴长。


金水向内——秋冬——收藏——(阳中)阴气用事:阳杀阴藏。


开合,这两个字,其实合也可以说就是关,开合就是开关。无论是什么机器或是一个灯啊什么的东西,都有开关。最直接能体现出开关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门,也就是开合。你要进门的话要把门打开,进去之后再把门关上,这是两个动作,一个是推开,向里开了。一个是向外,把它合上。作为一道门呢?首先要有门板,这才能挡住外面。这个门能开能合,它就得有轴。这个枢实际上就是轴,没有轴它就转动不利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户枢就是这个门的轴。开合呢,就是这扇门打开,关上。人体的气机也是一样的,有开有合,中间有枢轴。枢轴有个特点,能转动,它是动的。门实际上它本身并没动,只是轴在动。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轴推动这个门,才能开合。向内合,向外开。或者是向内开,向外合,这是两个方向。轴能动,能动是什么呢?动和静是相对的,这又涉及一个动力的问题。什么东西才是动力呢?万物这个动,都是火在推动,只有火才能成为动力。所以说这个轴和枢就是火,火之所在。火是什么呢?这又涉及到我们刚才说的问题了。“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是什么呢?少阴君火。相火是什么呢?少阳相火。所以这个开合枢里面少阴为枢,少阳为枢。一个阴枢,一个阳枢。然后它就有开的问题,合的问题了。阳的开是太阳为开,阳明为合。阴的开是太阴为开,厥阴为合。而这个枢轴就是在少阴和少阳,实际上说就是在中间,也就是坎和离,一个是在坎中,一个是在离中,也就是水火。水火实际上就主升降,也就是这个轴。


而开呢?太阳是开,太阳应该说是主表的,主一身之表,气要达于表,这是太阳。太阳开到极点了,到两阳合明,到阳明这个地方了,这时候它就要合,阳极于外了,这时候阴就要从中生出来了,阴就要返了,物极则反嘛。阳到极点了阴就要生出来了,这时候阴就要从上往下降,所以就变成了阳明。阳明合,合就要关上了,开到极点不就要返回来吗?返回来这就是一个合的过程。阳明往下合,下面它这个阴就要开了,实际上开和合的顺序和方向是一样的,阳的合同时接着阴的开,阳要入了。阳达于体表了,就要向内收,同时它就要入,入到里面去。入到里面去呢,这是是一个阳合阴开的过程。所以阳明太阴一个是合一个是开,也就是脾和胃的关系。这时候阳收回去了,已经入到里面去了,入到脏里面去了。入到里面了去呢,入到极点的时候,阴已经开了,阴又要合了。合了就是阴极于内,也就是说冬至这个时候,相当于一阳初动。阴到极点了,它要转成阳了,这时候阴合了,同时实际上阳也就开了。虽然它没有开到极处,但这个方向是向外了,它就要开了。所以厥阴的合与太阳的开也是同时进行的,这里可以考虑桂枝汤、当归四逆汤这一类东西,它们的方向性,都是从下向上,从左下方一直达于上,这就是一个合和开的过程。如果不能合的话,阴不能合则不能转为阳,升不起来,升不起来就下陷。为什么现在治伤精的病人用温药比较多呢?实际上就是说,这里边的阴转不成阳,阳实际上先不入阴。为什么当归四逆理中冲剂疗效很广泛呢?什么病都可以治呢?实际上它同时开太阴,又合厥阴,一降一升。阳入阴之后,从厥阴和太阳的地方又转出来了,这时候升降的过程就完成了。如果你是只看它一个局部,把这个升不起来理解成一种热,硬说它是什么湿热下注,总去清它,它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就升不起来了。最后把坎阳也损了,把相火也灭了,这时就没有动力之源了,相火也不在本位了。这就是开合枢的大致意思,涉及到每一个字,这个开合枢,都会有一个方子与它相应。



标·本·中气




  一、标本中气的概念:在运气学说中,标是从本所出的“标”,本是由标所出的“本”。风、热、湿、燥、寒、火,天之六气为本;人体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三阴三阳六经为标;在本气之下,标气之上,而界于标本之间者为中气。故曰:“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素问·六微旨大论》)。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六气,三阴三阳六气所化,而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所以说:“风寒暑湿热火,在天之六气也:三阴三阳合于地之十二支,而上奉天之六气,是以天气为本,而三阴三阳为标”(《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为中气”(《类经图翼·经络》)。

  二、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六气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是:少阳以火为本,以少阳为标,以厥阴为中见之气;阳明以燥为本,以阳明为标,以太阴为中见之气;太阳以寒为本,以太阳为标,以少阴为中见之气;厥阴以风为本,以厥阴为标,以少阳为中见之气;少阴以热为本,以少阴为标,以太阳为中见之气;太阴以湿为本,以太阴为标,以阳明为中见之气。故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素问·六微旨大论》)。总之,上之六气为三阴三阳之本,下之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而兼见于标本之间者,因阴阳表里相通,如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故彼此互为中见之气。

  人生存在气交之中,六气的标本中气,其于人之应之者亦然。人体经络脏腑与天之六气标本中气的相应关系是:脏腑经络的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脉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是指表里互相维络,如肾与膀胱之脉互相络,脾与胃之脉互相络,心与小肠之脉互相络,心包络与三焦之脉互相络,肝与胆之脉互相络,肺与大肠之脉互相络。故曰:“脏腑经络之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者,乃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亦络于膀胱也。余仿此”(《类经图翼·经络》)

  三、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是说明六气的正常化生在标本中气之间的相应关系。风、热、湿、火、燥、寒六气之间,标本不同,所以从化关系也不一致。其从化规律是:(一)标本同气,皆从本化少阳、太阴从乎本。因为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二者的本气和标气的阴阳属性一致,均属标本同气,故少阳、太阴皆从本化。少阳之中,厥阴风木,木火同气,木从火化;太阴之中,阳明燥金,土金相生,燥从湿化。故少阳、太阴之中气,也就从本气之化。

  (二)标本异气,从本从标少阴、太阳从本从标:因为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二者均为标本异气,故或从本化,或从标化。少阴君火,从本化则热,从标化则寒;太阳寒水,从本化则寒,从标化则热。少阴之中,太阳寒水;太阳之中,少阴君火。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中气和标之气有水火阴阳之殊,故本标中气都不同化,所以少阴、太阳或从本或从标。

  (三)阳明厥阴,从乎中气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因为阳明之中,太阴湿土,燥从湿化;厥阴之中,少阳相火,木从火化。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所谓“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则从湿化,总不离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类经图翼·经络》)。

  总之,六气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为“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