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桐城】难忘家乡豆腐味

 钓翁老张 2018-01-22


老家人对豆腐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爱,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

一般人家腊月二十几就开始准备做豆腐了。拿出自家种的黄豆,选出颗粒饱满的,大约十几斤,用水浸泡一两天。等到每一粒豆子都充分吸收了水份,并且发胀后,再用水洗净,开始用石磨研磨。磨的时候,每一次连水带豆子舀一小瓢放到磨眼中。随着磨子一圈一圈地转动,似琼浆般的豆汁四溢出来。磨好后,要用一种很细网眼的布作筛子,把豆汁中的豆渣筛去,剩下的就是豆浆了。


然后开始生火,用很大的锅把豆浆烧开。快开的时候火不能太大,否则豆浆一旦沸腾起来,很容易快速溢出锅外。每每这个时候,做豆腐的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锅里的豆浆,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豆浆开过以后,被盛到一个大缸里,开始最关键也是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点卤,即在豆浆中加入卤水,使之快速结晶成豆腐。卤水是熟的石膏做成。

提前买来石膏,放到灶台的火里煅烧,烧熟后加水研磨成卤。熟练的师傅不需要用称,完全凭感觉加入卤水,而且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这东西加多了,豆腐就老了,不嫩;加少了,豆腐成不了块。

老家的豆腐最后一般被加工成三类:千张、干豆腐和水豆腐。把豆腐盛到木制盒子里,放到榨中,慢慢地榨干其中的水份便成了千张。这也是个技术活,豆腐放多了,压榨出来的千张很厚。而老家的千张很薄很薄,似一张张纸一般,我想这也应当是叫千张的含义吧。后来离开家乡,才知道外地人把这叫豆腐皮,但和我家乡的比起来,它确实不能叫千张,不仅太厚,而且没有韧性。从名字来说,“千张”也显得很有文化,“豆腐皮”就要土气多了。


干豆腐和水豆腐其实没有明显的区别,把豆腐里的水份大部分都榨去,就成了豆干,也就是所谓的干豆腐。而水豆腐是留下大部分的水份。水豆腐不易保存,得放到水中养着,而且还必须隔一两天就得换水,否则很容易变馊。所以一般的人家都是做少量的水豆腐,够吃到正月初十就可以了。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帮家里人做豆腐,不仅仅是好玩,关键能喝一碗豆腐脑,在那个年代,一碗豆腐脑那是绝对的美味佳肴呀。豆腐做好上榨前,拿出最大的粗瓷花碗,舀上满满一碗,再放一勺子白糖,趁热使劲搅拌,入嘴既有豆香,又有糖甜,那感觉真是太好了。


正是:桐城好,黄豆水来淘。万粒金橙磨浆液,一勺白卤点脂膏,豆腐是真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