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路,是很好的自愈医生,专心于走路,可快速提高身体自愈能力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19-05-02

感谢阅读!

先说原理,不耐烦看的,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看方法。

身体的主要器官,都在人的上半身。重要的都必然优先受到保护,这是宇宙通行法则。对于身体来说,大脑、五脏六腑等生命器官,是优先被保护的对象。优先保护原则,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营养血液优先供应。冬天手脚冰凉,一是手脚处,营养管道太长,输送过去费时费力,二是血液不足时,优先供应脏腑,手脚自然不温。第二:废物毒素优先排出。淋巴系统、排泄系统,更多在为五脏六腑工作,从它们分布的部位就知道。往下,截止于屁股和大腿根,往两边,截止于两胸。两条手臂和两条大腿,都没有独立的排毒系统。

第三:五脏六腑,自己都有强大的功能和防御体系,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调动全身资源。比如肺脏,都说它是娇脏,但它从鼻纤毛开始,到呼吸道纤毛,安排了大量毒素拦截和清扫力量,甚至肠道的益生菌,也对肺部起到保护作用。一旦情况不好,还会立即启动咳嗽技能,务必让毒素不能深入肺部。肠胃心脏等,也都有自带的保护系统。五脏六腑如此重要,必须时时刻刻享受到最多资源,得到安全级别更高的保护。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按照重要性进行资源分配的规律,是身体非常智慧的自保之道。但凡兴一利,必生一弊。五脏六腑成了身体的中心,那四肢受重视的程度自然不够,营养供应更少,毒素容易积累且排出较难,没有独立的自保系统,更容易出问题,而且一旦出问题,恢复起来比较困难。一般情况下,五脏六腑出问题之前,手脚都会有相关的问题,这是身体的优先保护在起作用,急性病除外。痛风,是肝肾的问题,但痛的却是四肢关节,一旦形成骨结石,破口流脓形成黄水病,脚就很难恢复,但肝肾却还可以正常工作很长时间。糖尿病,是肝脏和胰腺的问题,但实际出问题的却往往是脚,如果演变成糖尿病足坏疽,医生还会建议截肢,脚没了,但肝脏和胰腺却依然活得很好。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和平时,优先享受,出问题时,弃车保帅,这可以让我们活得更长,只是可怜了我们的四肢,辛苦劳累,却一无所获且随时可能被牺牲。既然知道了这些,我们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手脚。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感觉到手脚有任何问题,但检查身体却出了问题,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我们没有留心这些轻微的信号。二是手脚的神经信号系统,没有五脏六腑处发达。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指甲没有半月牙,身体缺蛋白质和钙的可能性很大。指甲有竖纹,这是指甲的纤维程度升高,可能是因为身体轻度贫血和缺氧。纤维组织,需要的氧气较少。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手脚处的信号,情况才会慢慢变得严重,五脏六腑才会生病。所以,让四肢血脉畅通,不但是保养四肢,也是在保护五脏六腑。古医师有言:上病下治,头遍脚治,就是这个意思。

据一位中医师分享,小孩子病,经络穴位首选手部,成年人及老人病,经络穴位首选脚部。因为重力的作用,腿部的静脉血,要回流至心脏,需要更多的能量。如果腿部活动减少,静脉回流更加困难,不但会血脉不畅,还可能引发静脉曲张。事实上,静脉曲张的主要发病部位,就是腿部。另外,腿脚部位的穴位很多,比如涌泉穴、太溪穴,这是肾穴。足三里、阳陵泉,这是脾胃穴。身体的十二正经,手脚各6条,这些大量的经络和穴位,单个作用已是很大,协同作用更是效果明显。因此,对于成年人来说,走路锻炼双脚,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再说方法。走路,不仅仅是去往某一地的方式,更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方法。从现在开始,养成一个尽量走路的习惯,并长期坚持,效果非常好。这跟喝白开水一样,毫无趣味,但却免费,而且有效。

倒走

有人说倒走,有这功效那功效。实际上,倒走最大的好处是,让你专注于走路。因为怕没走好会摔跤,只能将注意力放在走路上。吃饭就是吃饭,走路就是走路,当你注意力只放在当下的时候,干什么效果都很好,这就是活在当下的健康哲学。用中医的话说,是意念一生,气血自至。气血一到,自愈才有可能。具体来说,倒走,可以训练腰腹肌肉,腰腹得到锻炼,腰酸背痛等问题,自然就会缓解。

正步走

走正步,不是军人的专利。想一下就知道了,行军打仗的人,最注意保养自己的双脚。他们发明的东西,任何一个都对脚有利。走正路,有几个要点,一个是甩手,可强健心脏。二是抬脚比普通走路要高,活动量比较大,对心肺功能有帮助,但不至于加重负担。三是走正步,腿部要绷直发力,这会锻炼到腿部肌肉,增加腿部血流量,让腿部循环更畅通,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嗳气等症。

步跑

用跑步的姿势,走路的速度,这极大的调动了全身协调性,但却没有太多的增加运动强度,适合肥胖、糖尿病、老年人、气虚体弱、双脚乏力的人。

踮脚走

好处是,让前脚掌成为唯一支撑点,要知道,肾经重要的穴位涌泉穴,就在前脚掌,所以可以强度刺激肾经。不过,缺钙、腿脚爱抽筋、骨质疏松、骨刺、糖尿病、高血糖、痛风、高尿酸、脚踝疼痛的人,不适合这个方法。

拍打走

可拍打胸部,也可拍打腹部。心肺功能较弱的人,可在走路上,轻轻的拍打胸部,消化不良的人,走路时轻轻拍打上腹部。便秘、肠道炎症的人,可拍打下腹部。

如果嫌上述走路姿势怪异,只喜欢简简单单的走路,那就尽量多走路。一般是建议是走一万步,但个体有差异,可以根据个人的感觉,自行安排走步数量。只要能走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就可以。如果你要走不少路,可在出发前,吃一颗钙片,可减少疲劳感,并能防止意外损伤。一个人走得快,两个人走得远,一群人走得响,如果难以坚持,可找队友一起坚持。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