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先生教你“三观”

 昵称33542116 2018-01-23

阳明先生有著名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笔者在传习“阳明心学”的过程中,经常有学友问及天泉证道的四句教,那先生到底在说什么?如今的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世界观: 无善无恶心之体

这句话的本意是本指:人之良知自父精母血媾和瞬间,授之于天(宇宙能量=气,如同磁场)。这颗心,从植入每个人的身体(肉体)开始,直到每个人的终老,完全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如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有形、无形的任何事物,本来没有任何善恶之分。

我们每个人看待任何自然、人文环境下的事物,都要有这种客观的认知性,这也是阳明先生的格局观。这就是人应有的世界观!

人生观: 有善有恶意之动

人们通常把视听言动看作是受思维控制,殊不知思维受意念的左右;意念一起一落,背后主宰的就是,更深层次说攀附在心上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久而久之会像沉疴顽疾一样”, 与良知一起汇聚于下丹田而隐藏起来,不经意间会“神变”而出。由此可见,善恶完全是我们意念发动而知。人们趋利避害,也说成此善彼恶,殊不知这只是你个人的功利心、好恶心在作祟。真正的善恶是以恻隐、辞让、羞恶、是非四心为判断基准,非理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这就是人应有的人生观!

价值观: 知善知恶是良知

如今的世界,价值观扭曲、是非颠倒,恐怕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极致。

1~7:孩提期

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孩子学会了:看脸色、说好话的技巧,在孩子心性的成长中,极少看到立志成为圣贤这样的家长,也鲜有家长教育孩子“做一个人格高尚、受人尊重的人”。反之,舞蹈、英语、奥数、钢琴等技艺倒成了谁的主流,从国家到家长,沉迷于此。如此教育,一起跑就都输了,那是因为在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上,家长以仁爱、溺爱之心污染了孩提们那颗纯真的童心。

7~22:

读书期好好念书,将来找份好工作,生活过得好一点?

不给老师送礼就当不上班干部!

不贿选,同学就不会支持我!

不补课,考试就得不了好成绩!

家长的教育成功啦!孩子跟你一样,很市侩、很现实、很眼前!

老师的教育成功啦!多少人考入重点高中、大学、清华北大等等。你觉得他们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先生吗?跟街上卖颗白菜的愚夫愚妇有什么差别吗?有的,还不如,因为他们已经是在出卖自己的灵魂,却披着老师的外衣。

22~60:磨炼期

不论你的天命如何、从1~22岁所养之浩然正气和猥琐邪气都将伴随每个人,在我们想求乖不得乖、想求财不得财的痛苦欢愉混杂中,我们成年啦!结婚啦!生子啦!晋升啦!赚钱啦!当官啦!这一切,本是你天命生而自有的东西,你却绞尽脑汁、刮尽肚肠!殊不知,在未来和意外无法判知的人生中,保持天命就是保全性命、顺应率性就是秉守天道。

这一时期,有的人克己复礼,良知复现,就能一直活在幸福里;有的人穷奢极欲,行尸走肉,就一直活在黄粱梦里。

与此认知相比,我们如今的人们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什么是当为和不当为?什么能为和不能为呢?

方法论:为善去恶是格物

上边说了这么多,诸君要说:别装啦!你自己做的到吗?能有人能做到吗?

我想说:我是凡人,我也不想说教。儒家圣人所说的这一切,对于当今的我们来说,只有依据阳明先生的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一这功夫,才能让我们从心意发动处(心机)、意念立足处(脑仁)、思维衡量处(脑干)开始去伪存真、为善去恶、知行合一。自家的痒处自家挠,静处时时省察。一旦,转变成外部的视听言动,也是要如同猫抓耗子,动处节节克己。

这正是阳明心学着力精妙所在,幡然醒悟处、即可时时克己、甘愿做得个愚夫愚妇,则良知可复现!

如此这般,才能让我们复归良知,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