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舞台的“它”,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龙叔文馆 2018-01-23

以前讲到央视节目,美玉想到的是央视新闻。现在提到央视,美玉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却是《国家宝藏》。没想到呀,央视认真做起文化节目来也是有板有眼的,九大博物馆的馆长齐聚一堂,突破传统讲解模式,演绎出国宝们的前世今生!

说到《国家宝藏》对于国宝的演绎,从《千里江山图》卷到《瓷母》,直到后面的《石刻之祖》,生动形象地把它们的前世今生演绎了出来!其中,《石刻之祖》让美玉印象最深刻,也是美玉首次了解到石鼓文的奥妙之处。

《千里江山图》卷


石鼓是石头还是一面鼓呢?

第一次听到石鼓的时候,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一面鼓?以石头为材质制成的鼓,还是联想到什么呢?假如再加上“石刻之祖”的名称,大家又能不能把石鼓文串联在一起呢~

石鼓之所以叫做“石鼓”,并不是因为这样子听起来高端点,而是因为它的外形似鼓而取这个名字的。石鼓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小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

“石刻之祖”


只因为石鼓上面有文字就被称为“石刻之祖”吗?

十块石鼓之所以被称为“石刻之祖”,是因为石鼓表面的石鼓文,为我国最古老的石刻文字,字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至今尚未被完全破解出来。

古老的石刻文字

一般来讲,有文字的文物要比没有文字的文物更重要,在这面石鼓上面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还有唯美的书法艺术,所以被称为“石刻之祖”。

在《国家宝藏》里面曾经演绎过它的一个版本,那就是石鼓在唐朝横空出世,自安史之乱起便逢战乱就丢失,然而幸运的是历朝历代的文人都会竭尽全力去寻找它。

在讲述石鼓前世传奇的时候,梁家辉变身为司马光,回忆父亲司马池为了寻找丢失的石鼓,不惜自毁前程毅然前往的感人故事。

中国香港演员梁家辉演绎石鼓的前世


“石鼓”不仅是国宝,还是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许多历代引人瞩目的文物国宝,石鼓正是其一。在公元627年的时候,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

有文化的古物,总是带着迷人的色彩。特别是带有文字的文物,更是珍贵万分。后来,渐渐地被民间推选为国家的镇国之宝之一。

关于石鼓文的确切年代,几千年来学者讨论不断,提出各种看法,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大家都赞同的确定的结论。现有多位学者根据石鼓文字形体、刻制工具以及时代特征来推测石鼓文的创始者以及来源,各种说法也是各有各的道理。


最欣慰的是,石鼓历经多年以后,被人护送到北京博物院,再未丢失过。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那么文字就是国家的根。石鼓不仅仅是一块装载着文字的文物,更是记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信物!



按下图关注,每天晚上九点美玉这里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