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风热表证”耽误了的止咳良方 —— 桑菊饮(肖相如)

 笑瞧流水 2018-01-23

一 《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



 1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六条: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咳,热伤肺络也。身不甚热,病不重也。渴而微,热不甚也。恐病轻药重,故另立轻剂也。


辛凉轻剂桑菊饮方

杏仁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桑叶五分  菊花一钱  苦桔梗二钱  甘草八分  苇根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此辛甘化风,辛凉微苦之方也。


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


此方独取桑叶、菊花者,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


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故用之以补其不足。


风温咳嗽,虽系小疾,常见误用辛温重剂而销铄肺液,致久嗽成劳者不一而足。圣人不勿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


 2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五五条: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亦救肺卫之轻剂也。


 3 


以上是《温病条辨》中桑菊饮的内容。从以上内容可知:


第一,《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叫“辛凉轻剂”,不叫“辛凉解表”。


第二,桑菊饮的主治证是“咳”,不是表证。


第三,桑菊饮证的病机是“热伤肺络”,不是风热表证。



二 《方剂学》中的桑菊饮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方剂学》教材中,桑菊饮是《下篇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二节辛凉解表剂》中的第二个方。


 1 


下面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12月版的《方剂学》教材中有关桑菊饮的内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证治机理:本证系风温初起之轻证。温热病邪从口鼻而入,邪犯肺络,肺失清肃,故以咳嗽为主症;因邪浅病轻,则身不甚热、口渴亦微。


正如吴氏所言:“咳,热伤肺络也。身不甚热,病不重也。渴而微,热不甚也。”治当从“辛凉微苦”立法,即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解:方中桑叶甘苦性凉,善走肺络,疏散风热,又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风热,又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相须,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共为君药。


薄荷辛凉解表,助君药疏散风热之力;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相须为用,一宣一降,以复肺之宣降功能而止咳,共为臣药。


连翘透邪解毒;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降,则表证解,咳嗽止。


配伍特点:本方一以轻清之品,疏散风热以除表证;一以辛苦之品,宣肃肺气以止咳嗽。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风热犯肺咳嗽之常用方。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因本方为“辛凉轻剂”,故肺热著者,当适当加味,以免病重药轻,难以胜病。


临证加减:若见气粗似喘,是气分热势渐盛,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


 2 


从以上《方剂学》中关于桑菊饮的内容,至少有以下质疑。


第一,既然将桑菊饮放在辛凉解表剂中,其功用为什么要叫“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而不叫“解表”?


第二,其主治中的“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哪一个是表证?


第三,证治机理中引吴鞠通语:“咳,热伤肺络也”,“热伤肺络”,这是表证吗?


第四,治当从“辛凉微苦”立法,即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那“辛凉微苦”等于“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等于“辛凉解表”吗?


第五,方解说:“方中桑叶甘苦性凉,善走肺络,疏散风热,又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风热,又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相须,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共为君药。”


其中的“风热”是什么热?“肺热”又是什么热?“肺中的风热”又是什么热?


第六,“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降,则表证解,咳嗽止。”这里的“上焦的风热”是什么?其临床表现是什么?是“表证”吗?


第七,配伍特点:“本方一以轻清之品,疏散风热以除表证;一以辛苦之品,宣肃肺气以止咳嗽。”“轻清之品”是什么?“轻清之品”就可以“除表证”吗?



三 桑菊饮临床运用医案分析



我的学生石玥对后世运用桑菊饮所治疾病的53例病案进行了分析。


 1 病机 


53例病案中明确提及病机的有40例,分析可得,病机多为热(90.0%)。


其中,除了近一半的风热(57.5%)、风温(7.5%)之外,还有邪热、燥热、热毒等报道。


从病机的分析可以看出,桑菊饮以清热为主。


至于,“风热”与“风温”的报道,是因为“风热表证”以及“辛凉解表”的概念沿袭已久,几乎已成定论,所以,大多数学者都不会对其加以怀疑。


所以,仅仅根据其所言“风热”,不能证明其所治为“表证”,也不能认为该方就是“解表剂”。


 2. 症状 


53例病案中,有39例以咳嗽为主症,占比例为72.2%。


吴鞠通认为“咳,热伤肺络也”,桑菊饮所治的咳嗽,是肺热的表现,不是表证。


恶寒是表证的特征性表现。有恶寒就有表证,无恶寒就无表证。


归纳的221个症状中仅有两处恶寒,且详查处方用药中,一则加入了荆芥、豆豉等药,一则加入了防风且合用小柴胡汤,而其余病例中,均无相关配伍。


 3.脉象 


53例病案中,明确提及脉象的报道有45例。


其中,浮数脉16例,占35.6%,浮脉相关28例,占62.2%,数脉相关30例,占66.7%。浮脉和数脉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表证的主要依据是恶寒,而不以脉浮与否作为主要依据。


因为浮脉虽然常见于表证,但并不仅见于表证,也可常见于热证,如《伤寒论》第138条的小陷胸汤就是“脉浮滑”、第176条的白虎汤证也是“脉浮滑”。


 4. 舌象 


记载舌体的病案共45例,舌苔病案共46例。


红舌41例,占95.3%;黄苔有26例,占83.9%,白苔(不含正常的薄白苔)有5例,占16.1%。


红舌所主病机为实热或阴虚,但阴虚见舌红少苔或无苔或裂纹,并无此病例报道,此处的红舌代表病机即为实热,初期可为舌边尖红。


黄苔所主病机有热证、里证。白苔所主病机为表证、寒证、湿证,外感热邪初期可见薄白而干的舌苔。


可以看出,后世用桑菊饮所治疗的疾病多为热病,故而舌质以红舌为最多,舌苔以黄苔为最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