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1/19【饮食健康】老友相伴之走出营养新误区—1

 没事来看看 2018-01-23


走遍大江南比,最难忘是妈妈的味道;拨开云雾,于康教授带您分辨主食的取舍之道。哪些是您吃错了的?哪些又是您营养上的新误区?


误区
1
进口大米比东北大米好?


东北大米很有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有进口大米,有人说,进口大米比东北的好,要吃进口大米。



进口的大米比国产的好,在大米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只要是大米,基本上在营养的含量方面是近似的。大米里头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也有一部分蛋白,但是它这个蛋白是植物性蛋白,和肉、蛋的蛋白是没法比的,大米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人体最基础的能量。


误区
2
吃粗粮能降低血糖?


很多人觉得吃粗粮万事大吉,这个是不对的。粗粮和细粮里头都有确定的糖分——碳水化合物多糖,粗粮和细粮在等量的情况下含糖、含淀粉、含热量是一样的,不存在粗粮含的热量低的问题,如果吃粗粮的量超过需要的话一样会长胖。



血糖高的时候提倡大家用粗粮来替代一部分细粮是因为粗粮里头含有一定量的影响糖分释放和吸收的物质,这些物质使得吃了粗粮以后血糖上升的幅度会小一点。糖尿病人推荐吃粗粮是因为粗粮升糖指数小,但是想要吃粗粮降低血糖是错误的,粗粮没有这个作用。

 

因为有此误区而多吃粗粮结果不仅降不下血糖,还会升高血糖和长胖!

 

【专家提示】粗粮对消化系统要求高,胃排空慢,粗粮在胃里时间长,容易反酸烧心。


误区
3
粗粮细做才营养?


粗粮细做可能会导致粗粮的优势丧失,而且可能带来一些麻烦。有些为了让粗粮可口,往里头加了太多的糖分,奶油,人造脂肪,打着粗粮的旗号吃这些觉得很安全又很有营养,其实是错误的;还有人用粗粮做的主食去炸,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吃法。


【专家强调】粗细搭配≠粗粮细做!

 


超过70以上的都叫高升糖指数。粗粮的选择非常多,有玉米碴、荞麦、莜麦、燕麦、高粱米、小米等都可以。


吃粗粮的建议:

1)吃粗粮要适量,每天50克(50克是指生重,即粗粮煮熟之前的重量。)

2)粗粮蒸着吃最好


玉米是抗癌食物吗?


从世界抗癌有关的组织推荐,玉米是在抗癌食品里被推荐的食物之一,玉米是抗癌食物并没有错,但是抗癌不能光靠玉米。

 

玉米里面有抗癌的成分,谷胱甘肽、维生素E、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玉米是一个有很多抗氧化成分的粗粮。玉米有很多颜色和种类,但是成分没有多大的差别,不要纠结。

 

【专家提示】玉米要咀嚼充分。增加一根玉米,减少半碗米饭是比较合适的一种吃法。

 

吃玉米的讲究:

玉米粒儿的根部胚芽的部分有很多好的东西,油脂、维生素E含量都很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玉米的蛋白并不是好蛋白,蛋白质的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与人体越吻合吸收效率越高,但是玉米里恰恰少了一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赖氨酸,所以玉米所含的蛋白不是好蛋白,吃的时候粗细搭配才能更健康。

 

【专家提醒】胃肠道功能非常差的,吃了玉米后有腹泻腹胀的,晚上吃完会吐酸水,反胃的人就需要调整。


误区
4
面比米更营养?



米和面的营养是近似的,分不出伯仲,面比米更健康的理论是不成立的。在能量上,100克的米是346千卡,100克的面是350千卡,4千卡是非常小的一个单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相差的也很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米和面没有特定谁好谁坏,半流食物一般是面做的,馒头属于半流食物,米饭不是半流食物,吃米吃面因人而异,要注意的是不管吃米吃面都不要只吃精米精面,要粗细搭配,而且不管多好吃都不能超量。

 

误区
5
红糖和白糖相比红糖更营养更滋补?



在营养价值上,红糖和白糖都是糖,红糖是没有纯化的白糖之前的物质。不管红糖白糖都是简单糖,升糖快,容易造成血糖波动,糖的代谢需要消耗B族维生素,吃得太多后会导致B族维生素营养不良,吃饭前吃大量含糖的食物,抑制食郁,大量吃糖是不提倡的。

 

红糖里铁的含量很少,吸收也不好,所以靠红糖补血补铁得到营养差远了。糖只满足口感和提供热量,没有其他任何营养素,糖是一个纯能量物质。


【专家提醒】不管血糖正常与否,白糖最多不能超过50克。


  专家出诊信息  


于 康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门诊:周三上午

国际医疗部门诊:周四上午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