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来看专家是如何评价这件兰亭奖获奖作品的

 鸿墨轩3dec 2018-01-25
快来看专家是如何评价这件兰亭奖获奖作品的


​千年兰亭 2018-01-25 06:31:05

朱以撒点评:

栾金广此作(如图)“鹤归辽海,枫落吴江”八个大字,书写大胆开张,但还是让人觉得太刻板,无深厚沉着之致。

快来看专家是如何评价这件兰亭奖获奖作品的

栾金广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作品

一副对联一目了然,原本的卷面可以得天朗气清之旨、之趣,空白通透之美,谁能想到如此心裁,于上联右侧、下联左侧,填塞了两大条密集文字。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样的营构对于一件作品的空间究竟是协调还是相悖。这些题款的文字内容和这八个大字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增其美还是失其丑。有时候以为匠心独运,却不料适得其反。

作品上联的题字写道:“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抵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唐代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大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这段话有几处可商榷。“魏碑”可以是北魏、东魏、西魏书法的通称,但北朝书法尚有“北齐”“北周”的书法,因此“魏碑”如何涵盖?通称应是“北碑”才对。既然是“书法体系”,又说是“过渡性”的。何为过渡性?它本身就是自成体系的历史存在物嘛。“对当时的唐代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魏碑和唐楷不是同一个历史时段,用“当时”显然不对。“当时的”这三个字须删去方不至于误解。“汲取有益的精髓”,难道“精髓”还有无益的?可见“有益”这两个字也要删掉。行文尚须严谨才是。

再看下联,题字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勃然兴盛。佛道的宣传方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文章以纪其事,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这段文字是绕过来再绕过去胶着一团了。这里谈谈遣词造句,既然是自己撰文,是很需要一些自己的理解的,也需要一些个人的特点。譬如陈词滥调的信手拈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语调、词性都有其背景、有温度,不可取巧照搬而寡淡无味。一个人的感受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这么一些敷衍之物——既然你表达了,就会有人阅读,从中见出你的审美体验、文化水准。

一副对联打了两处补丁,只能说浅陋了。文字运用缺乏美感,以为写上一堆,很好看,实则太荒唐。上联的题词与“鹤归辽海”的含意有关系吗?而下联的题词与“枫落吴江”的意境有何瓜葛呢?把两不相干的内容整到一起,也只有这个时代的书法作者才热衷于此。

我们还是需要让自己有文化一些,以此来指导手上功夫,少出现那些相悖的小技巧、小情调。

快来看专家是如何评价这件兰亭奖获奖作品的

获奖感言

杨吉平点评:

栾金广与前面点评过的刘宏卫大致属于同一类型的获奖者。笔者曾撰《书法阵营论》一文,把当代书法人简要地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的第三种是“书手”:“书手属于书写技巧熟练,已经进入书法创作状态的书法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甚至大部分都被视作书法家,有的还被称为著名书法家。而就其综合修养来看,他们只能被称作书手。”栾金广应该属于第三种类型,至少目前还属于这种类型。

栾金广的书写技巧无疑是熟练的,甚至是相当熟练的。他的获奖感言行笔迅捷,如急雨倾泻,似落叶乱飞,非技巧娴熟者不能为此。感言中作者谈及其书法追求:“我喜欢的东西很多,只要是传统经典的东西我都喜欢,无论是收还是放,篆隶楷行草我都愿意去尝试。”其表述的逻辑问题另谈,这段话说明作者对各体书法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为了证明这一点,笔者在网络上搜了一下,看到栾金广其他书体的作品,发现其墓志书法笔法精到、点画到位、结构严谨;草书作品线条流畅、字形优美,有目前流行的和风派(日本书风)二王书风之特征;其行书有颜真卿风格的、有孩童体风格的、有何绍基风格的,等等,等等(一个“等等”已经难以表达栾金广“喜欢的东西很多”的程度了),而且其技巧之高妙在于每种尝试都有入展或获奖的收获,这无疑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自信,以至于在获奖感言中再作融合诸家的尝试。其感言有赵之谦的意蕴,何绍基的笔法,二王的某些姿态,偶有苏轼、米芾的影子,且融合得相对谐调,是一件很好的创作作品,值得肯定。

栾金广的获奖作品为魏体行楷楹联“鹤归辽海,枫落吴江”,作品落笔大胆,着墨厚重,涨墨法也用得较好,是技巧熟练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自信甚至是自负。这八个大字,试图将《张猛龙碑》的方笔硬折、《石门铭》的舒展大方、清人(如赵之谦)碑体行书的轻松自然以及当代书法的流行元素融会贯通,制造出一种新面貌来,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是力度不够,线条偏软;二是结构故意变形,扭捏作态,造成字形丑陋(如“落”字草头与“洛”字等宽,造成结构松散呆板;“鹤”“归”“海”三字左右分离;“江”字的“工”旁过扁等);落款内容为谈论魏碑的常识,将魏碑、写经与民间书法相结合,气息尚贯通,但内容与感叹世事变迁的正文楹联毫无瓜葛,反映作者相对浅薄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的不足还表现在获奖感言中,前引“无论是收还是放,篆隶楷行草我都愿意去尝试”一语,将收放的风格概念与篆隶楷行草的书体概念并列,犯了逻辑错误。类似错误还有“只要是传统经典的东西我都喜欢”与“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两者之间的矛盾。尝试的是新的书体,还是新的书风?其思维之混乱令人瞠目。还有感言中的“心落底谷”,当是“低谷”之误等。

鉴于此,给作者的建议有二;一是将喜欢的面缩小,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二是抽出时间读书,否则只会永远停留在书手的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