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心悟--《临床实用舌象图谱》前言

 tian_511 2018-01-25

国学大师梁漱溟曾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凡是学问,皆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而不在乎得数,中医是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的……所以说中医是有其学术上的价值与地位,惜其莫能自明。”1中医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能够以其卓尔不凡的形象独立于世,得益于其具有其它生命科学和医学所没有的观察生命和疾病的独特视角,及与之相联系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一套解决针对所观察到的问题之独特解决方案。

中医学观察生命和疾病的独特视角体现在从整体状态角度系统观察人体,表里寒热虚实升降是其观察人体功能状态的各个维度,这种观察视角的不可替代性,使迄今为止当代的西医学仍然无法对大部分中国人熟知的寒热虚实证候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就是梁漱溟所谓中医的根本眼光,也是中医学辨证的基础。由于把握了生命的独特生理病理规律,中医学得以采取各种独特方法和手段对机体进行调控,进而达到从西医学角度看来不可思议的疗效。证是从系统功能角度对整体生命状态的一种认识,一种概括,辨证施治的过程是从整体系统功能状态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界对此大约较能够达成共识。

中医学最让人怀疑而提出质问的大概是其不确定性,突出表现在不同中医师之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千差万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多数责之:中医的掌握需要感悟,未免夹带有很多主观因素,难以客观地定量、定性。为何中医学的学习需要悟性?悟性的基础是什么?什么是打开中医学的金钥匙?

这把金钥匙在于中医学辨证施治必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法的特点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在这两种思维的“结合”,不是11的结合,而是水乳交融的结合,中医学的逻辑不是概念的逻辑,而是形象的逻辑。一般的过程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中属于逻辑思维的部分提供了辨证施治的大致方向,而形象思维的部分为具体证候的确诊和精确的用药提供依据。比如,头晕的病因病机主要有风、痰、虚三种,风痰虚三个字为头晕的辨证指出了病机大方向,但是究竟属于风痰虚的哪一种需要结合舌象和脉象来判断,左脉浮弦者属于风,舌苔厚腻、脉滑者属于痰,脉象虚者属于虚;舌象和脉象还是直接指导药量的关键,如果左关脉只是轻微弦,平肝柔肝药量必定轻,如果左关脉弦硬严重,平肝柔肝的药量必定相应的增加。象在疾病的预防中有更重要的作用,生活方式失调导致的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在症状和西医可以诊断的疾病出现之前都有身体内环境由轻到重的失衡过程,虽然症状还没有出现,疾病还没有形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舌象、脉象已经有所反应,上工(水平高明的中医)正是凭各种象的诊察,在症状和疾病出现前,通过舌象和脉象等的变化察觉出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然后以阴平阳秘为标准,对已经出现轻微失调的机体进行调整,达到上工治未病的目的。因此如果没有象诊察,就无从在病症出现前察觉机体偏颇,也就根本谈不上上工治未病。

由于形象思维是贯穿中医学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主要思维方法,因而 匡调元教授指出:“所谓辨证论治,实际上是临诊辨象论治。”1在各个象的诊法中,每种象都有其视野和盲区:舌象擅长反映寒、热、瘀血、痰湿、脾虚,反应的速度较快,大约机体有偏颇之后,半天之内可有反应;脉象是身体中唯一立体并且即时、动态的象,可以瞬间反映机体的某些变化,比如情绪紧张,脉速加快;脉象有浮中沉、寸关尺之分,擅长反映气机上下内外的变动;脉象在反映虚实、气机升降、气滞、无形之痰、心脏病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耳象擅长反映病位、肾精的强弱、寿命的长短、瘀血痰湿的状况。眼诊擅长反映病位、心火、黄疸、瘀血痰湿。一般而言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古今医家最倚重的象莫过于舌象和脉象,有此二象辨证中最关键的寒热虚实升降等证素的诊断即可成立。

古往今来的中医师凡寒热虚实升降诊断准确者,常用药如神,反之则误人误己。去年曾遇一个中医学院毕业的骨科大夫求诊,他不幸于2007年肝癌手术,之后长期服用白花蛇舌草抗癌,2009年双肺转移,并出现呕恶腹痛,诊时舌质极淡,已属脾胃虚寒,却仍在服用苦寒的白花蛇舌草,中医学院毕业生尚不辨寒热,中医思维之沦丧,令人嗟叹,提高中医从业人员辨证思维水平已属燃眉之急,而欲提高辨证的水平应当从提高舌脉诊察水平始,可以说舌象和脉象是打开中医之路的两扇门!

由于形象思维(相对于逻辑思维)具有主客体不分的特点,导致每个中医师对同一个象的诊察和解读均具有差异,这是中医学难以标准化的根本原因,即便中医以后现代化了、被世界完全接受了,这一特点也不可能消失,因为它是中医学的根本方法和眼光之所在,也是中医学的价值之所在,因此它是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的。实际上所谓的标准化就是人为化,作用在于方便社会中的人群达成共识和便于操作而已,标准是人为的规定,千差万别才是自然的本相。我们不能够离开形象思维去把握中医学,只能设法更好地掌握它,因而,深入研究形象思维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

近代科技出现之前,由于各种象的记录、复制、再现困难,学习者无法获得客观、形象的象的资料,对象的理解只能靠悟性,时至今日许多象的记录、再现仍然困难重重,有些似乎已经有些手段,如脉诊仪,但是效果远不尽人意。现代数码相机的技术日益完善,价格日益便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图片的获取、储存和传递极为便捷。既往阻碍舌诊发展的技术瓶颈目前已经不复存在,现代数码照像技术的发展为舌诊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从来还没有一种中医四诊的资料能够如此方便、快捷和真实地被传递、被储存和共享,因此舌象已经成为中医诊察的各种象之中,被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一个,鉴于舌象对诊断寒、热、瘀血、痰湿、脾虚等关键证素具有极为重要的权重,舌诊为辨证提供了一部分关键、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相当于为漂移不定的辨证之舟提供一个稳定的锚(参照系),舌诊研究的发展和普及必将大幅度消除寒热不分、虚实颠倒的悲剧,为中医疗效的提高和中医养生的正确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一名中医教师有时心情是苦闷的,因为必须时时面对目前强势学科的质疑,通常一个大学老师的任务是教学和科研,但是中医教师还必须先过临床关,因为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自立和立人、信心和地位的唯一凭借就是疗效,而且必须是纯中医的临床疗效,你必须用它说服他人,说服自己。在综合性大学的中医又是幸运的,因为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自然,中西医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高素质观众,在这里真理容易找到同盟,谬论不至于令人完全窒息,高水平的西医环境更是磨砺、帮助中医发展的条件。形象思维要求对事物的把握必须知行合一,此书正是临床上摸爬滚打的产物。笔者三十多年来,与大部分中医学院的毕业生一样,对中医学的态度走过了一个坎坷跌宕的历程:从开始的怀疑、否定,中期的痛苦挣扎、在中西医间徘徊,到最后从大量的临床实证中确信中医药在许多疾病防治中具有巨大优势,进而笃行中医,思考中医优势背后的道理,思考中医学在未来人类医学中的地位。我们认为中医学的关键视角在于人体整体状态,观察这一状态的关键在于舌象脉象,而贯穿整个理法方药思维过程的关键是把握形象思维,整体状态调整的靶点恢复机体的内稳态,通过阴阳自和,实现机体的自我调节,而调整的手段是一整套自然生态的中草药及针灸推拿等高效低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未来全世界的医院或许已经没有具有原创地域名称的中西医之分,中医学在未来的医院中找到它的定位——整体状态调整医学,鉴于疾病中整体状态失调的普遍性,当今医学的绝大多数科室,都能得到“整体状态调整医学”的帮助,比如,癌症的患者,既接受以消灭癌细胞为目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又得到从从寒热虚实升降出入入手对整体状态的调整,各种疾病的临床疗效必将大为提高,人类医学事业也将步入全新的境界。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出版《人体整体状态调整》,以系统阐明我们的理念。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初步将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要素——证素、体质、治则、治法、常用的方剂和中药与舌象联系在一起,企图尽量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初步构建理法方药的耦合体系。(2)在方药的阐述上,本书大量地结合了笔者的临床经验。药物的使用剂量突破常规,但这基于笔者长期反复的严谨的临床验证,其用意不在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在于与同道共享临床经验,为正确把握中药的使用剂量提供参考。(3)本书内容难度的把握,控制在一般人容易学习的程度。因此,本书既适合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专业人士使用,又可供非中医专业人士学习与参考。(4)本书对症状和舌象特征程度的表述,引入了半定量的方法:+示轻度,++示中度,+++示重度。

行文至此,笔者要感谢厦门大学百家争鸣的学术生态环境,学术生态良好,则一切有生命力的学术自能生存,自能繁荣;也要感谢医学院的中西医同事们,真正的学者必以追求真理为唯一取向,虚怀若谷,不囿己见,能够在学术思想上相互砥砺、切磋和交流;感谢舌诊研究团队的每个成员为本书所付出的心血;感谢厦门市政府大力支持我系舌诊的研究,列为厦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3502Z20100006);感谢社会对我们的大力支持,2009年由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观舌养生》成为畅销书给了我们巨大的鼓励;感谢每一个患者,没有你们的奉献哪有这么多的舌象照片?最后要感谢有缘一读此书的朋友,本书还很粗糙,期待您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增益修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