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得好就一定是好事?学霸杨度考了全国第二,险些人头落地!

 铁血老枪 2018-01-25

作者:金满楼

杨度是清末民初响彻一时的大才子,而大才子的师傅王闿运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据说,在太平军即将被剿灭时,时为幕游的王闿运曾向曾国藩建言:

“将军拥强兵,操重器,宜先除太平军,后整饬湘军,缀甲厉兵,伺机灭亲兵,取天下而代之。

今天下多事,机不可失,此事惟将军能为,何乐而不为?”

曾国藩听后,面如土色,数日后便找了借口将王闿运打发回籍。

由此,王闿运空有一身的“帝王之学”却无从得以施展,只能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弟子们的身上。

在所有的弟子中,杨度最受看重,王闿运曾这样告诫他:

“皙子,以你之才,日后必大有可为,你须好自为之。”

考得好就一定是好事?学霸杨度考了全国第二,险些人头落地!

要说起来,王闿运老师有三种学问,一为功名之学,二为诗文之学,三为帝王之学。

所谓“功名之学”,用于科考,学问不过是敲门砖,一旦功名到手,砖石尽弃,在官场上“跟着走、慢慢来”即可;

所谓“诗文之学”,乃以立言求学为本职,“览历代之得失,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至于“帝王之学”,那就是最高境界了,需要经史诗文,样样精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需要待以时机,方能干一番非常事业。

杨度一度沉迷于王闿运的帝王之学,但在甲午年的会试失败后,因时局的变化,杨度的思想发生转变,他对王闿运的旧学产生了怀疑并转而对新学产生了兴趣。

这时,湖南在巡抚陈宝箴的领导下推行新政,杨度也很快被卷入了这场维新的浪潮之中,并与活跃在长沙时务学堂的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梁启超等人过往甚密。

但是,维新运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到一年,这一切便成了昨日黄花,昔日的好友和同门也成了刀下之鬼。

考得好就一定是好事?学霸杨度考了全国第二,险些人头落地!

在渡过了苦闷的三年后,清廷推行新政并鼓励士人留学海外。

政策颁布没多久,国内便掀起了一场留学日本的热潮,杨度也在1902年瞒着王闿运自费前往日本留学,并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速成班学习新式教育。

1903年,清廷依照“博学鸿词”科之例举行经济特科考试,以破格选取“学问淹通、洞达中外时务”的应时之才。

这次考试不考八股文,而是代之以策论,可自由发挥,但难度较以往的会试更难且更有现实性,当时参试者如过江之鲫,号为“抡才大典”。

杨度得讯后跃跃欲试,随即回国参加考试,不想差点惹出一场祸事。

原来,这次经济特科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场,主考官乃文名满天下的张之洞,也是中兴名臣中硕果仅存的一位。

在初试揭榜后,杨度高中一等第二名,排在他前面的则是广东三水人梁士诒。

梁士诒与梁启超曾是佛山书院的同窗,两人在1889年的乡试中同榜中举,后在1894年的全国大比中,梁士诒中了进士,而梁启超落榜。

中进士后,梁士诒入翰林院学习,并在散馆后供职国史馆。

考得好就一定是好事?学霸杨度考了全国第二,险些人头落地!

梁启超

由于梁士诒一向喜欢研究财政、河渠等实用之学,对朝廷分配给他的这个工作不感兴趣,于是参加了1903年的经济特科考试,没想在济济人才中勇夺第一。

但在复试的时候,梁士诒与杨度被小人暗箭所伤。

据说,有人在慈禧太后面前告了他们一状,说梁士诒“梁头康尾”、人品可知。

按,所谓“梁头”者,梁启超也;“康尾”者,因康有为字“祖诒”之故耳。戊戌政变后,康、梁两人乃是慈禧太后最为痛恨的“逆党”,必欲除之而后快。

至于杨度,一则是戊戌年被杀的杨锐与刘光第的同门,二来被人告发在日本期间有攻击朝廷的言论。

不意中遇此变故,杨度等人也只好识趣的远偱而去,免得招来横祸。

所以说,人的命运上下起伏,有时候还真是说不清呢。

(节选自金满楼:《民国原来是这样》,现代出版社2010年)

(书已绝版,价格高昂,以下链接,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