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德镇风物志(下)|镇上的风俗

 看看58qpf0z9kx 2018-01-25

电影《青花》开片便是这样一个场景:景德镇工匠杨放率所有弟子在窑口进行祭天仪式,前不久接到元朝朝廷的任务,需要烧制一对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妻子青花画费几日时间绘制好精致的图案,放入炉火中煅烧,已经一天一夜了。天气炎热,所有男人们都赤膊,屏气凝息等待窑门开的那一刹那。然而结果确实让人失落,瓶子又烧坏了。



以往在景德镇的老窑口处,每次烧窑、开窑之前都会祭天地,窑工们畏惧朝廷的酷吏,畏惧天地的神威,窑工的无助使他们变得虔诚起来。



《陶冶图说》写道:前明制造龙缸连岁弗成。中使厂督窑民苦累神跃身窑,突中捐生而缸成。司事者怜而奇之,于厂署内建祠祀焉,号曰风火仙。迄今屡著灵者窑民奉祀,虽谨酬献无虚日,甚至俳優奏技数部筵于一场。



此事说的是明朝嘉靖皇帝喜欢大龙缸,一次钦定的龙缸几日都不得烧成,窑工压力巨大,其中有一人名为童宾的跳入龙缸,缸才成。人民多有怨恨,政府为平息民怒,特为童宾修建庙宇,封童宾为风火仙。风火仙庙建在景德镇凤凰山上,如今香火火依旧旺盛。



然而玉窑却从来没有搞什么仪式,玉窑是景德镇难得的一处精品柴窑烧制处,虽然现代技术改进,但是柴窑依旧还是遵循着古法的烧制,全凭把桩师傅的人为经验,所以成品率一直都不高,最好的时候是百分之四十左右。



“开窑,我一直都没有搞仪式,因为我们都在实战,仪式是搞给别人看的,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畏惧自己内心的,因为自己恐惧和不确定,有一种寄托。”玉窑黄庄主十几年的经验,已经把各种承受的压力悄悄内化掉。



现代的科学思维也使人更加理性,“如果我这次烧好了,我压力就小,如果没有烧好,我就在考虑下次如何改进。但是如果搞仪式的话,如果没有烧好,我就会在想是不是我在搞仪式的时候是不是哪只手没抬好,哪只脚没抬好,我会内心压力更大。我心里有就可以了,反正我尊重他,该怎样便怎样。每次开窑,我都尽量保持心情一致。”



玉窑保持着每月烧一次窑的惯例,没有祭祀,但是对于窑火,镇上的人似乎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每到烧窑,厂里所有的师傅们都会在天井里仰头观看,各怀心思看着三米高的火焰,熏红了天青色的天空,松枝的味道在院子里弥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