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顾问云 为何要做资产配置 关于投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众多,各有信徒,奉为圭臬,不妨先听些例子:
于是投资者困惑了:到底该怎么办?难道只能两眼一摸黑,市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先贤前辈们说 老债王John Templeton说:“除非你能确定自己永远是对的,不然就该做资产配置。” 新债王Jeffery Gundlach说:“投资冒险并获得收益是没错的,但前提是你做了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理论大师Harry M. Markowitz说:“多元化提供了免费午餐。” 美国经济学家James Tobin接着说:“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现代投资方法论研究大师Roger Ibbotson说:“长期来看,投资者91.5%的收益来自资产配置。” 所以,总结起来简单得很,应对多变的市场仅四个字:资产配置。而且,作为金融从业人员需要了解资产配置的第一个原因是:你需要用资产配置的方法帮投资者赚钱。 数据说 美国人70%多的资产配置在多元化金融资产,而中国人70%多在房子。发达市场房屋的租售比是1:200、1:300;中国很多主要城市的租售比是1:1000、1:800。 我们一向认为超级保守“固执”的德国人的储蓄率大约9%-10%;我们认为几乎不投资的日本人的储蓄率为个位数;美国人更是极低,即便最高的北欧人储蓄率也只有10%多。然而,中国人的储蓄水平比这高不止一倍。 据多家机构调查,大部分的投资者希望寻找到适合他们的资产配置,以获得又稳又多的收益。 美国人开始进行大量的多元化资产布局多是始于90年代,即婴儿潮一代彼时正值四五十岁年龄段,有钱又能承担一定风险、观念比较先进。而中国的婴儿潮一代,目前大多也正在或进入这个年龄段。 美国资产管理规模是中国的两倍多,欧洲资产管理规模是其GDP的80%。 随着监管的透明和市场的成熟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不是讲“产品为王”,而是改说“服务为王”、“配置为王”,智能投顾机构崛起并受到市场追捧,也是因其资产配置的概念。 普华永道预测,资产管理行业正急速增长,未来2-3年间,全球的资产管理规模有可能达到130万亿美元以上。 未来若干年间,中国的年均城镇化率增长预估在1%-1.5%之间,而未来30年间,全球城镇人口保守估计增长75%,这将带来大量的资产配置需求。当年“下海潮”中的中国企业主们,现在,大多面临的问题是:守成、传承。 因此,金融从业人员需要了解资产配置的第二个原因是:客户需要你用资产配置的方法帮他赚钱。 市场变化说 90年代中期,IDG刚刚进入中国。到本世纪时,掰着指头,手指不够算上脚趾也差不多了,知名股权机构寥寥无几。然而,到了2017年年底,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2446家。 二级市场的改革、定增、并购政策、借壳政策,在路上的“注册制”、“T 0”、“做空机制”等等,监管在不断完善和升级政策。 从最早的国有银行推出保本保息理财,到招行推出金葵花服务,到各式样信托遍地开花,到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崛起。从买国债,到买理财,到买基金,再到做私募,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正在迅速扩大,人们也在快速地了解它、学习它、接受它。 十年前,投资人做理财还要亲临网点,而今天,大量的投资可通过手机APP完成。 近几年,中国的养老金、保险资金开始学习国外做资产配置,不再单一配置债券类的资产。 信息化、云计算、大数据,上世纪末大多还存在于IBM、微软、谷歌、甲骨文的“公告”或是实验之中的“黑科技”,在今天,已广泛运用于投资工具、建模、客户数据管理中。 因此,作为金融从业人员需要了解资产配置的第三个原因是:随着市场的成熟化、政策的体系化、产品的多样化和技术的革新,资产配置的条件已经愈发完备。懂得资产配置这件事,已不容置疑、刻不容缓。 如何来做资产配置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本篇以捐赠基金为例。 捐赠基金,不管是校园、政府、基金会、福利、慈善基金等,往往具有的特点是:长期来看,收益须尽可能“保底”、“稳健”,同时越高越好。 似乎全天下的投资者都有如上的追求,不过大部分人因个体情况和资金周期,在资产的挑选上难免受限。捐赠基金通常不存在此类问题,因此用来探讨“最优”资产配置,当作范本,再合适不过了。 美国的很多校园捐赠基金,业绩都很优异。而在这所有的捐赠基金中,最优秀的则是耶鲁捐赠基金。耶鲁的投资办公室也诞生出一批优秀的投资经理和国内外知名创投合伙人。 今天耶鲁基金经常作为全球校园捐赠基金的出色代表在全球发言,然而30年前的境遇远非如此。1985年,耶鲁基金表现平平,此前大部分年景只有6%左右的水平,甚至一度濒临破产。 转折发生在1985年,耶鲁聘用了David F.Swensen,Swensen不拘泥于传统的投资工具,崇尚主动管理,风格果敢坚决。在Swensen领导的三十年里,耶鲁基金从20亿美元发展到200多亿美元的资产规模,市值增长了十几倍。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耶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更是常年稳居美国校园基金回报率的前三位,大部分时候更是高居榜首。 深究其成功之道,会发现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配置资产分为八类,其包括:绝对收益类资产、美国本土股票资产、固定收益资产、境外股票资产、油气林矿、PE、房地产和现金类资产。 而且如果再深入剖析,会发现稳健的高投资回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过去的若干年间,逐渐增加私募股权部分的配置,而这部分配置带来了明显的超额回报,过去三十年间贡献的年回报高达30%-40%。这类资产配置的特点包括:以时间换空间,分享长期的经济和企业价值增长,与短期的市场波动关联不大。这些也是耶鲁历年来持续加仓的原因之一,目前该类资产的仓位占比达三分之一。 第二部分是油气林矿。这部分过去二十年来的年均回报接近20%,也是耶鲁基金的主力持仓之一,在过去十年间保持稳健比例,接近10%的仓位配置。这部分仓位的优势在于分享经济、基建、地产等增长的红利,有周期底部但不会“跌到没”,同时油气林矿等本身就是通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投资可以很好地抵御通胀。 除去上两类,地产也贡献了年化10%-15%的稳健回报率。地产同样拥有良好的抗通胀属性,同时从成熟市场的长期地产投资来看,有一定规律可循。这也和前两类资产一样,失去了一定的流动性,但随着投资技术和模型的不断进步,若长期布局,有机会获得稳健收益。 这三类之外的五类资产,也稍作解释: 美国本土股票 过去二十年间年均收益15%左右,仓位占比通常在10%以下,该类资产的特点是灵活性高,提供流动性,基金经理运用其出色的投资能力和交易模型,可通过低吸高抛的策略获得超额收益。 海外发达市场股票和新兴市场股票 过去二十年年均收益14%左右,占比近年在10%左右。该类资产中通常略多在新兴市场股票、略少在发达市场股票,通过此策略可分享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 绝对收益类资产 过去二十年年均收益11%左右,占比在15%-20%之间。该类资产包括一些对冲策略,如价值驱动和事件驱动等。该类资产的优势是和股债市场的相关性都不高。 固定收益类资产 过去二十年年均收益6%左右,占比通常仅在5%左右。该类资产的特点是基本不受经济危机和黑天鹅事件影响,可以对冲资本市场波动时的风险。但该类资产的缺点是收益低,因此和第五类资产现金一样,通常不会配置过多。 上述即是耶鲁捐赠基金的成功之道,以及为何资产配置是大势所趋,希望可以给金融从业人员一些启示。 |
|
来自: 北极熊788 > 《金融,经济、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