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书写四原则

 杏坛归客 2018-01-26

数字有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书写形式。这两种形式除了外形不同,功能上有何区别?什么时候该用汉字,什么时候该用阿拉伯数字?这些问题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背后大有门道。

数字书写四原则

在书面表达中选择不同的数字书写形式,应遵循什么原则?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明白,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数字形式也不例外。在书面上选择数字书写形式时,总原则是根据其表达功能(或者说表达目的)来选择。尽管数字的形式和功能之间有大体的对应关系,但是仍然存在交叉和可以换用的情况。因而,在具体落实根据表达功能来选择表达形式这一总原则的时候,要遵循下面四个原则。

编码效率原则 数字的主要功能是计量和编号。这两个功能都要求信息传递效率高。因而在用数字计量和编号的时候,需要用到的数字越多,就越应该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形式。因为在表达同样的数值时,阿拉伯数字总是比汉字数字形式的编码简短(阿拉伯数字系统的基本数字符号只有10个,而汉字数字的基本符号有14个,除基本数字字符外,还多出了“百、千、万、亿”等位数字符)。此外,从视觉效果上看,因为编码简短,阿拉伯数字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结构紧凑。加之笔画线条简洁,不同于一般的汉字符号,文本中的阿拉伯数字总是能收到醒目之效,这也会让读者节省辨识的时间,提高解读的效率。

尊重传统原则 汉字数字是中文书写系统中固有的符号,在中文文本中,其书写历史比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历史悠久得多。因而有许多表达场合,习惯上要使用汉字数字。特别是在不强调计量的时候,更是如此。使用汉字数字形式,可以让文本更好地保持中文文字系统的统一美感。在不影响信息传递效率的前提下,使用汉字数字形式,是对汉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表义清晰原则 前两个原则是在宏观层面针对全体数字而言的。编码效率原则鼓励多使用阿拉伯数字形式,尊重传统原则鼓励多使用汉字数字形式。这里谈的表义清晰原则则是在微观层面,针对具体的数字形式而言的。一个数字形式在具体语境中出现的时候,总是要传递一定的表义信息。如果不同的数字形式在表义时清晰度有差别,则应该根据语境中表义的实际需要,选择表义更清晰、更准确的形式。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原则,请看下面的例子:

(1)他在等晚1点的航班。

(2)他在等晚一点的航班。

(3)涨1点你就可以卖了。

(4)涨一点你就可以卖了。

例(1)和例(3)都是用阿拉伯数字“1”,例(2)和例(4)则都是用汉字数字“一”。例(1)和例(3)没有歧义,例(2)和例(4)则是有歧义的。因此我们说例(1)和例(3)的清晰度更高。例(1)中,“1点”是“1点钟”的意思,指一个确定的时点。例(2)中的“一点”则既可以指“1点钟”这个确定的时点,也可以指“一小段时间”的时间长度。例(3)中,“1点”是“1个指数点位”的意思,属于定距数据,可精确比较大小。例(4)中的“一点”则既可以指“1个指数点位”,也可以指“一个小的差距”,属于定序数据,虽能比较大小,但不能精确地描述大小差异的程度。如果要表达“晚上1点钟”这个确定时点的意思,从编码效率高和表义清晰两个原则的要求来说,就应该选择例(1)中的数字形式。如果选择了例(2)中的数字形式,为了提高表义的清晰度,就要增加字符,也就是加长编码(损失编码效率),来换取表义的清晰,比如例(2)可以说成:

(5)他在等晚上一点的航班。

(6)他在等更晚一点的航班。

例(5)中,“晚”变成“晚上”,形成一个新的语境,就可以迫使后面的“点”被理解为“时点”。例(6)中的“晚”变成“更晚”,就可以迫使后面的“点”被理解为一个小的“时段”。

在书面上,具体的数字形式的选择,以及相应的上下文语境中的词语选择,包括辅助符号(主要是标点符号)的使用,常常会影响到表义的清晰度。

系统一致原则 系统一致原则,也可称为“同类别同形式”原则。《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家标准(GB/T15835-2011)中用的就是这个提法。这个原则主要是针对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两种形式均可使用的情况,是兼顾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的。无论是从中文文本整体的美观来说,还是从文本中每个具体表达形式的效率以及准确性来说,保持一个文本内部数字使用的一致性都是一个正向的推动力。反之,文本内部数字形式上的不一致,不仅会增加阅读的负担,甚至还有可能造成表达不准确、不清楚的问题。比如在提到年份的时候,行文中应该使用完整的数字表达形式,如“1978年”或“一九七八年”,指向的都是公元纪年中的同一个年份。在同一篇文章中,应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形式,而不应该两种形式随意换用。再比如,在表达具体的日期时,不应该出现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混用的情况,比如“一九七八年10月1日”,这是违反系统一致性原则的情形,是需要避免的。遵循系统一致性原则的写法应该是“一九七八年十月一日”或“1978年10月1日”。

(摘编自语文出版社2012年9月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