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位刘老师生命与教育对话(五)

 六谷斋 2018-01-26

刘宏毅老师:

现代教育讲,我先接受教育,就是知,然后学了以后我去运用它就是行,然后力求着把知和行结合起来,暂且叫做知行合一吧,但王阴阳批评这个知行合一,他说这个你把知和行分成两个了,实际上,知了就得行,如果行不了那知就不是真知,真知的一定能行的起来。行不出来就不是真知,那么您对这个怎么看呢?毛主席说人有我大胆,地有多大产,但实际上,从理论上说应该是这样,你想得到就做得到,但实际上他做不到,那这个又应该怎么看呢?

刘丰老师:

这个呢,说俗点,胆儿还不够大,另外就是他跟集体潜意识有关,就我们集体公知的认知在这个层面上,个别人也有超越认知的时候,这个人可能在这些人眼里是怪物,没有办法去跟这些能量去共振,那大家认为,普遍认为这个就这样,那在这个能量下你想更大的自由度时,可能是另类,你像澳大利亚有一群土著,他们自己已经决定,不再繁衍了,他们准备要离开这个生存空间状态了。在他们眼里,他们说人类是一个生命的变异,因为他们有怎样一种功能呢,他们在澳大利亚平原上走的时候,他们完全凭自己的直觉能找到水源,走到哪他知道哪有水,然后他跟带头的两三个向导,他们之间可能根本看不见,但他知道他们走到哪了,前面的信号他们随时知道,这是一个女作家写的,她跟他们穿过了这个大陆。那个人从上摔下来摔折了腿,他们当时治疗就像气功发功一样,第二天就好了,所以他们这种,其实带着很多包围的本能,他觉得人类过分依赖三维空间的物质工具的时候,就已经变异了,就已经跟他的内在连接的亲密的一部分离开了。

讲知和行,其实知和行,如果不是一体的话,那这个就是知障,比如说,我每天遇到十件事,本来这十件事都是来让我们来觉知的,觉察我们自己的,但我有九件事却可以有用知识来解决,那我可能只剩一件事让我真正成长,当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人生意义是内在成长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是重要的,这是现实很主流的一种认知。

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所以去年在给心理咨询师上课的时候,现在这个心理工作者,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他的投射一定是把问题投射出来作为主导,但其实这个世界上找问题是永远找不完的,那他的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状态,他会在问题层面上永远转不出来,从现在这个新的时空,开始到现在,我们人类正在从一个以物质世界主导的意识状态,向一个以意识为主导的状态进化,这个时候心理工作者的一大部分会转化为心灵工作者,那心灵工作者围绕的是唤醒智慧,心灵工作者一定是在高维空间,那唤醒的智慧也一定在高维空间,所以这个时候他的工作方式不一样,他是接引着跟高维空间的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就是我们说的正能量,所以很多词汇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正能量放在很多年前听都没听过,就是用能量来描述心都比较少。现在普遍用在政治上,经济上,更别说心理上,所以在唤醒智慧的时候跟高维的能量在做沟通交流,当我们能够跟我们内在的智慧直接直面的时候,那这个时候的知和行就自然合一了,而且这个行不仅仅是行为,关键是心行。

所以我在给心理资询师讲课的时候说,心理咨询师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看着对方兜里的钱,这是一种能量交换,你交换之后把别人的问题变自己身上了,把自己变神经了;第二种他认为在帮助别人,那这个时候他会对结果有执着,如果要帮助你一定要看到结果,那这个结果不能发生的时候,他会产生纠结,这个纠结会吸引对方的负面能量;第三个境界认为,对方在帮助自己,如果他这么想,他带着巨大的感恩的心做这件事,不对结果有任何的执着。我这个过程,就在提升自我,如果都是这个心态就会变得非常的自在。

像十方缘的义工他们的核心理念是:不是我们在帮助老人,是老人在用生命教育我们,因为我们自己,我们的亲人都会面对死亡。我们在这个经历里面受到生命的启迪,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了然。那我们在面对亲人,面对自己的死亡之时状态就不一样了。就这件收获足以让他们满足了。他们不需要在用物资的,功利的,名誉的东西作为回报了,所以这就是十方缘从根上他想到了,想明白了这件事。他才能在这现实生活中获得各种力量的支持。他就是自然而然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

刘宏毅老师:

在我们的教育里孩子在人性的摧残等方面惨不忍睹,怎样能帮助这些孩子转换一下,超越一下这种状况,然后回到生命相对的圆满的状态?

刘丰老师:

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相信这个世界本来是圆满的,然后从这种圆满状态中看到不圆满实际是在调整我们自己的内在认知。我在郑州的时候,有学员问我,刘老师我们怎么去发现有智慧的孩子,有什么方法,我说,你从今天开始,你相信你周围充满了这种孩子,你明天就能看到,这就是心法。如果我们不相信,我们一直在怀疑,这个社会是肮脏的,这个环境是丑恶的,这些孩子是被摧残的。如果我们不断的强化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像就是这样的像。如果我们相信这个道在运作的过程中,它在调制我们对这个世界光明地,自然地呈现,所有的这些纷争、是非实际都是在牵制我们的意识,让我们的意思停留在这个三维状态,哪怕是善行,行善的时候你也是在这个三维状态理念,所以道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状态。

真正的心行实际是本自俱足,在我们讲道德经的知足篇时,知足有不同的境界,第一境界是不知足,觉得匮乏,他老想要的时候就不断地给自己一种认知——我没有,我缺少。这种认知就不断地让自己在这种匮乏状态之中,虽然他有再多的钱他也认为自己是穷人。第二个是认为我够了我不需要更多的东西,这种状态比第一种自由度高一点。第三个境界是什么?是我本自具足比我够了还不一样,这个时候是通透的了解宇宙规律,通透的了解宇宙的本质。就是释迦牟尼说的:‘众生皆具如来德相’。

所以这种教育,包括我们对子女的教育,能不能在他出生的时候,就教会他大爱,就教会他自信,教会他这种本自具足,或者是保护他这种本自具足的感受,这种状态。如果我们天天教训他,还说到处都是坏蛋,你出门得小心,他一辈子就生活在这种坏蛋的包围之中。如果它能够去不断的去散发这种爱心的时候,那你想,他散发的爱,一定会投影,所以他一生生活在这种大爱的这种环境之中,爱和被爱的环境中。其实我们看现实中很多孩子,在同样的环境中,他的感受,他真的不一样。所以就是说,子女教育的这种状态里面,就是说,其实所谓的挽救这些孩子,其实是挽救我们自己的这个认知。就是我们自己建设什么样的认知,状态,那你看到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我们是摧残者。不是,是自我摧残者。还不是摧残别人,是自我摧残,我自己有一个是我亲身经历的受益啊。我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从我教室出来的时候,当时是春天,满园的迎春花开了,在北京这迎春花一开,黄灿灿的,就跟韭菜炒鸡蛋似的,绿的少黄的多,当时你说我想什么,我说,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分分钟都发生在我身边,我用我一辈子的时间来看这些美好的事情都看不过来,我不需要花时间去看那些不好的,那个想法在当时其实是一个很幼稚的想法,但是这件事让我受益很大。我这一路走来,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一种认识当时。因为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其实你在不断把你周围人最好的一面转向自己。你不管到哪,人家把最好的一面转向你自己,你说你多开心啊。这种状态,但是其实没有人能转别人,必须把你自己最好的一面转向别人,这样对方一定会把最好的也转向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