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絮”典故缘起东晋建康城一场大雪

 闻诗人 2018-01-27
      曹雪芹《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形容林黛玉和薛宝钗,其中的“堪怜咏絮才”,说的就是林黛玉。在古代,“咏絮”特指女子的文采,而不能用来形容男子。这个掌故和东晋时期生活在首都建康(今南京)的才女谢道韫有关,而故事发生的场景,正是当时建康城一场大雪。

  创作于南京的传世名著《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中国古代著名的笔记小说集。其作者刘义庆是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南朝刘宋宗室,受封临川王。他的《世说新语》辑录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就是指东晋名臣谢安,他的家族是东晋时期定居建康(今南京)的名门巨族——王谢家族中的陈郡谢氏。其生活的地点,大概是在现在的夫子庙乌衣巷一带。唐朝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形容唐朝时王谢家族旧址的沧桑变迁。
  因此,《世说新语》 记录的这段“咏雪”的故事,应该就发生在今南京城南的乌衣巷。
  翻译成现在的文字也就是,一个冬日,南京城(当时叫建康)疾风骤雪,纷纷扬扬。谢安家在这一天家庭聚会,把家族的子女聚集在一起,谢安和侄子侄女们谈诗论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胡儿(谢安哥哥谢据的长子谢朗)说:“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谢安兄长的女儿却说:“不如把雪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安这个兄长的女儿就是六朝时期著名的才女谢道韫,谢安的兄长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嫁给了王羲之第二个儿子王凝之。
  王凝之,字叔平,后曾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王谢家族是东晋时期首都建康(今南京)的豪门巨族,这两个家族互相通婚,门当户对,在当时来说并不奇怪。史载,将谢道韫嫁给王凝之的,正是叔父谢安。
  谢道韫,字令姜,东晋时著名女诗人,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是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谢安对这个侄女很是欣赏。一次,谢安问她:“《毛诗》 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后来,王凝之当会稽内史时,卢循孙恩作乱,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乱军杀害。已经当外婆的谢道韫手执兵器,拼死抵抗,因为寡不敌众被擒。叛军首领知道她才华出众,对她很是敬佩,没有杀害她,反而将她送回会稽。
  “咏絮之才”因此成为后人赞许女性有才的说法,《三字经》中就有“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苏东坡在《谢人见和雪夜诗》中写道:“渔蓑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道出了对谢道韫的称赞。《镜花缘》第六十七回也有“咏絮才疏,许侍珠樱之宴”的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