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半身不遂治验

 柴桂苓 2018-01-27
一 、肝阳上亢、脉络 受阻案
周某,男,56岁 。患者于七天前,  恼怒而猝然昏仆,不省 人事,左半身不遂。 西 医 诊 断 为 “ 脑出血”,  经抢救治疗,已神志清 醒,诊见:左 半 身 不  遂,上肢僵硬,头昏,  项强,面赤,舌质红,  苔黄燥,脉弦有力,血 压162/115毫米汞柱。辨证:平素肝肾阴 亏,因恼怒伤肝,气血 并升,上冲神明,橫窜 脉络而发中风。治以平熄肝阳为主,兼以活血通络,用 镇肝熄风汤加味,处方:赭石40克, 龙 、 牡各 30克,龟板15g( 上四药先煎) 怀 牛 膝  15克, 白芍15克,川栋10克,麦 芽 6 克,青 蒿6克 , 玄参24克, 甘 草 6 克,豨莶草30克,  葛拫15克,地龙12克,连服四剂。
二诊,头 昏 ,耳 鸣 ,项强减,左半身能 徐徐而动,血压140/105毫米汞柱,舌脉同 前。荮中肯綮, 击鼓更进, 上方加桑枝15克,  红花10克,继服八剂。
三诊,左半身已能拐杖而行 , 脉 象 平  和,血压正常。拟以化瘀通络,补肝肾。处 方: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地龙 15克,赤芍12克,丹参30克,豨莶草40克,  石决明24克 ( 先煎 ),川牛膝12克,鸡血藤 30克,杜仲12克, 甲 珠 6 克 ( 研 冲 )。  连服十五剂, 能独立行走。
         按:治半身不遂,方中加豨莶草并 重用,本品性寒昧苦,入肝肾,  有祛风通络,活血降压的作用。  


二,热结阳明,风痰入络案
能某,女,59岁。五天前,下 乡路上踬跌,遂即昏聩不语,左半身瘫痪。  西医按脑出血治疗,略见好转。初诊:左半身不遂,神 志 时 寐 时 清,  腹胀,不大便两日,呃逆,弦数脉,舌质红、  苔黄燥,血压160/120毫米汞柱。辨证:实热积滞,盘 踞 肠 道 , 浊 气 不  降,上扰心神,蒙蔽清窍,故见神志时寐时 清, 呃 逆 、 不大便, 乃腑气不通之故;又因腑 气不通,风、痰、瘀逆乱气血经络,故见半身 不遂。治以通腑化痰,方用大承气汤加味,处方:大黄12克,芒硝10克,枳实12克,厚 朴I2克,胆 星 10克,二剂,同时用西药控制 脑水肿, 降低血压。
二诊:便 通 , 已泻下二次,逆止,神志 清醒,腹微胀,左半身略知痛痒。血 压 145 /110毫米汞柱,脉舌同前。拟 活 血 通 络,化痰通腑,用升降散加味,处方:蝉 衣 3 克,僵蚕12克,姜黄10克, 大黄10克,胆星 12克,豨莶草30克,地龙15克,丹参30克,  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连 服 五  剂。并另包大黄12克,芒硝10克,嘱家属,若见便秘, 温开水兑服上药,便通后,停服。
三诊:诸证均减,遵上法减泻下药,重 用活血通络,连服十二剂基本痊愈。
        按:急下腑实,然后活血通络。腑气通 畅,半身不遂也得到相应的治疗。


三 、气虚血瘀、脉络瘀滯案
吴某,女,70岁。患者半月 前在家看电视,然头昏跌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 语 蹇 涩 ,西 医 诊 断 为 “ 脑血栓形成”,经抢救治疗后,延余诊治。证见:右半身肢体瘫痪无力, 步履 维  艰, 口眼歪斜,语不清,舌不灵, 神志正常,  小便自遗,血压120 /90毫 米 汞 柱 , 舌 质  淡,苔薄白,脉缓。辨证:患者年高,脉证无实热之象,为气虚血瘀,经络受阻,脉络失养。治 疗 用 补 阳 还 五 汤 加 味 ,处 方 :黄 芪120克 、桃仁12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  红花10克 、地 龙 12克 ,豨莶草30克,赤芍12 克 、丹参30克 、白附子10克、蜈 蚣 2 条、全 蝎5 克 (两味研冲) , 4 剂。
二诊:症减,以 上 方 化 裁 30 剂 而 痊  愈 。
        按:补阳还五汤系王清任益气化瘀的名方,用治半身不遂常获显效。但不可 泛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一案例,属肝 风而误用造成死亡,应引以为鉴。 张锡纯为 此大声疾呼:偏枯不可轻用补阳还五汤。 只要无肝风内动,痰火上冲,腑实便 秘,阴虚火庇之实热证,虽未见明显的气虚 和血瘀均可应用。方 中 黄 芪 用 量 、 用 法 不  一,有谓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有谓有升 压之虞应慎用。兹常按原方用至120克 ,  从未愤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