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症指血压短时间内严重升高(通常收缩压SBP>180mmHg和/或舒张压DBP>120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损害。靶器官损害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脑病、急性脑卒中(缺血性、出血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主动脉夹层及子痫前期和子痫等。围手术期高血压急症和嗜铬细胞危象也属于高血压急症范畴。 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目标
高血压急症药物选用原则 1、脑卒中 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舌下含服短效硝苯地平引起的血压急剧降低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风险,禁止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脑血流量降低,急性期不宜使用。 ②急性脑出血:必要时可用硝普钠,但该药除了不良反应如反射性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窃血、增高颅内压外,还会降低脑灌注压,合并颅内高压患者禁用。 ③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血压控制避免使用硝普钠,因其增加颅内压;且均推荐口服尼莫地平以改善神经结局。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 ①首选硝酸酯类药物,若除外合并心衰,同时可早期联合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一般口服。 ②硝普钠:不能单独使用,因可引起冠脉窃血,并诱发反射性心动过速,增加心肌氧耗。 ③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禁用短效硝苯地平,以避免导致低血压和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而引起心动过速。 3、急性心力衰竭(AHF) ①硝酸酯类:尤适于AHF合并ACS的患者,在减轻肺淤血的同时不影响搏出量,且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 ②硝普钠:适于严重心衰、原有后负荷增加及肺水肿患者,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③乌拉地尔:适于急性心衰,尤其是老年急性心衰患者,具有促进心衰患者脂质代谢的作用,且不影响血氧饱和度、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无肺内分流、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4、急性主动脉夹层 ①降压药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应在血管扩张剂使用前应用。因血压快速下降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肌收缩力反射性增加,而血压的急剧变化及左室收缩力的增加可加剧主动脉破裂风险,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 ②拉贝洛尔兼有α及β受体阻滞的作用,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效果良好。 5、子痫前期及子痫 是妊娠期高血压的严重表现类型。目前最常用于治疗妊娠高血压急症的药物包括拉贝洛尔、肼屈嗪、硝苯地平、尼卡地平、乌拉地尔。 ①静脉注射拉贝洛尔和肼屈嗪是妊娠期严重高血压急性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口服硝苯地平也可作为一线降压药,尤其是静脉通路不可用时。 ②重症子痫前期和子痫患者,首先静脉用硫酸镁,预防抽搐和协同降压。 ③尼卡地平:胎盘转移率低,长时间使用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尤适于先兆子痫患者。应注意其可能抑制子宫收缩而影响分娩,在与硫酸镁合用可产生严重低血压和心肌抑制,应谨慎使用。 ④ACEI、ARB可能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或新生儿肾衰竭,也可能引起胎儿畸形。孕期一般不使用利尿剂降压,以防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减少和高凝倾向。硝普钠可致胎儿氰化物中毒,为禁忌。 6、围手术期高血压 ①没有合并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脑血管事件的低危患者,推荐短效β-受体阻滞剂如艾司洛尔降低血压。 ②乌拉地尔: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起效迅速,可控性降压,推荐于围手术期高血压降压。 ③硝苯地平及短效ACEI类药:可能致不可预见的术中低血压,应慎用。 7嗜铬细胞瘤 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但应在α-肾上腺素阻滞剂已起作用的基础上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