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这20个正在消失的东西,以后有钱也见不到,你记得几个?

 hotaigi 2018-01-28

潮人说:

有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广州的发展越来越快

高楼越来越多

潮流新品也越来越多

但是

那些曾经熟悉的地方,怀念的味道

却是越来越少了

有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消失的味道

1 炒米饼

“团团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上世纪70年代,每到过年,炒米饼的声音就响彻广州,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炒米饼。年味儿随着“乒乓”声弥漫全城。但近年来,炒米饼由于制作繁复,开始淡出江湖。

2 煎堆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祭祀祖先、馈赠亲友,必不可少。但这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 健康饮食,油炸的煎堆已越来越少人制作。同属油炸系列的蛋散、糖环、笑口枣也是如此。

3 Diong Diong糖

Diong Diong糖,也就是叮叮糖。卖糖人挑着竹篓走街串巷,用铁锤叮叮当敲打糖刀,白白糯糯一大块。几分钱、甚至旧鞋子、牙膏皮,就能换得卖糖人用铁片敲下来的不同大小的白糖块。如今,糖果店遍地都是,却再也没有哪颗糖能牵动儿时的怀念。

4 手卷龙须糖

龙须糖的制作过程,就犹如一场奇妙的魔术表演。小贩把沾满粉的糖球搓成长条,捏成圆环,然后猛然拉长、对折,又拉长、对折.....短短十几秒,小糖球就变成了丝丝缕缕的糖丝,在他灵巧的双手中飘荡。

刚做好的龙须糖,又细又脆,略为咀嚼,糖丝就甜甜地在嘴里融化了,想必应该是不少广州人小时候美好的回忆。

5 竹升面

以前啊,竹升面都是用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师傅搓完面团后,把面团放在案板上,然后骑坐在竹竿那头,用脚一蹬一蹬,竹竿碾压着面团,师傅要一边压打一边移动,让面团受力均匀,渐渐变成一条摊开的毛巾。

在面条工艺机械化之后,沿用传统竹竿压面的店铺所剩无几。寡淡的流水线加工味道,怎么比得上人手制造的那份人情味?

6 鸡公榄

带着鸡公模样既卖榄人,现在还好吗?

“鸡—公—榄,有辣有不辣......”卖榄人套着五彩大公鸡,吹着唢呐叫卖,人走“鸡”也走。所卖的榄都会放在鸡腔内,味道任选。随着时间的推移,鸡公榄在现在的广州几乎没有生存空间。这种带着时代印记的广东传统零食,如今似乎只能停留在老广的记忆中了。

7 云吞皮糖水

连我地阿爸阿妈都未听过,广州失传已久的老传统糖水!

旧时经济条件差,物质缺乏,连云吞皮也拿来煲糖水。做完云吞皮所剩下来的边角料,风干后放入沸水,用汤勺轻轻搅拌最后加入糖调味,一碗简单的糖水便完成了。

8 臭草绿豆沙

绿豆沙有很多搭配,可以加 海带,也可以放 莲子、 百合、 薏米,但是最经典最传统的,一定会放一把臭草。

臭草独特的味道,那种如香如臭的馥郁,正是绿豆沙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暑天喝上一碗,清热下火,让人精神一振。没有臭草的绿豆沙,好像缺了点什么。

消失的行当

9 剃头匠

不同于现在让人吐槽不断的花哨理发店,曾经的剃头匠对比起来是那么朴实。十指运动,左右配合,工具轮番上阵,上下兼顾,协作,不一会就面目一新。

10 弹棉花

总觉得说起弹棉花是件很暴露年龄的事情,但它着实存在于不少人的回忆中。小时候小编奶奶家每年都要做被褥,于是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不知道是弦响还是真的存在,小编的记忆中,弹棉花似乎还有首歌存在,只不过想不起来了。

11 挽脸师

贪靓係女人嘅天性,亦都係女人嘅专利!

那些年,街上面没有美容院,女生总会找挽脸师,靠一条细棉线同白粉,几下就将脸上的汗毛拔干净,让皮肤变得光滑细致。现在美容院到处都是,街边巷口已经很难再见到挽脸师的踪影。

12 修鞋补雨伞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曾经方便就能修补的东西,如今可能只有老里巷还有。于是当伞鞋坏掉,只能干脆扔掉。

13 翻瓦匠

小时候我们不少人住的是瓦房子,广州又经常有台风光顾,每次台风过后,瓦匠的生意都会特别好。现在很少人家里是这种屋顶的了,很难找到专业的翻瓦人了。

消失的叫卖声

14 补镬头(锅)

以前的补锅匠走街串户吆喝“补——镬——嘞——”,师傅可以补铁锅、补搪瓷器皿、补铝锅水壶……反正样样都精通。每次有人质疑问“你行不行啊?!”他就会说修不好我就不收你钱,就是那么有自信有木有!

15 磨刀、磨铰剪

以前一把刀用到生锈就磨,磨刀石当时家家户户都应该有一两个,不过为了方便大家都会花一点钱去磨,毕竟专业磨刀的会好快而且磨得好锋利。现在,不行了?换换换

16 收废铜烂铁、鸡毛鸭毛

“收鸡毛鸭毛,烂铜烂铁”,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天下午都会有人一边走街串巷一边在吆喝,小朋友听到就会特别兴奋,开始在家里翻找可以拿去卖的废品,然后用换来的几毛钱买糖吃!

消失的回忆

17 大笪地

不知道现在大家再到大笪地是什么心情?会不会和小编一样,觉得面目全非。“乜都有、益街坊”,终究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湮没。

18 状元坊

约上同学仔去状元坊影贴纸相、打耳钉、淘靓衫,这曾是很多80后和90后的学生时代写照。如今的状元坊,昔日密密麻麻排布着饰品店、刻碟铺、潮服店的商场内,已成空荡荡的过道,招租广告随处可见。曾经的“撞人坊”,如今的“撞完坊”。

19 革新路

买文具到革新路,东西齐全又便宜”是广州“80后”的共识,也成了一种习惯,这一切持续城市建设,现在这条路再也不是回忆中的这条路了。

20 四牌楼

随着时光消失的,还有广州的四牌楼。这些最代表广州仔生活的地方,这些最市井最惹人爱的地方,这些街里街坊热热闹闹的地方,因为城市的建设,正在逐渐减少。

越来越多的高楼,让老里份变得弥足珍贵。虽然有部分被保护了起来,但消失的总比存在的多,也许今天拍到了,就会成为明天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